【中國人物 先鋒校長】吳樹超:創建三維教育空間 促進學生多維發展

2020-12-05 騰訊網

《中國人物年鑑 先鋒校長志》

2019年刊

「教育創新」欄目

浙江師範大學附屬丁蕙實驗小學、杭州市丁蕙第二小學校長 吳樹超

吳樹超,男,出生於1970年5月,湖北武穴人,碩士研究生學歷,省特級教師,中國教育學會會員、中國寫作學會會員、省教材編寫委員會委員、省教育學會理事、市教育學會副理事長。現任浙江師範大學附屬丁蕙實驗小學、杭州市丁蕙第二小學校長。

從教至今,吳樹超同志曾被評為省教育科研百佳個人、市十佳創新校長,中國教育學會優秀會員,並當選為市第五屆政協委員。目前是多所高校的研究生導師及特聘教師,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重點課題——《童心蕙園:基於「三生」理念的「三維教育空間」的營建》負責人。參加教材編寫近50本,發表論文100餘篇,其辦學特色被《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等多家媒體報導。

一、研究的意義和價值

1.現狀審視:小學生發展面臨現實問題。

目前小學教育模式單一,絕大部分小學生被禁錮於書本和課堂之中,重複不斷地做題。學生在作業的重擔下,已然失去對學習最初的動力和興趣。狹窄、單調的學習空間更是嚴重限制了學生的想像力和活動範圍,違背了身心發展的規律。而博物館學習作為近年來傳播知識的重要途徑,學習驅動主要來自於學習者的興趣,有效解決了學習單一、乏味的問題。然而組織學生進行博物館學習耗時耗力,所以學生進行此類學習的機會極少。為此,我們有必要將博物館「搬」入校園中,在有限的空間裡進行有效資源的開發與整合,讓每一個空間都具有生長性和學習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與活力,讓學生的學習可以即時即地發生。

2.價值思考:小學博物館創建的需要。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研學旅行逐漸成為學校課外教育的主要方式。相比於課堂學習,研學活動更具有趣味性、實踐性及能動性。但在活動的展開中,會出現輕「研」重「旅」的情況,研學只是走馬觀花,未能達到研學目的。如何讓研學真正落實,是當下學校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在校園裡創建博物館,讓學生在校園內就能進行研學旅行是對傳統學習資源建設的突破,也是拓寬學生學習空間的有效路徑。

3.亟待解決:探索基於博物館的學習方式。

小學裡的博物館固然突破了傳統教室相對固定封閉的學習環境,但如何充分利用這一開放自由的學習空間,探索基於博物館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解決真實的問題,讓場館真正成為孩子學習的「教室」,而不是成為華而不實的參觀場所是本研究亟待解決的目標。

基於以上,建造小學裡的博物館,以實體性場館為載體,並加以現代技術,進行多維學習場的創建與整合學習,能更好地契合學生需求,發展學生素養,突破學校學習場單一、學習資源緊缺的困境。同時,為其他學校設計提供一種新思路。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1.國內研究現狀。

國內關於學習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從教育學理論的角度對其進行論述,例如鍾啟泉在《「學習場」的生成與教師角色》一文中明確界定了「學習場」的含義,即所有事件交織在一起的、具有內在統整性的整體。二是從教育教學實踐的角度對其進行探索。三是從心理學的角度進行研究,如區培民側重從心理學的認知視角研究語文學習過程的「學習場」。此外,還有部分從學校層面進行學習場構建的實踐研究。

2.國外研究現狀。

在心理學中,格式塔學派的先驅們科勒、考夫卡在完形理論中運用了場的概念。勒溫發展了先師們的理論,創立了比較系統的心理學場論。他的場理論主要解釋人與環境的交互作用及其機制。勒溫的心理場也用來解釋學習行為,認為學習是依存於生活空間而產生的,是場認知結構的變化或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目前國外已對場域理論形成系統的理論認識,場域理論逐步成為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場論心理學家強調學習情境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中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學習情境,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調當前的情境,集中注意於同時發生的情況;主張學習者通過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反對灌輸教學;場論心理學關注影響個人的心理場,因此,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內在心理世界,給學生以恰當的指導。

總的來說, 這些研究從各不相同的視角對學習場進行了頗為入理的分析, 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照和思路。但前人的研究或側重教育理論,從整體觀的角度論述學習場的內涵;或側重教學實踐,探討具體的實施策略;或側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認知和學習,卻鮮少從整個學校層面關注學習空間的擴展,對於這些空間因素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並加以合理有效地規範、開發和利用,也沒有把目標指向育人,指向如何利用學習場培育學生。為此,本課題在前人研究基礎上,立足學生核心素養,從學校層面出發,進行多維學習場的創建與整合學習,為學校設計提供一種新思路。

三、操作定義

1.多維學習場。

本研究認為多維學習場是依託五館一園,藉助現代化技術手段,構建生館、生生、師生之間多維互動,實現開放、整合學習的動態、生化的學習空間。在「多維學習場」中,學生能夠以學校開發的特色博物館課程結合多樣態學習方式進行項目式學習,從而開發潛能,發展思維品質。建構「多維學習場」,就是為學生營造創新思維的情境,讓學生在「學習場」中體驗、探索、領悟、成長,最終成為「思本源·致良知·應時需」的蕙美少年。

2.整合學習。

整合學習是指學習內容模塊化、項目式,學習方式自主性、探究式,學習過程合作性、體驗式的一種單位時間內的大容量學習,整合學習將「精」和「博」進行了有機的統一,從而實現真正的學習。

四、研究內容

本課題通過依託校園自然景觀,在教學樓層中建造五館一園,創建小學裡的博物館,同時藉助現代技術構建多維學習場,進行整合學習,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素養,培育「思本源·致良知·應時需」的蕙美少年,進行教育功能拓展。基於此,學校進行多維學習場的創建與整合學習,將學校打造成一個實現學生深入學習的「博物館」。

1.多維學習場的設計理念與操作原則。

(1)設計理念

真實問題:真實問題是指營造真實問題的情境,使問題從教科書中走出來,走向教學實際,走向生活實際,讓學生解決真實的問題。

跨界融合:跨界融合指將語文、數學、科學、信息等學科進行全面融合與實踐,將知識與技能相結合,通過項目式學習來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

深度學習:深度學習指通過營造真實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從而使學生通過對知識的深層理解和加工,實現知識的遷移和學習情境中複雜問題的解決。

項目統整:項目統整是以學生為中心,在一定的時間內讓學生選擇、計劃、提出一個項目構思,通過多種形式解決實際問題,有效提高學生實際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操作原則

學校建造小學裡的博物館,做三生教育,創智慧學校,在豐富多彩的活動堅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同時,學校充分考慮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提升學生對生命的珍惜敬畏和自我防護的能力,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培養學生大方、自然的言語表達,感知歷史文化的變遷,承擔優良品質的傳承;培養學生發現美、體悟美和創造美的本領;傳遞孝行廉潔的公民意識,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素養;撥動好奇之心,培植探究意識,培養動手能力。基於此,學校設定以培育「思本源·致良知·應時需」的蕙美少年為目標,即培育具備「優雅生命、學習創新、文化教養、社會擔當」品質的少年,並以此為操作原則進行多維學習場的創建和整合學習。

2.依託五館一園的多維學習場的創建。

學校在籌建博物館時,尊重學生的發展需求,使博物館的內容和形式與課程體系相適應,讓博物館成為培養學生「思本源·致良知·應時需」素養的課程基地、探究場所和文化客廳。學校在進行博物館規劃設計時,挖掘可利用資源,充分考慮美學、環境心理學等因素,進行空間配置和造型設計,延伸學習空間,開發個性化的特色場館:科技博覽館、情意生長館、生命體驗館、自然生態館、初心學館、童心蕙園。博物館融展示與互動、參觀與體驗、傳統與現代、科學與藝術於一體,並立足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創設以體驗為中心的活動平臺,營造互動環境,使學生在特色場館裡自由參與、主動體驗、積極互動,得到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動機的觸發、學習潛能的開發和學習思維的生發。

3.多維學習場的整合學習。

(1)模塊化·項目式

學校根據所處的地域文化及場館資源,在原有的基礎上對整合學習的內容進行重新設計與架構,並依託智慧學能系統開發五大學習模塊(如圖2所示),為學生提供更廣泛的學習資源,並根據年段的不同進行更為細緻的安排。同時,讓學生在學習時選擇、計劃、提出一個項目構思,通過多種形式解決實際問題。

(2)自主性·探究式

課堂是教師、學生及環境之間形成的互動情境。它不僅是教師和學生聚合的一個物理空間,更是在多維學習場中進行學習。為此,本課題探索基於「私人訂製操作單」的自主性·探究式的課堂。

例如自然生態館中《生物大世界》中有「探究昆蟲王國奧秘」的活動,通過館內參觀、教師介紹等了解昆蟲相關知識,然後根據自己感興趣的某種昆蟲,於教師處領取活動操作單,開展各自感興趣的自主探究,完成屬於自己的作品。

(3)合作性·體驗式

基於小組體驗活動手冊的「合作性·體驗式」的學習是讓學生親自參與或置身於某種情境或場合,通過感覺、體驗來認識事物,習得技能,針對學習中獲得的成果共同分享,對產生的問題共同探討與求證,強調積極參與、共享互助。

例如童心蕙園中《農耕課程》便是學校根據季節的特點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耕種,以活動手冊的形式記錄活動過程及農作物生長情況,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並感受合作和分享的喜悅。

4.多維學習場的支持系統。

(1)混齡走班制

我校每周五課堂時間開放,學生將自由走讀多維學習場,自主選擇喜愛的學習項目去學習,不同年齡的學生能夠進行同一個項目的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項目導師制

在具體的學習項目中,老師承擔導師義務,根據項目內學生的特點和能力,指導學生確定發展方向,制定有針對性的計劃和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學生的發展發揮促進作用。

(3)自主選學制

「思本源·致良知·應時需」整合學習具有開放性,強調「自主選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參與學習體驗,在選課的過程中完全尊重學生的主觀意願與興趣,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權。

(4)互助評價制

整合學習的評價機制是課程建設的動力,學校秉承「以生為本」的理念,根據具體項目開發具有學校特色的互助評價機制,讓學生互競互學,互相評價,激發參與課程的主動性。

結 語

本課題彌補當前研究的不足,將立足點放在學習場的交融之處,指向學生素養,因此極具創新性、研究性。學校通過多維學習場的創建與整合學習,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形成豐富場館資源,完善課程開發與實施體系;打造教師專業成長「孵化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創新機制,給予了教育同行實施參照。學校的教育影響力不斷深化,與校外建立良好的聯動關係,優質資源輻射不斷擴大,也為其他學校設計與建設予以參考和借鑑。

往期經典

感謝關注

新課程智庫公眾平臺

相關焦點

  • 暗物質與多維空間在三維空間中的影子效應
    我們很清楚三維空間的影子,不過我們不清楚多維空間的其他非三維維度在三維空間中也是有影子的。這個影子通常被我們忽視成是三維的一部分,以至於我們只是覺得我們的世界的空間只是三維的。塑料杯子,這裡塑料這個杯子的屬性,與三維空間的長寬高無關吧。塑料的一個屬性遇熱很容易變軟,使得杯子的三維形狀改變。這裡遇熱是溫度的變化,溫度你能用三維空間的長寬高解釋嗎?不能吧,那它也是非三維空間的物體的屬性。塑料遇熱變軟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多維空間的變化。
  • 從時間維度垂直於三維空間到多維空間
    我們先來說說三維空間中的線。如果我們將宇宙開端作為起點的話,三維空間中的事物在宇宙開端以前也是沒有任何長度的,那麼之後的事物是不是時間與三維長度都是射線呢?如果我們用宇宙起源來說時間是射線,那麼事物的三維長度同樣也是射線。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將時間線用射線去看待。三維空間中線的研究的時候,我們也同樣是因為這條線無法找到邊際點,所以我們假定所有線都是直線。直線代表的是我們無法真正找到邊際點。
  • 智慧教育已成大勢所趨 中外教育專家共研「智慧化」教育發展新思路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陳顯婷 通訊員 胡海文 谷芳平)4月12日,浙江師範大學附屬丁蕙實驗小學來了一大波客人——來自海內外的多名教育專家,美國、澳大利亞的海外代表團,北京、上海等10個省外教育代表團以及浙江省137所學校的代表齊聚於此,圍繞新時代「智慧」教育的發展方向展開討論。
  • 多維教育受邀北京師範大學線上專題講座,剖析國際教育最前沿
    近日,北京師範大學漢語文化學院國際教育專題線上講座順利舉辦,多維教育集團作為受邀方,多維教育旗下國際業務板塊代表梁吉德校長、多維教育合作辦學引進的新加坡Invictus茵維特中英文學校校方代表許進源校長,為北京師範大學漢語文化學院師生帶來了一場高水準、全方位的國際教育課程體系及國際教育行業的深度解析
  • 崇文教育集團探索「新班級教育」,構建適合每一位學生的課堂
    11月26日—27日,「新班級教育:未來的理想教育」2020中國杭州名師名校長論壇在杭州市崇文教育集團進行。本次論壇的主題是「新班級教育:未來的理想教育」,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專家、名校長、一線老師們一起探尋多途徑、多方位、多層次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創新方略,力求解決班級在課程、教學、評價、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生命成長。
  • 【遇見好書】《中華先鋒人物故事匯》 解讀先鋒人物的精神密碼...
    ,我想對青少年進行這樣的教育意義重大。  書籍簡介 2019年4月 「中華先鋒人物故事匯」系列首批15種出版上市,記述了雷鋒、錢學森、華羅庚、焦裕祿、常香玉、王傑、王選、王進喜、廖俊波、楊善洲、谷文昌、張海迪、中國航天員、中國女排等先鋒人物的故事。
  • 一句話概述多維空間,分析多維空間生命形式
    三維、現實世界。四維、時間固體話,可直觀過去未來。五維、時間多元化可製造未來。六維、可任意改變未來。七維、包涵一切的過去未來。八維、多個平行宇宙相連。九維、多元宇宙、永生空間、無時間概念。十維、無數宇宙和無數個平行宇宙。十一維、擁有無數宇宙和平行宇宙的總和。
  • 濟鋼高中校長邢文明榮登《教育家》雜誌封面人物
    日前,《教育家》雜誌2021年1月第1期刊物出版,一張熟悉的面孔映入眼帘——濟鋼高中校長邢文明榮登為封面人物。《教育家》雜誌不僅僅是一本高端的教育雜誌,更是助推教育家成長的平臺。雜誌創刊以來,已經舉辦了「尋找大國良師」「尋找中國好校長」「教育家成長大講堂」「國家語言文化大講堂」「語文名師成長大講堂」「中國校長創新發展大會」等多個影響廣泛、反響熱烈的品牌活動。
  • 湖南師範大學與多維教育籤約人才戰略合作
    雙方就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畢業生就業基地建設、人才引進、校企互通搭建等多方面深度合作達成共識。湖南師範大學招生與就業指導處副處長周俊、就業辦公室主任曹俊峰、多維教育集團董事長蔡如明、國際教育事業部總校長梁吉德、人才中心運營總監宋楊、培優事業部湘潭區域總校長何一帆、武漢人才基地人事主任趙曉麗出席籤約儀式。
  • 超越三維空間將會是什麼景象?科學新發現,多維空間如此精彩!
    但是隨著科學發展越來越完善,我們的科學家終於發現,平行宇宙很可能存在,甚至可以說沒有平行宇宙就沒有我們的宇宙,美女小倩大家一定不是很理解。其實關於平行宇宙的文章,美女小倩以前寫過,大家有時間的話可以去看一下,這樣你就會了解很多你不知道的知識。
  • 多維空間真的存在嗎?
    隨著科幻小說的泛濫,多維空間以科學的面目出現了,並以科學的高大上,頂尖前沿自居。多維空間真的存在嗎?愛因斯坦一、具體物質與抽象思維的混淆自然界除了三維空間並不存在多維空間,一些人的多維空間不過是立體幾何的放大圖形,並不是真的多維空間。這是多維空間嗎?
  • 了解宇宙終極秘密–12量子領域本就不是三維空間,而是多維
    量子世界根本不是三維空間在量子領域,大家都知道經典力學是不好使的,所以出現的量子力學,為什麼不好使了?宏觀世界縮小到什麼臨界程度開始算量子領域呢?首先,量子的各種特性顯示,那裡根本不是三維世界,量子可以瞬間出現在任何地方,甚至無窮遠,還可以超距糾纏,這是多維空間才能實現的,另外量子疊加態的存在揭示量子世界是多維平行宇宙的疊加世界,甚至可以操縱時間,可以回到過去或穿越未來,因為普朗克把時間也定義成了量子,普朗克時間是最小時間量子,兩個時間量子之間是沒有時間存在的時間停止區域,也就是說時間是不連續的,每個時間量子之間的絕對靜止時刻都有無數我們不知道的事件
  • 多維空間存在嗎?它們是什麼樣子?
    所謂多維空間應該是指超過三維的空間三維空間加上時間維度組成的空間叫閔可夫斯基空間,並不是真正的多維空間。 我們不妨從二維空間說起,如果二維空間的生物要將寶物放入保險柜裡,只需要把寶物放入一個四面封閉的平面內(方框)。但作為三維空間的人類可以輕鬆的從第三維進入這個方框,拿走寶物。四維空間的生物也可以從更高緯度進入人類的保險柜裡拿走寶物。
  • 「神秘的多維空間」並非虛假,螞蟻是進入多維空間的入口?
    不知道最近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話:深不可測的多維空間似乎並不是虛無縹緲的,螞蟻則是大家一直以來在尋找的入口。但是好多人還是對此感到難以置信的,其實小編覺得時代早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並且隨著文化的發展,我們也對多維空間做出了很多研究,所以一時之間,「多維空間」這個詞瞬間引起了熱議
  • 周濤論述——多維空間物質的定義
    目前人們對空間維度的理解:一點、一橫是一維,平面是二維,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物體長、寬、高所構成的形狀佔用的空間稱為三維空間。人們現實生活中的空間,目前稱為是三維空間,因為只能夠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 多維空間與暗物質探索之一
    我從多維空間的角度去思考,理論的發展其實和小樹生長過程、人的生長過程等都是一樣的,所有理論都是有各自生命的。任何理論它都是從種子開始,到萌芽、幼苗、小樹、大樹、結果、老樹等階段構成的。大家如何將所有相關理論從這樣的角度去觀察,就會慢慢認識到。
  • 周濤論述——多維空間物質的定義
    目前人們對空間維度的理解:一點、一橫是一維,平面是二維,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物體長、寬、高所構成的形狀佔用的空間稱為三維空間。人們現實生活中的空間,目前稱為是三維空間,因為只能夠看到物體的三個面。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空間維度的理解越來越深刻,也越來越細化,從而產生出多維度空間的意識,也有人直接推論提出空間有十一維度。通過幾十年的生活實踐,我感觸到人們、包括眾多的科學家的思想,都是受傳統的教育意識所束縛,導致不能夠脫離傳統的學識去鑑別新事物的影響,僅僅用傳統的學識去定論新事物,這樣的定論必定是傳統學識的產物。
  • 海洋教育傳播論壇 加強藍色文化知識
    青島市教育局舉辦的主題為「特色.創新.發展」的全市中小學海洋教育論壇,在前期精心的籌備下,於5月23日隆重召開。市教育局基教處、普教研室、教科所負責人,各區教育(體)局分管局長、教育科負責人、教研室主任、教科所所長、全市海洋教育試點學校(幼兒園)校長(園長),各區市推薦3-5所學校校長,共近300人參會。
  • 「第二屆中國STEM教育發展大會」在深圳舉行
    為促進教育現代化、國際化、信息化發展,提升全民科學與創新素養,營造社會共同參與、一體化的STEM教育環境,6月30日至7月2日,「第二屆中國STEM教育發展大會」在深圳市福田區紅嶺中學舉行,教育部教材局巡視員申繼亮、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書記殷長春、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香港中聯辦教育局科技部副部長劉建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