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青少年為重點 加強海洋科普教育
築牢藍色夢想,不僅需要強大的「硬核」科技力量,也需要豐厚的「柔潤」文化力量。近年來,在國家、學校、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國海洋科普教育平臺不斷擴展、途徑不斷豐富、力量不斷增強,取得了豐厚成就,也面臨著更多責任與挑戰。加強海洋意識教育,青少年是關鍵。我國青少年海洋科普教育仍存在四方面短板。從文化傳統看,我國以陸地文明為主導,受「重陸輕海」觀念影響較深,海權意識、海洋文化不夠入腦入心。
-
山東省中小學海洋教育觀摩團點讚西海岸新區特色海洋教育
近年來,西海岸新區緊密結合「海洋戰略」主題,以培養中小學生海洋意識、海洋觀念、海洋知識為重點,探索創新人才培養和素質教育新模式,將藍色海洋教育打造成為區域教育特色品牌。滲透海洋元素 構建海洋文化西海岸新區引導學校加強海洋教育校園文化建設,將「開放、包容、創新、進取」的海洋精神融入學校文化。建成海洋文化牆、海洋強國夢長廊、海洋科技館、海洋動物標本展室、沙畫教室等海洋教育陣地,突出「海之美」「海之利」「海之威」「海之情」主題文化。
-
藍色教育進校園 探索李滄特色的「五個一」海洋教育模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尚青龍 李滄區教育和體育局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發展,推進藍色海洋教育進校園工作,積極探索出具有李滄特色的「五個一」海洋教育模式,提高學生對海洋的認知水平,激發學生熱愛海洋、保護海洋、探索海洋奧秘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培養新型海洋人才奠定基礎。
-
高校海洋意識教育的學理思考與實踐探索
圍繞該指標體系,中央作出了加強國民特別是大學生海洋意識教育的系列重大部署。高校作為國民海洋意識教育的前沿陣地,理應率先構建大學生海洋意識教育體系,並把其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來抓。浙江海洋大學積極開展大學生海洋意識教育的理論體系、課程體系、平臺體系、活動體系、實踐體系探索,培育師生「懂海、愛海、用海」的文化自信,取得了良好成效。
-
海洋教育,山東先行
依託地域資源 加強研學實踐 山東省依託地域資源,將海洋教育與研學旅行相結合,開展海洋考察、海洋遊學,著力打造體驗式德育,讓「博大、包容、開放、自信」的海洋精神成為師生的文化自信和行動自覺。 濰坊藍海學校挖掘海洋文化內涵,結合漁鹽文化,讓學生「暢所漁鹽」。
-
打造小學裡的「高端」海洋教育 助力青島「海洋攻勢」
海洋教育,不僅讓學生收穫了知識,還讓他們更加熱愛大海故鄉,擁有了闊大的海洋情懷。青島同安路小學作為全省第一所少年海洋學校,其海洋特色教育早已成為青島的一張藍色名片。2019年底,島城教育家成長系列論壇:青島市中小學海洋教育發展論壇在青島同安路小學舉行,來自全市的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海洋教育主題課題組、海洋教育特色學校代表200餘人參加會議。論壇上,各區市中小學交流了在海洋教育課程、育人中的先進經驗,為推動全市海洋教育發展、助力「海洋攻勢」獻計獻策。
-
厚植海洋文化播種蔚藍夢想 廈門海洋意識教育活動風生水起
提高全民海洋意識是建設海洋強市的基礎。向全社會,特別是學生普及海洋知識、傳播海洋文化、弘揚海洋精神,對於全民樹立正確的海洋觀念具有重要意義。 各大海洋意識教育基地就像一把把打開海洋迷宮的鑰匙,吸引著中小學生前往一探究竟;一條條海洋意識宣傳教育研學路線,勾起市民了解海洋、走進海洋的興趣;豐富多彩的線上線下科普活動更是潛移默化地傳播海洋文化、播下海洋的種子……在廈門,風生水起的海洋意識教育,讓更多人認識海洋、關注海洋,讓更多人增添探索海洋的興趣。
-
青島同安路小學:打造小學裡的「高端」海洋教育 助力青島「海洋...
海洋教育,不僅讓學生收穫了知識,還讓他們更加熱愛大海故鄉,擁有了闊大的海洋情懷。特色校齊聚同安,分享海洋育人經驗青島同安路小學作為全省第一所少年海洋學校,其海洋特色教育早已成為青島的一張藍色名片。2019年底,島城教育家成長系列論壇:青島市中小學海洋教育發展論壇在青島同安路小學舉行,來自全市的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海洋教育主題課題組、海洋教育特色學校代表200餘人參加會議。論壇上,各區市中小學交流了在海洋教育課程、育人中的先進經驗,為推動全市海洋教育發展、助力「海洋攻勢」獻計獻策。
-
中小學海洋教育怎樣引入社會資源
但具體如何開展,才能既普及海洋科學知識,又激發學生研學熱情?多地在實踐中發現,做好做實頂層謀篇布局,是全面普及海洋教育的制度性保障。例如,青島自2011年便提出開展「藍色海洋教育實驗」,此後先後出臺多個文件,調整全市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地方與學校課程周課時由3課時調整為4課時,規定1-8年級海洋教育課程利用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時間開設,每學期不少於9課時。
-
教育視點:市南區打造「海洋教育」特色六大路徑
市南區以承擔市級「藍色海洋教育」改革試點項目為契機,近年來累積投入近1200餘萬元用於區域海洋教育發展,構建起以「多層次、聯動化、立體式」海洋教育管理體制為保障,以「藍色夢想」海洋文化特色育人模式為核心,以區域特色化和學校多元化相融合的海洋教育評價機制為導向的海洋教育特色發展體系。
-
李滄教育,比您聽說的更精彩 : 海洋教育篇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曲順 青島報導 李滄區教育和體育局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發展,推進藍色海洋教育進校園工作 一條主線:推動課程建設 落實課程實施 李滄教育重視將海洋教育納入學生培養全過程,在1-8年級全面開展《藍色的家園 海洋教育篇》地方課程,實施海洋主題內容與學科滲透相結合;同時,鼓勵各學校積極探索開發海洋教育新課程,有效提升了海洋教育實施水平。
-
青島中小學要開設藍色海洋教育課程 打造教育特色學校
25日,市教育局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見》,提出要開齊開足開好科學課程,普通高中全面開設科技教育選修課。到2020年,全市力爭開發1-2門地方科技教育教材,95%以上的中小學校開設藍色海洋教育課程,建成50所高水平海洋教育特色學校,打造200個精品科技教育社團。
-
中學課本關於海洋知識太少 老師呼籲加強海洋教育
中新網7月6日電 據上海青年報報導,「中學課本裡關於海洋的教學內容越來越少
-
融匯藍色海洋文化與紅色沂蒙文化 臨沂籍在青作家螳小螂談新作...
剛剛落下帷幕的2019青島沂蒙周上,作為一名成長在臨沂並工作在青島的青年作家,他為兩個家鄉的牽手合作送上自己獨特的祝福——自己創作的海洋科普文學作品《章魚兄弟》。「青島有獨特的海洋藍色文化、臨沂有永不褪色的紅色沂蒙故事,兩地的文化特色不同卻又可以全面地互補促進。」螳小螂告訴記者,沂蒙周雖然已經落幕,但兩地文化領域的溝通合作卻剛剛開始。
-
青島同安路小學榮膺「省級海洋意識教育示範基地」
近日,山東省海洋局命名授牌2020年度省級海洋意識教育示範基地,青島同安路小學等25家單位(場館)榮膺「省級海洋意識教育示範基地」,全省共有4所學校獲此殊榮,也是青島唯一入選學校。近年來,作為省級文明單位、省級文明校園的青島同安路小學,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培育新時代文明實踐「海洋知識宣講」亮點品牌,積極構建「六位一體」的藍色海洋課程體系,其中「海島科考」校本課程首開課堂搬到海島的先河,為學生學習海洋知識提供了廣闊空間;建立海洋專家導師團、海洋骨幹導師團、海洋金牌講解員等三級海洋教育導師團;積極探索實現從「普及海洋知識」為主到走向「提升學生各種能力」,從「形成海洋文化磁場
-
厚植海洋教育 人工智慧教育的「青島優勢」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孫軍)2020年,青島市教育局將堅持特色引領的發展思路,彰顯特色、突出亮點、塑造品牌,努力在海洋教育、人工智慧教育等方面培育青島教育優勢。
-
「兩山論」的藍色實踐——2020海洋生態文明(長島)論壇側記
9月19日,由中國海洋發展研究會、中國生態學學會主辦,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單位承辦的「2020海洋生態文明(長島)論壇」在山東長島舉辦。論壇發布了《2020海洋生態文明長島共識》,提出了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海島模式、建立海島生態文明戰略體系、探索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海洋保護地體系等重要共識。
-
構建海洋意識教育綜合平臺,提升青少年海洋意識教育實效
提升青少年海洋意識教育實效》的提案收悉,現答覆如下: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為加強全民海洋意識教育,宣傳我省海洋資源優勢及建設海洋強省的目標,向社會傳播海洋科普知識和先進科技,形成認識海洋、愛護海洋、開發海洋的理念,近年來,我省中小學及相關高校已逐步開展海洋意識教育,通過開好地方課程、開展形式多樣的特色活動、開展與海洋有關的研學旅行等,在海洋意識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青少年海洋教育聯盟在京成立 開啟海洋教育校企合作新篇章
「青少年海洋教育聯盟」授牌儀式海澱區八裡莊學區管理中心起航藍色教育>「小小科學家探秘海洋館」活動現場為共同發展中國海洋教育事業、普及海洋知識、加強青少年兒童的海洋意識、保護海洋環境,北京市海澱區八裡莊學區管理中心與北京海洋館雙方籤署海洋教育戰略合作協議。
-
市南區海洋教育行動計劃網絡知識競賽等你參加
二、組織實施 (一)組織單位 本次網絡知識競賽由市南區教育體育局、市南區教育研究中心主辦,中國海洋大學教育系協辦。 (二)競賽試題 競賽題型包括判斷題、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三種,共1000道題。每份競賽試題為25道題,由題庫中隨機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