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課本關於海洋知識太少 老師呼籲加強海洋教育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7月6日電 據上海青年報報導,「中學課本裡關於海洋的教學內容越來越少。」中科院院士、同濟大學海洋地質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汪品先教授最近收到一名中學老師的來信,希望院士能為加強孩子的海洋教育出謀劃策。4日,汪品先院士在與市民暢談海洋時表示,加強海洋意識要從基礎教育開始。

  600年前,鄭和帶著龐大的船隊浩浩蕩蕩下西洋。然而600年過去了,中國人對海洋的認識還沒有完全從「漁米之利、舟楫之便」中超脫出來。汪院士對近年來頻發的赤潮等近岸汙染問題痛心不已,「公務員的知識結構中缺少海洋這一塊,會造成許多決策失誤。」

  汪院士說,「長三角應該承擔起中國海洋基地的使命,上海應該成為中國海岸線這張弓上的一支箭!」汪院士語重心長的說,中國想要成為海洋大國,要從樹立每個國民的海洋意識開始,而中學教育是關鍵。(蔡玲玲)

相關焦點

  • 海洋教育傳播論壇 加強藍色文化知識
    青島市教育局舉辦的主題為「特色.創新.發展」的全市中小學海洋教育論壇,在前期精心的籌備下,於5月23日隆重召開。市教育局基教處、普教研室、教科所負責人,各區教育(體)局分管局長、教育科負責人、教研室主任、教科所所長、全市海洋教育試點學校(幼兒園)校長(園長),各區市推薦3-5所學校校長,共近300人參會。
  • 關於加強海洋環境綜合治理的建議
    關於加強海洋環境綜合治理的建議(B類) 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對政協海南省第七屆   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0072號提案的答覆(B)      辛悅國委員:   您提出的「關於加強海洋環境綜合治理的建議
  • 嘉峪關學校:海洋教育新形式 聽故事學知識(組圖)
    11月2日,青島嘉峪關學校開展「海洋知識進校園」讀書周活動,中國海洋大學的楊老師以《青島海邊常見的無脊柱動物志》一書為載體,以講故事、聊天的方式,為同學們帶來興趣盎然的海洋知識大課堂。  孩子的形象思維比邏輯思維先成熟,而海洋知識專業性強,課堂講解比較枯燥。難懂的科普讀物通過老師講故事的形式教授,更適合小學階段的同學們,讓孩子們輕鬆理解並喜歡上海洋文化。
  • 以青少年為重點 加強海洋科普教育
    以青少年為重點 加強海洋科普教育作者:鄭金海《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03日 07版)【專家點評】 建設海洋強國,近年來,在國家、學校、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國海洋科普教育平臺不斷擴展、途徑不斷豐富、力量不斷增強,取得了豐厚成就,也面臨著更多責任與挑戰。加強海洋意識教育,青少年是關鍵。我國青少年海洋科普教育仍存在四方面短板。從文化傳統看,我國以陸地文明為主導,受「重陸輕海」觀念影響較深,海權意識、海洋文化不夠入腦入心。
  • 「與海洋課堂一起長大「「海洋保護素質教育公益課舉辦
    圖集 近日,「與海洋課堂一起長大」海洋保護素質教育課件推廣示範課公益活動在重慶市輔仁中學舉辦。該活動由「海洋之美」項目支持,面向輔仁中學「紅巖班」學生,讓他們通過感受海洋之美,了解海洋生物多樣性和海洋生態環境重要性,從而加深對海洋環境的認識,培養海洋保護意識。
  • 海洋教育,山東先行
    近幾年,青島市還在地方海洋課程基礎上探索構建「海洋VR教育課程體系」,聘請數媒專家開展VR海洋教育演示與體驗活動。通過與駐青高校、研究所、海洋教育一線老師合作,深度開發海洋實驗STEM課程,內容涵蓋海洋生物、海洋生態、海洋化學、海洋藝術、海洋船舶、海洋地質等領域。該市市南區以課程的整體建構,推動育人理念的落地與育人目標的達成。以《藍色的家園》課程為依託,在教學過程中強調海洋意識與海洋觀念的培養。
  • 構建海洋意識教育綜合平臺,提升青少年海洋意識教育實效
    提升青少年海洋意識教育實效》的提案收悉,現答覆如下: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為加強全民海洋意識教育,宣傳我省海洋資源優勢及建設海洋強省的目標,向社會傳播海洋科普知識和先進科技,形成認識海洋、愛護海洋、開發海洋的理念,近年來,我省中小學及相關高校已逐步開展海洋意識教育,通過開好地方課程、開展形式多樣的特色活動、開展與海洋有關的研學旅行等,在海洋意識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山東省中小學海洋教育觀摩團點讚西海岸新區特色海洋教育
    原標題:省中小學海洋教育觀摩團點讚西海岸新區特色海洋教育半島記者 丁霞 通訊員 張業明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建設海洋強國和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指示,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廳要求,進一步推進中小學海洋教育全面深入實施,6月21日,山東省中小學海洋教育現場觀摩活動在青島舉行。
  • 中小學海洋教育怎樣引入社會資源
    這是全省中小學海洋教育觀摩交流活動現場,全省各市教育局有關負責同志、中小學校長和教師代表共320餘人參加。活動現場觀摩了青島第三十九中學的海洋物理、化學、生物、地理課程,並就如何做好中小學生海洋教育進行探討。在建設海洋強國、海洋強省的背景下,全面開展中小學海洋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 孩子的海洋汙染教育可不是說說而已,用一個有生命意義的玩具來表達
    任何一種教育都應該從娃娃抓起。對於環境的保護問題不光是成年人的義務,也應該給孩子灌輸正確的保護理念。例如,近年來海洋汙染問題日益嚴重,成千上萬的的珍貴海洋物種瀕臨死亡。我們應該怎麼向孩子傳輸正確的保護概念呢?觸目驚心的照片和錄像固然能起到一定警示作用,但卻不利孩子的身心健康。
  • 李滄教育,比您聽說的更精彩 : 海洋教育篇
    一條主線:推動課程建設 落實課程實施  李滄教育重視將海洋教育納入學生培養全過程,在1-8年級全面開展《藍色的家園 海洋教育篇》地方課程,實施海洋主題內容與學科滲透相結合;同時,鼓勵各學校積極探索開發海洋教育新課程,有效提升了海洋教育實施水平。
  • 關於在中小學教材中增加「海洋」板塊 提升青少年海洋意識的建議
    但在長期漠視海洋的「大陸觀」教育體系下,我國青少年普遍缺乏國際視野和海洋視角,「海洋國土」意識薄弱。剛剛發布的《2016年國民海洋意識發展指數(MAI)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國民海洋意識剛剛及格,總體海洋意識淡漠。這與提升「海洋強國軟實力」要求相去甚遠,教育短板急需補齊。具體表現在:   一、錯誤地把960萬平方公裡陸地面積當作我國全部國土面積,不知我國還有約300萬平方公裡的海洋國土。
  • 青島市人大代表寧愛花:加強海洋教育 讓孩子愛海懂海
    青島市人大代表、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市歐美同學會澳新分會會長認為,青島應加強青少年的海洋教育,建設中小學生海洋實踐訓練基地,讓青少年在實踐活動中得到鍛鍊和成長。青島市人大代表、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市歐美同學會澳新分會會長 寧愛花寧愛花表示,青島已在基礎教育階段普遍開展了海洋教育,成為全國首個義務教育階段全面普及海洋教育的城市,目前青島市100多家科普教育基地中有相當一部分也涉海,但不得不承認現有的海洋展館及海洋意識教育基地存在規模小、布局分散、功能單一等短板。
  • 首個青少年海洋教育聯盟成立(圖)
    世界海洋日來臨之際,本市首個青少年海洋教育聯盟在南開大學附屬中學成立
  • 教育視點:市南區打造「海洋教育」特色六大路徑
    路徑之二:打造海洋教育區域研究體系  市南區形成了由1所全國少年海洋學校暨青島市市海洋教育實驗學校,12所青島市海洋教育特色學校,3所全國海洋意識教育基地學校和全區37所區海洋教育聯盟學校組成的區域研究體系。
  • 打造小學裡的「高端」海洋教育 助力青島「海洋攻勢」
    海洋教育,不僅讓學生收穫了知識,還讓他們更加熱愛大海故鄉,擁有了闊大的海洋情懷。 從「普及海洋知識」為主,到探索提升學生的各種能力;從形成「海洋文化磁場」,到構築「容納致遠」的特色文化;從設立「海洋科普」專題系列講座,到打造校園版「海洋博士班」;從海洋教育本土化,到逐步走向全國化……在本次論壇中,同安路小學校長紀玉元以《小學生 大研究 點亮藍色夢想》為題,深入交流了學校「科研興校,課題引領」的海洋教育發展歷程,展示了從學校特色走向特色學校的海洋教育發展過程
  • 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學:海洋知識融於課 紅色印記刻於心
    1992年,學校率先成為海南省第一所少年軍校,將國防知識和軍事知識融於孩子們的學習教育中,圍繞海軍和海洋內容建構了獨特小螺號課程,共開設了39門特色課程,包括竹竿舞、書畫、武術、圍棋、民族樂器等等,既豐富了孩子們的課堂學習活動,也營造了愛學習、肯學習的良好風氣。
  • 海洋知識知多少?市南中小學生臺上對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珍梅12月15日,市南區中小學海洋知識競賽在青島嘉峪關學校舉行。來自市南區六大學區的12支代表隊參加了比賽。經過精彩對決,青島嘉峪關學校和青島第二十四中學分獲小學組和初中組團體優勝獎,並將代表市南區參加市級決賽。
  • 青島同安路小學:打造小學裡的「高端」海洋教育 助力青島「海洋...
    海洋教育,不僅讓學生收穫了知識,還讓他們更加熱愛大海故鄉,擁有了闊大的海洋情懷。特色校齊聚同安,分享海洋育人經驗青島同安路小學作為全省第一所少年海洋學校,其海洋特色教育早已成為青島的一張藍色名片。從「普及海洋知識」為主,到探索提升學生的各種能力;從形成「海洋文化磁場」,到構築「容納致遠」的特色文化;從設立「海洋科普」專題系列講座,到打造校園版「海洋博士班」;從海洋教育本土化,到逐步走向全國化……在本次論壇中,同安路小學校長紀玉元以
  • 《中國海洋教育讀本》首發式在舟山舉行
    會議現場隨著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的實施,我國海洋事業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把目光投向海洋的人群越來越多,使熱愛海洋、親近海洋、認知海洋、走向海洋便成為了必然。海洋通識與研學是基礎性海洋知識教育,是一項海洋意識教育,同時也是海洋素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