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3 16: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2月12日,中國海洋學會研學工作委員會推薦,由中科院院士胡敦欣作序,作者李明春、吉國、李宏、吳韶剛編著,適於海洋通識和研學教育的《中國海洋教育讀本》由哈爾濱工程大學岀版社出版,首發式在舟山群島旅遊與健康職業學院舉行。
會議現場
隨著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的實施,我國海洋事業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把目光投向海洋的人群越來越多,使熱愛海洋、親近海洋、認知海洋、走向海洋便成為了必然。海洋通識與研學是基礎性海洋知識教育,是一項海洋意識教育,同時也是海洋素養教育。首發式上舟山群島旅遊與健康學院校長鄭能波表示:要走向海洋,加強海洋教育,豐富海洋實踐,突出海洋特色是文化進步和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海洋科學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及變化規律,以及開發利用海洋的科學體系。這一科學的體現表明,海洋科學研究領域十分廣泛,其主要內容包括對於海洋的物理、化學、生物和地質過程的基礎研究和面向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以及海洋軍事與海洋文化等的重要研究。所以,海洋科學既是一門新興的科學,同時又是空間極大和實踐性極強的科學。
為適應建設海洋強國快速發展的形勢,加強海洋通識與研學教育,規範海洋科學與人文科學知識的系統性,提高普及教育水平,全國海洋文化教育聯盟組織專家和學者歷時兩年多完成了《讀本》的編寫。
海洋通識是科學知識基礎性教育,海洋研學是引導與啟發性教育,均通過視、聽、觸、嗅、味多種方式的感觀與感受,傳達和滲透海洋教育理念和海洋科學與社會認知與實踐。海洋研學首先體現素養教育,培育文化認同感,培養人生的意義感,不斷思考通過研學使受教育者學到最重要的知識;另一宗旨是重視社會科學教育,旨在延續海洋記憶、認知傳統、明科學史、續文明史;傳承海洋文化,回歸海洋文明,弘揚海洋精神,喚醒海洋意識,傳達海洋理念,規範海洋行為,長效海洋素養培育教育。
為挖掘中國海洋教育的內涵,《讀本》以知識施學、研學施教、立德樹人、海洋強國為宗旨,本著科學海洋回歸本源、智慧海洋回歸科學、文化海洋回歸經典的編寫理念,從自然海洋、科學海洋、人文海洋、生態海洋的知識定位出發,堅持海洋科學知識系統性、學科知識序列性、文博美學知識特色性的原則,擯棄學科知識破碎化、專業知識虛無化、文博美學知識商業化等功利色彩,使其知識性、趣味性、實踐性、啟發性和引導性融為一體。《讀本》以思維導圖的形式概括了物理海洋學、地質海洋學、生物海洋學、化學海洋學、海洋物理學、海洋文化等學科知識。對同一主題分別從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分層次進行講解,便於海洋教育工作者在研學活動中更有針對性的應用。書中列舉了海洋不同領域的科學難題,力求深度揭示海洋科學發展現狀,並從海洋教育中選取二十個較為經典專題案例進行分析,以供開展研學實踐活動進行參考,設計更好的研學課程。本書力圖展現海洋教育的系統性與全面性,旨在為海洋教育工作者釐清知識脈絡,進而為中國海洋教育做出貢獻。
首發式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副社長張林峰向旅遊與健康學院贈送了樣書,寧波陽光少年海軍創始人梁勇讀者及部分海洋研學團體籤約了購書意向書。
(鄧飛帆)
原標題:《《中國海洋教育讀本》首發式在舟山舉行》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