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教育讀本》首發式在舟山舉行

2021-01-09 澎湃新聞
《中國海洋教育讀本》首發式在舟山舉行

2019-12-13 16: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2月12日,中國海洋學會研學工作委員會推薦,由中科院院士胡敦欣作序,作者李明春、吉國、李宏、吳韶剛編著,適於海洋通識和研學教育的《中國海洋教育讀本》由哈爾濱工程大學岀版社出版,首發式在舟山群島旅遊與健康職業學院舉行。

會議現場

隨著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的實施,我國海洋事業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把目光投向海洋的人群越來越多,使熱愛海洋、親近海洋、認知海洋、走向海洋便成為了必然。海洋通識與研學是基礎性海洋知識教育,是一項海洋意識教育,同時也是海洋素養教育。首發式上舟山群島旅遊與健康學院校長鄭能波表示:要走向海洋,加強海洋教育,豐富海洋實踐,突出海洋特色是文化進步和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海洋科學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及變化規律,以及開發利用海洋的科學體系。這一科學的體現表明,海洋科學研究領域十分廣泛,其主要內容包括對於海洋的物理、化學、生物和地質過程的基礎研究和面向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以及海洋軍事與海洋文化等的重要研究。所以,海洋科學既是一門新興的科學,同時又是空間極大和實踐性極強的科學。

為適應建設海洋強國快速發展的形勢,加強海洋通識與研學教育,規範海洋科學與人文科學知識的系統性,提高普及教育水平,全國海洋文化教育聯盟組織專家和學者歷時兩年多完成了《讀本》的編寫。

海洋通識是科學知識基礎性教育,海洋研學是引導與啟發性教育,均通過視、聽、觸、嗅、味多種方式的感觀與感受,傳達和滲透海洋教育理念和海洋科學與社會認知與實踐。海洋研學首先體現素養教育,培育文化認同感,培養人生的意義感,不斷思考通過研學使受教育者學到最重要的知識;另一宗旨是重視社會科學教育,旨在延續海洋記憶、認知傳統、明科學史、續文明史;傳承海洋文化,回歸海洋文明,弘揚海洋精神,喚醒海洋意識,傳達海洋理念,規範海洋行為,長效海洋素養培育教育。

為挖掘中國海洋教育的內涵,《讀本》以知識施學、研學施教、立德樹人、海洋強國為宗旨,本著科學海洋回歸本源、智慧海洋回歸科學、文化海洋回歸經典的編寫理念,從自然海洋、科學海洋、人文海洋、生態海洋的知識定位出發,堅持海洋科學知識系統性、學科知識序列性、文博美學知識特色性的原則,擯棄學科知識破碎化、專業知識虛無化、文博美學知識商業化等功利色彩,使其知識性、趣味性、實踐性、啟發性和引導性融為一體。《讀本》以思維導圖的形式概括了物理海洋學、地質海洋學、生物海洋學、化學海洋學、海洋物理學、海洋文化等學科知識。對同一主題分別從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分層次進行講解,便於海洋教育工作者在研學活動中更有針對性的應用。書中列舉了海洋不同領域的科學難題,力求深度揭示海洋科學發展現狀,並從海洋教育中選取二十個較為經典專題案例進行分析,以供開展研學實踐活動進行參考,設計更好的研學課程。本書力圖展現海洋教育的系統性與全面性,旨在為海洋教育工作者釐清知識脈絡,進而為中國海洋教育做出貢獻。

首發式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副社長張林峰向旅遊與健康學院贈送了樣書,寧波陽光少年海軍創始人梁勇讀者及部分海洋研學團體籤約了購書意向書。

(鄧飛帆)

原標題:《《中國海洋教育讀本》首發式在舟山舉行》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山東省中小學海洋教育觀摩團點讚西海岸新區特色海洋教育
    原標題:省中小學海洋教育觀摩團點讚西海岸新區特色海洋教育半島記者 丁霞 通訊員 張業明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建設海洋強國和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指示,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廳要求,進一步推進中小學海洋教育全面深入實施,6月21日,山東省中小學海洋教育現場觀摩活動在青島舉行。
  • 舉行首發式
    ——仙女湖傳說溯源》新書首發式及籤售活動在城南抱石公園廣場舉行,市政協副主席劉超傑,老同志、市仙女文化研究會會長塗緒永到場祝賀。  該書作者林南,經濟學研究生,廣聞博覽,兼收並蓄,在國內報刊發表論文多篇並獲獎,獨著或參與編著《發展探微》《中國新能源之都——新餘》《區域中心城市論》等多部著作,曾獲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理論創新先進個人稱號。
  • 《影像與數據融合》國際期刊創刊首發式在京舉行
    由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主辦、國際著名的英國泰勒-弗朗西斯(Taylor&Francis)出版集團出版發行的專業國際期刊——《影像和數據融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age and Data Fusion,簡稱IJIDF)首發式, 3月31日上午在中國測繪創新基地舉行。
  • 浙江:首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論壇在舟山舉行
    10月8日到10日,首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論壇在浙江大學海洋學院舟山校區舉行。來自高校、科院院所、企業的80多位青年女科學家出席論壇活動,其中40多位青年女科學家以現場報告、展板交流、會議溝通等形式發布各自領域的研究成果。她們與線上的100多位學者一起,參與並促進大氣科學、土壤科學、海洋科學、環境科學、水文地質學、地球化學、地理信息學等多學科領域的交流研討和協同合作。
  • 《生態文明關鍵詞》首發式在京舉行
    由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會長陳宗興任總主編的《生態文明關鍵詞》一書首發式,12月13日在京舉行。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福建師範大學、福建農林大學、南京曉莊學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知名專家學者與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等單位相關負責同志近30人參會。
  • 《八閩文庫》第一輯《福建文獻集成》初編首發式福州舉行
    原標題:《八閩文庫》第一輯《福建文獻集成》初編首發式福州舉行   《八閩文庫》第一輯《福建文獻集成》初編200冊首發式2日在福州舉行。
  • 青島寧夏路小學海洋校本課程《大洋一號》首發(圖)
    11月8日上午,青島寧夏路小學海洋教育校本課程系列圖書第二輯《大洋一號》新書首發儀式在寧夏路小學運動場舉行。  別開生面的海洋教育 「大洋一號」船長出席首發式  作為「大洋一號」的「指揮官」,「大洋一號」船長陸會勝受邀出席本次首發式並給現場的同學們講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海洋教育課。  陸會勝船長表示:「『大洋一號』作為我國第一艘現代化綜合遠洋科學考察船,肩負巨大使命,很榮幸『大洋一號』能夠被寫入海洋教育教科書。
  • 中國東海國際海洋科技交流中心在浙江舟山成立
    日前,由浙江海洋學院所屬的浙江東海海洋研究所與英國、俄羅斯、日本等國科研機構合作組建的中國東海國際海洋科技交流中心在浙江舟山成立。首批與浙江東海海洋研究所籤訂合作組建協議的有英國斯特靈大學、俄羅斯國立湖河漁業研究所、日本東北大學、日本東海大學、日本JBB-STEVIA研究所。中國東海國際海洋科技交流中心的主要研究領域有:海洋生物技術與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水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研究與開發、海水資源綜合利用與開發、海洋環境保護技術研究、海洋工程技術研究、海洋經濟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海洋文化與海洋旅遊研究。
  • 山東省大中小學海洋文化教育研究指導中心成立
    日前,山東省大中小學海洋文化教育研究指導中心項目籤約及揭牌儀式在中國海洋大學舉行。中心將聯合校內外優勢資源,切實推進海洋文化教育工程建設,打造山東海洋文化教育品牌,推動海洋文化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根據協議,中心將協助實施為期三年(2020-2022年)的全省教育系統海洋文化教育工程,包括成立山東省海洋文化教育專家委員會,編制《山東省大中小學海洋文化教育課程標準》,編撰出版《山東省大中小學海洋文化教育》系列教材、輔導讀本,完成全省大中小學海洋文化教育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開展山東省海洋文化教育師資培訓,組織開展山東省大中小學海洋文化教育研學活動
  • 2012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海洋經濟人才招聘大會側記
    浙江在線10月29日訊昨天,武漢洪山體育館內颳起了藍色旋風,2012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海洋經濟人才招聘大會在這裡舉行。我市企事業單位設立的157個招聘攤位前人頭攢動,參加招聘會人數達2萬餘人次。「舟山是新區,我們到舟山去! 」招聘大會上,不少血氣方剛的學子直白地說。
  • 舟山普陀:科技賦能 打造海洋產業新高地
    眺望國電舟山普陀6號海上風電場,63颱風電機組如巨人般在聳立於海面,每年可發電7億千瓦時以上,供應25萬戶家庭用電……其中30多萬個機組零件,均為本土製造。這是舟山普陀強化海洋科技產業體系的一個典型。
  • 100多家「網際網路+」企業集聚舟山海洋科學城
    原標題:百舸爭流向大洋 智慧海洋 「淘寶」海洋大數據 不久前,舟山的一家船配企業與江蘇一家船務公司接上了頭,雙方很看好這次的合作。有別於以往的線下找客源模式,這次合作連線是通過「船友互動圈」微信群平臺完成的。
  • 為綠色修船植入中國「晶片」 舟山修船引領國際標準話語權
    2020-10-31 13:07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林上軍 通訊員 胡海洋
  • 《全球能源網際網路》英文版首發式暨研討會在美國紐約舉行
    《全球能源網際網路》英文版封面 人民網武漢9月17日電 美國東部時間9月14日下午,《全球能源網際網路》英文版首發式暨研討會在美國紐約舉行。 《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是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關於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專著,由愛思唯爾國際出版集團出版發行。
  • 大前研一著作《低欲望社會》首發式在京舉辦
    本網訊(記者張君成、範燕瑩)11月11日,由上海譯文出版社主辦的《低欲望社會》新書首發式在北京舉行。同時大前研一在書中更進一步給出了自己的「藥方」,他援引歐美有類似先例國家的做法,提出一系列相應的策略性建議,如都市再開發、提升閒置土地利用率、開發城郊旅遊休閒消費、移民政策改善、優化觀光地配套建設、刺激「熟齡大人」消費、人才教育轉型等等。
  • 浙江舟山船舶欲破困境 傳統修造業轉型海洋工程
    浙江舟山船舶欲破困境 傳統修造業轉型海洋工程     太平臺海洋工程(舟山)有限公司的中央船塢,日前剛「出爐」兩艘載重25800噸的貨櫃新船。
  • 高校海洋意識教育的學理思考與實踐探索
    而浙江海洋大學長期以來開展的海洋意識教育課程融合拓展探索,一方面,使海洋意識教育成為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思政課理論教學的重要內容;另一方面,餐桌上的海洋意識教育、海洋民俗文化調研更成為學校海洋特色體育「海島野外生存」融入海洋意識教育的生動實踐。3.海洋意識教育理論化、教材化的實踐。
  • 浙江海洋大學鴉片戰爭研究所成立
    12月1日上午,浙江海洋大學鴉片戰爭研究中心在定海舉行掛牌儀式。浙江海洋大學副校長徐漢祥、舟山市定海區政府副區長屠定玉、浙江海洋大學科研處副處長張郃以及中國清史辦主任、中國清史編纂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卜鍵研究員出席本次掛牌儀式。
  • 教育視點:市南區打造「海洋教育」特色六大路徑
    市南區以承擔市級「藍色海洋教育」改革試點項目為契機,近年來累積投入近1200餘萬元用於區域海洋教育發展,構建起以「多層次、聯動化、立體式」海洋教育管理體制為保障,以「藍色夢想」海洋文化特色育人模式為核心,以區域特色化和學校多元化相融合的海洋教育評價機制為導向的海洋教育特色發展體系。
  • 中國海洋環保青年交流大會在寧波舉行
    本報訊(記者 林偉 通訊員 陳曉眾 顧莉麗 文/攝) 12月19日至12月21日,中國海洋環保青年交流大會暨2020年守護海岸線年終培訓大會在寧波北侖舉行。全國54個沿海城市,近百名守護海岸線環保公益組織負責人,以及北侖區「綠手環」「藍海豚」等10支環保志願者隊伍負責人開展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