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會代表參觀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
本報訊(記者 林偉 通訊員 陳曉眾 顧莉麗 文/攝) 12月19日至12月21日,中國海洋環保青年交流大會暨2020年守護海岸線年終培訓大會在寧波北侖舉行。全國54個沿海城市,近百名守護海岸線環保公益組織負責人,以及北侖區「綠手環」「藍海豚」等10支環保志願者隊伍負責人開展交流分享。
作為唯一的全國範圍內定期定點監測海洋垃圾項目——守護海岸線,由深圳市紅樹林溼地保護基金會和上海仁渡海洋公益發展中心於2014年發起,逐年在全國沿海設置海灘垃圾監測點,分析、監測中國海灘垃圾狀況。從發起時的12個監測點位發展到目前的96個,累計執行了1000餘場監測活動,引導17000餘名志願者走到海邊。今年,該項目新增了北侖春曉、郭巨兩個海洋垃圾監測點位。
「我們希望通過守護海岸線這個項目,凝聚社會力量,動員公眾參與到海岸線清理與監測;協調社會團體、科研院校開展海岸線垃圾監測研究,為各級政府部門開展海岸線垃圾治理政策提供支持。」上海仁渡海洋公益發展中心負責人劉永龍表示。
「這既是一場全國青年才俊匯聚的青春盛會,也是一場共謀北侖海洋生態發展的大會。」北侖區政協副主席湯黎明表示,「希望通過這次交流大會,積極為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青年環保志願者隊伍建設建言獻策,共同助力美麗北侖建設。我們也會一如既往加強政策支持和精準服務,以最美的環境、最好的基礎、最優的條件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光臨北侖、安居北侖。」
近年來,北侖區堅持「青年北侖」「美麗北侖」 「數字北侖」三個北侖建設,先後投入「5個30億」全面實施生態文明提升工程,積極打贏「藍天、碧水、淨土、清廢」保衛戰,紮實推進區域綠色轉型、「五水共治」、「五氣共治」、「兩整兩提」、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等重點工作,成功創建國家生態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五次捧獲省「五水共治」大禹鼎並兩次升格為治水最高榮譽「大禹銀鼎」,全區生態環境質量與經濟發展實現並蒂花開。
今年前三季度,北侖區實現地區生態總值1413.52億元,財政收入497.82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2901.28億元,地區綜合實力居全省、全市前列。而與此同時,1-11月份,北侖區空氣品質優良率達到92.8%,PM2.5年均濃度降至19微克/立方米。
需要指出的是,北侖區還堅持以「青年北侖」建設為引領,鼓勵和引導一大批青年志願者積極投身到生態環境保護,全區累計註冊青年志願者近17萬人,年均參與志願者活動達12萬人次。成功打造了「1+x」環保公益聯盟,組建各具特色的12支環保志願者隊伍,設立了全國首個環保公益基金、全市首個青年發展基金。今年6月份,北侖區「綠滿港城」志願者公眾參與行動被中央文明辦、生態環境部表彰為全國十佳公眾參與案例。
擁有150餘公里海岸線的北侖,更是早就按下了海洋垃圾監測治理的啟動鍵。近年來,北侖監測點共開展科研監測和大眾淨灘活動40餘場,直接參與人數超3000人次,共清理海洋垃圾超4噸,清理海灘約1.5公裡,在寧職院、濱海國際學校等大中小學開展「保護海洋環境宣講進學校」十餘場,受眾超1萬人次。
「交流分享大會讓我提升了對海洋保護的認識,實地參觀學習北侖生態文明教育館,綠色港口建設、北侖區港口博物館,讓我領略了美麗北侖的魅力,作為一名志願者,感謝北侖提供這樣寶貴機會!」來自舟山的一名青年志願者表示,回去以後他願意成為一名宣傳員,向身邊的青年人宣講美麗北侖優厚的青年人才政策,為北侖點讚。
【來源:寧波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