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風電和海洋能源國際海洋工程會議 圓滿落幕!

2021-01-20 DT新材料


由寧波大學主辦,現代城市交通技術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寧波歐佩亞海洋工程裝備有限公司、寧波翔雲海事服務有限公司協辦,寧波大學海運學院、寧波德泰中研科技諮詢有限公司承辦的「海上風電和海洋能源國際海洋工程會議」於10月16-17日在寧波大學梅山校區海運學院順利召開。


本次論壇主要圍繞「船舶與海洋工程前沿技術」、「海洋能源與海上風力發電」、「材料技術與海洋能源運輸」三個主題展開討論。在一天半的精彩報告中,專家學者們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方式充分交流,參會的嘉賓紛紛表示受益匪淺,大會為海洋工程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搭建了一個國際交流合作,互動交流學習的重要平臺,加強了與世界先進海洋工程裝備專家的深入交流,對推動學科創新發展、浙江省海洋工程產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16日下午,在寧波大學海運學院院長鄭彭軍教授的主持下,大會正式開始。寧波大學原黨委副書記馮志敏教授上臺致歡迎辭。

  

馮書記對不辭辛苦前來參會的嘉賓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及由衷的感謝,並介紹了寧波作為港口城市所取得的成就及相關政策,希望大會能為參會者們搭建一個重要交流平臺,並預祝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開幕式結束後,會議正式進入報告環節,首先,由寧波大學船舶與海洋裝備研究院院長、挪威科技大學教授、英國皇家工程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挪威技術科學院院士、挪威科學和文學院院士Torgeir Moan(託蓋爾·蒙恩);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挪威科技大學客座教授、挪威技術科學院院士 付世曉;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振動與噪聲研究所教授 帥長庚 分別作了大會報告。


"Recent Advances in Analysis of Floating Wind Turbines in a Lifecycle Reliability Perspective 浮動式風力發電機在生命周期中的可靠性角度分析的最新進展"——Torgeir Moan託蓋爾·蒙恩 (寧波大學船舶與海洋裝備研究院院長、挪威科技大學教授、英國皇家工程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挪威技術科學院院士、挪威科學和文學院院士)

Moan教授為線上報告,右圖為鄭彭軍院長為Moan教授頒發大會報告嘉賓證書

"Fl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s in Ocean Engineering 海洋工程中的流固耦合問題"——付世曉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挪威科技大學客座教授,挪威技術科學院院士)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vibration isolation technology 船用隔振技術進展"——帥長庚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振動與噪聲研究所教授)

隨後,丹麥技術大學名譽教授、丹麥技術科學院院士,挪威技術科學院外籍院士、挪威皇家科學與文學院外籍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Preben Terndrup Pedersen(特恩魯普•佩德森);挪威斯塔萬格大學名譽教授、挪威技術科學院院士 Ove Tobias Gudmestad(奧託比亞斯•古德梅斯塔德);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王立平 分別呈現了精彩的報告。


01:線上報告 「Risk Assessment for ship collisions against wind turbines 船舶碰撞風力渦輪機的風險評估"——Preben Terndrup Pedersen 特恩魯普•佩德森 (丹麥技術大學名譽教授、丹麥技術科學院院士,挪威技術科學院外籍院士、挪威皇家科學與文學院外籍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02:線上報告 "Offshore wind turbines, are there still any challenges? 海上風機,是否仍然存在挑戰?"——Ove Tobias Gudmestad 奧託比亞斯•古德梅斯塔 (挪威斯塔萬格大學名譽教授、挪威技術科學院院士)


03:"Interface design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novel marine heavy anticorrosive coatings regulated by two-dimensional lamellar materials 二維片層材料調控的新型海洋重防腐塗料界面設計與工程應用"——王立平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10月17日,大會第二日,根據會議設定的三個議題,來自國內外的11個嘉賓分別進行了主題討論,為參會者們呈現了精彩的報告。

船舶與海洋工程前沿技術主題報告

報告人及演講題目(從左到右):

白勇(浙江大學教授、挪威技術科學院院士、寧波歐佩亞海洋工程裝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IV type high pressure hydrogen storage bottle IV型高壓儲氫瓶的設計與製造」


鄭彭軍(寧波大學海運學院院長)——"Offshore obstacle collision warning system based on digital twin 基於數字孿生的海上障礙物碰撞預警系統"


李星群(招商局海洋裝備研究院首席科學家)——"Challenging and resolution of transportation and installation for offshore large power wind turbine 海上大型風機整機運輸安裝的挑戰與對策"


陳振雷(寧波大學教授)——"Analytical and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in powertrain engine engineering 高端發動機研發仿真與測試技術"

海洋能源與海上風力發電主題報告

報告人及演講題目(從左到右):

線上報告 李博(伍德麥肯茲高級諮詢專家)——「Analysis and Prospects of Global Offshore Wind Power Market 全球海上風電市場分析與展望」


郝春玲(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高級工程師)——"Main points of sea area use demonstration for offshore wind power projects 海上風電項目海域使用論證要點分析"


袁金良(寧波大學教授)——"Fuel Cell Technology and Maritime Applications 燃料電池技術和船舶應用"


線上報告 Manel Grifoll 曼內爾·格裡福(加泰隆尼亞理工大學副院長)——"Coupled Meteo-oceanographic numerical models for ocean energy assessment 用於海洋能評估的氣象海洋耦合數值模型"

材料技術與海洋能源運輸主題報告

報告人及演講題目(從左到右):

汪小京(寧波海洋研究院高級經濟師)——「Ideas and Paths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Ningbo Marine Economy 寧波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思路與路徑」


姜學華(中石油大港趙東作業分公司高級工程師)——"Emergency Management of ZHAO DONG Project 趙東項目應急管理"


線上報告 高震(挪威科技大學教授、挪威科學技術院院士)——"Reducing Uncertainties in Decision-making for Installation of Offshore Wind Turbines 降低海上風電機組安裝決策的不確定性"

報告結束後,由白勇教授主持閉幕式並作大會總結。

  

白教授對本次會議表示高度的肯定,並代表組委會再次感謝嘉賓們的到來。針對參會的莘莘學子們,白教授也寄予了厚望,告知了自己的學習方法及心得;最後白教授再次代表組委會,向大家發出了邀請,希望明年海洋工程會議大家再聚!至此,本屆海上風電和海洋能源國際海洋工程會議圓滿落幕!

相關焦點

  • 來2019中國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大會 聽聽海上風電發展「最強音」
    中國南方電網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畢亞雄  海上風電對風電產業鏈和海洋經濟發展貢獻巨大。 要堅持協同創新,打造海上風電價值鏈。 關注2021年前後的開發規模和節奏,同步提升海上風電技術。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高級顧問、研究員韓文科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預測,海上風電在未來20年內,仍將快速增長,到2024年的時候要比2018年增加15倍。 一個是政策目標驅動,落實《巴黎協定》。 另外是技術成本的下降。
  • 中船廣西海上風電產業基地項目開工 填補廣西大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中船廣西海上風電產業基地項目開工填補我區大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能力的空白11月26日,廣西首個海上風電裝備製造項目——中船廣西海上風電產業基地項目在欽州開工建設該項目的開工建設,填補了廣西大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能力的空白,對推動北部灣地區海上風電全產業鏈的發展,促進廣西能源經濟協調發展和提升廣西高端裝備製造水平具有重大意義,標誌著欽州加快海上新能源基地建設進入嶄新階段。
  • 推動海上風電產業發展!關於加快福建省海洋強省的對策建議已出
    引進國內外頂尖的海上風電裝備製造企業入駐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開展大功率海上風電機組的研發製造,建設國家級海上風電研發、檢測及認證中心,將產業園打造成世界級先進的海上風電裝備研發、生產、出口、檢測、運維和人才培養基地。
  • 國內又一「海上風電+海洋牧場」結合開發項目,或落地海南!
    以下為招標公告原文:海洋牧場與海上風電結合示意圖,來自 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大唐海南海洋牧場與海上風電結合開發專題研究報告編制服務招標公告招標編號:CWEME-202009HN2-ZB001招標人:大唐海南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招標方式:國內公開招標招標類型:服務
  • 我國海洋新能源產業面臨五大短板
    2010年,首個海上風電項目併網,在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面我國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從世界範圍看,我國海洋新能源示範工程建成時間雖早,但規模偏校如建於1970年的江廈潮汐電站,裝機容量0.39萬千瓦;1972年建造的海山潮汐電站,裝機容量更是僅有250千瓦。綜觀當今世界較大規模的潮汐電站,裝機容量有的已達幾十萬千瓦級。海上風電面臨同樣的問題。
  • 日企與比利時海洋工程公司合作引入先進海上風電技術
    日本海洋承包商Penta-Ocean Construction和比利時海洋工程公司Deme Offshore已達成諒解備忘錄。在日本最近引入促進使用風能的法規之後,海上風能項目的發展在日本獲得了可觀的動力。
  • 實力鑄就品牌,潤邦海洋榮獲2020中國風電產業50強「十佳優秀企業」
    近日,由江蘇省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中國長江經濟帶可再生能源裝備製造業產業聯盟、南京新型電力(智能電網)裝備集群共同主辦的「第十三屆中國(江蘇)國際風電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江蘇省南京市拉開帷幕。論壇舉辦期間,由主辦方聯合發起的「2020中國風電產業50強」評選結果正式揭曉。
  • 華能海上風電技術研發中心落戶鹽城 - 中國能源報-人民網
    本報訊  9月6日,華能海上風電技術研發中心在江蘇省鹽城市正式成立。  據悉,華能海上風電技術研發中心的成立,將為全國海上風電產業高質量發展發揮技術支撐及示範引領作用。研發中心是以開展海上風電關鍵技術研究,建立具備核心競爭力的海上風電設計、製造、施工及運維技術體系為抓手,逐步構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家海上風電標準體系,努力形成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海上風電研發中心。該中心將以華能技術力量為主體,由華能江蘇分公司和華能清潔能源研究院牽頭,聯合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江蘇省電力設計院、鹽城工學院、西安熱工院、南瑞集團、遠景能源、金風科技、中國海裝等單位組成技術創新聯盟。
  • 關於中標海上風電及海洋油氣項目的提示性公告
    近日,寧波東方電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陸續收到招標代理機構的《中標通知書》,確認公司為相關項目的中標單位,現將具體中標情況公告如下:  一、中標項目概況  1、項目名稱:華電陽江青洲三海上風電項目  項目單位: 廣東華電福新陽江海上風電有限公司  中標通知書編號:CHDTDZ154/17-SB-0401
  • 「十四五」海上風電「風向」在哪兒?
    成本逐年下降,預計「十四五」時期,海上風電工程投資造價還能下降約16%。   「預計『十四五』時期,中國海上風電工程投資造價還能下降16%左右,單位千瓦平均投資下降至13000-15000元。」國網能源研究院研究顯示,預計到2020年後,我國海上風電平臺的水深將超過50米,離岸距離將超過30公裡,基地式集中連片開發將成為我國海上風電的主流開發模式。「江蘇射陽、如東等區域正在開展設計的海上風電項目已採用柔性直流技術,建成後將成為我國首批柔性直流海上風電項目。」李煒透露。
  • 2021中國大唐集團海洋能源產業有限公司高校畢業生招聘公告
    海洋能源公司主要負責中國大唐集團在全國海上風電的發展規劃、資源獲取、項目開發、產業合作、項目建設、技術攻關和運營管理。海洋能源公司立足國內,輻射海外,堅持海洋強國理念,圍繞「建設世界一流能源企業」總目標,按照「幹就幹一流的事,幹就幹成一流」總要求,堅定信心、銳意進取,落實責任、勇於擔當,以一流標準、一流機制、一流人才、一流文化,建成一流產業、一流公司,全力打造一流的海洋能源企業。
  • 廣東:未來五年重點發展海上風電、先進核能、氫能等八大工程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廣東:未來五年重點發展海上風電、先進核能、氫能等八大工程廣東省發改委、能源局、科技廳等六部門近日下發《廣東省培育新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下稱《行動計劃》),首次全面系統地對該省新能源產業集群進行布局,並提出各領域的發展目標和任務
  • 2035:海洋工程科技發展圖景
    海洋衛星呈體系化發展,實現全球海洋環境的長期連續觀測,認知海洋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響應和反饋機制;實現海洋時空無縫監測,有效應對各種海上災害和突發事件的實時監測需求。海面、海洋內部、海底觀測呈網絡化發展,傳感器及探測裝備趨向小型化和智能化,觀測信息互聯互通並覆蓋全球。
  • 2019青島國際海洋科技展覽會圓滿閉幕
    2019年9月26日,2019(第四屆)青島國際海洋科技展覽會(以下簡稱「海科展」)圓滿閉幕。來自全國的參展商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海洋科技盛宴」。   院士專家激蕩思想火花  共謀藍色經濟發展   2019青島海洋國際高峰論壇同期舉辦,海洋科技領域知名院士專家齊聚一堂,就海洋科技領域未來的發展、共建「海洋命運共同體」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各抒己見。
  • 廣東大力發展先進核能海上風電 加快培育氫能儲能智慧能源
    按照計劃目標,廣東將會大力發展先進核能、海上風電、太陽能等優勢產業,加快培育氫能、儲能、智慧能源等新興產業,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費約佔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30%,形成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新能源產業集群。
  • 碳纖維複合材料應用於海洋領域,促進我國海洋能源開發
    江蘇博實科技:近年來,碳纖維複合材料在海洋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海洋環境下的腐蝕,高壓,水底暗流流動帶來的強剪切作用對材料的耐腐蝕性,強度和疲勞性能提出了嚴格的要求。碳纖維複合材料自身有著優良的耐皮性能、抗蝕性能,在海洋領域的開發拓展中佔有優勢,現如今,碳纖維複合材料在海洋領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一、碳纖維複合材料在海底油氣田建造中的應用碳纖維複合材料可以用作油田鑽井平臺中的生產井管、抽油杆、儲藏槽、海底輸油管、甲板等部件。其製造工藝分為拉擠成型工藝和溼法纏繞工藝。拉擠成型法一般用在普通管材和連接管上。
  • 「能源小知識」發展海上風電會影響海洋生物嗎?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海上風電不僅不會對海洋生物造成危害。也是海上風電項目對海洋生態的最重要的影響之一。海上風電但也確實也會對海洋生物造成一定傷害。隨著人類科學新能源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將目光投向了海上風電項目的開發,但就像幾乎和所有的科學技術都有利有弊一樣,海上風電在提供更多的海上風能資源的同時,也必不可免無法避免地給海洋生物帶來了影響。神奇的是不過,這種影響可能沒你想像中的那麼可怕,若運用得當,它甚至還能更好地促進我們對海洋生物的保護。首先就是!
  • 「波力」和「潮流」將成為下一個海洋能源王牌
    從本文開始,為讀者介紹波浪能及潮流能等海洋能源。這種能源雖然目前尚處於研發階段,但擁有巨大的潛力,有望成為「新一代可再生能源」。本文首先將焦點對準英國和蘇格蘭的相關政策,對在該領域絕對領先的歐洲的發展動向進行考察。
  • 海洋領域可能會面臨三個問題:還沒有出臺黨中央、國務院層面的「海洋強國建設的指導意見」……|中集海洋工程首席戰略師高上
    高上總結稱,近年來或者說是最近一年來,在海洋領域有不少新湧現的經濟增長點,第一是新一代的信息技術與傳統的海洋經濟融合這一個趨勢十分明顯;第二個趨勢在保持傳統油氣資源的有序開發前提下,主要能源公司紛紛發力可再生能源和各類清潔能源;第三就是新興的海洋經濟應用領域層出不窮,陸海統籌有新含義。
  • 中電觀察丨「一帶一路」帶動海洋能源開發
    ,優化港區能源利用結構,利用風電、光伏發電、海洋能等為港區提供清潔能源,打造生態宜居的港口環境。」  《規劃》顯示,通過優化港區內能源利用結構,提高清潔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利用光伏和海上風力發電滿足港區和後方城鎮生產、生活用電需求,溫州平陽港有良好的條件提供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空間,打造生態宜居臨港城鎮。  財政部研究室巡視員汪義達表示,將大力支持「一帶一路」戰略項目投資管理,既包括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基礎設施,也包括國際產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