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觀察丨「一帶一路」帶動海洋能源開發

2021-01-18 中國電力新聞網
中電觀察丨「一帶一路」帶動海洋能源開發

來源: 中電新聞網      日期:16.06.28      

  「一帶一路」帶動海洋能源開發

  中國電力報 中電新聞網記者 王妍婷

  「建議加快發展海洋可再生能源建設,優化港區能源利用結構,利用風電、光伏發電、海洋能等為港區提供清潔能源,打造生態宜居的港口環境。」在6月18日舉辦的「一帶一路」沿線港口轉型升級與協調發展論壇間隙,國家海洋局戰略規劃與經濟司司長張佔海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優化港區內能源利用結構

  記者了解到,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推出了《浙江溫州平陽港區規劃》(簡稱《規劃》),將平陽港區定位為「一帶一路」沿線港口轉型升級及陸海統籌協調發展的示範。

  《規劃》顯示,通過優化港區內能源利用結構,提高清潔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利用光伏和海上風力發電滿足港區和後方城鎮生產、生活用電需求,溫州平陽港有良好的條件提供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空間,打造生態宜居臨港城鎮。

  財政部研究室巡視員汪義達表示,將大力支持「一帶一路」戰略項目投資管理,既包括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基礎設施,也包括國際產能合作。「『一帶一路』戰略的項目投資覆蓋地域較大,投資形式多樣,項目周期長,投資領域廣闊,需要加強投資項目的頂層設計和戰略布局,重視項目投資的整體規劃和指導。同時,加強項目風險管理能力建設。」汪義達說。

  張佔海認為,「港口的能源利用應逐步增加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比例,圍繞綜合循環利用來發力。」大型港口都是綜合性功能、多樣化發展的。從新能源的角度來說,可以為港口提供清潔能源,既節約資源,又減少汙染,發展前程廣闊。

  「海產品的工業化養殖是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可以將光伏或風力發電與海水養殖結合起來,推進循環型經濟發展新模式,實現效益最大化。目前國內已經有了風力發電與海水淡化結合的實踐,效果很好。」張佔海對港口新能源發展充滿信心,並對浙江港口建設提出三個建議:一是打造港口一體化的升級版,進一步壯大集聚現代海洋製造業和服務業、提升現代港口的綜合服務能力,對接全球互聯互通大格局;二是向海洋產業鏈高端發展,發布國際海產品價格指數,探索開展「指數期貨」等金融交易機制,增強國際話語權;三是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推廣中國發展模式,依託一帶一路建設,以多重方式參與港口運營管理,合作建設臨港海洋產業園區,吸引國內涉海企業「走出去」。

  海洋能源豐富應加大開發力度

  據了解,浩瀚大海中不僅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更有真正意義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海洋能源。它既不同於海底所儲存的煤、石油、天然氣等海底能源資源,也不同於溶於水中的鈾、鎂、鋰、重水等化學能源資源。它用潮汐、波浪、海流、溫度差、鹽度差等方式表達著動能、勢能、熱能、物理化學能等能源,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溫差能、海流能及鹽度差能等。

  「海洋能是可再生的清潔能源,不會枯竭,也不會造成汙染。」張佔海告訴記者,潮汐能是最早開發用於發電的,其它形式的海洋能目前大多處在實驗和小規模利用過程中,而開發佔海洋能總量70%以上的溫差能將是未來國際競爭的焦點。我國的海上光伏、海上風電技術已進入世界前列,除了少部分的核心技術之外,不論是裝機數量還是組件生產等都居領先地位。

  針對海上風電、太陽能發展的前景,張佔海十分看好,並提出風電、太陽能發電推進循環型經濟發展的建議,「海上能源實現循環型經濟發展模式,更有利於規模化發展,比如與規模化海水淡化結合,不僅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還可以緩解沿海缺水城市的用水問題,促進海洋裝備製造業發展,國家應該大力支持並提供相應的引導和優惠政策。」中國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使用淡化海水應該成為強制性措施。

  張佔海表示,海洋能源的發展,未來還有很大的開發空間,目前我國處在研發和小規模使用階段,如何讓能源企業有更多的積極性來實現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從國家能源戰略的可持續性來看,應該出臺相應支持政策,加大海洋能的開發利用。「還有溫差能發電技術,應該得到特別重視,在我國的南海,溫差能儲量很大。在一些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例如斯裡蘭卡,溫差能發展空間巨大,可能是未來新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向。」記者了解到,在「一帶一路」沿線和企業「走出去」的國家,很多地方都蘊涵著大量的溫差能資源,但由於沒有開發能力,大量海洋能源未能有效利用。

  在溫差能開展利用方面,張佔海建議:「國家應該提供相應的支持政策。不僅是發電本身,更在於它的戰略意義,可推動全產業鏈的發展。在創新驅動、引領國際最新技術發展、把握國際話語權等方面,我國應該大力支持和發展這樣的戰略性科技產業。」

責任編輯:廖紅興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

相關新聞

相關焦點

  • 「一帶一路」綠色能源合作論壇舉行
    9月29日下午,「一帶一路」清潔能源發展論壇舉行分論壇——「一帶一路」綠色能源合作論壇。論壇邀請來自全國各界的領導、專家、學者和企業家等進行精彩演講,為與會嘉賓帶來了一場豐富的綠色能源「思想盛宴」。  主辦單位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同志在論壇致辭中說,當前,正是清潔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時機。
  • 中國海洋石油呂波:為一帶一路能源合作貢獻中國價值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呂波呂波表示,近年來中國海油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力度加大,今年參股部分國家LNG項目,未來我們將繼續加大沿線國家的投入,優化業務的布局,為促進我國油氣進口多元化,確保油氣長期穩定共贏做出積極貢獻。我們將持續提升綜合作業能力,為「一帶一路」能源合作貢獻中國價值。
  •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能源合作對世界經濟起重要作用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能源合作對世界經濟起重要作用 2017-11」沿線能源合作對世界經濟增長起重要作用  中新網上海11月23日電(記者 姜煜)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23日在上海表示,開展「一帶一路」沿線能源合作,對世界經濟增長與全球共同繁榮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核聚能源谷共享新動能,中電建能源谷運營中心盛大開放
    該集團A級全資子公司中電建核電工程公司,作為在新能源、核電產業領域的引領者,將整合國內國際各方資源,傾力在「中電建能源谷產業園」園區打造產業集群以及全方位產業鏈,引領入園企業共享世界一線企業頂級資源與產業配套,緊跟國家一帶一路等大戰略,共謀發展,共享走出國門的紅利。
  • 我國在"一帶一路"上充分發揮可再生能源優勢
    我國在「一帶一路」上可充分發揮可再生能源優勢中國電力新聞網記者 於學華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五年來,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能源資源國際合作已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中之重。我國可再生能源高速增長,為其參與「一帶一路」可再生能源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一帶一路是什麼意思?AIIB是一帶一路提款機麼?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參加2013年中國-東協博覽會時強調,鋪就面向東協的海上絲綢之路,打造帶動腹地發展的戰略支點。共建「一帶一路」,是中國政府根據國際和地區形勢深刻變化,以及中國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致力於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經濟體系,促進沿線各國加強合作、共克時艱、共謀發展提出的戰略構想,具有深刻的時代背景。 第一,當今世界經濟正發生複雜深刻的變化。
  • 最新丨疫情是否對「一帶一路」多邊合作帶來負面影響?外交部回應
    最新丨疫情是否對「一帶一路」多邊合作帶來負面影響?「一帶一路」稅收徵管合作機制先後舉辦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各類稅務專題會議,為經濟恢復提供服務和保障。中歐班列運輸聯合工作組也舉行會議,推動中歐班列相關合作。三是「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合作方、「一帶一路」可持續城市聯盟分別召開會議,共商建設綠色絲綢之路、開展綠色投融資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等相關事宜。
  • 太平洋證券:一帶一路帶來什麼
    中國還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產業合作等有關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絲路基金是開放的,可以根據地區、行業或者項目類型設立子基金,歡迎亞洲域內外的投資者積極參與。評論:1、「一帶一路」亮相APEC會議,作為國家戰略重要性空前提升。
  • 海外丨疫情下,土耳其中企的「一帶一路」建設
    土耳其連接歐亞大陸,是古代絲綢之路通往歐洲的門戶,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國家。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土兩國守望相助、攜手抗疫,在土耳其的中資企業保安全、抓生產,這些奮鬥者們的堅守,使多個重大「一帶一路」建設項目逆勢推進。▲ 2020年12月23日,土耳其首列對華出口商品貨運班列已抵目的地西安。
  • 全球能源大視野丨印度尼西亞可再生能源儲量及開發情況
    全球能源大視野丨印度尼西亞可再生能源儲量及開發情況光伏系統工程  來源:中電傳媒數據研發中心  作者:郭志宏  2020/5/15 17:39:54  我要投稿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印度尼西亞位於亞洲東南部(東經 94° 45′ ~141° 05′,北緯 6° 08′ ~ 南緯11° 15′),是東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重要的海洋國家。
  • 院士說丨周守為院士:中國海洋能源開發未來的主攻方向及建議
    院士說丨周守為院士:中國海洋能源開發未來的主攻方向及建議 2020-11-03 11: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獨家丨國研中心丁一凡:「一帶一路」有利於縮小貧富差距和地區差異
    從這個角度來講,未來「一帶一路」引領的全球化,不會迅速造成社會階層的分化和地區的分化。最近有美國研究機構表示,中國在非洲投資的基礎設施項目有助於縮小地區間差異。他們通過衛星觀測發現,隨著中國的投資的深入,這些項目所在地區的亮點越來越多,這說明當地的能源供給能力越來越強。原來不發達的地區變亮了,這個地區的發展更加平衡了,發展機會更多了。
  • 「一帶一路」英譯更名背後的故事:中國更加包容了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是早期接觸「一帶一路」研究的參與者之一。他介紹道,當時不僅普通民眾在「一帶一路」的認識上存在混亂,國外的學者及沿線國家的受眾也同樣感到困惑。「一帶一路」在認知上存在誤區是當時的普遍現象。
  • 【一帶一路新國企】通用技術集團中機公司:「一帶一路」共同繁榮的...
    孟加拉國市場收穫滿滿 孟加拉國是我國「一帶一路」的重要國別市場,同時也是中機公司多年耕耘、滾動開發的海外市場。在煤礦項目之後,中機公司又成功開發了巴拉普庫利亞2X125MW燃煤電站項目,合同總金額約2.2億美元,該電站是孟加拉國第一座燃煤電站。目前,巴拉普庫利亞煤礦和電站項目已全部完工並正式移交孟方,中機公司通過煤礦保產合同繼續為孟方提供生產管理服務。巴拉普庫利亞煤礦電站項目群的成功承攬和實施,表明我國企業已經具備為海外大型能源建設項目提供「一攬子」全面解決方案的核心能力。
  • 區域觀察丨世界的南寧
    日前,南寧新添一個國家級重大開放開發平臺——南寧臨空經濟示範區,這也是我國第一個面向東南亞的區域航空樞紐,為廣西乃至全國高質量發展和全方位對外開放帶來無限希望。根據規劃,南寧臨空經濟區將著力建設面向東南亞的區域航空樞紐,大力發展現代化臨空產業集群,加快建設綠色生態智慧空港,推進對外開放合作和體制機制創新,努力把示範區建設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區域門戶樞紐和全國臨空經濟創新發展先導區。
  •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三重內涵
    一、「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經濟內涵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將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歐洲南部、非洲東部的廣大地區聯繫在一起,該區域覆蓋40多個國家,總人口超過40億,經濟總量超過20萬億美元,從資源富集情況看,「一帶一路」覆蓋區域是全球最主要的能源和戰略資源供應基地,區域內資源互補性強;從比較優勢來看,「一帶一路」沿途國家多為處於不同發展階段
  • 綠色是「一帶一路」的底色 今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投資佔比首超化石...
    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有望在後疫情時代加速發展。  根據美國企業公共政策研究所(AEI)發布的數據,2020年上半年,中國在「一帶一路」國家能源領域投資仍在持續,總投資額為88.1億美元,可再生能源佔比首次超過化石能源達58.1%,而化石能源佔比41.9%。
  • 報告:上半年中國對「一帶一路」可再生能源領域投資首超化石能源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推廣清潔能源 共享綠色發展中國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可再生能源領域投資首次超過化石能源領域投資。據統計,中國在光伏、風電、水電、熱能等領域已與全球超過100個國家開展了合作,在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可再生能源項目投資額每年均維持在20億美元以上。
  • 獨家丨東博會上習近平談「一帶一路」背後的深層含義是什麼?北京...
    翟崑長期從事全球、周邊地區及國別的綜合研究和科研管理,尤其是對東南亞和大洋洲地區有著深入的研究與觀察。以下是對於倡議的詳細解讀。同時,經濟合作與人文交流是「一帶一路」的兩個輪子,兩方面都要加強。「最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範」,意味著沒有之一,這就將東協的重要地位凸顯出來了。
  • 寧吉喆:香港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取得明顯成效
    看成績寧吉喆表示,總結既往,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宏偉倡議七年多來,得到了國際社會的積極響應,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顯著成就,香港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也取得明顯成績。一是「一帶一路」政策溝通取得新進展。共建「一帶一路」的朋友圈,由最初64個國家擴展到五大洲138個國家、31個國際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