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三重內涵

2020-11-2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摘編】「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而言,至少包含經濟、安全、人文三方面的內涵,這一戰略構想的規劃實施必將對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社會團結穩定、對外科技人文交流產生重大而積極的影響。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為「一帶一路」)是2013年習近平主席分別出訪中亞四國和印度尼西亞時提出的中國和相關國家合作發展的重大戰略構想,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其列為本屆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一帶一路」是對古代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的繼承和發展,古代絲綢之路始於張騫出使西域,它歷史性地創建了一條由東亞至歐洲的路上交通大動脈,將中國與中亞、西亞直至南歐的廣大區域連接在一起,在奧斯曼帝國壟斷東西方貿易、西方被迫開闢海上新航線以前,古絲綢之路一直是東西方溝通交流的重要陸地通道;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產生於陸上絲綢之路之前,秦漢時期,中國和東南亞、南亞等地區的交流往來就已比較頻繁;唐宋時期,從泉州、廣州出發商船經南海、印度洋、波斯灣,到達了東非和歐洲;而明代,鄭和的船隊最遠更是到達了非洲東南部的一些地區。「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立意高遠、內容豐富,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而言,至少包含經濟、安全、人文三方面的內涵,這一戰略構想的規劃實施必將對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社會團結穩定、對外科技人文交流產生重大而積極的影響。

  一、「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經濟內涵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將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歐洲南部、非洲東部的廣大地區聯繫在一起,該區域覆蓋40多個國家,總人口超過40億,經濟總量超過20萬億美元,從資源富集情況看,「一帶一路」覆蓋區域是全球最主要的能源和戰略資源供應基地,區域內資源互補性強;從比較優勢來看,「一帶一路」沿途國家多為處於不同發展階段、具有不同稟賦優勢的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在農業、紡織、化工、能源、交通、通信、金融、科技等諸多領域進行經濟技術合作的空間廣闊。

  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而言,「一帶一路」的經濟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從對外開放的角度看,「一帶一路」進一步鞏固、擴大我國與中亞、東南亞以及更廣大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互利合作,有利於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形成。我國的對外開放經歷了由經濟特區到沿海開放城市、再到沿江沿邊開放、最後全面開放這樣幾個階段,受地理區位條件制約,東部沿海地區開放水平明顯較高,沿邊地區特別是西部沿邊地區在全國進出口總貿易額中的比重依然較小,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重點和難點在中西部,「一帶一路」國內段覆蓋了我國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區,使廣大中西部地區由原先的「內陸腹地」變成現在的「開放前沿」,為中西部地區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了契機。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給我們的重要教訓是,對外貿易主要依靠歐美發達國家、「一條腿走路」的風險很大,而現階段許多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市場需求不斷擴大,已經成為世界市場中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而「一帶一路」構想將我國巨大的產品製造能力與沿途發展中國家的巨大市場需求聯繫起來,擴大貿易往來、深化經濟合作前景廣闊。

  從經濟轉型升級角度看,「一帶一路」為我國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和過剩產能化解提供了廣闊的戰略迂迴空間。東部地區受到汙染治理、土地價格、勞動力成本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已是強弩之末,低端製造業向我國中西部地區以及東南亞等勞動力成本優勢明顯的地區逐步轉移已是大勢所趨。「絲綢之路經濟帶」要連接中亞等廣大亞洲腹地,基本要求就是「道路相通」,這也就意味著中西部地區即將迎來交通基礎設施的一次建設高潮,這對減少中西部地區物流成本、提高產品出口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東南亞地區勞動力豐富、出口導向型經濟比較優勢明顯,是各國產業轉移的重點區域之一,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將部分已不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從我國東部地區轉移過去,可以為我國的經濟轉型升級留出必要的發展空間,同時日、韓等較發達國家同場競技也有利於增強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客觀而言,產能「過剩」並不意味著產能「落後」,我國現階段相對過剩的鋼鐵、水泥等產業可能正是中亞、東南亞、南亞、非洲等發展中地區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短板所在,因此通過「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將我國的部分過剩產能轉移到這些國家,既可以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也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

  從區域經濟發展角度看,「一帶一路」將政策重心放在中西部地區,有利於增強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動力和對人才的吸引力,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從改革開放以來,東部地區一直憑藉區位優勢和經濟極化效應在經濟發展中獨領風騷,國家雖然通過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戰略等政策對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進行扶持,但由於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備、人才人口吸引力較差、交通物流成本高等原因,各類人才、資源等要素「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局面始終沒有得到有效改善。目前「一帶一路」規劃中所涉及的14個省區市中有9個位於中西部,國家從基礎設施、財政扶持、人才培養就業、對外開放等多方面予以更多扶持,有利於增強這些中西部省區市的發展潛力;同時這些省區市由「內陸」變「前沿」,通過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加強交通物流通達能力、設立內陸港和海關特殊監管區等多種措施將經濟潛力變為實實在在的經濟發展成果,不僅有利於實現東中西部的協調發展,還能夠增強中西部地區對人口人才聚集的吸引力,對新型城鎮化三個「一億人」的奮鬥目標的實現大有裨益。

  二、「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國家安全內涵

  雖然「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主要立足點在於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並不涉及政治、安全等敏感領域,但從客觀效果上看,「一帶一路」對於保障國家經濟安全、打擊三股勢力、營造和平相處的國際環境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從保障國家經濟安全角度看,「一帶一路」有利於實現我國資源、能源進口渠道的多元化,同時也為保障海上資源能源運輸線的安全奠定了堅實基礎。從糧食安全角度看,糧食全部自給既無必要也無可能,中亞地區地廣人稀,農業發展條件非常優越,農產品特別是畜牧業產品比較優勢明顯,而東南亞地區是世界重要的水稻、熱帶水果出口地,「一帶一路」為亞洲周邊地區優質農產品進入我國創造了條件,有利於滿足我國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食品需求、豐富普通百姓的餐桌。目前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60%,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超過30%,能源安全業已成為國家經濟安全的最核心部分,中亞、西亞地區是全球石油、天然氣最富集地區,目前中哈石油、天然氣管道為中哈兩國的共同繁榮奠定了良好基礎,也為我國深化與周邊其他國家的能源合作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範本;「海上絲綢之路」與我國目前的海上石油運輸線在很大程度上重疊在一起,保持與沿途國家良好的經貿合作關係對於保障我國海上能源運輸線的安全意義重大。

  從維護社會穩定的角度看,「一帶一路」建設對三股勢力的預防、打擊標本兼治,為維護社會安定、民族團結奠定了堅實基礎。邊疆等少數民族聚集地區經濟相對落後、就業崗位較少、生活有待改善,特別是一些青壯年勞動力長期處於貧困失業狀態,容易滋生不滿情緒,使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三股勢力得以趁虛而入。只有人民安居樂業,社會才能長治久安。「一帶一路」帶動邊疆地區經濟發展和產業振興,從而為當地居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從根本上消除三股勢力興風作浪的社會土壤;「一帶一路」建設在加強各國經濟聯繫的同時,也將帶動各民族、宗教間的溝通交流,從而增強彼此之間的理解、包容、融合,消除各民族、宗教間的各種隔閡和誤解,從而消除三股勢力產生的思想根源;三股勢力是世界各國的共同敵人,沒有哪個國家能夠任由三股勢力恣意破壞良好的經濟社會發展局面,因此「一帶一路」建設客觀上需要沿途各國對恐怖主義等形成聯合打壓之勢,共同維護地區的安全穩定和經濟繁榮,這樣就極大地壓縮了三股勢力的國際生存空間。

  從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看,我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在恪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注重平等協作、合作發展,這有利於消除國際社會對我國發展壯大的擔憂和疑慮,為我國的和平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與某些國家提出「新絲綢之路」計劃、試圖在軍事力量退出後繼續通過政治、經濟、安全手段謀求地區主導權截然不同,我國明確表示,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不幹涉他國內政事務、不謀求經濟帶發展主導權,更不經營自己的勢力範圍、結盟對抗其他國家或國際組織;在地域和國別方面堅持開放原則,凡屬於古代陸上、海上絲綢之路範圍的國家均可參與,甚至另外一些不屬此列的友好鄰國,只要有合作意向亦可參與進來;在合作機制上,我國不搞「拉幫結派」、建立任何新的雙多邊機制,倡導充分依託上海合作組織、中國—東協(10+1)峰會、歐亞經濟聯盟等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合作平臺推動「一帶一路」規劃建設。通過「一帶一路」的典型示範作用,我們可以向全世界表明,中國自古至今都是世界和平的堅定維護者,發展壯大後的中國依然是維持國際和平、推動世界進步的中流砥柱。

  三、「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人文內涵

  古代陸上、海上絲綢之路傳遞的不僅有中國的絲綢和瓷器、西域的苜蓿和葡萄、南亞和東南亞的奇珍異寶、歐洲的玻璃和雕塑,還有各地的音樂、繪畫、舞蹈、宗教,以及甘英出使大秦、馬可波羅訪問元朝、鄭和下西洋等中外交流創舉,為當時不同種族、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之間的經濟互通、人文溝通交流創造了條件。我國的「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將「絲綢之路」延續千年的經濟、文化、商貿友好交流傳統繼承下來並賦予新的時代含義,為各國間的人文交流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舞臺。

  「一帶一路」建設通過擴大各國科技合作、密切人員往來,為中國及沿途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和智力支持。中亞地區擁有蘇聯時期航空航天、精密機械等方面豐富的科技文化遺產,時至今日某些技術裝備仍位居世界先進行列,但中亞地區自身工業結構、市場需求等因素使這些技術裝備長期處於塵封狀態,而「一帶一路」將東亞至歐洲的廣大地區聯繫起來,巨大的市場空間和技術合作潛力必將使這些科技遺產重新煥發活力;歐洲城鎮化建設經驗、生態技術、精密製造等方面對我國經濟建設的推動作用巨大,但目前歐洲先進技術、優秀人才進入中國還存在不少障礙,「一帶一路」為中歐技術交流合作提供了廣闊的中間過渡地帶;中東國家的節水農業、印度的信息產業等技術優勢也比較明顯,合作交流的潛力巨大。另外,隨著「一帶一路」經貿往來的頻繁,各類高校、研究機構、企業間的學術交往、人才交流、技術合作等也將日益加強,為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提供了豐富的土壤。

  「一帶一路」為加強不同國家、民族、宗教間的人文交流和相互理解、消除彼此的隔閡與誤解、增強尊重互信、共創人類文明繁榮局面創造了有利條件。任何民族、宗教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要在保護、傳承好自身獨特文化的同時,積極吸取其他民族、宗教文化中的合理部分和優秀成果,「一帶一路」沿途是世界上典型的多類型國家、多民族、多宗教聚集區域,古代「四大文明古國」誕生於此,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等也發源於此並流傳至世界各個角落,「一帶一路」通過經貿合作帶動人文交流,必將在各民族、宗教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與西方對外交往總是充滿徵服和奴役、刀劍和鮮血不同,我國的文化傳統始終堅持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禮相待」等為人處事的基本道德原則,因而平等友好、互惠互利是古代陸上、海上絲綢之路的對外交往活動的主旋律,「一帶一路」的構建必將使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代表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更大範圍地走向世界,使之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一樣,成為增強各國尊重互信、維護世界持久和平的重要原則標準。

作者: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博士 孫志遠  

相關焦點

  • 外媒:「一帶一路」構想堪稱人類歷史上第二次地理大發現
    可以說中國「一帶一路」的構想堪稱人類歷史上第二次地理大發現,它的最大歷史意義在於它又將地球翻轉了過來,令我們看到了已經沉睡了500年的歐亞大陸,更重要的是,中國又回到了最顯眼的地方。首先,「一帶一路」構想既是中國經濟戰略,又是外交戰略,事實上目前中國經濟與外交已經難解難分,經濟與貿易已經是中國外交戰略的核心。
  • 精選「一帶一路」建設戰略支點國家的意義與建議
    在這種情況下,要高效率、高起點、低風險地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就應該精心選擇戰略支點國家優先推進,然後以點建線,以線帶面。 一、精心選擇戰略支點國家的重要意義 戰略支點國家是指在國與國關係中對於實現某個國家重要戰略目標具有關鍵意義、起重要支撐作用的相關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戰略支點國家則是指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關鍵意義、起重要支撐作用的相關國家。
  • 一帶一路,千年的時空穿越
    拉赫蒙一家三代人盛裝迎請。按當地歡迎最尊貴客人的習俗,鋪上絲毯。拉赫蒙總統親手為習近平主席穿上塔袍、系上腰帶、戴上氈帽。家宴結束他仍意猶未盡,乾脆移師納烏魯茲宮。庭院裡,擺上豐盛的大巴扎,繼續茶敘。 拉赫蒙總統陪同訪問近10個小時。他一而再、再而三主動牽起習近平主席的手。拉赫蒙說:「這次訪問的一個重要成果,就是我同你成為更加親密的兄弟」「好兄弟就要手拉手前進!」
  • 一帶一路是什麼意思?AIIB是一帶一路提款機麼?
    問:提出「一帶一路」建設的時代背景是什麼? 答: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和有關國家積極響應。
  • 張鋒新作《國家戰略——建設「一帶一路」》出版
    張鋒新作《國家戰略—建設「一帶一路」》一書近日由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系陝西省委宣傳部主旋律精品圖書,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商務部前副部長魏建國、著名經濟學家何煉成教授分別作序。
  • 中國氣象局機關幹部職工觀看紀錄片《一帶一路》
    中國氣象報記者黃彬報導 5月24日,在中國氣象局401期機關學習報告會上,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沈曉農,與局機關幹部職工共同觀看大型紀錄片《一帶一路》。  該紀錄片以全面解讀「一帶一路」重大構想為主題,分為《共同命運》《互通之路》《光明紐帶》《財富通途》《金融互通》《築夢思路》六集。
  • 沙漠治理應納入「一帶一路」戰略規劃
    原標題:沙漠治理應納入「一帶一路」戰略規劃  3月3日,全國政協常委、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提議,將沙漠治理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規劃,將其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在王文彪看來,土地荒漠化,不僅是生態問題,也是政治、經濟、社會和安全問題。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很多都是荒漠化的土地。
  • 「一帶一路」 經濟地理革命與共贏主義時代
    侯曉軍攝從戰略設想到拉開序幕「一帶一路」建設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影響世界最重要的「中國戰略」。確切地講,一是中國的大戰略,中國大戰略就是為了實現中國兩個「百年目標」而最有效的發揮國家全部力量的藝術。這是對全體13.7億人民、7.7億從業人員、7200萬市場主體的總動員。
  • 看到「一帶一路」火了 韓國忍不住成立研究院
    海外網2月6日電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得到了國際社會積極響應和廣泛參與。韓國總統文在寅去年12月訪華期間,曾表示韓方願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如今「一帶一路」不僅成為韓國政界熱詞,還取得民間的廣泛共識。據韓聯社報導,韓國民間主導創立的社團法人「一帶一路研究院」5日正式成立。
  • 「一帶一路」財經資訊:蘇門答臘對接海上新絲路
    1、蘇門答臘與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201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印尼國會發表演講,首次提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2014年10月,印尼新任總統佐科提出「全球海洋支點」發展戰略,兩國元首提出的重大而意義深遠的發展理念具有諸多契合點。
  • 重走絲綢之路 徐工「一帶一路」服務行哈薩克站啟動
    在今天,隨著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這條古老的陸上商道正在煥發出蓬勃生機,作為最大的內陸國——哈薩克斯坦看到了自己的獨特優勢,基礎設施雖不發達,但未來發展空間廣闊,「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對中資企業涉足哈基礎設施領域帶來了機遇。借「新絲路」之東風,徐工強抓服務備件體系建設,著力提升海外服務質量和體系化水平。
  • 「一帶一路」與中國—世界互動關係
    「一帶一路」與中國—世界互動關係 2019年08月24日 07:28 來源:《世界經濟與政治》2019年第5期 作者:門洪華 字號 內容摘要:「一帶一路」建設是促進中國與世界良性互動的戰略抓手和核心路徑
  • 「習旋風」勁刮APEC,「互聯互通」加碼「一帶一路」
    從去年習近平首提「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到今年走入「務實合作環節」,再到如今對話會提出的「以亞洲為重點實現全方位互聯互通」,自此,一個新的戰略構想在世界政經版圖開始從容鋪展。兩大會議前後腳召開       最近,兩個會議召開的時間顯得有些「巧合」。
  • 「共建『一帶一路』全球合作共贏」主題研討會暨《「一帶一路」這...
    4月17日,為迎接即將於4月下旬在北京召開的2019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外文出版社聯合舉辦共建「一帶一路」全球合作共贏主題研討會暨《「一帶一路」這五年的故事》系列圖書發布會。
  • 【中國科學院院刊】中國科學院共建「一帶一路」國際科技合作行動...
    我國政府倡導的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的宏大戰略構想,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理念,旨在全方位推進務實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它不僅承載著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連接著絲綢之路沿途各國發展繁榮的夢想。
  • 快來測測你的英語水平——「一帶一路」,你譯對了嗎?
    ,並發表題為《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主旨演講。中國國際話語權的確立,從戰略層面看,仰仗的是綜合國力的提升,而筆者從研究「一帶一路」譯法改變的過程中意識到,在戰術層面也有賴於公共外交一絲不苟、字斟句酌的「工匠精神」。在中國加速向世界舞臺中央前行的進程中,如何準確、簡潔、快速、正面地對外展示中國形象、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媒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帶一路」英文如何翻譯?
  • 中塞「晉級」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共建「一帶一路」再添動力
    中塞「晉級」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共建「一帶一路」再添動力 2016-06-20 00:08:25此訪也為中塞共建「一帶一路」注入了新動力。  關係「晉級」:塞爾維亞「再創第一」  此訪中,兩國元首在會談時一致決定,將中塞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推動兩國關係再上新臺階。  對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研究所所長陳玉榮指出,塞爾維亞2009年成為中國在中東歐地區的首個戰略合作夥伴。
  • 大數據與「一帶一路」
    我國的「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把大數據作為基礎性戰略資源,全面實施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快推動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和開發應用,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和社會治理創新。 三、「一帶一路」與大數據 (一)「一帶一路」中國企業 2013年秋天,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的合作建議,即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重點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而在具體合作領域,主要在地面絲路、海上絲路、空中絲路、能源絲路、電力絲路、信息絲路六個方面展開合作。
  • 寶驪為「一帶一路」戰略項目添力_工程機械企業動態_工程機械新聞...
    寶驪為「一帶一路」戰略項目添力2018-01-15 | 發布者:小編在線 | 來自工程機械在線   多維聯合集團是一家以綠色建築鋼結構系統與金屬圍護系統為主導產業,集「設計研發、精益製造、施工管理、國際貿易」於一體的綜合服務商。
  • 人民日報評論部:擴大開放,共建一帶一路
    「十三五」時期,我國對外開放持續擴大,共建「一帶一路」成果豐碩。5年來,在國內外發展條件和環境深刻變化的情況下,中國堅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定維護和推動經濟全球化,踐行開放發展理念,對外開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奏響了中國與世界各國合作發展的新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