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投行是什麼?一帶一路是什麼意思?AIIB是一帶一路提款機麼?

2020-12-08 觀察者網

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今日閉幕,而關於亞投行和「一帶一路」的討論才剛剛開始。

博鰲論壇上,歐美國家扎堆擠進亞投行,創始成員國從發起成立時的21個增加到現在的42個。昨天,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以下簡稱《共建「一帶一路」的願景與行動》)。

亞投行是什麼?一帶一路是什麼意思?這二者是一回事嗎?他們是啥關係?為啥有關亞投行的五種說法站不住?一帶一路接下來怎麼做?

觀察者網整理人民日報客戶端、人民日報微信和「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的問答,為您解惑。

為啥有關亞投行的五種說法站不住?

2013年秋天,習近平主席出訪東南亞時提出了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倡議,引得亞洲內外的盆友們積極響應。有讚許,自然也有質疑聲。今天,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中央廚房)小廚幫你理理清爽,為啥有關亞投行的五種說法站不住。

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記者 韓碩、胡澤曦

2013年秋天,習近平主席出訪東南亞時提出了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AIIB)的倡議,引得亞洲內外的盆友們紛紛點讚叫好,並積極響應。

今年3月28日,俄羅斯、巴西、荷蘭、喬治亞先後宣布將加入亞投行。至此,亞投行這個大家庭的意向創始成員國已經有41個啦。

習近平當日在亞洲博鰲論壇主旨演講中說,「我們要積極推動構建地區金融合作體系,探討搭建亞洲金融機構交流合作平臺,推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同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等多邊金融機構互補共進、協調發展。」

這番話,擲地有聲、鏗鏘有力。習近平向已經加入的夥伴們和正在觀望的夥伴們表達了中國態度和承諾。

有讚許,自然也有質疑聲。新事物嘛,臉生,也是難免的。但是亂扣帽子就不對了。今天,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中央廚房)小廚駁斥一下質疑亞投行的「五大謬論」,幫你理理清爽這些質疑為啥沒道理。

說法一:亞投行是中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

回應:NO! 背景不同,性質不同

背景不同。布雷頓森林體系成立的背景想必就不用小編贅述了。而亞投行應運而生的背景有兩個,一個是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不斷發展,對資金需求旺盛;另一個是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既有機構在資金援助等方面心有餘而力不足。可以說,亞投行符合國際社會的期待。

性質不同。布雷頓森林體系曾是二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是按照美國利益制定的原則,有維護霸權的意味。而亞投行是一個基礎設施投融資平臺,是充分展現本區域各國合作意願、適應本地區各國發展需要並有助於促進區域經濟合作的多邊開發銀行。


說法二:亞投行想替代世行、亞行等現有多邊金融機構?

回應:NO! 是補充,不是替代;是對現有國際金融秩序的完善,不是顛覆

翻翻《人民日報》,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近期說啦,「亞投行是國際發展領域的新成員、新夥伴,在亞洲基礎設施融資需求巨大的情況下,由於定位和業務重點不同,亞投行與現有多邊開發銀行是互補而非競爭關係。亞投行側重於基礎設施建設,而現有的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多邊開發銀行則強調以減貧為主要宗旨。」

改善基礎設施,是亞洲國家迫切的願望。2013年在寮國採訪時,小廚曾親身感受過寮國基礎設施的落後:直到2006年,寮國還只有世界上最短的鐵道——3.5公裡。要想富,先修路。為了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摘掉最不發達國家的帽子,基礎設施是寮國擺脫貧窮的關鍵。

修路、修橋、修大壩……而這些基礎設施都需要資金和技術。那麼,資金哪裡來?世行?亞行?沒錯,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長期致力於減貧。但它們無法滿足亞洲國家對於發展的關切,這是不爭的事實:據亞行統計,2010-2020年間,亞洲地區每年需要8000億美元的投資額,但亞行只能提供5%。而這個缺口,正是亞投行未來可以填補的。

「各國對中國發出建立亞投行倡議的支持非常強烈。因為亞洲對於基礎設施的需求很大,而世界銀行、亞行並不能提供足夠的支持。反觀中國,經濟增長強勁,在基建領域也擁有獨特經驗。」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際戰略教授休•懷特在博鰲這樣告訴小廚。

「從歷史經驗看,包括亞洲開發銀行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在內的區域性多邊開發銀行的設立,不僅沒有削弱世界銀行等現有多邊開發銀行的影響力,反而增強了多邊開發性金融的整體力量,更有力地推動了全球經濟的發展」。樓繼偉如是說。

一句話,亞投行是多邊金融格局的新力量,是對現存國際金融秩序的有益補充。

說法三:亞投行是「一帶一路」的戰略工具?地緣政治的金融工具?

回應:NO! 亞投行體現了中國的合作倡議,而不是戰略算計

亞投行與「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有什麼關係?樓繼偉說,亞投行將致力於促進亞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其中包括「一帶一路」沿線亞投行成員國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兩者有交集,但也有所不同。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亞洲中心客座研究員馬丁•雅克在博鰲對小廚解析道,評價亞投行,需要看它的最終目的是什麼。亞投行的目的是支持亞洲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個十分出色的倡議。但是倡議不同於戰略算計。亞投行的創立以及中國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增加了推動全球金融秩序適時調整的槓桿。必須強調的是,隨著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崛起,這樣的調整勢所難免。

休•懷特直言,亞投行將增加中國在地區的影響力,那將是一個客觀結果,無可厚非。他指出,不斷發展壯大的中國,值得獲取尊重。儘管該地區國家都是相互平等的主權國家,但是在許多事務中,大國發揮更大的作用十分正常。

至於說到金融工具,以西方為主導的一些國際組織針對貧困國家的貸款限制多多、壁壘重重,早就不是新聞了。這次拿苛刻的政治條件說說事、下次用人權條件找找茬,還有環保啦、勞工啦等等。

「金融期貨之父」、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終身榮譽主席利奧•梅拉梅德在此次論壇上說,成立亞投行是非常好的舉措,我相信亞投行會為整個亞洲的發展提供很好的服務,打開新的增長和機會之門。

說法四:亞投行不歡迎美國加入?

回應:NO! 亞投行向所有國家張開臂膀,共襄盛舉

中國沒有排斥任何一個國家。習大大在博鰲說,「 『一帶一路』建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都是開放的,我們歡迎沿線國家和亞洲國家積極參與,也張開臂膀歡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舉。」

如果你認為亞投行是通過對基礎設施的投融資,單單「福澤」亞洲國家的話,就錯了。對於發達國家而言,亞投行可以擴大其投資需求,進而拉動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復甦。這對亞洲各國有利,也對意向參加的有關國家共享亞洲發展的機遇有利。這是多贏!

樓繼偉說,中國倡建亞投行是有利於各方的多贏之舉,這是中國更多承擔國際責任、促進亞洲地區團結合作、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的重要行動。域內外國家的積極參與將有利於體現亞投行的廣泛代表性。對於美國至今沒加入亞投行,他回應說,中方與域內外國家進行了廣泛接觸和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與美國相關部門一直保持溝通。中方歡迎域內外國家積極參與亞投行籌建,同時也將尊重他們是否加入以及何時加入亞投行的決定。

利奧•梅拉梅德說,「很多國家一看到這個倡議就立即加入了亞投行,還有很多國家非常有意願加入,美國動作有一點太慢了。」

說法五:亞投行不透明?

回應:NO! 管理構架+監督機制,保證決策高效、公開、透明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稱,亞投行將遵循開放、包容、透明、負責和公平的原則設計其治理結構和運營政策,充分借鑑現有多邊開發銀行好的做法,同時也要避免其走過的彎路,以降低成本和提高運營效率。

樓繼偉說,治理結構是亞投行章程中最重要的部分,目前各方正在進行磋商。亞投行將設立理事會、董事會和管理層三層管理架構,並將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確保決策的高效、公開和透明。目前各方正在認真研究現有多邊開發銀行的治理模式和經驗,並廣泛聽取包括非成員國和其他多邊開發銀行在內的有關方面意見,在此基礎上對如何設計亞投行的治理模式進行深入討論。

在這裡,小廚友情提醒一下,3月31日是各方商定的接收新意向創始成員國申請的截止日期,只剩三天了,還在觀望的可要抓緊啦。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答記者問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三部委經國務院授權,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以下簡稱《共建「一帶一路」的願景與行動》)。就此,記者採訪了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

問:提出「一帶一路」建設的時代背景是什麼?

答: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和有關國家積極響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參加2013年中國-東協博覽會時強調,鋪就面向東協的海上絲綢之路,打造帶動腹地發展的戰略支點。共建「一帶一路」,是中國政府根據國際和地區形勢深刻變化,以及中國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致力於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經濟體系,促進沿線各國加強合作、共克時艱、共謀發展提出的戰略構想,具有深刻的時代背景。

第一,當今世界經濟正發生複雜深刻的變化。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持續顯現,世界經濟緩慢復甦、發展分化,國際投資貿易格局和多邊投資貿易規則醞釀深刻調整。各國面臨的發展問題依然嚴峻,迫切需要秉持開放的精神,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推動區域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

第二,互聯互通、合作共贏成為時代最強音。歷史上,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就是中國同中亞、西亞、南亞、東南亞、東非、歐洲經貿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共建「一帶一路」致力於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建立和加強沿線各國互聯互通夥伴關係,構建全方位、多層次、複合型的互聯互通網絡,實現沿線各國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的發展。「一帶一路」的互聯互通項目將推動沿線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與耦合,發掘區域內市場的潛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創造需求和就業,增進沿線各國人民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鑑,讓各國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諧安寧富裕的生活。

第三,中國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當今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高度關聯,要實現中國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一以貫之地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提升沿海開放水平,深化內陸和沿邊開放,實施向西開放,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中國的發展需要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的潮流,有利於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共建「一帶一路」符合中國和國際社會的根本利益,彰顯人類社會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將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新的正能量。中國將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承擔更多責任義務,為人類和平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問:中國在與沿線國家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將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答:千百年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薪火相傳,推進了人類文明進步,是東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徵,是世界各國共有的歷史文化遺產。在新的歷史時期,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國將繼續秉承古絲綢之路精神,在恪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原則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同時,堅持以下四個原則:

一是堅持開放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的國家基於但不限於古代絲綢之路的範圍,各國和國際、地區組織均可參與,讓共建成果惠及更廣泛的區域。

二是堅持和諧包容。倡導文明寬容,尊重各國發展道路和模式的選擇,加強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求同存異、兼容並蓄、和平共處、共生共榮。

三是堅持市場運作。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通行規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各類企業的主體作用,同時發揮好政府的作用。

四是堅持互利共贏。兼顧各方利益和關切,尋求利益契合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體現各方智慧和創意,各施所長,各盡所能,把各方優勢和潛力充分發揮出來。


問:共建「一帶一路」的總體思路是什麼?

答:共建「一帶一路」,將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理念,以「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全方位推進務實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具體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把握好合作方向。「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是發展潛力巨大的腹地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合作方向有三個,分別是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合作方向有兩個,分別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並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經南海到南太平洋。

二是共建國際經濟合作走廊。陸上依託國際大通道,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產業園區為合作平臺,共同打造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海上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共同建設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緬兩個經濟走廊與「一帶一路」建設關聯緊密,將進一步推動合作,取得更大進展。

三是推動形成區域經濟一體化新格局。「一帶一路」建設是沿線各國開放合作的宏大經濟願景,需要各國攜手努力,朝著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標相向而行,儘早建成安全高效的陸海空通道網絡,實現區域互聯互通,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達到一個新水平,彼此之間經濟聯繫更加緊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形成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區域經濟一體化新格局。同時,要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人文交流更加廣泛深入,使不同文明互鑑共榮,各國人民友好相處。

問:如何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府間合作,加強政策溝通?

答:「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發展水平不同、利益訴求多元,加強政府間合作、做好政策交流對接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保障。政策溝通將以高層互訪為引領,加強政府間合作,著力推進雙多邊合作,積極構建多層次政府間政策交流機制和聯動機制,加強政策對話和協商,深化經濟合作,增進政治互信,達成合作新共識。沿線各國可以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對接,本著求同存異理念,共同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及時協商解決合作中出現的問題,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問: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請問如何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在設施聯通領域的合作?

答:在尊重相關國家主權和安全關切的基礎上,沿線各國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技術標準體系的對接,共同推進國際骨幹通道建設,逐步形成連接亞洲各次區域以及亞非歐之間的基礎設施網絡,建設中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影響,強化基礎設施綠色低碳化建設和運營管理。應重點在以下三個方面加強合作。

在交通基礎設施合作方面,要抓住關鍵通道、關鍵節點和重點工程,優先打通「斷頭路」,暢通瓶頸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護和交通管理設施設備。推進建立統一的全程運輸協調機制,促進國際通關、換裝、多式聯運有機銜接,逐步形成兼容規範的運輸規則,實現國際運輸便利化。推動口岸設施建設和港口合作建設,暢通陸水聯運通道,增加海上航線和班次,加強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臺和機制。

在能源基礎設施合作方面,要加強與中亞、西亞、東南亞、俄羅斯等能源通道建設合作,共同維護輸油、輸氣管道等運輸通道安全。推進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積極開展區域電網升級改造合作。

在通信基礎設施合作方面,要加快推進雙邊跨境光纜等建設,規劃建設洲際海底光纜項目,完善空中(衛星)信息通道,擴大信息交流與合作,共同推進區域通信幹線網絡建設,大幅度提高國際通信互聯互通水平,打造暢通便捷的信息絲綢之路。

問:投資貿易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內容,中國將從哪些方面推進與沿線國家的合作?

答:投資貿易合作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傳統領域,也是大有可為的重中之重,需要各方著力研究解決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消除投資和貿易壁壘,構建良好的營商環境,共同商建自由貿易區,激發釋放合作潛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中國將與沿線國家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合作:

一是努力提高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沿線國家宜加強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等方面的海關合作,以及檢驗檢疫、認證認可、標準計量、統計信息等方面的多雙邊合作,推動世界貿易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生效實施。改善邊境口岸通關條件,降低通關成本,提升通關能力。加強供應鏈安全與便利化合作,推動檢驗檢疫證書國際網際網路核查,開展「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降低非關稅壁壘,共同提高技術性貿易措施透明度。

二是努力促進貿易轉型升級。進一步拓寬貿易領域,優化貿易結構,挖掘貿易新增長點,促進貿易平衡。建立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系,鞏固和擴大傳統貿易,大力發展現代服務貿易。創新貿易方式,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的商業業態。把投資和貿易有機結合起來,以投資帶動貿易發展。

三是努力加快投資便利化進程。加強與有關國家雙邊投資保護協定、避免雙重徵稅協定磋商,消除投資壁壘,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協調解決工作籤證、投資環境、融資需求、優惠政策等問題。

四是拓展相互投資領域。繼續推動在農林牧漁業及生產加工等領域深度合作,積極推進海水養殖、遠洋漁業、海水淡化、海洋工程技術、環保產業等領域合作。加大傳統能源資源勘探開發合作,積極推動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合作,推進能源資源就地就近加工轉化合作,形成能源資源合作上下遊一體化產業鏈。加強能源資源深加工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合作。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深入合作,推動建立創業投資合作機制。

五是努力探索投資合作新模式。加強與有關國家在產業鏈條上的分工合作,推動上下遊和關聯產業協同發展,提升區域產業配套能力和綜合競爭力。擴大服務業相互開放。積極與有關國家合作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等,促進產業集群發展。中國歡迎各國企業來華投資,鼓勵本國企業參與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投資。

六是樹立投資合作新典範。在投資貿易中突出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共建綠色絲綢之路。支持中國走出去企業按屬地化原則經營管理,積極幫助當地發展經濟、增加就業、改善民生,主動承擔社會責任。

問:如何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在資金融通領域的合作?

答:「一帶一路」建設需要大量的融資支持,經貿合作也將形成大量的貨幣流轉,因此,資金融通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一方面,要深化金融合作,推進亞洲貨幣穩定體系、投融資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擴大沿線國家雙邊本幣互換、結算的範圍和規模。推動亞洲債券市場的開放和發展。共同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籌建,有關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融資機構開展磋商,加快絲路基金組建。深化中國-東協銀行聯合體、上合組織銀行聯合體務實合作,以銀團貸款、銀行授信等方式開展多邊金融合作。支持沿線國家政府和信用等級較高的企業以及金融機構在中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符合條件的中國境內金融機構和企業可以在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和外幣債券,鼓勵在沿線國家使用所籌資金。另一方面,加強金融監管合作,推進在區域內建立高效監管協調機制。積極與有關國家共同完善風險應對和危機處置制度安排,構建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系統。加強徵信管理部門、徵信機構和評級機構之間的跨境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絲路基金以及各國主權基金作用,引導商業性股權投資基金和社會資金共同參與「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建設。

問:請問如何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在人文交流領域的合作?

答: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歐亞大陸是古代文明的發祥地和歷史演進的最大舞臺,每一次人類社會的進步,都在這裡留下過深刻的痕跡,人文遺產星羅棋布、浩如煙海,不同文明交相輝映、春色滿園。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傳承和弘揚絲綢之路的友好合作精神,推動中國與沿線各國廣泛開展文化等多領域的交流合作,不僅能夠為其他領域的合作打下堅實的民意基礎,更有助於發掘沿線深厚的人文資源,在交融往來中實現不同文明的互學互鑑,共同澆灌人類文明這棵參天大樹。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合作。

一是加強教育文化合作。擴大相互間留學生規模,加強青年學生之間的友好往來。中國每年向沿線國家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鼓勵沿線各國互辦文化年、藝術節、文藝展演等交流活動,聯合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共同開展世界遺產的聯合保護工作,讓各國的寶貴文化資源進一步為全世界所熟知。加強體育合作,積極開展體育交流活動,支持沿線國家申辦重大國際體育賽事。

二是加強旅遊合作。擴大旅遊規模,聯合打造具有絲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遊線路和旅遊產品,提高沿線各國遊客籤證便利化水平。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郵輪旅遊合作。加強傳媒交流合作,積極利用網絡平臺,運用新媒體工具,塑造和諧友好的文化生態和輿論環境。

三是加強醫療衛生合作。強化與沿線國家在傳染病防治等方面合作,提高合作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為有關國家提供醫療援助和應急醫療救助,在婦幼健康、殘疾人康復以及愛滋病、結核、瘧疾等主要傳染病領域開展務實合作,擴大在傳統醫藥領域的合作。

四是加強科技合作。推動共建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國際技術轉移中心,促進科技人員交流,合作開展重大科技攻關,共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積極推進與沿線國家在生態、氣候、醫療、工程技術等共同關心領域的務實合作。

五是加強公共外交。加強沿線國家之間政治團體的友好往來。開展城市外交,歡迎沿線國家重要城市之間互結友好城市。支持沿線國家智庫之間開展聯合研究、合作舉辦論壇等。加強民間組織交流合作,重點面向基層民眾,廣泛開展各類公益慈善活動,促進沿線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改善。

問:中國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倡議者,下一步將與沿線各國推動建立和完善哪些合作機制和平臺?

答:多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進程不斷深入,全球各類多邊、雙邊和區域、次區域合作機制蓬勃發展,在提升分工效率、降低貿易壁壘、減少投資障礙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一帶一路」建設的突出特點是開放性、包容性和多元性。我們將與沿線國家一道,通過在現有機制平臺的「瓶子」中裝入「一帶一路」的「新酒」,來推動相關重點領域和合作深入開展。同時,「一帶一路」建設也能夠進一步豐富各類多雙邊、區域次區域合作機制和平臺蓬勃發展,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向而行、互為依託。

機制方面。在平等協商、互利共贏的前提下,積極推動與有關國家籤署「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或編制雙邊合作規劃,完善雙邊工作機制,細化共建「一帶一路」的方案和路線圖。以此為起點,推動共建一批合作示範項目,讓雙邊合作沿著「一帶一路」駛向更加科學化、規範化的「快車道」。同時,我們倡導充分發揮上海合作組織(SCO)、中國-東協「10+1」、亞太經合組織(APEC)、亞歐會議(ASEM)、亞洲合作對話(ACD)、亞信(CICA)、中阿合作論壇、中國-海合會戰略對話、大湄公河次區域(GMS)經濟合作、中亞區域經濟合作(CAREC)等現有多邊合作機製作用,使更多國家和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平臺方面。將繼續發揮沿線各國區域、次區域相關國際論壇、展會以及博鰲亞洲論壇、中國-東協博覽會、中國-亞歐博覽會、歐亞經濟論壇、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以及中國-南亞博覽會、中阿博覽會、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中國-俄羅斯博覽會、前海合作論壇等平臺的建設性作用。支持沿線國家地方、民間挖掘「一帶一路」歷史文化遺產,聯合舉辦專項投資、貿易、文化交流活動。中方還倡議建立「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

問:請問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如何發揮國內各地方比較優勢,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答:我們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將充分發揮國內各地區積極性和比較優勢,將「一帶一路」建設與國內區域開發開放有機結合起來,以沿邊地區為前沿,以內陸重點經濟區為腹地,以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為引領,加強東中西互動合作,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西北、東北地區。發揮新疆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向西開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與中亞、南亞、西亞等國家交流合作,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發揮陝西、甘肅綜合經濟文化和寧夏、青海民族人文優勢,打造西安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加快蘭州、西寧開發開放,推進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發揮內蒙古聯通俄蒙的區位優勢,完善黑龍江對俄鐵路通道和區域鐵路網,以及黑龍江、吉林、遼寧與俄遠東地區陸海聯運合作,推進構建北京-莫斯科歐亞高速運輸走廊,建設好面向中亞、南亞、西亞、俄羅斯的開放窗口。

西南地區。主要發揮廣西、雲南、西藏等地優勢,加快北部灣經濟區和珠江-西江經濟帶開放發展,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打造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建設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推進西藏與尼泊爾等周邊國家邊境貿易和旅遊文化合作,建設好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重要門戶。

沿海和港澳臺地區。利用長三角、珠三角、海峽西岸、環渤海等經濟區開放程度高、經濟實力強、輻射帶動作用大的優勢,支持福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充分發揮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福建平潭等開放合作區作用,深化與港澳臺合作,推進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福建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和舟山群島新區建設,加大海南國際旅遊島開發開放。加強上海、天津、寧波-舟山、廣州、深圳、湛江、汕頭、青島、煙臺、大連、福州、廈門、泉州、海口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設,強化上海、廣州等國際樞紐機場功能。發揮海外僑胞以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獨特優勢作用,積極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為臺灣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作出妥善安排。

內陸地區。利用內陸縱深廣闊、人力資源豐富、產業基礎較好優勢,依託長江中遊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哈長城市群等重點區域,打造重慶西部開發開放重要戰略支撐和成都、鄭州等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加快推動長江中上遊地區和俄羅斯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的戰略合作。建立中歐通道鐵路運輸、口岸通關協調機制,打造「中歐班列」品牌,建設溝通境內外、連接東中西的運輸通道。

問:中國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已經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麼成效?

答:一年多來,中國政府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沿線國家的溝通磋商,推動務實合作,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收穫了一批早期成果。

一是高層引領推動,達成合作新共識。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等國家領導人先後出訪了哈薩克斯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等20多個國家,出席加強互聯互通夥伴關係對話會、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就雙邊關係和地區發展問題,多次與有關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進行會晤,深入闡釋「一帶一路」的深刻內涵和積極意義,達成了廣泛共識。

二是籤署合作協議,推動雙多邊合作。與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卡達籤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與科威特籤署了共同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與「絲綢城」有關合作的備忘錄,與俄羅斯籤署了地區合作和邊境合作的備忘錄。研究提出了中(國)哈(薩克斯坦)、中(國)吉(爾吉斯斯坦)毗鄰地區合作規劃綱要。

三是加強溝通磋商,推動重點項目建設。積極加強與沿線有關國家的溝通磋商,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投資貿易合作、金融、人文、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加快推進了一批條件成熟的重點合作項目建設。

四是統籌各種資源,完善政策措施。中國政府將統籌國內各種資源,強化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政策支持。如推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籌建,發起設立400億美元規模的絲路基金,強化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投資功能,推動銀行卡清算機構開展跨境清算業務和支付機構開展跨境支付業務等。

五是地方積極響應,主動作為。自「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提出以來,各地方積極行動,根據自身情況,在組織專門力量、廣泛開展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總體思路。各地成功舉辦了一系列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論壇、研討會、博覽會等,對增進理解、凝聚共識、深化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問:《共建「一帶一路」的願景與行動》發布後,中國政府將如何推動落實?

答:「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宏大系統工程,涉及面廣、跨越時間長、建設任務重,需要加強組織和領導,統籌做好對內、對外兩方面工作。為此,中國政府成立了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指導和協調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具體承擔領導小組日常工作。中國將與沿線國家一道,不斷充實完善「一帶一路」的合作內容和方式,共同制定時間表、路線圖,積極對接沿線國家發展和區域合作規劃,籤署合作框架協議和備忘錄;在既有雙多邊和區域次區域合作機制框架下,通過合作研究、論壇展會、人員培訓、交流訪問等多種形式,促進沿線國家對共建「一帶一路」內涵、目標、任務等方面的進一步理解和認同;穩步推進示範項目建設,共同確定一批能夠照顧雙多邊利益項目,對各方認可、條件成熟的項目抓緊啟動實施,爭取早日開花結果,讓當地人民受益。

相關焦點

  • 鄭永年: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的實質是資本走出去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在接受網易財經專訪時表示,對一帶一路戰略、亞投行的認識,並不是政府走出去,而是資本走出去。鄭永年表示,一路一帶、亞投行能做起來,主要是因為中國改革開放35年,非常成功的從早先一個資本短缺的國家,現在變成資本過剩的國家,而這樣就面臨資本走出去的問題,不管是中國的資本還是美國的、日本的、歐洲的,資本過剩都會「走出去」到轉型的地方。
  • 「共建『一帶一路』全球合作共贏」主題研討會暨《「一帶一路」這...
    他在致辭中表示,人大重陽是國內最早響應「一帶一路」研究的新型智庫之一,長期為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開展貢獻力量,先後赴「一帶一路」沿線數十個國家調研,撰寫的調研內參和報告多次獲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要批示,推出了十餘部「一帶一路」專著。他說,《「一帶一路」這五年的故事》系列圖書的出版,有利於在國際上更廣泛地傳播「一帶一路」的理念、進展、意義和影響,積極爭取更大範圍的國際社會理解和支持。
  • 一帶一路是什麼 高度重視債務和預算的穩定性
    我們時常聽到一帶一路這個詞,那麼你知道一帶一路是什麼嗎?而對於在疫情下的經濟狀況,經濟學家維諾庫羅夫怎麼思考的呢?7月23日,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與俄羅斯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聯合舉辦「後疫情時代中俄經濟領域戰略協作」專家視頻對話會。
  • 一帶一路是什麼意思 目前有多少個國家加入
    在兩千多年後,我國倡議並建設一帶一路,為沿線國家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那麼一帶一路究竟是什麼意思?目前有多少個國家加入?一起去看看吧。「一帶一路」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一帶一路其實就是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需各國攜手努力,朝著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標相向而行。
  • 阿聯駐華大使:杜拜將成為一帶一路上的重要樞紐
    作為中東地區的重要樞紐,又曾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站,阿聯參與「一帶一路」戰略前景廣闊。中國網獨家專訪阿聯駐華大使歐邁爾·艾哈邁德·白伊塔爾先生(Omar Ahmad Adi Al Bitar),就阿聯加入亞投行、阿聯參與「一帶一路」的戰略前景以及即將於5月在北京舉辦的「杜拜周」活動進行深入交流。
  • 精選「一帶一路」建設戰略支點國家的意義與建議
    中國作為斯最大的投資國,是拉動斯經濟發展最強勁的外部動力,因此,斯積極回應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並且成為亞投行創始成員國,中斯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亞投行等框架內合作,將有利於斯實現其國家發展戰略目標。 (七)俄羅斯 俄羅斯地跨歐亞兩洲,北鄰北冰洋,東瀕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臨波羅的海、芬蘭灣,是我國最大鄰國,也是中國北部穩定、戰略西向最需協調的國家。
  • 太平洋證券:一帶一路帶來什麼
    太平洋證券:一帶一路帶來什麼 2014-11-10 類別:策略 機構:太平洋證券 研究員:周雨 [摘要] 事件:11月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APEC開幕式上宣布,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籌建工作已經邁出實質性一步
  • 【「一帶一路」大百科】「一帶一路」的朋友圈之最
    如果把「一帶一路」比作是一部百科全書的話,那麼這五年,這部百科全書由薄變厚,增加了許多詞條,更有了自己的大數據。今天起,中國之聲推出特別策劃《「一帶一路」大百科》,請聽第一篇:《「一帶一路」的朋友圈之最》。
  • 大數據與「一帶一路」
    三、「一帶一路」與大數據 (一)「一帶一路」中國企業 2013年秋天,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的合作建議,即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重點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而在具體合作領域,主要在地面絲路、海上絲路、空中絲路、能源絲路、電力絲路、信息絲路六個方面展開合作。
  • 全國博士後聚集新疆為「一帶一路」建言獻策
    「通過本次論壇,可以了解內地省份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情況,從整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角度認識新疆核心區的作用,更好地發揮我校中亞經貿研究優勢,聚焦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研究。」23日,2016年絲綢之路經濟核心區建設全國博士後高峰論壇在新疆財經大學舉行,新疆財經大學校長帕拉提·阿布都卡迪爾對記者說。
  • 「習旋風」勁刮APEC,「互聯互通」加碼「一帶一路」
    這次會議的主要議程是研究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規劃、發起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亞投行」)和設立絲路基金。       這兩項議程,一項著眼點是「一帶一路」規劃,另一項著眼點是基建融資。
  • 《一帶一路建設的困境與出路》的評論
    《一帶一路建設的困境與出路p=219483129#comment-87545  四是建立「一帶一路」建設項目投資服務保障機制,能否牽線搭架成立一家國際保險company,既然有二次擔保,也可以成立國際社會風險評估協會,進行風險評估和和風險二保評估擔保,世界觀價值觀的差異,風險係數也會遠近高低各不同。熱傳導的層次和感覺也會有所差異。]]
  • 共建「一帶一路」,習近平為何提倡「相向而行」?
    (近觀中國)共建「一帶一路」,習近平為何提倡「相向而行」?  中新社北京4月21日電 題:共建「一帶一路」,習近平為何提倡「相向而行」?  作者 鍾三屏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即將在北京舉行。
  • 從南太平洋到地中海,央視發布權威「一帶一路」地圖
    >央視新聞聯播發布的「一帶一路」權威地圖,值得注意的是,這張圖把南海到南太平洋一線也體現出來了。       日前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標誌著「一帶一路」步入全面推進階段。       央視從4月13日起推出系列報導《一帶一路 共建繁榮》,全方位呈現中國與沿線國家為實現互聯互通所作的不懈努力。
  • 綠色是「一帶一路」的底色 今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投資佔比首超化石...
    方莉指出,在近日發布的《「一帶一路」項目綠色發展指南》中,即便是清潔煤項目,也沒有被納入綠色帳戶,而且在中國金融機構制定的綠債標準中,清潔煤也被去掉了。另外,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也宣布,該行將不會對煤電項目或涉煤項目提供資金。
  • 中阿「一帶一路」合作中非石油因素重要性上升
    原標題:中阿「一帶一路」合作中非石油因素重要性上升,如何順勢而為7月10日,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將在北京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開幕式並發表重要講話。此次論壇以「共建一帶一路,共促和平發展,攜手推進新時代中阿戰略夥伴關係」為主題。
  • 【一帶一路新國企】通用技術集團中機公司:「一帶一路」共同繁榮的...
    在大力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過程中,始終堅持「硬實力」和「軟實力」協同發展,充分尊重所在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差異,注重環境保護,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為項目所在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繁榮的建設者。
  • 「一帶一路」不是古代中國的朝貢制度: 回應《經濟學人》雜誌
    但是,正當「一帶一路」事業投入全球抗疫,特別是利用「中歐班列」源源不斷把抗疫物資運往歐洲、拯救無數人生命之時,英國頂級期刊《經濟學人》卻出版了一期「一帶一路」專題報導,妄圖對「一帶一路」聲譽造成新的打擊。這期專題報導由六篇文章組成,傳達的核心觀點是,中國試圖利用「一帶一路」恢復古代朝貢制度,並重新攫取舊有勢力範圍。
  • 海外看兩會:將非洲納入「一帶一路」是歷史創舉
    為了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這項倡議現在已經上升為中國的國家戰略。中國把它作為促進全球發展的關鍵舉措,並動員政治、經濟和外交資源推廣和實施這項計劃。
  • 一帶一路峰會召開時間 2017北京一帶一路峰會放假嗎
    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