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一帶一路」建設戰略支點國家的意義與建議

2020-11-23 人民網

原標題:杜正艾:精選「一帶一路」建設戰略支點國家的意義與建議

「一帶一路」建設倡議提出以後,有60多個國家表達了參與意願。這60多個國家在人口數量、經濟規模、戰略位置、輻射能力、安全狀況,以及參與意願等方面各不相同,而我國則在人力、物力、財力和精力上都是有限的。在這種情況下,要高效率、高起點、低風險地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就應該精心選擇戰略支點國家優先推進,然後以點建線,以線帶面。

一、精心選擇戰略支點國家的重要意義

戰略支點國家是指在國與國關係中對於實現某個國家重要戰略目標具有關鍵意義、起重要支撐作用的相關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戰略支點國家則是指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關鍵意義、起重要支撐作用的相關國家。精心選擇戰略支點國家對於高效有序地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利於將有限資源集中用於戰略支點國家,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避免因齊頭並進而導致資源分散。

二是利於集合資源用於與相關戰略支點國家進行全方位的戰略對接,增強戰略對接的吸引力,提升相關國家對接「一帶一路」的意願。

三是利於提升與相關戰略支點國家的利益契合度,強化政策默契,加速利益融合,避免戰略風險。

四是利於加快推進重點領域、重點項目、重要節點、重要樞紐建設,儘速取得成果,發揮示範作用,撬動與其他相關國家戰略上的對接。

五是利於加速我國全球戰略夥伴關係網絡建設,提升全球戰略夥伴關係水平,並且「以點帶面」盤活整個外交全局。

六是利於改善我國在國際體系中的戰略態勢,增強我國外部環境的確定性,進而提高我國在國際體系中的影響力。

二、戰略支點國家應具備的基本條件

作為「一帶一路」建設戰略支點國家,應當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一是戰略位置突出。處於「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能夠發揮樞紐作用。

二是輻射能力強。人口基數、經濟體量較大,在區域有比較強的輻射、影響能力,或者能發揮示範作用。

三是參與意願強烈。雙方互有優勢、互有需求、互為機遇,戰略契合度高,易於進行戰略對接。

四是雙邊關係高水平。有比較成熟的溝通協調機制,有良好雙邊經貿關係,利益融合度高,在戰略利益上和中國不存在直接的、涉及國家根本利益的衝突。

五是安全係數高。國內政治經濟比較穩定,遵循基本的、具有共識的國際規範,可以保證我國的巨大投入獲得長期穩定的收益。

「一帶一路」建設戰略支點國家一覽表

區域

國別

戰略位置

輻射能力

參與意願

雙邊關係水平

國內穩定度

 

東亞

韓國

重要

強烈

蒙古

重要

較強

強烈

 

東南亞

泰國

重要

強烈

較高

印尼

重要

強烈

較高

 

南亞

巴基斯坦

重要

強烈

較高

斯裡蘭卡

重要

較強

強烈

較高

獨立國協

及高加索地區

俄羅斯

重要

強烈

哈薩克斯坦

重要

強烈

較高

東歐

波蘭

重要

強烈

中歐

德國

重要

強烈

南歐

希臘

重要

強烈

較高

西歐

英國

重要

強烈

 

西亞北非

埃及

重要

強烈

較高

土耳其

重要

較強

較高

較高

大洋洲

澳大利亞

重要

強烈

較高

三、精選戰略支點國家

「一帶一路」建設涉及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北非、獨立國協及高加索地區、東歐、中歐、南歐、西歐,以及大洋洲等10大區域,建議在每一區域選擇1~2個國家作為戰略支點,精選以下15個國家作為優先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支點國家。

(一)韓國

在東亞外交格局中具有獨特地位,在平衡美國東亞盟友體系中具有特殊作用。兩國建立了高水平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雙方宣布努力成為實現共同發展的夥伴、致力地區和平的夥伴、攜手振興亞洲的夥伴、促進世界繁榮的夥伴。兩國經濟依存度高,韓國經濟體量大,消費能力強,市場廣闊,對我國經濟有重大影響。兩國戰略互動頻繁,韓國提出的「歐亞倡議」「絲綢之路鐵路快運」和「東海沿岸海洋共同體」概念與「一帶一路」倡議易於戰略對接。

(二)蒙古

蒙古是「一帶一路」北線的重要支點,也是中俄蒙三國經濟走廊的中心節點,是通往俄羅斯重要經濟區域的捷徑。十八大後兩國高層互動密切,2014年兩國宣布將戰略夥伴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蒙古對我經濟依賴不斷加大,中國是蒙古最大貿易夥伴,是蒙古外國直接投資主要來源國之一。蒙古對「一帶一路」倡議反應積極,蒙古希望中方將「一帶一路」同蒙方的「草原之路」倡議、俄方的跨歐亞大通道建設有機結合,藉助中國的資金實力發展蒙古經濟。

(三)泰國

泰國是連接東協6億多人口大市場的天然交匯點,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泰國經濟體量、市場規模較大。中國是泰國最大貿易夥伴、最大進口來源地和最大出口市場,泰國是中國在東協的第四大貿易夥伴。泰國對接「一帶一路」欲望強烈,希望藉助「一帶一路」極大提升泰國作為東協互聯互通樞紐的地位,是從陸海兩個方面主動與我進行戰略對接的重要國家。目前泰國正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地區互聯互通和泛亞鐵路網建設。

(四)印度尼西亞

印尼地處印度洋與太平洋交匯處,坐擁馬六甲、龍目、巽他海峽等海上戰略通道,是溝通亞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通樞紐,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聯通大洋洲、歐洲和非洲等地區的關鍵節點。印尼是東協最大經濟體,人口多,發展潛力大。印尼作為東協創始成員國,在東協一體化建設和東亞合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印尼還是G20成員國、萬隆會議十項原則的重要發起國之一,是亞非新型夥伴關係、七十七國集團、伊斯蘭會議組織等國際/地區組織的倡導者和重要成員,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獨特作用。目前,中國與印尼關係正處於歷史最好時期,兩國就深化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達成重要共識。印尼的「全球海洋支點」戰略與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高度契合,目前兩大發展戰略對接順暢,兩國同意攜手打造「海洋發展夥伴」。

(五)巴基斯坦

於南亞、中亞與中東的交接處,位居區域地緣核心位置,既是中國進入中東的陸上通道,也是中國進入印度洋(尤其是波斯灣)的前進基地,對於我國破解「馬六甲夢魘」,加強中國西部的發展穩定至關重要。巴基斯坦人口多,發展潛力、市場潛力巨大。巴基斯坦是中國唯一的「全天候全方位戰略合作夥伴」,兩國政治高度互信,安全合作極為密切,經濟往來發展態勢良好。巴方希望通過加大「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共同加快推進「絲綢之路復興背景下的和平發展」。目前中巴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方面已經取得重大進展。瓜達爾港建設的全面鋪開將為我國海上戰略支點建設提供很好的示範作用。

(六)斯裡蘭卡

位居歐亞國際貨運主航線,在轉運、中轉和補給等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對於加強中國在印度洋的地位具有重要作用。斯裡蘭卡是亞太地區最具吸引力的投資地之一,中國元素無論從經濟還是地緣政治上都已經深深植根於斯裡蘭卡,中斯關係有波動但不會有波折。中國作為斯最大的投資國,是拉動斯經濟發展最強勁的外部動力,因此,斯積極回應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並且成為亞投行創始成員國,中斯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亞投行等框架內合作,將有利於斯實現其國家發展戰略目標。

(七)俄羅斯

俄羅斯地跨歐亞兩洲,北鄰北冰洋,東瀕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臨波羅的海、芬蘭灣,是我國最大鄰國,也是中國北部穩定、戰略西向最需協調的國家。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不斷深化,兩國關係保持高水平運行,兩國在聯合國安理會、20國集團、金磚國家、東亞峰會、世界貿易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組織戰略協作密切。俄是重要的能源資源生產國,中國是最大的能源資源消費國。兩國經濟互補性強,合作空間大。在西方經濟制裁下,俄對我經濟依賴會進一步加深,這將強化俄東向戰略,進一步拓展中俄合作空間。俄對「一帶一路」倡議從疑慮走向主動對接。俄制定了專門針對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發展的戰略綱要和規劃,提出「跨歐亞發展帶」構想,對接「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

(八)哈薩克斯坦

地處東亞、東歐、中東和南亞的十字路口,位於「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中心區域,是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互聯互通的中心樞紐。哈作為中亞區域最具影響力的國家,在亞信會議、上海合作組織、歐亞經濟共同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獨立國協等區域性組織具有重要影響。中哈經濟互補性強,利益契合度高,戰略對接順暢。中哈在互聯互通上各有所需。哈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希望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從中國獲得更多的出海口,拉近與世界的距離;中國則希望通過完善大陸交通路網,利用哈薩克斯坦的過境優勢,更安全穩定地進出口產品。

(九)波蘭

地處歐洲東西交匯處,地理位置優越,區域優勢明顯,目前多條國際鐵路、公路貫穿全境,渝新歐、蓉歐、蘇滿歐、漢歐、鄭歐等多條鐵路貨運線路經過或抵達波蘭,並輻射整個歐洲大陸。波蘭是中國在中東歐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是中東歐國家中唯一一個加入亞投行的創始成員國,中國是波蘭在亞洲地區最大貿易夥伴,還是波蘭第三大進口來源地。波蘭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一環,非常重視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認為這一倡議將給波蘭帶來巨大發展機遇,波蘭願意將「一帶一路」倡議同波蘭國家戰略對接,願意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居於一個中心位置,希望以波蘭為樞紐,規劃打造新的物流線,建設輻射中東歐的物流中心,並為推動中歐以及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的「16+1」合作提供動力。

(十)德國

地處歐洲中西部,陸地東、西、南三面與9國接壤,是歐洲鄰國最多的國家,北臨北海和波羅的海,是連接亞歐大陸的經濟大走廊,輻射力強。德國是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經濟體量大,發展水平高,市場容量大,在世界有重要影響,在歐盟居於領導地位。中德建立了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德國認為「一帶一路」為中德兩國深化合作開啟了機遇之窗。德國明確歡迎中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是發達國家中第一個公開支持「一帶一路」的國家,也是繼英國之後,第二個要求加入亞投行的歐洲國家。中德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貿易自由化、通關便利化,以及國際產能合作、生態環保等方面合作潛力巨大。

(十一)英國

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位居歐洲大陸最西端,是「一帶一路」的西向頂端。英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體量大,發展水平高,消費潛力大,是我國開拓市場和開展產能合作的理想場所。英國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大英國協元首國,歐盟、申根公約和八國集團成員國,北約創始會員國等120個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國,具有世界性重要影響,在歐盟和大英國協更是具有關鍵性作用。倫敦是世界著名金融中心,可成為中國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國際金融秩序治理的重要平臺。英國對「一帶一路」興趣濃厚,並且不顧美國的反對,率先加入「亞投行」,以實際行動表達強烈意願,在發達國家、大英國協發揮了很好示範作用。英國的加入也使「一帶一路」從內涵到外延、從領域到地域進一步得到拓展。

(十二)希臘

地處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南端,處在歐洲和亞洲的交匯地帶,是連接歐亞非的戰略要地,是進入東南歐和東地中海地區新興市場的理想地點,是從南部、中東和遠東到歐洲的門戶,也是串聯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的重要支點。希臘作為歐盟中較弱的發達國家之一,經濟基礎較薄弱,工業製造業較落後,是歐洲本輪債務危機最嚴重的國家,對中國資金渴求度高。希臘擁有完善的海陸空交通網絡,在海運業、船舶製造等領域具有突出優勢,而且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意願強烈,期待成為中歐貿易間的「橋頭堡」。

(十三)埃及

地處亞非歐三大洲交通要衝,扼有蘇伊士運河航運要道,一腳踏三州、跨兩海兩洋,作為「一帶一路」西端交匯地帶的區位優勢突出。埃及是中東、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發展空間大。埃及是中阿、中非合作論壇機制的重要成員,在中東北非有重要影響,埃及的地位有助於協調和推動中國與中東北非國家的交流與合作。中埃經濟互補性強,產能合作潛力大,埃及對共建「一帶一路」意願強烈。目前,中埃建立了政府間產能合作機制,籤署了中埃產能合作框架協議,涉及交通、電力等重點領域的15個產能合作優先項目,有利於與中國先進產能實現對接。

(十四)土耳其

地跨亞歐兩洲,連接黑海和地中海,位於連接歐亞非三大洲的十字路口處,是亞洲通往歐洲的重要門戶,地理位置和地緣政治意義極為重要,是推進「一帶一路」至關重要的節點。土耳其是中東第一大經濟體,又是繼金磚國家之後又一蓬勃發展的新興經濟體,在國際社會享有「新鑽國家」的美譽,經濟發展潛力巨大。中國企業深度參與包括安伊高鐵在內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兩國具有堅實的合作基礎。具有對接「一帶一路」的強烈政治意願和民意共識,將積極融入「一帶一路」作為發展對華關係的重大方針,其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化和產業升級的迫切需求,與中國高鐵、核電等優勢產能也十分契合。

(十五)澳大利亞

四面環海,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國土覆蓋整個大陸的國家,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大洋洲最重要的節點國家。澳大利亞作為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是南半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中澳經濟互補性強,與澳經濟合作源自天然,潛力巨大。澳希望兩國通過共享各自在市場、資本、資源等領域的優勢,開啟充滿跨境商貿機遇的新時代,希望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目前,中澳自貿協定生效,人民幣清算行花落雪梨,澳大利亞還是亞投行的創始成員國,在推動中澳貿易、人民幣國際化和中企「走出去」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四、優先推進戰略支點國家戰略合作的建議

優先推進戰略支點國家戰略合作,應重點圍繞推動戰略支點國家「五通」建設,努力推動資金流、技術流、產業流、人才流「四流歸一」,尋求合作最大公約數,實現利益高度契合。

(一)優先推進戰略支點國家戰略對接

戰略上的契合利於長遠。戰略對接既利於有效破解一些國家、一些人汙稱中國推進「一帶一路」是借經濟的「糖衣」,投下政治、軍事的「炮彈」這一質疑,也利於扎牢利益共同體,規避經濟和政治風險,保證中國戰略投資的安全。應圍繞雙方做什麼、什麼時候做、誰去做、為誰做、在哪裡做,如何做、成本如何、效果如何,也就是「5W+3H」推動戰略對接,制訂路線圖、時間表。當前,應重點推進與韓國的「歐亞倡議」「絲綢之路鐵路快運」和「東海沿岸海洋共同體」,與蒙古的「草原之路」,與俄羅斯的歐亞經濟聯盟,與東協「互聯互通總體規劃」,與印尼的「全球海洋支點」、與澳大利亞「北部大開發」、與哈薩克斯坦的「光明之路」、與歐洲的「容克計劃」、與英國的「北方經濟引擎」計劃等進行戰略對接。

(二)優先推進重要經濟走廊、重點領域、重要標準建設

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依託,六大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的關鍵工程。當前,應從宏觀上謀劃中巴、中蒙俄、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孟中印緬六大經濟走廊建設。六大經濟走廊由於地理區位、資源稟賦和發展特色的差異,在發展重點上應各有不同,體現相對獨立性。同時它們猶如6隻翅膀,又要彼此呼應、相互聯動,形成蝴蝶效應。重點領域建設應在研究分析不同支點國家優勢、薄弱環節的基礎上,著力發揮各自優勢或互補性強的領域。對於發展基礎比較薄弱的支點國家重點推動幹線通道、重要港口、關鍵口岸、基礎網絡、產業合作園區等方面的合作建設。對於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的支點國家,應將金融、電信、高技術產能等領域合作作為重點,學習借鑑他們的成功經驗,並且借用其平臺,為中國企業走出去、人民幣國際化等創造條件。推動重要標準建設,應發揮我國作為國際標準化組織常任理事國和技術機構負責人的優勢,建立沿線國家,特別是支點國家標準合作長效機制,探索形成沿線國家認可的標準互認程序和工作機制,推進標準互認。鼓勵各行業實質性參與相關專業性國際、區域組織的標準化活動。發揮骨幹企業積極性,推動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和重要產品、重要技術等方面標準的國際化。

(三)優先給予戰略支點國家金融支持

加強推進與戰略支點國家共同籌建國際合作銀行、貨幣交易中心,實現總部級金融機構、功能性金融機構、外資金融機構及新型金融機構加快向戰略支點國家集聚。推動研究結算清算、信用擔保、風險分擔等方面的合作。推動金融資本、產業資本和智力資本三種資本聯姻。建立人民幣債券發行、交易和流通平臺,優先支持戰略支點國家在我國金融市場發行人民幣債券。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絲路基金要區分功能,各有側重,給予戰略支點國家優先金融支持。

(四)將發展相對滯後的戰略支點國家作為重點援助國

對外援助應進一步優化援助結構,突出重點領域,新增對外援助資金應主要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周邊國家傾斜,特別要向戰略支點國家傾斜,將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等發展相對滯後的重要戰略支點國家作為重點援助國。援助的重點應緊緊圍繞「五通」展開。在設施聯通上,重點用於公路、鐵路、港口、能源、運輸線路、電信、網絡等領域。貿易暢通上,重點用於利於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利於國際產能合作,利於重要產業園區建設等方面。民心相通領域,應創新援助方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重點援助戰略支點國家推進民生項目,如扶貧減災、職業教育、農業發展等能使受援國民眾直接受益的領域。

(五)加大推進戰略支點國家「一帶一路」保障平臺建設

發揮好官方平臺的作用,特別要發揮好現有各種地區機製作用,功能互補,有機銜接,相互促進,聯手推進。比如,亞歐會議作為推動亞歐兩大洲之間建立促進增長的新型、全面夥伴關係的重要平臺,也可以成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平臺。再如,可以發揮中國和中東歐地區領導人會晤機制、中國和中東歐經貿合作論壇、中國和中東歐國家關係研究基金等平臺作用,促進中國與中東歐地區在「一帶一路」戰略對接方面開展多領域交流、多層次合作。努力打造民間平臺,組建「一帶一路」產業聯合會,為政界、商界、學界、媒體領袖、青年群體、社會公眾搭建對話交流合作的平臺。推動大數據、雲計算的應用,組建開放性、包容性、國際化的「絲路網」,整合信息資源、項目資源、園區資源、法律資源、政策資源,為沿線國家政府、企業、個人提供多種類型的優質服務。

(六)加強對戰略支點國家人才的培養使用

加強與戰略支點國家在人力資源開發、技術等方面的合作,加大「一帶一路」戰略支點國家來華留學、培訓的力度。打造高端留學項目,在戰略支點國家培養知華友華人士。開展對戰略支點國家政府官員,特別是戰略支點國家外交使節的專題培訓,加深他們對「一帶一路」的了解,減少猜疑和提防。

(七)建立完善包容、共享、責任、共管的工作機制

完善以推進包容為核心的文化交流合作機制,優化文化交流內容,推進跨文化溝通,聚同化異,努力彌合雙方因文化、制度、法律等方面差異帶來的障礙。建立完善收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打造利益共同體。建立共同責任制,合作雙方共同對員工負責、對企業的未來負責,以贏得當地尊重。建立完善共建共管機制,推動企業尋找合適的合作夥伴,發揮當地企業了解當地政策、法律、稅務,易於與當地溝通協調等優勢,更加高效地推動戰略對接、管理一體、技術協同、渠道共享,推動平臺、人員、經營模式以及融資的本土化。

相關焦點

  • 張鋒新作《國家戰略——建設「一帶一路」》出版
    張鋒新作《國家戰略—建設「一帶一路」》一書近日由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系陝西省委宣傳部主旋律精品圖書,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商務部前副部長魏建國、著名經濟學家何煉成教授分別作序。
  • 「一帶一路」財經資訊:蘇門答臘對接海上新絲路
    1、蘇門答臘與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201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印尼國會發表演講,首次提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2014年10月,印尼新任總統佐科提出「全球海洋支點」發展戰略,兩國元首提出的重大而意義深遠的發展理念具有諸多契合點。
  • 【「一帶一路」大百科】「一帶一路」的朋友圈之最
    編者按:2013年秋天,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改善全球經濟治理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5年多來,「一帶一路」建設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化為現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三重內涵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為「一帶一路」)是2013年習近平主席分別出訪中亞四國和印度尼西亞時提出的中國和相關國家合作發展的重大戰略構想,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其列為本屆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
  • 孫九林院士:科技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新聞—科學網
    開局良好 一帶一路得到沿線國家積極響應和高度認可,近三年來,起步順利,開局良好,國家發改委西部司原司長、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秦玉才透露,截至目前,共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同20個國家籤署了產能合作協議,與俄羅斯、蒙古國等沿線30多個國家籤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
  • 魯大學子舉辦英語演講比賽助推「一帶一路」建設
    魯東大學外國語學院通過開展科學研究、精選教學課程、開闢「第二課堂」等舉措,讓思政教育與外語專業課程有機融合。    學院專業建設規劃專題研討會,明確專業建設的重點是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注重內涵發展,培養高素質、創新型、應用型人才。
  • 《一帶一路建設的困境與出路》的評論
    《一帶一路建設的困境與出路p=219483129#comment-87545  四是建立「一帶一路」建設項目投資服務保障機制,能否牽線搭架成立一家國際保險company,既然有二次擔保,也可以成立國際社會風險評估協會,進行風險評估和和風險二保評估擔保,世界觀價值觀的差異,風險係數也會遠近高低各不同。熱傳導的層次和感覺也會有所差異。]]
  • 沙漠治理應納入「一帶一路」戰略規劃
    原標題:沙漠治理應納入「一帶一路」戰略規劃  3月3日,全國政協常委、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提議,將沙漠治理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規劃,將其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在王文彪看來,土地荒漠化,不僅是生態問題,也是政治、經濟、社會和安全問題。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很多都是荒漠化的土地。
  • 大數據與「一帶一路」
    我國的「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把大數據作為基礎性戰略資源,全面實施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快推動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和開發應用,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和社會治理創新。 三、「一帶一路」與大數據 (一)「一帶一路」中國企業 2013年秋天,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的合作建議,即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重點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而在具體合作領域,主要在地面絲路、海上絲路、空中絲路、能源絲路、電力絲路、信息絲路六個方面展開合作。
  • 【中國科學院院刊】中國科學院共建「一帶一路」國際科技合作行動...
    中國科學院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面向科技創新需求、產業結構調整、擴大國家戰略發展空間,充分發揮中國科學院國際科技合作優勢,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提供科技保障和支撐服務,同時帶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創新能力建設,提高沿線國家科技水平,為「一帶一路」戰略注入科技內涵,是中國科學院廣大科技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實踐中國科學院「改革創新、服務國家、造福人民」宗旨的根本途徑。
  • 太平洋證券:一帶一路帶來什麼
    中國還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產業合作等有關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絲路基金是開放的,可以根據地區、行業或者項目類型設立子基金,歡迎亞洲域內外的投資者積極參與。評論:1、「一帶一路」亮相APEC會議,作為國家戰略重要性空前提升。
  • 「一帶一路」 經濟地理革命與共贏主義時代
    侯曉軍攝從戰略設想到拉開序幕「一帶一路」建設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影響世界最重要的「中國戰略」。確切地講,一是中國的大戰略,中國大戰略就是為了實現中國兩個「百年目標」而最有效的發揮國家全部力量的藝術。這是對全體13.7億人民、7.7億從業人員、7200萬市場主體的總動員。
  • 一帶一路是什麼意思?AIIB是一帶一路提款機麼?
    問:提出「一帶一路」建設的時代背景是什麼? 答: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和有關國家積極響應。
  • 中電觀察丨「一帶一路」帶動海洋能源開發
    「一帶一路」帶動海洋能源開發  中國電力報 中電新聞網記者 王妍婷   「建議加快發展海洋可再生能源建設在6月18日舉辦的「一帶一路」沿線港口轉型升級與協調發展論壇間隙,國家海洋局戰略規劃與經濟司司長張佔海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優化港區內能源利用結構  記者了解到,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推出了《浙江溫州平陽港區規劃》(簡稱《規劃》),將平陽港區定位為「一帶一路」沿線港口轉型升級及陸海統籌協調發展的示範。
  • 劉衛東 姚秋蕙:「一帶一路」建設模式研究——基於制度與文化視角
    引子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對學術界提出了新命題,需要對已有建設模式和建設項目進行深入剖析,總結經驗和教訓,提出對「一帶一路」建設具有指導意義的理論知識。
  • 印度尼西亞駐華大使:「一帶一路」促中國與印尼共同合作
    他指出,2005年4月25日中國和印尼籤署《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關於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宣言》,2013年10月2日兩國籤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未來規劃》,兩國關係全面提升到更高水平。此後,兩國在各領域達成多項合作。
  • 「共建『一帶一路』全球合作共贏」主題研討會暨《「一帶一路」這...
    這套圖書從七個議題入手,用六種語言出版(中、英、法、西、阿、俄),回顧了過去五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的歷程,梳理了相關國家在多個方面開展合作和達成的共識,呈現了「一帶一路」國家千千萬萬普通民眾生活因此而發生的改變,展望了「一帶一路」的未來發展方向。
  • 庫爾勒的「願景」 : 一帶一路的物流「中樞」
    在一些庫爾勒人說不清自己到底是南疆還是北疆的彷徨時刻,願景集團董事長李明遠發現了商機:這裡處於南北疆交通的中心位置,是鐵路公路的交匯處,更是一帶一路戰略的物流「中樞」,也是國家戰略中第三條向西拓展通道的理想選擇地。於是,一座初具規模的「願景城」拔地而起,一幅佔地萬畝的物流園規劃展示在世人面前。
  • 郭華東:「數字建設」擁抱「一帶一路」
    郭華東:「數字建設」擁抱「一帶一路」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8年09月18日 14:31 A-A+ 』區域性和跨國家的社會、文化、環境和生態的協同發展,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共同需求。」
  • 看到「一帶一路」火了 韓國忍不住成立研究院
    海外網2月6日電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得到了國際社會積極響應和廣泛參與。韓國總統文在寅去年12月訪華期間,曾表示韓方願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如今「一帶一路」不僅成為韓國政界熱詞,還取得民間的廣泛共識。據韓聯社報導,韓國民間主導創立的社團法人「一帶一路研究院」5日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