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丨東博會上習近平談「一帶一路」背後的深層含義是什麼?北京...

2020-12-03 中國一帶一路網

▲ 11月27日,第17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在廣西南寧開幕。(來源:新華網)

2020年中國-東協博覽會(簡稱東博會,下同)在廣西南寧正式召開,這已經是第十七屆東博會。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27日在東博會開幕式上的致辭受到國內外各界廣泛關注。

針對習近平主席的致辭,中國一帶一路網邀請到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翟崑教授,對致辭內容進行了解讀,以了解致辭對「一帶一路」建設、對中國東協合作的深遠影響。

翟崑為東協地區論壇(ARF)中方專家名人、中國東南亞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外交學會理事,以及泛北部灣經濟合作中方專家組成員,中國-東協博覽會高級顧問。翟崑長期從事全球、周邊地區及國別的綜合研究和科研管理,尤其是對東南亞和大洋洲地區有著深入的研究與觀察。

以下是對於倡議的詳細解讀。

中國東協經濟進入合作發展第四階段

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談及本屆東博會的主題:

「本屆中國-東協博覽會以「共建『一帶一路』,共興數字經濟」為主題,就是要深化中國-東協數字經濟合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為雙方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

翟崑解析:

這是第一次,從國家領導人對外宣示的角度,對「一帶一路」7周年進行回顧。同時也是在疫情背景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正式對外宣示。

可以說,這意味著2020年成為中國-東協數字經濟合作年,也是中國東協經濟合作發展的第四個階段——數字經濟合作。中國-東協經濟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從早期的經濟貿易投資,第二階段以自貿區推進為代表的合作,第三階段以「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為代表的合作到如今的第四階段,數字經濟的合作。

▲ 東博會舉辦地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及周邊建築。(來源:新華網)

中國東協合作 互聯互通是核

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談及中國-東協合作取得的成就:

「2013年,我提出願同東協國家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攜手共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

我們高興地看到,7年來,雙方互聯互通不斷加速,經濟融合持續加深,經貿合作日益加快,人文交往更加密切,中國-東協關係成為亞太區域合作中最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範,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例證。」

翟崑解析:

東協地區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海外起點。目前,中國和東協雙方互聯互通是核心,海陸空天網,呈現的是各個領域的互聯互通,尤其是在數字交流方面。同時,經濟合作與人文交流是「一帶一路」的兩個輪子,兩方面都要加強。「最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範」,意味著沒有之一,這就將東協的重要地位凸顯出來了。

中國與東協的合作從抗疫到經濟復甦全面展開

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談及疫情背景下雙方的最佳合作:

「面對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雙方守望相助,共克時艱,就分享抗疫經驗,推進抗疫物資供應,合作研發疫苗,共同維護地區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等達成諸多重要共識。在中國抗疫關鍵時刻,東協國家及時給予中方寶貴支持和無私援助。中國在國內疫情趨於穩定後,向東協國家派出醫療專家組,提供物資和技術援助,分享抗疫經驗,及時開通雙方人員和物資往來『快捷通道』和『綠色通道』。」

翟崑解析:

中國與東協的合作從抗疫合作到經濟復甦合作全面展開。中國內外結合促進經濟發展的「雙循環」,首先從東協合作開始,目前是亞太地區的合作最有成效的。

新形勢下,東協是高質量發展「一帶一路」重點地區

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談及新形勢下雙方合作: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各國人民的命運從未像今天這樣緊密相連。同時,世界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正在增加,全球經濟低迷,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網絡安全、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受到衝擊。

新形勢下,中方視東協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重點地區,支持東協共同體建設,支持東協在東亞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支持東協在構建開放包容的地區架構中發揮更大作用。」

翟崑解析:

當前的國際形勢面臨危機狀態,但危機也是動力。新的形勢下,東協在中國對外戰略中的定位明確,是關鍵發展中的優先方向。這也是東協作為「一帶一路」發展的重點地區被國家主席首次提及。

同時,發揮東協在東亞合作中的主導作用。東協作為雙循環的融合區,對於自身定位有著三大關切:一體化、中心地位、大國博弈中的自主性。因此,在處理雙邊關係時,中國和東協要在平等開放基礎上,實現合作共贏。

▲ 東博會上「一帶一路」國際展區商品薈萃,吸引眾多消費者參觀選購。(來源:新華網)

新願景下的四點倡議

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談及中國和東協未來十年合作倡議:

「中方願同東協一道,在《中國-東協戰略夥伴關係2030年願景》指導下,推進各領域合作,維護本地區繁榮發展良好勢頭,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為此,我願提出4點倡議。

第一,提升戰略互信,深入對接發展規劃。中方願同東協一道,按照《落實中國-東協戰略夥伴關係聯合宣言的行動計劃(2021-2025)》,推進未來5年各領域合作;落實《中國-東協關於「一帶一路」倡議同〈東協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依託陸海新通道建設,加強鐵路、公路、港口、機場、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加快推進現有經濟走廊和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構建中國-東協多式聯運聯盟。明年是中國-東協建立對話關係30周年,中方願同東協一道,設計和舉辦好紀念活動,打造更高水平的戰略夥伴關係。

第二,提升經貿合作,加快地區經濟全面復甦。中方願同東協各國加強協作,以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10周年為契機,進一步實施好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協定。中方歡迎《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完成籤署,希望儘早生效。中方願同東協方攜手努力,暢通貿易、促進投資,相互開放市場,推動雙方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深度融合。在確保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採取措施便利人員往來和貨物流通。推動瀾湄合作、中國-東協東部增長區合作走深走實。用足用好中國-東協博覽會平臺功能,為中國-東協乃至東亞地區經貿合作全面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第三,提升科技創新,深化數字經濟合作。今年是中國-東協數字經濟合作年,中方願同東協各國攜手合作,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發揮互補優勢,聚焦合作共贏,在智慧城市、5G、人工智慧、電子商務、大數據、區塊鏈、遠程醫療等領域打造更多新的合作亮點,加強數據安全保護和政策溝通協調,為雙方經濟社會發展培育更多新動能。中方願同東協一道建設中國-東協信息港,推動數字互聯互通,打造「數字絲綢之路」。

第四,提升抗疫合作,強化公共衛生能力建設。中方願同東協開展公共衛生領域政策對話,完善合作機制,攜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加強信息分享和疫苗生產、研發、使用合作。中方將在疫苗投入使用後積極考慮東協國家需求,為東協抗疫基金提供資金支持,共同建設應急醫療物資儲備庫,建立中國-東協公共衛生應急聯絡機制。中方願實施好「中國-東協健康絲綢之路人才培養項目(2020-2022)」,為東協培養1000名衛生行政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提高地區公共衛生服務水平。中國願同包括東協國家在內的國際社會加強團結合作,支持世界衛生組織發揮領導作用,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翟崑解析:

習主席的第一個倡議是提升戰略互信,深入對接發展規劃。

未來的五年、十年,雙方將實現互聯互通的長遠規劃對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新動力來源是「西部陸海新通道」,這是致辭中相當重要的內容。

「西部陸海新通道」作為一個務實的抓手,從內蒙古到廣西,中西部十三個省區整體進行貫通,貫通後可以與「瀾湄」地區合作,與陸上東南亞國家進行合作;同時,「西部陸海新通道」通過廣西,與東協的東部增長區相關國家能夠進行合作,這主要是海上的合作,從而能夠貫通下來。這時通過中歐班列以及海上的運輸,形成「鐵海聯運」。建立中國-東協多式聯運聯盟,將中國中西部的發展同東部、以及海上、陸上東南亞的發展連接起來,從而形成整體的聯結。

第二大倡議,提升經貿合作,加快地區經濟全面復甦。倡議中重點提到了推動雙方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深度融合,這成為雙方發展的重點。

第三大倡議,提升科技創新,深化數字經濟合作。用數字賦能中國-東協合作的新動能,雙方共同構建地區性數字絲綢之路的數字規則,實現數字互聯互通與數據自由流動。同時,中國-東協信息港更需要民間數字經濟合作,例如網際網路頭部公司的參與合作。

第四大倡議,提升抗疫合作,強化公共衛生能力建設。這一合作是最長久的民心相通的抓手。具體來說,像建立「應急醫療物資儲備庫,建立中國-東協公共衛生應急聯絡機制」等措施,其他領域同樣可以效仿,建立相關項目,從實際出發,能夠建立長效應對機制,提高中國東協合作的韌性。

「10+1」成未來具體合作方向

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談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東協的發展:

「當前,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恢復經濟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不久前,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制定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將如期實現,明年中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我們將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將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增強國內國際經濟聯動效應,以自身復甦帶動世界共同復甦,包括東協在內的世界各國都將從中受益。放眼未來,中國同東協合作空間將更為廣闊。中國-東協博覽會、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是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務實平臺,希望雙方通過本屆盛會,創造更多商機,收穫更多成果,攜手共創更加繁榮美好的未來。」

翟崑解析:

在新徵程、新發展格局,開放型世界經濟中,東協將首先受益。在未來,中國與東協合作的「新10+1」,成為未來具體的合作方向。「10」是指10項內容:政治與安全、經濟合作、社會人文、互聯互通、智慧城市、可持續發展、東協一體化倡議與縮小發展差距、東亞合作、次區域合作、跨區域及聯合國事務合作。「1」是指落實安排與監督。

此次致辭有著深刻含義。翟崑認為,這是國家主席首次在國際場合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做7周年的回顧,「中國-東協關係成為亞太區域合作中最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範,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例證」,凸顯了東協的重要意義。

在五中全會和十四五規劃後率先開啟後疫情時代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促進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東協是首發地、重點地區。

在數字經濟方面,2020年是中國-東協數字經濟合作年,標誌著中國-東協正式進入數字經濟發展的新時代。

最後,東博會是中國-東協經濟合作的中國主場,已經連續舉辦了17屆,在疫情背景下如期召開,體現了中國東協關係巨大「韌性」。

北京大學翟崑:東南亞將成為「一帶一路」與雙循環的融合區

翟崑: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和「一帶一路」構成「雙輪驅動」

絲路大家談:逆勢增長的中歐班列,帶給成都哪些新機遇?

來源丨中國一帶一路網 作者丨李曉紅

責編丨曹家寧 監製丨李申

投稿/糾錯: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們:hr@yidaiyilu.gov.cn

本文版權歸「中國一帶一路網」所有

轉載請留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王微:「一帶一路」應建立連接全球的物流體系

社科院程煉:與時俱進的人民幣,如何助力「一帶一路」?

相關焦點

  •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為這個重大國際展會發表視頻致辭,傳遞哪些鮮明...
    △聯播視頻丨習近平在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上致辭東博會:疫情之下煥發新生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定今年9月舉辦的東博會,延期至11月27日-30日舉辦。儘管遭遇疫情衝擊,但本屆東博會卻逆勢而上,辦出了規格高、形式新的一屆博覽會。△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在廣西南寧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 2019北京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主題 召開時間幾號
    4月19日上午,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行中外媒體吹風會。  王毅表示,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於4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主席將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並發表開幕式演講。將有37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將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 共建「一帶一路」,習近平為何提倡「相向而行」?
    (近觀中國)共建「一帶一路」,習近平為何提倡「相向而行」?  中新社北京4月21日電 題:共建「一帶一路」,習近平為何提倡「相向而行」?  作者 鍾三屏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即將在北京舉行。
  • 無限商機 互利共贏丨巴柬在東博會續寫友誼合作新篇章
    11月28日,巴基斯坦駐華大使莫因·哈克在巴基斯坦貿易和投資機遇推介會上表示,當前中巴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繼續深入發展,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充滿活力,對於進一步推動中巴更深層次合作、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更具有積極意義。
  • 【「一帶一路」大百科】「一帶一路」的朋友圈之最
    編者按:2013年秋天,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改善全球經濟治理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5年多來,「一帶一路」建設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化為現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 黃河專題:大家都關注的「一帶一路」到底是什麼?
    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2013年9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暢想。
  • 一帶一路峰會召開時間 2017北京一帶一路峰會放假嗎
    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開幕 習近平出席並發表主題演講
    今天(5月14日),萬眾矚目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拉開帷幕。此次論壇內容豐富,主要包括開幕式、圓桌峰會和高級別會議三部分。 據新華社報導,國家主席習近平14日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並發表題為《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主旨演講,強調堅持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攜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繁榮、開放、創新、文明之路,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 亞投行是什麼?一帶一路是什麼意思?AIIB是一帶一路提款機麼?
    一帶一路是什麼意思?這二者是一回事嗎?他們是啥關係?為啥有關亞投行的五種說法站不住?一帶一路接下來怎麼做? 觀察者網整理人民日報客戶端、人民日報微信和「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的問答,為您解惑。
  • 海外丨疫情下,土耳其中企的「一帶一路」建設
    土耳其連接歐亞大陸,是古代絲綢之路通往歐洲的門戶,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國家。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土兩國守望相助、攜手抗疫,在土耳其的中資企業保安全、抓生產,這些奮鬥者們的堅守,使多個重大「一帶一路」建設項目逆勢推進。▲ 2020年12月23日,土耳其首列對華出口商品貨運班列已抵目的地西安。
  • 最新丨疫情是否對「一帶一路」多邊合作帶來負面影響?外交部回應
    最新丨疫情是否對「一帶一路」多邊合作帶來負面影響?,「一帶一路」多邊合作將繼續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助力各方抗擊疫情、促進經濟社會恢復、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作出更大貢獻。
  • 獨家丨國研中心丁一凡:「一帶一路」有利於縮小貧富差距和地區差異
    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表示,各國要直面經濟全球化遇到的挑戰,完善經濟全球化的治理架構,使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在新形勢下,如何理解「一帶一路」倡議與經濟全球化的關係?
  • 大道行共贏 習近平指揮「一帶一路」交響樂之華彩篇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暢想。一個月後,習近平出訪東協,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由此,「一帶一路」走入世界視野,開啟了一段穿越時間與空間的新旅途。  這是一條貿易之路,它深入中亞、聯通中歐,惠及全球,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完美闡釋了「經濟全球化」這一世界性課題。
  • 一帶一路,千年的時空穿越
    「鄰居一詞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特殊重要含義。中國人自古將守望相助確定為鄰裡關係的核心……」13日傍晚,雄偉的納烏魯茲宮,習近平主席同拉赫蒙總統談起為鄰之道。 周邊,中國安身立命之所,發展繁榮之基。中國,周邊國家的機遇之窗,釋放著無限能量。構築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誠是基石。 ——塔吉克斯坦。每一次牽手,折射著對中塔關係的強烈期盼。
  • > 氣象與一帶一路
    2017年,在WMO執行理事會第69次屆會上,中國氣象局被正式認定為世界氣象中心,標誌著我國氣象業務服務整體水平邁入世界先進行列。  2018年1月16日,中國氣象局局長劉雅鳴將「世界氣象中心(北京)」牌匾正式授予國家氣象中心。
  • 習近平主席兩會後首見外賓談了啥?
    忙碌的「兩會時間」後首次參加外事活動,習近平主席分別和他們談了什麼?又傳遞了什麼信息?把握中德關係發展大方向這幾年中德關係保持高水平發展,各領域合作卓有成效。2014年,習近平主席對德國進行首次國事訪問時,兩國確立了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的新定位,為新時期中德關係發展確定了方向。兩年前,習近平主席和高克總統在德國首次會面。
  • 太平洋證券:一帶一路帶來什麼
    太平洋證券:一帶一路帶來什麼 2014-11-10 類別:策略 機構:太平洋證券 研究員:周雨 [摘要] 事件:11月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APEC開幕式上宣布,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籌建工作已經邁出實質性一步
  • 「一帶一路」英譯更名背後的故事:中國更加包容了
    2015年初,在廣州的安德魯第一次接觸到「一帶一路」這個概念,彼時,「一帶一路」的譯法還沒有官方規範,當時的「One Belt One Road」所對應的「一根腰帶一條路」這樣令人迷惑不解的直接翻譯,使他並沒有對此十分重視。  對於「絲綢之路」及其背後所衍生的含義沒有清晰的認知,是大多數剛剛接觸「一帶一路」這個概念的外國投資商普遍的境遇。
  • 「習旋風」勁刮APEC,「互聯互通」加碼「一帶一路」
    這兩項議程,一項著眼點是「一帶一路」規劃,另一項著眼點是基建融資。       在規劃方面,習近平說,要做好「一帶一路」總體布局,儘早確定今後幾年的時間表、路線圖,要有早期收穫計劃和領域。       對於融資領域,習近平則指出,要以創新思維辦好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
  • 看到「一帶一路」火了 韓國忍不住成立研究院
    海外網2月6日電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得到了國際社會積極響應和廣泛參與。韓國總統文在寅去年12月訪華期間,曾表示韓方願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如今「一帶一路」不僅成為韓國政界熱詞,還取得民間的廣泛共識。據韓聯社報導,韓國民間主導創立的社團法人「一帶一路研究院」5日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