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複合材料應用於海洋領域,促進我國海洋能源開發

2021-01-18 江蘇博實碳纖維

江蘇博實科技:近年來,碳纖維複合材料在海洋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海洋環境下的腐蝕,高壓,水底暗流流動帶來的強剪切作用對材料的耐腐蝕性,強度和疲勞性能提出了嚴格的要求。碳纖維複合材料自身有著優良的耐皮性能、抗蝕性能,在海洋領域的開發拓展中佔有優勢,現如今,碳纖維複合材料在海洋領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一、碳纖維複合材料在海底油氣田建造中的應用

碳纖維複合材料可以用作油田鑽井平臺中的生產井管、抽油杆、儲藏槽、海底輸油管、甲板等部件。其製造工藝分為拉擠成型工藝和溼法纏繞工藝。拉擠成型法一般用在普通管材和連接管上。纏繞法一般用作儲槽和壓力容器的表面,也可用在各向異性的柔性管道之中,碳纖維複合材料可以特定的角度纏繞排列在鎧裝層之中。

一個1500m水深的鑽井平臺,其鋼製系纜的質量就達6500t左右,而碳纖維複合材料密度是普通鋼材的1/4,若使用碳纖維複合材料取代部分鋼材將顯著減少鑽井平臺的載重負荷,一定程度上可以節省平臺的建造成本。抽油杆在作業中要進行往復運動,由於管外海水壓力與管內壓力不平衡極易引起材料的疲勞斷裂,而用碳纖維複合材料即可解決這一問題,由於海水環境耐腐蝕,碳纖維複合材料在海水中使用壽命比鋼材要長,並且可以獲得更深的使用深度。

碳纖維複合材料的連續抽油杆是一種類似膠片的帶狀結構,柔韌性很好。20世紀90年代由美國生產並應用。它是以碳纖維為增強纖維,不飽和樹脂為基體材料,高溫下交聯固化後通過拉擠成型工藝生產製得。2001~2003年我國在純梁油田中使用碳纖維抽油杆和普通鋼製抽油杆做了試點,使用碳纖維抽油杆能明顯提高出油量,減少電機的載荷,相比之下更節能。而且碳纖維複合材料抽油杆比鋼製抽油杆更耐疲勞,抗腐蝕性能更好,更適合應用在海底油田的開發中。

二、碳纖維複合材料在海上風電方面的應用

我國海岸線約1800km,島嶼6000多個,東南沿海及島嶼地區風力資源豐富且易於開發,海上風電資源豐富,是未來發展的重要領域,也是風電技術最先進、要求最高的領域,近年來我國有關部門一直大力促進海上風電能源的開發。風力發電葉片90%以上重量由複合材料組成,海上風力大,發電功率大,勢必要求更大的葉片和更優良的比強度和耐久度。而碳纖維複合材料比強度和比剛度都很高,能夠滿足開發大型化、輕量化、高性能、低成本的發電葉片的要求,與玻璃纖維複合材料相比,碳纖維複合材料更適合應用於海洋領域。

碳纖維複合材料在海洋風力發電中具有顯著的優勢。碳纖維複合材料葉片質量低,剛度大,模量是玻璃纖維製品的3~8倍;海洋環境下溼度大,氣候多變,且風機24h工作。葉片耐疲勞性較好,能較好地抵禦惡劣的天氣;改善了葉片的空氣動力學性能,減少對塔和輪軸的負載,從而使風機的輸出功率更平滑更均衡,提高能量效率;利用碳纖維的導電性能,通過特殊的結構設計,可有效地避免雷擊對葉片造成的損傷;降低風力機葉片的製造和運輸成本;具有振動阻尼特性等。

三、碳纖維複合材料在海洋工程上的應用

碳纖維複合材料因其輕質高強耐腐的特性被應用於海洋工程建築,以筋索材及結構件的形式替代傳統鋼筋建材,解決海水侵蝕鋼筋、運輸路途遙遠運輸成本高的問題。國外已應用於海上島礁建築、碼頭、浮動平臺、燈塔塔架等。碳纖維複合材料用作工程上修復始於20世紀80年代,日本三菱化學公司率先對碳纖維複合材料的力學性能和在工程加固方面的應用做了研究。最初的研究熱點在於使用碳纖維複合材料對鋼筋混凝土梁進行加固,後來發展到對各種土木工程的加固和補強上。

碳纖維複合材料優異的性能使得它在海洋應用領域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總體來說,相對於航空航天等領域的成熟應用,碳纖維在海洋領域中的應用相對起步較晚,同時,碳纖維的成本偏高也是制約其規模化應用的一個重要因素。隨著海上軍事的發展和海洋資源的開發,大力推進碳纖維在海洋領域的應用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另一方面海洋領域對碳纖維複合材料需求的不斷增大,也將從應用牽引方面促進碳纖維產業鏈的健康發展。

(本文由江蘇博實編輯整理髮出,如需轉載,請保持文章完整性並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複合材料在海洋平臺、艦船等領域的應用
    現代高科技的發展離不開複合材料,對於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已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海洋開發、船舶艦船、高鐵汽車等,因其具有重量輕、耐腐蝕、耐高溫、強度高優良特點,在很多領域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代替了許多傳統的材料。
  • 【行業動態】複合材料在海洋平臺、艦船等領域的應用
    近年來已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海洋開發、船舶艦船、高鐵汽車等,因其具有重量輕、耐腐蝕、耐高溫、強度高優良特點,在很多領域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代替了許多傳統的材料。目前玻璃纖維和碳纖維複合材料在海上能源開發、船舶製造、海洋工程修復領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一、在海洋能源中的應用海洋石油已被公認為具有這種潛力的領域。
  • 碳纖維複合材料應用領域是什麼?
    碳纖維複合材料是先進複合材料中重要的增強材料,被廣泛的應用用於國防工業領域,是軍用飛機、無人機、軍用箱體、火箭、飛彈、衛星、艦船等先進裝備不可缺少的戰略性材料。在風力發電、體育休閒、交通運輸、汽車工業、能源、化工、建築等民用領域也有著廣泛的應用。
  • 碳纖維複合材料的應用分析
    碳纖維複合材料還具有良好的耐酸鹼鹽腐蝕性能,這個性能使其在某些領域有著無可比擬的競爭力,尤其是在電動汽車、無人機、機器人領域。碳纖維複合材料的應用首先興起是在航空航天領域,例如太空梭機頭、機翼、艙門等部件;衛星的構架、天纖維、太陽能翼片底板、太陽能電池板,包括太空站和天地往返運輸系統上一些比較關鍵的零部件也採用的是碳纖維複合材料。
  • 應用在軍事裝備中的碳纖維複合材料
    比頭髮絲還細幾倍的碳纖維與樹脂、碳、陶瓷、金屬等基體,經過特殊複合成型工藝製造,即可獲得性能優異的碳纖維複合材料,能夠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能源、交通、軍用裝備等眾多領域,是國防軍工和民用生產生活的重要材料。
  • 碳纖維複合材料應用在無人機等航空航天領域
    應用於飛機主結構、次結構和戰機特殊部位的特種功能部件。國外的一些輕型飛機和無人機已經實現了結構的複合材料化,主要採用的是T300和T700小絲束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 將碳纖維複合材料應用到戰機機身、主翼、垂尾翼、平尾翼、蒙皮等部位,可以起到很明顯的輕量化作用。蘇州挪恩復材作為一家專業從事碳纖維複合材料研發生產為一體的企業,不僅在碳纖維箱體、碳纖維機械臂等領域有所建樹,在碳纖維航空航天領域也曾與國內不少企業有過合作。
  • 碳纖維複合材料在無人機等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
    復材網 碳纖維是含碳量在90%以上的碳素材料,與其他高性能的纖維相比具有最高的比強度和比模量,因此,力學性能十分優異。此外,碳纖維還具有密度低、耐高溫、耐腐蝕、耐摩擦、導電導熱性、電磁屏蔽性、易加工性等優良性能。因此,碳纖維被廣泛的應用於軍事及民用工業的各個領域,在航空航天所作出的卓越貢獻尤其受矚目。
  • CFRP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是汽車輕量化必由之路
    同時根據國內相關政策要求,到2017年,新能源汽車要通過使用輕量化複合材料實現車身較大幅度減重的目標,這就給諸多材料企業帶來了較大了空間和機會。  作為一種輕量化材料,CFRP(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以其輕質高強等優異性能被譽為材料領域皇冠上的明珠,是新能源汽車「輕量化」最有效的解決方案,能顯著減輕產品的重量,被稱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理想材料之一,在汽車輕量化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 強度超過碳纖維,廣泛應用於航天軍工領域的超強材料——凱夫拉
    在應用中往往加入其它纖維製成混雜複合材料來提高抗壓性能。如50%凱夫拉縴維和50%高強碳纖維與環氧樹脂組成的混合材料,彎曲強度超過620Mpa,抗衝擊強度是單獨使用高強度碳纖維的2倍。20世紀70年代荷蘭Deft技術大學的研究者曾採用鋁合金和鈦合金薄板與凱夫拉縴維製成凱夫拉縴維增強金屬層合板,從而開發出一種新型的超混雜複合材料
  • 中電觀察丨「一帶一路」帶動海洋能源開發
    中電觀察丨「一帶一路」帶動海洋能源開發 來源: 中電新聞網      日期:16.06.28        海洋能源豐富應加大開發力度  據了解,浩瀚大海中不僅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更有真正意義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海洋能源。它既不同於海底所儲存的煤、石油、天然氣等海底能源資源,也不同於溶於水中的鈾、鎂、鋰、重水等化學能源資源。
  • 中國· 丹陽碳纖維及複合材料產業鏈創新發展論壇召開
    ,通過「對標+創新」,提升我國碳纖維產業技術整體水平,擴大碳纖維複合材料應用,同時還要布局前沿創新技術,作為戰略技術儲備,從而實現國產碳纖維技術與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也會開發相應的樹脂體系和不同的工藝,來配合碳纖維複合材料的使用。
  • 碳纖維複合材料可應用於高速列車上哪些部位?
    碳纖維與樹脂、金屬、陶瓷等基質混合製成的碳纖維複合材料,其抗拉強度更高,是傳統鋼鐵的數倍,還具有抗變形、抗磁化、耐高溫、耐腐蝕的優點,具有非常大的發展和應用空間。   隨著碳纖維複合材料的製造工藝不斷地進步
  • 我國海洋能開發利用水平步入國際先進行列
    在能源消費量持續攀升、傳統能源日趨緊缺的背景下,積極探尋和發展海洋能源,將成為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優化能源結構的重要路徑。  然而據記者了解,當前我國海洋能源開發總體仍處於起步階段。尤其是潮汐能開發,存在資金投入較少,科研力量分散的問題,與先進國家存在不小的差距。
  • 中國•丹陽碳纖維及複合材料產業鏈創新發展論壇
    其中,高溫高韌性環氧樹脂(EH918)匹配HF40(T800級)碳纖維的預浸料體系EH918/HF40,主要應用於民用大型飛機結構部件,該預浸料可滿足自動鋪帶及鋪絲工藝。此外,公司還開展了CR929後機身壓力框、帽型加筋壁板等典型結構部件的試製,其預浸料的複合材料性能和工藝性均滿足相關要求。目前,HF40(T800級)碳纖維已為相關項目及應用市場供貨約300噸。
  • 《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 用海洋能源點亮生活
    新華社發   到2020年,實現海洋能裝備從「能發電」向「穩定發電」轉變,全國總裝機規模超過50000千瓦,在5個海島以上建成獨立電力系統,我國海洋能開發利用水平步入國際先進行列。   談到可再生能源,人們更多地會想到太陽能、風能,事實上,包括潮汐能、波浪能等在內的海洋可再生能源(以下簡稱「海洋能」)也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提高海洋能開發利用能力,推進海洋能技術產業化,拓展藍色經濟空間,國家海洋局日前印發了《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據了解,這是我國首個海洋能發展專項規劃。
  • 我國海洋新能源產業面臨五大短板
    中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萬公裡,擁有6500多個大小島嶼,管轄海域面積達470多萬平方公裡,海洋能源累計可達5億多千瓦。而海洋新能源產業作為具有重大意義的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發展前景雖然廣闊,但是其開發利用及產業化過程仍相對漫長,在我國現階段仍存在諸多問題。
  • 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前景
    洋流是在海洋運動和風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潮流和洋流的速度通常大於1m•s–1,因此它們有潛力作為海洋能源被開發。潮汐能的開發常集中在特定地區,如海峽(如加拿大的約翰斯頓海峽、蘇格蘭的彭特蘭灣和紐西蘭的庫克海峽),海角(如威爾斯的安格爾西巖礁),海灣(加拿大的芬迪灣和英國的塞文河),以及島嶼和陸地之間(愛爾蘭的拉斯林島),這些沿海地形的幾何形狀有助於潮流的產生。
  • 盛朝迅:促進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在我國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有關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政策的帶動下,創新要素和社會資金向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集聚態勢明顯,重點領域技術加快突破、示範應用逐步增多、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產業規模日益擴大,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 飛機為什麼要用碳纖維複合材料?
    近年來,大家對碳纖維複合材料一定耳熟能詳。碳纖維複合材料的身影充斥在各個科幻、賽車電影當中。在現實生活中碳纖維複合材料也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汽車、軌道交通、體育用品等領域。碳纖維複合材料有很強的力學性能,它的比強度、比模量,比其它與之功能類似的航空航天合金高很多倍。也就是說,在相同的抗拉強度和拉伸模量下,當產品滿足性能要求,碳纖維製品的重量要遠遠低於合金製品。
  • 【日本海洋能源開發】(4)全球唯一處於運轉狀態的海洋溫差發電設備
    【相關新聞】 【日本海洋能源開發】(3)多家企業競相開發形態迥異新技術 電裝與同濟共同實施可讓公交車在路口避開紅燈的交通控制實驗 【棘手的「核垃圾」】(4)瀕死的核燃料循環能否迎來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