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力」和「潮流」將成為下一個海洋能源王牌

2021-01-18 人民網

從本文開始,為讀者介紹波浪能及潮流能等海洋能源。這種能源雖然目前尚處於研發階段,但擁有巨大的潛力,有望成為「新一代可再生能源」。本文首先將焦點對準英國和蘇格蘭的相關政策,對在該領域絕對領先的歐洲的發展動向進行考察。 巨大潛力頗具魅力,帶動研發熱潮    

海洋能源(Ocean Energy)可以說是可再生能源中最後的新領域。海洋能源大多是指波浪能(wave)、潮流能和海流能(tidal current)以及海洋溫差能(ocean thermal energy conversion)。有時還包括海上風力。    

能源轉換裝置及渦輪發電設備由於是設置在海上、海中及海底,因此必須在與陸地完全不同的環境下進行運轉。包括運轉部分在內,是與海水直接接觸,因此面臨環境影響、設備耐用性、大型化限制、設置及基礎設施建設受到制約、設置後的維護較難等課題。成本也比陸地高,開發進展緩慢。    

不過,作為下一個可再生能源主力,海洋能源受到很大期待,全球出現了研發熱潮。海洋能源的魅力在於其巨大的潛力。地球表面的7成為海洋,由於沒有人居住,因此選址方面的制約比陸地小。可將大片海域作為發電站加以利用。一般來說,與海上風力相比,可在離陸地更近的地方開展業務。最近以歐洲為主的開發熱潮被認為「和20年前的風力發電開發相似」,或者「可媲美在飛機產業的黎明期萊特兄弟所做的實證實驗」。

三井造船公司正在開發的波力發電系統。

川崎重工業公司正在開發利用潮流的發電裝置。

將來會成為與風電並駕齊驅的巨大市場    

歐洲海洋能源協會(EU-OEA:Ocean Energy Association)推測,歐洲的裝機容量按輸出計算,到2020年將達到3.6吉瓦(GW),但之後將迅速增加,到2050年可能達到188吉瓦(資料1)。

資料1.歐盟海洋能源裝機容量預測(累計)(出處)EU-OEA. European Ocean Energy Roadmap 2010-2050

以上述開發情況為前提來看發電量,到2020年將達到9太瓦時(TWh),2050年將達到645太瓦時,分別佔整體電力消費量的0.3%及15%。歐盟電力消費總量在2007年約為3000太瓦時。並且,按2050年的水平推算,海洋能源可減排1.36億噸二氧化碳,創造47萬個就業機會。

從長期來看,海洋能源佔據非常重要的位置,這麼說的根據是,其發展與風力發電的成長曲線類似。約在20年前開始全面開發的陸地風力在歐盟可再生能源普及中打頭陣,迅速得到普及。陸地上的適宜設置地減少之後,開始將焦點轉移到海上風力領域,該領域的成長曲線與陸地相同。也就是說,海上風力和陸地風力擁有同樣的成長軌跡(資料2)。

資料2.陸地風力、海上風力及波力發電的設置預測(出處)EU-OEA. European Ocean Energy Roadmap 2010-2050

歐盟正以全地區之力推進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力爭到2020年,使能源的2成為可再生能源,從電力領域來看,將佔據35%的份額。2020年以後應該會制定新的目標,需要培育海上風力之後的新主力。其候補就是擁有巨大潛力的海洋。將利用在陸地風力及海上油田開發領域積累的相關經驗,確立海上風力技術,以海上技術和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進軍海洋領域。這一連續性對於相關人士及投資者來說也具備較強的說服力。  

歐盟各國相繼公布開發計劃,目前在歐盟區域內已有16個實證試驗場。以大型電力公司及生產企業為主,許多企業紛紛向風險公司投資。尤其是業務環境優越、實證實驗場所及補貼制度充實的蘇格蘭,最受投資者青睞。

資料3中是主要國家的海洋能源設備設置狀況及目標值。英國提出了最為雄心勃勃的目標,力爭到2020年實現200萬千瓦。接下來是法國80萬千瓦,愛爾蘭及丹麥為50萬千瓦,葡萄牙為30萬千瓦,而西班牙2010年的目標為10萬千瓦。

資料3.海洋能源開發的現狀及將來目標(歐洲各國)(資料)EU-OEA. European Ocean Energy Roadmap 2010-2050(出處) IEA:Annual Report 2010,Implementing Agreement on Ocean Energy Systems

定位為經濟發展支柱     

英國在陸地風電領域仍有開發餘地時,就開始致力於海上風電開發。該國認為,在自身起步較晚的陸地風電領域,即使大力推進開發,也很難吸引相關產業投資,在創造就業方面也有一定的限度,但在今後將全面普及的海上風電領域,如果能夠領先一步,就會吸引較多的產業投資,並創造大量就業機會。該國領海屬女王(英國皇家財產局)所有,所以與其他國家相比,更易於進行管理及租賃。英國政府為了開發海上風電,從沿岸地區到遠處海域,迄今已經進行了3次海域利用權設定及徵集(政府租地契約),完全握有主導權。    

與海上風電有關的技術、經驗及基礎設施在開發潮流能及波力發電方面也可發揮作用。在利用潮流能及波浪能方面引領歐洲的也是英國,尤其是蘇格蘭王國。該地區在蘇格蘭政府的領導下,大力推進海洋能源開發,可以說已經將振興地區經濟的希望寄托在了海洋能源上。   

北側沿岸與其北方的奧克內群島之間的彭特蘭灣擁有全球屈指可數的潮流,奧克內群島海域的波浪能也非常豐富。從在歐洲海洋能源潛力中的佔比來看,蘇格蘭在潮力方面為25%,波力方面為10%。    

蘇格蘭政府大力推進包括海洋能源在內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力爭到2020年利用可再生能源滿足全部電力需求。2011年度已經達到35%,超過了31%的目標。2020年以後將進一步增加輸出。(日經能源環境網 供稿) 

相關焦點

  • 【日本海洋能源開發】(1)「海明」和「巨鯨」引領全球技術開發
    潮流和海流的發電量相當於3座核電機組,波力方面從現在的技術水平來看,具備3座核電機組的發電量,如果將來技術發展,可實現與14座核電機組相當的發電量。海洋溫度差發電方面,利用現有技術可實現8座核電機組的發電量,隨著技術的發展,可實現25座核電機組的發電量。
  • 波浪發電設備促進海洋能產業發展
    ——宋少如設計聚能型浪湧水流發電裝置□  潘鋒/文    海洋能指海洋中所蘊藏的可再生自然能源,主要為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潮流能)、海水溫差能和海水鹽差能。廣義的海洋能源還包括海洋上空的風能、海洋表面的太陽能以及海洋生物質能等。
  • 青島實現潮流能發電將迎來海洋能開發新局面
    近日,由中國海洋大學研製的我國首臺100千瓦潮流能發電裝置被成功投放到了黃島區齋堂島海域,據了解,這臺裝置突破了潮流能開發方面的關鍵技術,使得發電裝置能夠不再受海水流速限制,能夠適應不同海域。這標誌著我市在潮流能開發領域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同時,也意味我國在海洋能開發領域將打開新局面。
  • 廣東將加快推進海洋能源開發和利用研究
    廣東將加快推進海洋能源開發和利用研究 2012年07月24日20: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 研發海洋潮流能技術 獲重大突破
    這標誌著我國在海洋潮流能開發利用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國也因此正式增加了一個新的能種,而且是清潔無汙染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新能源,為我國加快自主創新「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增加內容。目前世界上實現海洋能發電併網的國家只有英國和美國。法國、日本、韓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雖經多年努力,還是無法實現潮流能穩定發電併網的技術要求。
  • 《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 用海洋能源點亮生活
    談到可再生能源,人們更多地會想到太陽能、風能,事實上,包括潮汐能、波浪能等在內的海洋可再生能源(以下簡稱「海洋能」)也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提高海洋能開發利用能力,推進海洋能技術產業化,拓展藍色經濟空間,國家海洋局日前印發了《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據了解,這是我國首個海洋能發展專項規劃。
  • 海洋發電可能將是最終的可再生能源
    這也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將一個可行的科研項目轉化為可盈利的商業應用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潮汐發電是以因潮汐引致的海洋水位升降發電。全球適合潮汐發電的地方並不多,蘇格蘭的島嶼群有著相對容易開發的海洋潮流。現在,蘇格蘭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水下渦輪陣列,其潮汐發電建設速度甚至超出了預期。
  • 世界最大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下海·杭州日報
    今天上午,世界首臺3.4兆瓦LHD林東模塊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正式在舟山岱山安裝下海。 據悉,這是我國首臺自主研發生產裝機功率最大的潮流能發電機組。「該項目的研製成功,是我國海洋清潔能源利用技術上的重大突破,這也意味著中國在海洋潮流能利用領域跨入世界先進行列。」國家海洋技術中心能管中心主任王海峰在昨天下午接受採訪時表示。
  • 海洋可能是最終的可再生能源
    包括美國,中國,大多數歐盟國家和印度在內的由24名成員組成的OES認為,海洋能源由於其巨大的潛力,有潛力成為可再生能源的聖杯。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是一個促進各種形式的可再生能源的廣泛採用和可持續利用的組織,它認為海洋能比太陽能或風能發電的潛力更大。 根據IRENA的數據,世界上800,000公裡的海岸線中,有2%的波浪功率密度超過了每千瓦30千瓦(kW / m),根據估算,全球技術潛力約為500吉瓦電能(GWe)。
  • 直擊中國海洋大學百千瓦潮流能發電裝置示範項目—新聞—科學網
    項目相關人員告訴我們,這臺由中國海洋大學獨立研發的海洋潮流發電裝置,吸收了大型風電機最新設計理念和控制技術,先後攻克密封、防海水腐蝕等數道技術難關,最終順利實現了先進潮流發電裝置部件和整機本土化生產。 該裝置的運行,可以將水下的海流轉化為綠色、環保的電能,單臺裝置即可滿足300多戶居民日常用電。
  • 中國海洋能利用行業運行狀況分析及發展動向展望報告2021年版
    《國家「十三五」海洋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3.1.4《海洋功能區劃管理規定》3.1.5《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將出臺3.1.6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前景預測3.22017-2020年中國海洋能利用經濟環境分析3.2.12020年中國國民經濟發展概況3.2.22020年中國居民收入與消費分析3.2.32020年中國經濟運行分析3.2.018年中國宏觀經濟總體發展形勢
  • 聯合動力海洋潮流能發電裝備獲重大技術突破
    3月31日,國家能源集團所屬聯合動力公司自主研發的應用270°電動變槳技術和水下視頻技術的300kW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成功下海,並順利併網發電運行。 這是世界首臺應用270°變槳技術,實現了雙向海流能量高效捕獲的潮流能發電機組。
  • 世界首座海洋潮流能發電站在舟山運營 首個指導電價誕生
    近日,國網岱山縣供電公司以轉帳匯款方式向該項目開發單位——浙江舟山聯合動能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支付了我國首單海洋潮流能電費256.89576萬元,雙方還籤訂了購售電合同。這標誌著世界上首座海洋潮流能發電站誕生,預示著我國在推進海洋清潔能源產業化發展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圖說:位地舟山岱山縣秀山島東南海域的LHD海洋潮流能發電站。
  • 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前景
    二、海洋可再生能源 海洋可再生能源(MRE)包括海上風電、潮流、洋流、潮差、波浪能、海洋熱能、鹽度梯度和生物能等。Krewitt等預計到2050年可開採的海上風電能源可達16000(TW•h)•a–1。
  • 《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出臺—新聞—科學網
    《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出臺藍色海水裡捧出綠色能源   提到可再生能源,多數人首先想到風能、太陽能,其實,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源也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 從綠盛牛肉乾到海洋潮流發電,掌門人林東底氣從何而來?
    直播現場 2009年,林東和美國南加州大學流體力學專家黃長徵博士、美國新材料領域專家丁興者博士聯合創辦了美國LHD科技有限公司,專門從事清潔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並在經過數次研究試驗後,把落腳點落在了海洋潮流能上
  • 「中國潮流能發電第一人」 林東:向海洋要綠色能量
    他的轉型,很像是他潛心研究了多年的潮流能——平靜的表面下,是百轉千回的湧動和暗流。向藍色海洋要綠色能量,在潮流能發電規模化應用這一領域不斷刷新世界紀錄,林東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民營企業的創新力量。  7月27日,天蒙蒙亮,在舟山南部海域的吊裝現場,傳來響亮的聲音,這一次,林東底氣十足:「我是總工程師林東,我命令,LHD海洋渦輪水輪機下海,正式啟動。」  在聚光燈的照射下,這臺設備機組狀如一把飄在海面的小提琴。潮起潮落,湍急的潮流穿過豎立在海平面下的渦輪葉片,推動水輪機飛速運轉,源源不斷的電流通過國家電網,將清潔能源輸送到島上居民的家庭中。
  • 原創 | LHD中國海琴:世界首座海洋潮流能發電站是如何煉成的?
    LHD團隊研究了太陽能、風能,最後落腳在海洋潮流能。2011年,林東三人團隊初步摸索出海洋潮流能的全新技術路徑及其潛在的商業價值。在時任浙江省僑聯主席、現任浙江省政協副主席、民革浙江省主委吳晶的建議下,林東決心把LHD項目帶回中國,帶到浙江。
  • 海洋能源 深水網箱還能靠波浪能發電?
    &nbsp&nbsp&nbsp&nbsp該平臺團隊正在海洋能產業化方面尋求嘗試和突破,開展30千瓦深水網箱波浪發電技術應用示範。該技術難題一旦攻破,將引發一場養殖技術革命,對加快我國海洋新能源開發速度,保障深遠海水產養殖產業安全環保健康發展大有好處。
  • 海洋能源|我們日常在海邊看到的自然現象居然可以利用發電?
    現在才知道這些自然現象都是可以開發利用的可再生清潔能源。這些所謂的海洋可再生清潔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海水溫差能、鹽差能、海洋風能等。這些海洋能資源豐富、清潔乾淨(綠色能源)、可再生性強(可持續),被聯合國環境組織視為將來最理想、最富有前景的替代能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