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程鵬宇
新能源又邁出了一步。
今天上午,世界首臺3.4兆瓦LHD林東模塊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正式在舟山岱山安裝下海。
據悉,這是我國首臺自主研發生產裝機功率最大的潮流能發電機組。「該項目的研製成功,是我國海洋清潔能源利用技術上的重大突破,這也意味著中國在海洋潮流能利用領域跨入世界先進行列。」國家海洋技術中心能管中心主任王海峰在昨天下午接受採訪時表示。
該項目或將於6月併網發電 預計年發電可達到600萬度
「這個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系統群主要由總成平臺系統、制動系統以及變流升壓控制系統等15大系統構成,目前已獲46項國內外專利。」該項目總工程師林東比喻,海底潮流發電機就像把風電發電機放到海裡,「潮水來的時候渦輪機就轉起來,同時帶動齒輪旋轉,然後帶動發電機運行。」
此前,潮流能領域最先進、規模最大的海洋潮流能發電站是由英國研發的,「2008年下海併網發電,體量是1.2兆瓦。我國目前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最大規模只有0.3兆瓦。」經歷6年研發,林東團隊終於將該發電機組規模提高到3.4兆瓦,「是英國的將近3倍。」
在王海峰看來,這對於我省乃至全國的新能源利用而言,「都是一個突破。」
下一步,「完成下海安裝後,最快將於6月併網發電。預計年發電量可達600萬度。」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林東打算在二期試驗中將裝置設計提高到7.5兆瓦。
值得一提的是,潮流能作為清潔無汙染的綠色可再生新能源,據林東測算,「同樣的發電量,可以減少50%的二氧化碳排放。」
未來舟山潮流能投資或達千億
浙江各地新能源項目紛紛上馬
「根據測算,舟山海域潮流能的裝機容量可以突破7000兆瓦,相當於三分之一個三峽大壩的裝機量。」在林東看來,該領域未來的投資可達1000億以上。
不僅如此,舟山群島新區獲批後,同時被要求在海洋能源領域有所突破。在《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發展規劃》以及《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建設三年(2013-2015年)行動計劃》中,不約而同地提到了「海洋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其中就包括潮流能的開發和利用。
對舟山而言,潮流能等新的海洋能源為新區未來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有利於提升舟山乃至全國的潮流能開發利用水平,促進潮流能產業發展。」不僅如此,舟山市科技局副局長陳文斌認為,通過建設符合國家標準的潮流能測試泊位和檢測服務系統,可以在舟山形成國家級的潮流能測試中心,促進舟山產業轉型升級。
不僅是舟山,浙江各地都正在積極挖掘新能源。
前不久,全國規模最大光伏村在寧波併網發電,寧波鄞州區李岙村全村319戶所有屋頂上安裝300千瓦分布式光伏電站,年發電量將達30萬千瓦時。屆時,該光伏發電通過4個併網點併網,全額上網賣給國家。
嘉興海鹽經濟開發區依託沿海區域的風能資源,建立了一批風電項目。目前,中電工程海鹽風電場項目最後一颱風機已經順利併網發電。
此外,湖州、紹興等地的新能源項目也已陸續上馬。「這些都是在新能源領域的重大創新。」省政協副主席吳晶表示,這些對舟山群島新區和浙江海洋強省的建設也有著積極意義,「有利於科學開發利用海洋資源,促進浙江海洋經濟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