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動力海洋潮流能發電裝備獲重大技術突破

2020-12-03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3月31日,國家能源集團所屬聯合動力公司自主研發的應用270°電動變槳技術和水下視頻技術的300kW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成功下海,並順利併網發電運行。

這是世界首臺應用270°變槳技術,實現了雙向海流能量高效捕獲的潮流能發電機組。聯合動力率先攻克了海流波動和變槳耦合作用對機組穩定控制的技術瓶頸,研發了國內首例應用電動變槳技術的潮流能發電機組。針對歐美發達國家僅應用180°變槳技術,能量捕獲效率低的問題,聯合動力潛心五年認真研究,開發了更先進的270°電動變槳技術,變槳範圍更大,變槳策略更加靈活,實現了正反向海流能量的全面捕獲,達到能量捕獲和發電效率最優。

該機組還是世界首臺應用水下視頻技術監控機組安全的潮流能發電機組,對機組三處關鍵部位進行全壽命周期的不間斷監控,在國際上尚屬首次。聯合動力擁有本臺海洋能機組研發設計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項目獲得授權專利22項,其中發明專利7項;參與編制國家能源行業標準1項;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10篇。該項技術創新榮獲國家2017年海洋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實現海洋潮流能發電技術世界引領,推動我國海洋潮流能發電技術實現了巨大飛躍,跨入了世界先進行列。

潮汐海洋能是我國綠色可再生能源發展和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新生力量。300kW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成功下海運行,是聯合動力發揮國家能源局「潮汐海洋能發電技術重點實驗室」科研平臺優勢,在國家海洋局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科研項目支持下,主動融入國家能源創新發展大局,聚焦綠色發展,堅持創新驅動,強化技術引領,在海洋能領域大膽開展戰略性、前瞻性、綜合性創新,取得的代表性成果。

今後,聯合動力將深入貫徹國家能源集團綠色發展戰略布局,堅持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匯聚一流人才,打造一流產品,為新時代我國清潔能源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責任編輯:駱秧秧】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焦點

  • 研發海洋潮流能技術 獲重大突破
    國家海洋技術中心、歐美同學會、浙江省僑聯、浙江省科技廳、杭州高新區(濱江)區委區政府等有關部門紛紛發來賀信。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浙江日報、浙江衛視、香港衛視、大公報等四十餘家中央、省、市各級媒體紛紛大篇幅報導了LHD項目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國際同行高度關注,海洋潮流能技術強國——英國駐廣州領事館投資領事連連嘆服。
  • 創新丨聯合動力研發潮流能發電機組併網發電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記者 馮義軍 報導 3月31日,國電聯合動力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聯合動力」)自主研發的應用270°電動變槳技術和水下視頻技術的300kW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成功下海  這是世界首臺應用270°變槳技術,實現了雙向海流能量高效捕獲的潮流能發電機組。聯合動力率先攻克了海流波動和變槳耦合作用對機組穩定控制的技術瓶頸,研發了國內首例應用電動變槳技術的潮流能發電機組。
  • 原創 | LHD中國海琴:世界首座海洋潮流能發電站是如何煉成的?
    2009年4月,他赴美拜訪美國南加州大學流體力學博士黃長徵、材料學博士丁興者,二人被林東的誠意打動,三人聯合在洛杉磯成立了美國LHD科技有限公司(LHD取自林、黃、丁姓氏)。LHD團隊研究了太陽能、風能,最後落腳在海洋潮流能。2011年,林東三人團隊初步摸索出海洋潮流能的全新技術路徑及其潛在的商業價值。
  • 中國海洋能發電技術總體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在裝機功率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海洋可再生能源通常是指海洋特有的、依附於海水的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溫差能和鹽差能,除潮汐能和潮流能由月球和太陽引潮力的作用產生以外,其他均產生於太陽輻射。中國擁有長達1.8萬km的大陸海岸線、1.4萬km的島嶼海岸線,1萬多個大小不同的海島和島礁,海洋能開發利用意義重大。
  • 屢破世界潮流能發電新紀錄
    在浙江舟山南部海域,目前世界上唯一實現全天候發電併網運行的兆瓦級潮流能發電項目——LHD海洋發電項目機組已發電併網、連續運行超過26個月,在潮流能發電規模化應用領域不斷刷新著世界紀錄。  潮起潮落的海水,穿過豎在海平面下的發電機翼,飛速運轉的水輪機,轉換為取之不竭的綠色電能,通過國家電網,輸送到海島居民的家中。
  • 浙大海流能發電裝備創新記
    一個月來,在浙江大學原創大長徑比半直驅水平軸120kW比例樣機基礎上,國電聯合動力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的300kW電氣變槳機組,在舟山摘箬山海洋科技示範島浙大海流能發電試驗基地實海況發電成功,實現270度變槳和併網運行!
  • ​讓世界潮流能發電技術看中國!歷時10年,他終於做到了!
    在浙江舟山南部海域,目前世界上唯一實現全天候發電併網運行的兆瓦級潮流能發電項目——LHD海洋發電項目機組已發電併網、連續運行超過
  • 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5兆瓦模塊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研究...
    &nbsp&nbsp&nbsp&nbsp9月7日,浙江省科技廳在杭組織專家對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重大社會發展項目「5兆瓦模塊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研究」進行項目驗收會,驗收專家組對項目完成情況進行質詢討論與驗收。浙江省科技廳副廳長曹新安出席驗收會。
  • 我國最大容量潮流能發電機組研製成功!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600kW海底式潮流發電整機製造」通過專家組驗收
    近日,哈電集團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收到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通知,哈電電機承擔的海洋可再生能源資金項目「600kW海底式潮流發電整機製造」通過專家組驗收,標誌著哈電電機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我國最大潮流能機組研製成功。
  • 「中國潮流能發電第一人」 林東:向海洋要綠色能量
    相關報導:多圖+視頻:李克強總理為海洋潮流能發電硬科技點讚          從「牛肉乾大王」轉型到「中國潮流能發電第一人」,林東用了
  • 青島實現潮流能發電將迎來海洋能開發新局面
    近日,由中國海洋大學研製的我國首臺100千瓦潮流能發電裝置被成功投放到了黃島區齋堂島海域,據了解,這臺裝置突破了潮流能開發方面的關鍵技術,使得發電裝置能夠不再受海水流速限制,能夠適應不同海域。這標誌著我市在潮流能開發領域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同時,也意味我國在海洋能開發領域將打開新局面。
  • 世界最大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下海·杭州日報
    今天上午,世界首臺3.4兆瓦LHD林東模塊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正式在舟山岱山安裝下海。 據悉,這是我國首臺自主研發生產裝機功率最大的潮流能發電機組。「該項目的研製成功,是我國海洋清潔能源利用技術上的重大突破,這也意味著中國在海洋潮流能利用領域跨入世界先進行列。」國家海洋技術中心能管中心主任王海峰在昨天下午接受採訪時表示。
  • 海洋日報|世界首座海洋潮流能發電站正式運行
    國內時事1.世界首座海洋潮流能發電站正式運行8月23日下午3時許,浙江舟山聯合動能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和國網岱山縣供電公司籤訂購售電合同,進行已併網發電量的首次結算。這標誌著LHD海洋潮流能發電項目——世界首座海洋潮流能發電站正式投入運營,率先實現我國海洋清潔能源開發重大突破。
  • 世界首座海洋潮流能發電站在舟山運營 首個指導電價誕生
    新民晚報訊 (記者 唐聞宜 通訊員 林上軍)潮流能發電不是新聞,但能夠向國家電網源源不斷輸電的潮流能發電站僅有位於舟山的浙江LHD海洋潮流能發電項目。近日,國網岱山縣供電公司以轉帳匯款方式向該項目開發單位——浙江舟山聯合動能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支付了我國首單海洋潮流能電費256.89576萬元,雙方還籤訂了購售電合同。這標誌著世界上首座海洋潮流能發電站誕生,預示著我國在推進海洋清潔能源產業化發展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圖說:位地舟山岱山縣秀山島東南海域的LHD海洋潮流能發電站。
  • 中國海流能發電技術躋身世界前三甲 搶灘「藍色油田」
    這標誌著中國海流能發電已攻克「穩定」難題,成為世界上繼英國、美國之後,第三個實現海流能發電併網的國家。  「當前,化石能源日益枯竭,傳統能源造成的環境代價日益凸顯。而被譽為『藍色油田』和『海上沙烏地阿拉伯』的海洋潮流能與太陽能、風能相比,規律性強且不佔用陸地,是理想的可再生清潔能源。」
  • 我國海洋能技術的進展與展望
    ,並列舉了波浪能和潮流能的發電裝置;最後指出,海島能源示範與深遠海資源開發緊密結合,將成為我國海洋能開發技術未來的發展方向。目前,我國非常規油氣和深海油氣資源開發潛力雖然較大,但海洋石油開發既是發掘能源的過程,也是消耗能源的過程。2011年,我國海洋石油產量突破5000萬t,而為此消耗的天然氣超過8億m3,相當於4個上海市1年的燃氣量。因此,以海洋波浪能、潮流能、溫差能作為輔助能源或替代能源,既可降低石油開採耗氣量、節約氣源,又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保護環境。
  • 舟山潮流能發電項目達國際領先水平
    利用海洋潮流開發綠色電能,是世界各國苦苦探尋的目標,我國從30年前開始進行科研實驗,近日才取得併網發電的實質性突破。10月20日,舟山LHD模塊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項目成果通過專家鑑定,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組織的專家一致認為,該成果總體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目前,該項目還亮相正在北京舉行的「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位於舟山岱山海域的LHD模塊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項目,由僑創聯盟執行理事長、杭州林東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董事長林東領銜研發。
  • 波浪也能發電 我國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日前,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   業內專家認為,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波浪穩定發電乃至海洋能開發利用奠定了基礎。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波浪發電有望在商業化道路上邁進一大步。
  • 劉志剛:為「海洋強國夢」安裝「加速器」
    今年5月,我國首座漂浮式立軸潮流能示範電站「海能-Ⅰ」號百千瓦級潮流能電站在浙江成功運行,標誌著我國潮流能發電技術向產業化邁出堅實一步。該電站採用哈工程自主研發的總容量為300kW的雙機組潮流能發電裝置和漂浮式立軸水輪機潮流能發電技術,發電容量目前國際最大。產業化突破的背後,是哈工程同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哈電集團發電設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5家單位,潛心5年攻關的成果。
  • 【世界瑞安人】瑞商林東的「海洋能潮流發電項目」獲總理點讚
    涉足潮流能之前,杭州林東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工程師、瑞商林東早已是業界聞名的「牛肉乾大王」,可如今在他身上已經不太能找到「綠盛」的痕跡,取而代之的是「LHD海洋潮流能發電項目總工程師」。一個由民營企業家率領的研究團隊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也許正因為我們是後來者,沒有受到固有研究路徑的束縛,讓劍走偏鋒、彎道超車變成了現實。」林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