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實現潮流能發電將迎來海洋能開發新局面

2020-12-06 中國網

近日,由中國海洋大學研製的我國首臺100千瓦潮流能發電裝置被成功投放到了黃島區齋堂島海域,據了解,這臺裝置突破了潮流能開發方面的關鍵技術,使得發電裝置能夠不再受海水流速限制,能夠適應不同海域。這標誌著我市在潮流能開發領域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同時,也意味我國在海洋能開發領域將打開新局面。

隨著世界範圍內的能源日益短缺和環境的不斷惡化,新型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被世界各國提上了議程,人們開始利用風、太陽、海水等自然資源來提取新型清潔能源。如今,風能、太陽能發電技術已經日趨成熟,利用海水潮流發電仍正處於起步階段,潮流能發電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發電模式?這種能源又具備多大的發展潛力?這些問題已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

潮流能發電裝置「下海」

日前,記者來到黃島區齋堂島,在海邊看到了海大最新研發的100千瓦潮流能發電裝置,這個高達18米的「大傢伙」,底部呈三足鼎立狀,三個大的圓柱體很牢固地支撐著整個設備,頂部則形似一個大風車,三個白色的葉片轉動將產生能量發電。

「五、四、三、二、一!」隨著工作人員的口號,這個「大傢伙」在塔吊的幫助下緩緩沉入齋堂島附近海域35米深的海底。五分鐘後,觀測人員興奮地宣布:「機器運轉正常,投放成功!」這一聲宣布讓在場的所有人員振奮無比。伴隨著水下「風車」葉片的轉動,我市首個100千瓦級的潮流能裝置正式投入使用。這對青島市來說是一個裡程碑式的事件,也意味我國在該領域的機組生產方面,擁有了自給自足的能力。

記者從中國海洋大學了解到,本次入水的發電裝置是一種安置在海底的潮流能發電裝置,其工作原理類似風力發電,利用兩臺10.5米的水輪機獲取潮流的動能使水輪機旋轉來產生能量,預計一年可發電約10萬千瓦時。據中國海洋大學專家介紹,該裝置採用變槳矩技術、先進的電力變換與控制系統,吸取了大型風電機最新的控制技術,優化了潮流葉片的設計。記者了解到,水下「風車」的水輪機葉片採用了翼型葉片,葉片的傾角可以改變以適應不同的流速。這一技術的突破使得潮流能發電裝置能夠適應不同海域情況,不再受海水流速限制。

如今,該裝置產生的電力主要為齋堂島供電,初步預計可滿足約300戶居民的日常用電。據專家介紹,該裝置還可以用於海島的海水淡化、製冰、海水養殖等產業,對於促進海島經濟發展具有示範作用。如果機器供電能夠達到發電標準,該模式將會被逐步推行到山東省各沿海城市,甚至是全國沿海地區。

據對130個水道沿岸潮流能資源蘊藏量統計,我國可利用的潮流能理論平均功率為13948.52MW。按海區分,以東海沿岸最多,有95個水道,理論平均功率為 10958.15MW,佔全國總量的78.6%。其中山東半島是國內潮流能儲量較豐富的地區之一。

據了解,潮流能跟潮汐現象一樣具有非常明顯的規律性,而不像風能那樣隨機不可預知,也不必像太陽能「看天吃飯」。換句話說,潮流能發電是一種基本不受天氣影響,每天都能堅持工作的發電模式。

相關焦點

  • 直擊中國海洋大學百千瓦潮流能發電裝置示範項目—新聞—科學網
    直擊中國海洋大學百千瓦潮流能發電裝置示範項目 來到現場,眼前的這個發電裝置由兩臺50千瓦的水輪機組成,水輪機直徑超過10米,高高的塔架上裝有巨大的翼型葉輪,總高度達到18米,相當於6層樓的高度。隨著海纜鋪設工作的完成,海纜與位於岸上的控制系統順利對接,潮流能發電裝置成功啟動。從控制室裡傳出的歡呼聲告訴我們:這個「大傢伙」運行良好,已經開始承擔它的發電使命。
  • 聯合動力海洋潮流能發電裝備獲重大技術突破
    3月31日,國家能源集團所屬聯合動力公司自主研發的應用270°電動變槳技術和水下視頻技術的300kW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成功下海,並順利併網發電運行。 這是世界首臺應用270°變槳技術,實現了雙向海流能量高效捕獲的潮流能發電機組。
  • 日照看好海洋新能源開發 或建波浪能發電
    在日照市貫徹落實《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實施方案討論稿中提到,作為「十大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項目之一,日照市或將規劃建設波浪能發電。  海洋能源是最理想替代能源之一  談到波浪能發電,日照市科技局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波浪發電是海洋能源其中一種。
  • 「中國潮流能發電第一人」 林東:向海洋要綠色能量
    他的轉型,很像是他潛心研究了多年的潮流能——平靜的表面下,是百轉千回的湧動和暗流。向藍色海洋要綠色能量,在潮流能發電規模化應用這一領域不斷刷新世界紀錄,林東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民營企業的創新力量。潮起潮落,湍急的潮流穿過豎立在海平面下的渦輪葉片,推動水輪機飛速運轉,源源不斷的電流通過國家電網,將清潔能源輸送到島上居民的家庭中。截至今年6月27日,整套機組已實現全天候連續發電併網運行超過25個月,穩定發電併網運行時間不斷刷新世界紀錄。
  • 新型波浪能發電裝置在青島齋堂島海域成功投放
    2014年1月20日,由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學院史宏達教授主持研製的10千瓦級組合型振蕩浮子波能發電裝置在青島齋堂島海域成功投放,這是繼去年潮流能發電裝置投放後,又一種利用海洋能源發電的裝置投入使用
  • 海洋能發電:種類眾多 精彩紛呈
    中國儲能網訊: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海洋能具有開發潛力大、可持續利用、綠色清潔、開發難度較大、能量密度不高等特點。我國擁有長達1.8萬千米的大陸海岸線和1.4萬千米的島嶼海岸線,1萬多個大大小小的海島和島礁。開發海洋能資源,發展海洋能發電,為邊遠海島提供充足、穩定的能源具有重要意義。什麼是海洋能發電?
  • 屢破世界潮流能發電新紀錄
    在浙江舟山南部海域,目前世界上唯一實現全天候發電併網運行的兆瓦級潮流能發電項目——LHD海洋發電項目機組已發電併網、連續運行超過26個月,在潮流能發電規模化應用領域不斷刷新著世界紀錄。  潮起潮落的海水,穿過豎在海平面下的發電機翼,飛速運轉的水輪機,轉換為取之不竭的綠色電能,通過國家電網,輸送到海島居民的家中。
  • 我國海洋能技術的進展與展望
    ,並列舉了波浪能和潮流能的發電裝置;最後指出,海島能源示範與深遠海資源開發緊密結合,將成為我國海洋能開發技術未來的發展方向。海洋能是可再生且儲量豐富的清潔能源,海洋能的開發利用可實現能源供給的海陸互補,減輕沿海經濟發達、能耗密集地區的常規化石能源供給壓力。多種能源共同發展,可維護和保障我國的能源安全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亦將有利於發展低碳經濟和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發展海洋能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 研發海洋潮流能技術 獲重大突破
    這標誌著我國在海洋潮流能開發利用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國也因此正式增加了一個新的能種,而且是清潔無汙染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新能源,為我國加快自主創新「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增加內容。目前世界上實現海洋能發電併網的國家只有英國和美國。法國、日本、韓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雖經多年努力,還是無法實現潮流能穩定發電併網的技術要求。
  • 丁曉牧局長赴浙江舟山海洋潮流能發電項目調研考察
    受杭州林東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邀請,近日,局黨委書記、局長丁曉牧率局相關處室負責人一行赴該公司自主研發的海洋潮流能發電項目調研考察。丁曉牧局長赴浙江舟山海洋潮流能發電項目調研考察丁曉牧局長一行來到浙江省舟山市秀山島東南角LHD聯合動能海洋能大型實驗室前的碼頭處,擺渡至對岸的稻桶山島,近距離參觀潮流能發電站。該電站總成平臺平均高20米、重2500噸,絕大部分裝置位於水下,裝機容量為3.4兆瓦,目前投運併網發電1.7兆瓦,已連續發電超過40個月。
  • 新型波浪能發電裝置青島下水 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
    我國新型波浪能發電裝置在青島成功下水視頻來源: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播》  齊魯網2月8日訊(山東臺 田進 王德全 青島臺 王黎帆)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播》報導,由中國海洋大學主持研製的新型波浪能發電裝置日前在青島市黃島海域成功投放
  • 海洋新能源 青島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1海洋新能源潛力巨大隨著世界範圍內的能源日益短缺和環境的不斷惡化,新型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被世界各國提上了議程,人們開始利用風、太陽、海水等自然資源來提取新型清潔能源。如今,風能、太陽能發電技術已經日趨成熟,利用海水潮流發電仍正處於起步階段。
  • 海洋能源 深水網箱還能靠波浪能發電?
    &nbsp&nbsp&nbsp&nbsp該平臺團隊正在海洋能產業化方面尋求嘗試和突破,開展30千瓦深水網箱波浪發電技術應用示範。該技術難題一旦攻破,將引發一場養殖技術革命,對加快我國海洋新能源開發速度,保障深遠海水產養殖產業安全環保健康發展大有好處。
  • 海洋論壇▏海洋能發電技術發展現狀及發展路線圖
    波浪能能量分布的特點決定了其適合於密集大規模開發,國際上也逐步加強對負荷較大地區波浪能發電技術的研究,尤其是英國、丹麥、挪威等國家,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距離波浪能發電商業化應用仍需一段時間。中國波浪能發電以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為代表,1996年將珠海市萬山島3kW振蕩水柱波浪能電站改建為20kW,2011年在廣東省汕尾市遮浪建成100kW岸式振蕩水柱裝置,實現初步應用示範。⒊潮流能發電潮流能是指海水流動的動能,主要指海底水道和海峽中較為穩定的流動以及由於潮汐導致的有規律的海水流動。
  • 波浪發電設備促進海洋能產業發展
    ——宋少如設計聚能型浪湧水流發電裝置□  潘鋒/文    海洋能指海洋中所蘊藏的可再生自然能源,主要為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潮流能)、海水溫差能和海水鹽差能。廣義的海洋能源還包括海洋上空的風能、海洋表面的太陽能以及海洋生物質能等。
  • 【世界瑞安人】瑞商林東的「海洋能潮流發電項目」獲總理點讚
    涉足潮流能之前,杭州林東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工程師、瑞商林東早已是業界聞名的「牛肉乾大王」,可如今在他身上已經不太能找到「綠盛」的痕跡,取而代之的是「LHD海洋潮流能發電項目總工程師」。一個由民營企業家率領的研究團隊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也許正因為我們是後來者,沒有受到固有研究路徑的束縛,讓劍走偏鋒、彎道超車變成了現實。」林東說。
  • 讓「潮汐能」發電造福海島 這個浙江智造世界唯一
    讓「潮汐能」發電造福海島 這個浙江智造世界唯一 有望開啟我國大規模開發利用海洋清潔能源的新局面 2017年10月23日 06:23:28自今年5月以來,島上的人們正式迎來了一位新鄰居。這位「鄰居」塊頭不小,個頭20米高,佔地1000多平方米,每天利用潮起潮落的能量默默發電。  記者從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獲悉,日前,世界裝機功率最大、總裝機容量達3.4兆瓦的LHD-L-1000林東模塊化大型海洋能發電機組項目,在舟山通過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組織的專家組成果鑑定,成為目前世界唯一一臺實現全天候穩定發電併網的潮汐能發電項目。
  • 世界首座海洋潮流能發電站在舟山運營 首個指導電價誕生
    新民晚報訊 (記者 唐聞宜 通訊員 林上軍)潮流能發電不是新聞,但能夠向國家電網源源不斷輸電的潮流能發電站僅有位於舟山的浙江LHD海洋潮流能發電項目。近日,國網岱山縣供電公司以轉帳匯款方式向該項目開發單位——浙江舟山聯合動能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支付了我國首單海洋潮流能電費256.89576萬元,雙方還籤訂了購售電合同。這標誌著世界上首座海洋潮流能發電站誕生,預示著我國在推進海洋清潔能源產業化發展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圖說:位地舟山岱山縣秀山島東南海域的LHD海洋潮流能發電站。
  • 中國首臺百千瓦潮流能發電裝置海大製造 黃島裝機
    這臺裝置突破了潮流能開發方面的關鍵技術,使得發電裝置能夠不再受海水流速限制,能夠適應不同海域。正式運行後,年可發電10萬千瓦時,屆時,齋堂島上的300餘戶居民將用上真正綠色、環保的穩定電力。  因此潮流能等海洋能源的發電模式與海島開發可謂是一拍即合,不但可以就地取材,「海電海用」,潮流能發電模式還能為海島上的工農業提供必要的能源支持。
  • 兆瓦級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在浙江舟山成功發電
    俯瞰正在運行發電的潮流能發電機組(8月15日攝)。8月15日,裝機容量3.4兆瓦的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兩個渦輪水輪機模塊在浙江省舟山市岱山縣秀山島南部海域成功運行發電。本次順利投運發電的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系統群由我國自主研發生產,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以總成平臺系統為基礎,總成平臺長70米,寬30米,平均高20米,重達2500噸,可抵抗16級颱風和4米巨浪;平臺可以安放7個渦輪水輪機模塊,這次首先下水運行發電的2個渦輪水輪機模塊為1兆瓦發電機組,後續將要陸續下水的5個渦輪水輪機模塊為2.4兆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