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論壇▏海洋能發電技術發展現狀及發展路線圖

2021-01-20 溪流之海洋人生

波浪能能量分布的特點決定了其適合於密集大規模開發,國際上也逐步加強對負荷較大地區波浪能發電技術的研究,尤其是英國、丹麥、挪威等國家,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距離波浪能發電商業化應用仍需一段時間。

中國波浪能發電以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為代表,1996年將珠海市萬山島3kW振蕩水柱波浪能電站改建為20kW,2011年在廣東省汕尾市遮浪建成100kW岸式振蕩水柱裝置,實現初步應用示範。

⒊潮流能發電

潮流能是指海水流動的動能,主要指海底水道和海峽中較為穩定的流動以及由於潮汐導致的有規律的海水流動。中國潮流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8.3GW,技術可開發量1.7GW,空間分布較為集中,主要在浙江杭州灣口和舟山群島海域,約為5.2GW,佔中國潮流能資源總量的62%,技術開發量約為1GW。

潮流渦輪機在退潮和漲潮周期內往複流動,一般設計為雙向發電。依據轉換裝置運行原理不同,可分為軸流式渦輪機、橫流式渦輪機和往復式裝置。潮流能發電裝置結構較為簡單,但渦輪機通常位於海水中,存在易受海水腐蝕、投資成本高、安裝維護困難等問題。

大型潮流發電設備的商業化和產業化逐漸成為海洋能利用發展新思路, 英國、加拿大、韓國、紐西蘭等國家都在著手興建大型潮流發電站。世界上首個實現商業化併網試驗運行的潮流能發電系統為北愛爾蘭「SeaGen」,位於斯特蘭福特灣,裝機容量1.2MW,通過第一代產品「Seaflow」演化而來。中國潮流能發電裝置研究以哈爾濱工程大學等科研高校為代表,已研製成功中國首座自行研製並長期示範運行的水平軸潮流能發電系統「海明Ⅰ」及首座70kW漂浮式垂直軸潮流試驗電站「萬向Ⅰ」等。

⒋溫差能發電

海洋溫差能是指以表、深層海水溫度差的形式所儲存的海洋熱能,能量主要來源於蘊藏在海洋中的太陽輻射能。中國溫差能儲量豐富,達到367GW,但技術成熟度不高,可開發量僅為25GW,不足理論儲量的7%,分布非常密集,90%以上的溫差能集中在南海海域。

溫差能發電是利用表層溫海水加熱低沸點工質使之汽化,驅動汽輪機發電;同時利用深層冷海水將做功後的乏汽冷凝為液體,形成系統循環。溫差能發電在生產電能的同時可生成淡水,但工作效率較低,施工維護困難,工程造價較高。

世界上第1座海水溫差發電站於1930年在古巴海濱建造,發電容量為10kW。但目前,海洋溫差能技術仍處於初期樣機培育階段,美國夏威夷州立自然資源實驗室正在研發開放式溫差能電站,日本、印度等國家重點開展封閉式溫差能電站研究,美國等則專注於混合式溫差能電站研究。

⒌鹽差能發電

鹽差能是指海水和淡水之間或2種含鹽濃度不同的海水之間以化學形態貯存的電位差能。中國鹽差能理論蘊藏量為113.1GW,約有10%可用於發電,主要分布在上海、廣東等河流入海口處,技術可開發量約為9.8GW。

海水鹽差能發電主要有滲透壓法、反電滲析電池法和蒸汽壓法3種。滲透壓法、反電滲析電池法成本居高不下,滲透膜是制約發展的關鍵技術;蒸汽壓法最大優勢在於不需使用滲透膜,但發電裝置龐大昂貴,運行中需消耗大量淡水。

鹽差能發電是近年來新興的課題,相關技術尚處於初級研發階段。2009年世界上第1臺鹽差能裝置樣機由挪威的Statkraft公司研製,採用滲透壓技術,裝機容量為4 kW。2014年11月底,荷蘭首家鹽差能試驗電廠已試驗發電。

相關焦點

  • 【海洋能】2020年全球海洋能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研究、發展不同形式的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差能、鹽差能等。從國外海洋能利用技術與發展來看,海洋能開發裝置本身也經歷了理論探索、試驗與大規模開發這樣一條發展之路。由於海洋能能量密度低,現有的研究大都集中於提高轉化效率方面。在裝置容量上看,有逐漸增大並向商業應用推廣的趨勢。我國海洋熱能主要分布在南中國海。
  • 《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 用海洋能源點亮生活
    《規劃》指出,「十三五」期間將以顯著提高海洋能裝備技術成熟度為主線,著力推進海洋能工程化應用,夯實海洋能發展基礎,實現海洋能裝備從「能發電」向「穩定發電」轉變,務求在海上開發活動電能保障方面取得實效。   我國海洋能發展現狀如何?面臨哪些亟待破題的瓶頸制約?《規劃》為「十三五」期間海洋能的發展制定了怎樣的路線圖?
  • 中國海洋能發展概述
    中國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年會暨論壇作為國內海洋能領域的一項常態化盛會,已連續舉辦了6屆,逐步成為國內海洋能領域極具影響力的專業交流溝通平臺,推動了我國海洋能產業的快速發展。2012年4月11日~12日,在北京召開的第一屆年會暨論壇,以「機遇與挑戰,我國海洋能發展展望」為主題,200多位業內專家圍繞海洋能政策與規劃,海洋能技術研究、應用與示範,推動海洋能產業化3個版塊,開展了討論交流。
  • 海洋論壇▏淺析波浪能發電前景與國內外發電裝置
    為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大力開發可再生能源勢在必行,也是人類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可再生能源技術是實現全球能源低碳供應的關鍵要素。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斷再生、永續利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主要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對環境無害或危害極小,資源分布一般比較廣泛,適宜就地開發利用。
  • 波浪發電設備促進海洋能產業發展
    我國海洋能的現代開發利用始於20世紀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國海洋能的開發利用有了較大發展,具備了一定的科技和開發基礎。經過不斷努力,我國海洋能發電產業穩步增長,海洋能發電「十五」期間平均增長速度為16%左右,「十一五」期間仍然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近年來,我國海洋能開發步伐進一步加快。
  • 【資源拓展】——海洋溫差發電技術的現狀及商業化可行性探討
    在日本,2010年7月,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發表了日本首個真正的《可再生能源技術白皮書》,展現了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的技術課題、未來發展規劃圖和展望。在這些可再生能源中,海洋溫差發電、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均有所介紹。並且2011年,NEDO發表了包含海洋溫差發電在內的海洋可再生能源5年內的研究計劃《海洋能源技術研究開發》。
  • 第五屆中國海洋材料發展高端論壇即將在穗召開
    央廣網廣州12月2日消息(記者鄭澍)記者獲悉,由中國海洋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海洋新材料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等單位聯合承辦的第五屆中國海洋材料發展高端論壇將於12月10日至12日在廣州召開。
  • 我國海洋能總體發展形勢良好 將打造波浪能等示範區
    我國海洋能總體發展形勢良好2013年中國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發布未來將著力打造波浪能、潮流能示範區    5月28日,第三屆中國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年會暨論壇在哈爾濱舉行。會上,國家海洋技術中心發布的《中國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年度報告(2013年)》顯示,我國海洋能總體發展形勢良好。    《中國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年度報告(2013年)》說,我國海洋能總體發展形勢良好。
  • CICC科普欄目:海洋能發電技術
    據世界能源委員會統計,全世界僅沿海地帶便於開發的波浪能就有20億kW,沿岸和近海區的潮汐能17kW。海洋能具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開發利用不汙染環境,不佔用陸地等諸多特點。目前,海洋能的開發已受到不少海洋國家的高度重視,它們投入相當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研究海洋能開發利用技術,其中有些技術,如風能、潮汐能都已經有成熟的商業化裝置,波浪能、溫差能正處於試驗階段。
  • 中國海洋能開發利用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
    2.1.1 行業標準    2.1.2 行業政策    2.1.3 行業規劃  2.2 中國海洋能開發利用經濟環境分析    2.2.1 全球宏觀經濟    2.2.2 國內宏觀經濟    2.2.3 對行業的影響  2.3 中國海洋能開發利用技術環境分析    2.3.1 國外技術現狀調研
  • 中國海洋能利用行業運行狀況分析及發展動向展望報告2021年版
    1.1.3世界海洋能蘊藏量1.2海洋能的利用簡述1.2.1海洋能的利用歷史1.2.221世紀全球的綠色能源1.2.3海洋能的主要能量形式1.3海洋能的利用原理與技術1.3.1潮汐發電的原理與技術1.3.2波浪發電的原理與裝置1.3.3溫差能的轉換原理與技術1.3.4海流能的發電原理與技術1.3.5鹽差能的轉換原理與技術
  • 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技術中心發布《中國海洋能2019年度進展報告》
    《報告》指出,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海洋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在資金方面,自2010年以來,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累計支持經費約13億元,共支持了114個項目。在政策方面,《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推動實現海洋能裝備從「能發電」向「穩定發電」轉變,形成了一批高效、穩定、可靠的技術裝備產品,產業鏈條基本形成。
  • 發展海洋低碳技術的幾點思考
    發展海洋低碳技術 我國雄踞太平洋西岸,擁有遼闊的藍色國土,大力發展海洋低碳技術,引領支撐海洋低碳經濟勢在必行。根據目前的海洋科技支撐能力和海洋資源特點,發展我國的海洋低碳技術主要包括: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技術、海洋碳匯漁業技術、海底森林修復技術、濱海溼地整治技術和海水綜合利用技術等五大方面。
  • 2020-2026年中國潮汐發電市場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報告
    根據中國海洋能資源區劃結果,我國沿海潮汐能可開發的潮汐電站壩址為424個,以浙江和福建沿海數量最多。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潮汐發電技術日臻成熟,發電量已經居世界第三位,發展前景十分看好。與山東相比,浙江的潮汐資源更加豐富,據上世紀**年代普查成果統計,浙江可開發的潮汐能資源的裝機容量為879.8萬千瓦,約佔全國總量的四成。
  • 英國NOC發布《國家海洋設施技術路線圖》
    《NMF技術路線圖》指出了NMF未來幾年如何開發國家海洋裝備庫(NMEP),包括在船上配備的儀器以及相關的配套基礎設施,解釋了這些能力如何支持英國自然環境研究委員會(NERC)提出的增強綜合國力的計劃(大型研究基礎設施),如何應用於海洋科學,如何幫助實現綜合觀測系統這一更宏偉的目標,以及所收集的數據如何支持全球海洋觀測系統(GOOS
  • 海洋能發電:種類眾多 精彩紛呈
    中國儲能網訊: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海洋能具有開發潛力大、可持續利用、綠色清潔、開發難度較大、能量密度不高等特點。我國擁有長達1.8萬千米的大陸海岸線和1.4萬千米的島嶼海岸線,1萬多個大大小小的海島和島礁。開發海洋能資源,發展海洋能發電,為邊遠海島提供充足、穩定的能源具有重要意義。什麼是海洋能發電?
  • 海洋能源 深水網箱還能靠波浪能發電?
    &nbsp&nbsp&nbsp&nbsp該平臺團隊正在海洋能產業化方面尋求嘗試和突破,開展30千瓦深水網箱波浪發電技術應用示範。該技術難題一旦攻破,將引發一場養殖技術革命,對加快我國海洋新能源開發速度,保障深遠海水產養殖產業安全環保健康發展大有好處。
  • 中國波浪發電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17-2020年)
    經過多年的研究發展,世界上已有英國、日本、愛爾蘭、挪威、西班牙、葡葡牙、瑞典、丹麥、印度、美國、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研發波浪能發電裝置,漂浮在海面上或固定在海岸邊。  我國沿岸波浪能資源理論平均功率約1285萬千瓦,具有良好的開發應用價值,建立波浪能發電系統發展潛力巨大。中國波浪發電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良好。微型波浪發電技術已經成熟,小型岸式波力發電技術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 《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出臺—新聞—科學網
    藍色海水裡捧出綠色能源   提到可再生能源,多數人首先想到風能、太陽能,其實,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源也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 海洋藥物研究發展現狀及展望
    海洋藥物研究發展現狀及展望,已經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積累和豐富的研究資料,特別是近年來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為海洋藥物開發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