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技術中心發布《中國海洋能2019年度進展報告》

2020-11-26 中國政府網

《中國海洋能2019年度進展報告》發布
我國已掌握規模化潮流能開發利用技術

近日,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技術中心發布《中國海洋能2019年度進展報告》,全面介紹了我國海洋能產業動態、技術進展、國際合作與交流情況,對比分析了國際海洋能動態。

《報告》指出,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海洋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在資金方面,自2010年以來,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累計支持經費約13億元,共支持了114個項目。在政策方面,《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推動實現海洋能裝備從「能發電」向「穩定發電」轉變,形成了一批高效、穩定、可靠的技術裝備產品,產業鏈條基本形成。《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進一步推進了海洋能開發應用示範,海洋新能源新興產業規模持續壯大。

《報告》稱,目前,我國海洋能從業機構超過300家,初步形成了一定規模的海洋能理論研究、技術研發、裝備製造、海上運輸、安裝、運行維護、電力併網的專業隊伍。在核心裝備方面,潮汐能機組、波浪能裝置等裝備取得了長足發展。

自2017年5月以來,在潮流能技術進展方面,共驗收6個潮流能項目,新支持3個潮流能項目,總體技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掌握規模化潮流能開發利用技術的國家。在波浪能技術進展方面,共驗收6個波浪能項目,新支持4個波浪能項目,基本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並研發了小功率發電裝置,約30臺裝置完成了海試。在溫差能技術進展方面,共驗收兩個溫差能項目、1個鹽差能項目。

在海洋能國際合作與交流方面,我國於2011年加入國際能源署海洋能源系統技術合作計劃。該計劃是目前最具影響力的海洋能國際組織。2013年,我國加入國際電工委員會海洋能轉換設備技術委員會,並於2014年成立全國海洋能轉換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為該組織的對口機構,以促進國際海洋能標準轉化工作。

《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海洋能電站總裝機達7.4兆瓦,累計發電量超2.34億千瓦時;潮汐能電站裝機4.35兆瓦,累計發電量超2.32億千瓦時;潮流能電站總裝機2.86兆瓦,累計發電量超350萬千瓦時;波浪能電站總裝機0.2兆瓦,累計發電量超15萬千瓦時。

《報告》指出,未來要加強頂層規劃、深入開展戰略研究,繼續實施好《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加快海洋能示範基地及試驗場建設,制定海洋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路線圖和行動計劃,推動出臺海洋能上網電價、工程改造補貼、海試保險基金等一攬子政策。發展自主創新的核心裝備,加強基礎研究,創新海洋能發電技術。

同時,加快培育海洋能產業體系,支持企業建立海洋能技術研發中心,建立產學研用合作聯盟,形成裝備製造、海洋工程、電網等產業配套體系,促進相關行業經驗分享。此外,切實加強海洋能國際合作,堅持自主創新與引進消化再創新相結合,促進我國海洋能技術與產業跨越式發展,布局國際海洋能市場,加強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技術與產業合作。

相關焦點

  • 海洋一所發布海洋空間管理與規劃領域十項重要科研進展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發布了該所海岸帶科學與海洋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在海洋空間管理與規劃領域的年度十項重要科研進展。2019年,海洋一所整合了海洋空間管理與規劃研究領域的6個研究團隊,於當年8月成立了海岸帶科學與海洋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海岸帶中心」)。
  • 自然資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所長黃大吉:以海洋科技守護北部灣「綠水青山」
    海洋四所成立了中國海洋發展研究會北部灣分會、中國海洋學會海洋生態資源保護和修復分會、北海南珠研究院,協辦了第16屆中國—東協國家博覽會先進技術展系列海洋科技專題對接會、2019海洋學術(國際)雙年會及海洋科學技術獎頒獎儀式等。  三是描繪北部灣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線路圖。
  • 2019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公布!
    日前,中國海洋學會、中國太平洋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印發《關於2019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及獲選海洋優秀科技圖書的通知》。2019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通過評審委員會評審及獎勵委員會審核確定了海洋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33項和海洋優秀科技圖書16項。
  • 關於2019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及獲選海洋優秀科技圖書的通知
    附件12019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名單特等獎1.:靜止軌道衛星海洋水色遙感關鍵技術推薦單位: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主要完成單位: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杭州師範大學中山大學
  • 自然資源部:2019年我國海洋觀測預警業務平穩運行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日前,自然資源部發布的《2019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顯示,2019年,我國海洋災害以風暴潮、海浪和赤潮等災害為主,海冰、綠潮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各類海洋災害給我國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和海洋生態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
  • 聚焦2019年自然資源部衛星遙感應用 擦亮「天眼」守望自然資源
    日前,《自然資源部衛星遙感應用報告(2019年)》發布。報告顯示,2019年,自然資源部依託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面向自然資源部新使命、新任務、新要求,持續推進衛星觀測體系和業務應用體系建設,推動衛星遙感應用關鍵技術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支撐構建現代化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監管體系,衛星影像獲取與應用能力進一步增強,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支撐自然資源部主體業務、開展省級衛星應用等方面成效顯著,衛星應用規模不斷壯大,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
  • .| 附名單:2017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2017年度海洋優秀...
    主旨報告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長李家彪研究員,中國數位化專家、中央軍委原總參謀部領導、科技委副主任胡永豐將軍,廣西北海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陳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海洋所侯保榮研究員,自然資源部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賈宇研究員,分別作了題為《標準引領海洋科技創新發展》《新時代海洋強國戰略》《關於向海經濟的探索》《中國腐蝕成本防腐新技術》《習近平海洋強國建設重要論述研究
  • 自然資源部發布海南海洋地質創新成果
    自然資源部發布海南海洋地質創新成果 原標題: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天(6日)發布海南海洋地質調查報告:圍繞天然氣水合物、南海油氣和海砂資源等地質調查,我國獲得一系列海南海洋地質科技創新成果。
  • 一圖讀懂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
    「中國海洋第一展」——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於10月14日至17日在深圳舉辦。本屆海博會由自然資源部、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深圳市人民政府承辦,主題為「藍色機遇,共創未來」。據悉,中國工程院院士、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員丁德文,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何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長張偲,以及廣東財經大學校長於海峰、香港科技大學教授王文雄、澳門海洋學會會長何偉添等知名專家學者,將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表專題演講和主題報告。
  • 海洋日報|國家海洋信息中心與山東海洋局籤署框架合作協議
    國內時事1.國家海洋信息中心與山東海洋局籤署框架合作協議10月24日,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和山東省海洋局在濟南市籤定框架協議,就共同推進山東省海洋生產總值核算體系建設進行合作。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何廣順主任、山東省海洋局宋繼寶局長見證籤約,崔曉健副主任、付日新副局長籤定協議。
  • 【蔚海深深】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和歐洲海洋觀測與數據網籤署「建立中國-歐盟海洋數據網絡夥伴關係」諒解備忘錄
    2021年1月25日-29日,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和歐洲海洋觀測與數據網共同召開「中國-歐盟海洋數據網絡夥伴關係」合作項目中期視頻會,總結階段成果,籤署諒解備忘錄。為落實中歐「藍色年」成果,在自然資源部國際合作司和歐盟海洋與漁業總司的共同指導下,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和歐洲海洋觀測與數據網(EMODnet)於2020年2月啟動實施「中國-歐盟海洋數據網絡夥伴關係」合作項目,旨在依託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建設運行的全球海洋和海洋氣候資料中心中國中心(CMOC/China)和EMODnet,實現中國與歐盟海洋數據和數據產品的互操作,同時圍繞海洋再分析
  • 【新聞聚焦】中國首個獲批試點運行的國家實驗室正式啟動深海研究中心建設 | 《2019全球海洋科技創新指數》正式發布!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2019學術年會發布多項研究新成果。胡耀傑攝中國首個獲批試點運行的國家實驗室(目前全國唯一的試點國家實驗室)——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2020年1月12日在青島結束2019學術年會。會上,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集中展示了「透明海洋」 「海底發現」 「藍色開發」等重大任務推進情況及2019年新取得的眾多科研碩果。
  • 42個項目獲得2018年度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
    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在北京召開第二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暨2018年度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 劉亮 攝中新網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 劉亮)11月30日,由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主辦的協會第二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暨2018年度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
  • 山東省海洋部門負責人到自然資源部駐津海洋機構調研
    本報訊 11月26~27日,山東省海洋局局長宋繼寶與青島市、日照市海洋部門主要負責人,赴自然資源部駐天津的直屬海洋機構國家海洋標準計量中心、國家海洋技術中心、自然資源部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等單位進行了集中調研並交流工作。
  • 國家海洋科學數據中心推進海洋石油平臺數據資源共享
    近日,國家海洋科學數據中心在廣東珠海召開海洋石油分中心建設研討會。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自然資源部科技發展司、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國海洋石油集團等相關領導和專家出席會議。
  • 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兼國際合作司司長張佔海一行赴自然資源部海洋...
    11月24日,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兼國際合作司司長張佔海,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陳丹紅一行到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調研國際合作工作。    調研座談會上,張佔海總工聽取了海洋三所國際合作工作情況與APEC海洋可持續發展中心(簡稱APEC中心)運行情況的匯報。
  •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為全球海洋觀測貢獻「中國智慧」
    多年來,海洋一所重視並切實推進國際海洋科技合作,在極地與大洋觀測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未來,海洋一所將更加深入地參與全球海洋觀測領域的合作,為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切實踐行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作出中國貢獻、提供中國方案。
  •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資源與環境研究中心專家來我院...
    9月21日,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資源與環境研究中心孫承君主任等一行11人應邀來我院訪問交流。安全與環境工程學院張恩生書記、程衛民院長等領導以及環境工程系的教師參加了座談。訪問組參觀了礦山災害預防控制-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了解了實驗室的總體運行和儀器設備等情況。參觀結束後,訪問組專家為我院師生做了專題報告。孫承君主任詳細介紹了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資源與環境研究中心整體科研、研究生招生和培養等情況。中心各研究團隊的負責人分別根據自身研究方向給我院師生做了詳細的講解,對雙方涉海研究教師之間科研合作以及學生未來研究方向選擇具有重要的參考和借鑑意義。
  • 科技領軍人才之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許學偉
    科技領軍人才之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許學偉 2020-11-11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20自然資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招聘高校應屆博士畢業生公告【招29...
    自然資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加掛「中國—東協國家海洋科技聯合研發中心」和「廣西海洋發展研究院」牌子,是自然資源部直屬的事業單位,主要開展海洋安全和防災減災、海洋生態和環境保護、資源開發利用、海洋產業經濟等方面研究。根據自然資源部人事司的工作安排,將面向高校應屆博士畢業生,開展2020年度公開招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