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聚焦】中國首個獲批試點運行的國家實驗室正式啟動深海研究中心建設 | 《2019全球海洋科技創新指數》正式發布!

2021-02-15 中國疏浚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2019學術年會發布多項研究新成果。胡耀傑攝

中國首個獲批試點運行的國家實驗室(目前全國唯一的試點國家實驗室)——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2020年1月12日在青島結束2019學術年會。會上,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集中展示了「透明海洋」 「海底發現」 「藍色開發」等重大任務推進情況及2019年新取得的眾多科研碩果。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主任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吳立新在年會上進行報告。胡耀傑 攝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主任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吳立新稱,2019年,全球最大的區域海洋觀測網「兩洋一海」定點觀測系統邁入實時化時代,一批深海觀測與探測核心技術與裝備自主研發取得突破,深海多圈層能量與物質循環理論取得重要進展。吳立新表示,2019年,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公共科研平臺支撐能力跨越式提升,深遠海科考船隊持續拓展與完善,船隊規模達到27艘,已成為全球功能最全、規模最大的科考共享平臺,同時建成了中國國內首個海洋特色冷凍電鏡中心,同位素與地質年代測定能力躋身國際先進行列,深海探測基礎逐漸築牢,深海開發能力穩步提升。吳立新認為,取得科研成果的背後是與時俱進的體制機制創新,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始終堅持協同創新。2019年,國際高解析度地球系統預測實驗室在美國啟用;港澳海洋研究中心、海洋新材料聯合實驗室啟動建設,多領域、多形式、多層次的戰略合作進一步深化;與海內外14家涉海機構籤署合作協議,圍繞全球海洋科技重大挑戰,攜手攻關,支撐可持續發展。

會上,《2019全球海洋科技創新指數》正式發布,報告對全球25個樣本國家海洋科技創新相關指標進行全面周密的測算和分析,結果顯示2019年位居全球海洋科技創新指數前十位的國家依次是美國、德國、法國、日本、中國、澳大利亞、挪威、韓國、英國、荷蘭。其中,中國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各種政策的制定、創新環境的不斷改善,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成效。信息來源:中國新聞網 楊兵 胡耀傑 原題: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2019學術年會發布多項研究新成果

相關焦點

  • 中國首個獲批試點運行的國家實驗室發布2019年多項研究新成果
    中新社青島1月12日電 (記者 楊兵 胡耀傑)中國首個獲批試點運行的國家實驗室——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12日在青島結束2019學術年會。吳立新表示,2019年,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公共科研平臺支撐能力跨越式提升,深遠海科考船隊持續拓展與完善,船隊規模達到27艘,已成為全球功能最全、規模最大的科考共享平臺,同時建成了中國國內首個海洋特色冷凍電鏡中心,同位素與地質年代測定能力躋身國際先進行列,深海探測基礎逐漸築牢,深海開發能力穩步提升。
  •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深海研究中心在青島藍谷啟動
    1月11日至12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2019學術年會在青島藍谷舉辦。期間,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宣布啟動建設深海研究中心,推動我國深海開發方面邁向更深層次。
  • 6個國家實驗室(籌)正式獲批組建國家研究中心!
    6個國家研究中心的主管部門需要抓緊制定國家研究中心建設運行實施方案,開展建設工作,並會同各國家研究中心所在地政府在政策、資金及條件建設等方面給予支持。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這6個國家研究中心此前均為試點國家實驗室(籌)。今年8月,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三部委聯合印發《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優化整合方案》。
  • 6個國家實驗室(籌)正式獲批組建國家研究中心
    23日下午,科技部發文《關於批准組建北京分子科學等6個國家研究中心的通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等獲批組建6個國家研究中心。
  • 深海國家重點實驗室海洋採礦科技中心揭牌
    10月10日,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中冶集團董事長國文清赴長沙礦冶院為深海國家重點實驗室海洋採礦科技中心揭牌,現場調研中心建設情況,並對長沙礦冶院科技業務未來發展作出重要指示。正式運行後,該科技中心將為我國海洋資源技術開發及國際同行提供數據服務,兼備我國海洋資源開發成果展示和科普功能。同時,可補充、完善國家重點實驗室功能,通過整合全國海洋採礦數據資源,發揮國家級平臺相應示範作用,提高科研效率和創新能力,加快海洋板塊業務轉型。
  • 位於鰲山灣畔的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打造世界級藍色高地
    公共科研平臺支撐能力跨越式提升,深遠海科考船隊持續拓展與完善,船隊規模達到27艘,形成以青島為核心、輻射全國的海洋科考共享體系,已成為全球功能最全、規模最大的科考共享平臺;建成國內首個海洋特色冷凍電鏡中心;同位素與地質年代測定能力躋身國際先進行列;深海探測基礎逐漸築牢,深海開發能力穩步提升。
  •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與國際一流並跑
    800多位優秀海洋科技人才匯聚鰲山灣畔,集中展示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試點運行以來的發展成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全球影響力大幅提升,基本實現了與國際一流海洋科研機構並跑的態勢。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全球影響力大幅提升,基本實現了與國際一流海洋科研機構並跑的態勢,若干研究方向具備了領跑優勢。舉世矚目科研成果的背後,是中國特色國家實驗室體制機制探索的不斷深入。
  • 青島建世界第七大海洋研究中心 實驗室6月運行
    此次理事會召開,標誌著海洋國家實驗室建設試點工作的全面啟動。記者採訪獲悉,海洋國家實驗室基建和科研正在同步推進,今年6月將正式開園運行,約300人的科研團隊將入駐工作。    建設進展:海洋國家實驗室6月開園運行    會上,市委常委、副市長王曉方簡要介紹了海洋國家實驗室建設進展情況,2013年12月,海洋國家實驗室獲得科技部正式批覆。
  • 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資料照片)□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勳祥    9月25日上午,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山東將支持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深圳、上海、天津、大連、青島、寧波、舟山七個城市提出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群雄逐鹿,是挑戰也是機遇。    海洋,是青島的突出優勢和特色所在。
  • 首批6個!華中科技大學獲批組建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
    6個國家研究中心,由華中科技大學擔任組建單位的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獲批。   包括該校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在內的6個國家研究中心此前均為試點國家實驗室。本世紀初,著眼於我國基礎研究未來發展,加強學科交叉,探索國家科研基地體制機制創新,科技部先後批准瀋陽材料科學、武漢光電等6個試點國家實驗室。
  • 央視聚焦:我國深海水下滑翔機首次下潛10619米,屬國際唯一!
    7月16日下午,由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組織實施的水下滑翔機——萬米深淵觀測科學考察團隊順利返航。在此次綜合科考中,我國萬米級深海水下滑翔機最大下潛深度首次達到10619米,央視新聞等官方媒體紛紛報導。
  • 深海技術科學太湖實驗室正式掛牌啟動建設
    2020年12月30日,由江蘇省、中國船舶集團和無錫市聯合共建的深海技術科學太湖實驗室在無錫正式掛牌成立,啟動建設。深海技術科學太湖實驗室以促進深海可持續開發利用和海洋安全重大需求為導向,集聚國內優勢科研力量布局建設江蘇省實驗室,採用「核心+基地+網絡」方式,整合中船集團「洞-池-湖-海」試驗研究體系和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形成「一體兩翼、雙湖五海」的總體布局,圍繞深潛、深網、深探等3個方向開展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研究。
  • 中國海洋大學「深海圈層與地球系統前沿科學中心」獲批建設 系山東...
    近日,教育部發文正式批覆中國海洋大學「深海圈層與地球系統前沿科學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立項建設,成為繼第一批七個中心之後,教育部第二批立項的七個前沿科學中心之一,也是山東省首個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據了解,中心整合海洋高等研究院和四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優勢資源和力量,依託海洋一流學科,發揮大氣、地質、化學、生物、信息等多學科綜合優勢,匯聚該領域高水平人才團隊,聚焦深海能量物質循環及其氣候效應、海底圈層耦合與板塊俯衝、深海極端環境下的生命過程三大關鍵科學問題,以深海觀測、探測、模擬以及大數據技術為支撐,率先切入深海戰略要地,進行跨學科交叉融合研究,大膽開展「非共識項目」和「無人區」
  • 太湖實驗室 正式掛牌啟動建設
    原標題:太湖實驗室 正式掛牌啟動建設   近日,由江蘇省、中國船舶集團和無錫市聯合共建的深海技術科學太湖實驗室在無錫市正式掛牌成立,啟動建設。
  • 太湖實驗室正式掛牌 無錫擁有了首個省科學實驗室
    12月30日,太湖灣科創帶建設有了重大進展:江蘇省、無錫市、中國船舶集團對標國家實驗室的太湖實驗室正式掛牌,無錫擁有了首個省科學實驗室,「無錫動能」與「中船智慧」攜手合作結出又一重大成果。「太湖實驗室是太湖灣科創帶的重中之重。」
  • 又一重量級實驗室來了!太湖實驗室正式掛牌啟動建設
    從江蘇省科技廳獲悉,近日,由江蘇省、中國船舶集團和無錫市聯合共建的深海技術科學太湖實驗室在無錫正式掛牌成立,啟動建設。這是繼紫金山實驗室、姑蘇實驗室後,第三個江蘇省實驗室。  2020年12月23日通過的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創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和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啟動建設江蘇省實驗室,支持紫金山實驗室、姑蘇實驗室、太湖實驗室爭創國家實驗室。
  • 上海研發投入佔GDP的4%,《2019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報告》新鮮出爐
    上海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執行副主任彭崧介紹,《2019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記錄了2019年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奮鬥足跡,不僅僅局限於科學技術本身,還囊括創新主體、創新產業、創新生態等重要內容;聚焦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重點舉措和重大成就,突出眾人矚目的年度事件,比如科創板開板、世界首張黑洞照片發布、
  •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 2017年學術年會成功召開
    本次年會採用特邀報告、主題報告、專題報告、青年學者報告、牆報交流等多種形式,集中展示了海洋國家實驗室優秀科研成果,同時發布了《全球海洋科技創新指數報告(2017)》,《報告》顯示中國海洋科技發展迅速,已由第三梯隊成功躍升至第二梯隊。
  • 海洋國家實驗室6月正式運行 建世界第七大海洋科研中心
    2015年4月16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第一屆理事會成立暨第一次理事會全體會在青島八大關禮堂召開海洋國家實驗室今年6月將正式開園運行,全力構建世界第七大海洋科研中心。4月16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第一屆理事會成立暨第一次理事會全體會在青島八大關禮堂召開。第一屆理事會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原主任陳宜瑜院士擔任理事長,理事會成員包括11個國家部委、山東省、青島市政府,9個國家級科研機構和若干高層專家。此次理事會的召開標誌著海洋國家實驗室建設試點工作的全面啟動。
  • 持續提升青島中心城市能級,支持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最大優勢:海洋人才薈萃,創新能力奔湧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青島最大的優勢是海洋人才和海洋創新能力。青島擁有涉海科研機構26家,約佔全國五分之一,其中不乏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等「國字號」創新平臺;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4家,約佔全國三分之一;全職在青涉海院士約佔全國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