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潮流能發電第一人」 林東:向海洋要綠色能量

2021-01-16 智匯海洋

      相關報導:多圖+視頻:李克強總理為海洋潮流能發電硬科技點讚          從「牛肉乾大王」轉型到「中國潮流能發電第一人」,林東用了8年時間。他的轉型,很像是他潛心研究了多年的潮流能——平靜的表面下,是百轉千回的湧動和暗流。向藍色海洋要綠色能量,在潮流能發電規模化應用這一領域不斷刷新世界紀錄,林東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民營企業的創新力量。

  不敢到場的總指揮

  早在2015年3月5日,舟山秀山島邊的海域上,一艘浮吊船將重達2500噸的3.4兆瓦LHD林東模塊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總成平臺緩緩吊裝到海裡。隨著其成功下海,運行穩定後年發電量達600萬千瓦時。這標誌著我國在海洋清潔能源利用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然而,在這樣一個重要時刻,科研專家到了,技術工人也到了,唯獨少了這項工程的總工程師——林東。此時的林東,正坐鎮杭州公司總部,看著直播、拿著電話遠程操控整個總成平臺下海流程。他不是不想在現場感受這激動人心的時刻,而是「不敢」。整個發電機組的總成模塊下海;第一代發電模塊下海……似乎每一個重要時刻,林東都缺席了。

  「就像自己的孩子要生了一樣,又期待,但是又怕會失敗。」林東說,正是因為整個科研階段,比想像的要艱苦太多了,才讓他如此小心翼翼,確保萬無一失。

  去年12月29日深夜,舟山秀山島邊的海域上,一艘浮吊船正將一臺130噸重的大型機組設備緩緩吊裝到海裡。這是完全由我國自主創新研發的第三代水平軸模塊化發電機組。隨著裝機成功,這臺被稱為LHD海洋潮流能發電項目的設備,投運總裝機達到1.7兆瓦,裝機規模能滿足1200戶海島居民的用電需求。這一回,總指揮林東終於來到了現場指揮裝機作業。「工程進行到了這一步,我終於有了站在現場的勇氣。」事後,林東這樣告訴記者。

  不願服輸的總工程師

  事實上,不敢到場的總指揮還有過一次被迫到場的經歷。那是在2016年7月第一代發電模塊下海時,由於當天發電模塊下海遇到了困難,整個模塊下放到五分之四位置的時候,突然被卡住了。坐鎮杭州遠程指揮的林東心急如焚。如此龐然巨物,只有在小潮汛期間才能順利下海,然而一個月只有兩次這樣的窗口期,每個窗口期僅有4天,為了安全起見,還必須是風平浪靜的日子。如果這次設備不能順利下海,意味著項目將蒙受巨大的損失,甚至是全盤皆輸的風險。

  「當時,我們光請浮吊公司就花費巨大,單次起吊無論成敗就要花200萬元。」林東說,無奈之下他與多名專家在7月25日傍晚趕赴舟山,商討解決辦法。從晚9時一直開會到次日凌晨2時。深夜的海灣,耀眼的照明燈,讓人幾乎看不到天上的星星,而海面以下卻漆黑一片,想知道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就像是瞎子摸象。林東喊停了會議,催著大家去休息,自己則坐在會議室繼續研究圖紙。

  第二天一早,林東終於找到了原因。原來,按照設計,機組往下吊裝的時候,應該是平潮,但還剩下2.35米的時候,由於窗口期延誤了30分鐘,潮水已經起來了,巨大的水推力使水輪機組失去了平衡,導致機組底部卡在了總成平臺的支架上。找到了原因,在第二臺機組下海時,林東將吊裝窗口期提前了半小時。

  7月27日,天蒙蒙亮,在舟山南部海域的吊裝現場,傳來響亮的聲音,這一次,林東底氣十足:「我是總工程師林東,我命令,LHD海洋渦輪水輪機下海,正式啟動。」

  在聚光燈的照射下,這臺設備機組狀如一把飄在海面的小提琴。潮起潮落,湍急的潮流穿過豎立在海平面下的渦輪葉片,推動水輪機飛速運轉,源源不斷的電流通過國家電網,將清潔能源輸送到島上居民的家庭中。截至今年6月27日,整套機組已實現全天候連續發電併網運行超過25個月,穩定發電併網運行時間不斷刷新世界紀錄。

  備受質疑的轉型者

  誰能想到,如今在我國東海洋面的LHD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竟然是從杭州太子灣西湖邊的一個出水口起步的。

  時間回到2008年,此前林東經過10多年打拼,已經是大名鼎鼎的「綠盛牛肉乾大王」。他在綠盛鼎盛時期將其交給家人,投身於潮流能領域。林東在美國洛杉磯建立孵化中心,尋找尖端科技,推動其產業化。當時,林東與旅美流體力學專家黃長徵、新材料領域專家丁興者有了頻繁的互動。一次,丁興者和林東去找黃長徵,正巧看到黃長徵在做清潔能源實驗模型。三個人就圍繞著清潔能源聊了起來。很快,林東以三人姓氏首字母為名字,在洛杉磯註冊成立LHD美國聯合動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團隊嘗試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項目後,林東大膽拋出一個不成熟的想法:為什麼不把渦輪塞到水底?

  要知道,在林東團隊研發出潮流能發電設備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潮流能機組的裝機功率為1兆瓦,最長連續發電併網時間沒有超過4個月。

  林東在做足了充分論證後,於2011年初開始了初步試驗。為了驗證LHD水輪機發電的穩定性,必須要先找到一個即穩定又安全的流場來做實驗。林東想起了自己經常路過的杭州太子灣,有一處西湖的入水口,那兒水流湍急,適合實驗。於是,黃長徵、丁興者在美國公司繪製圖紙,林東則找綠盛集團公司機修車間的技術工人們組成臨時團隊製作小型樣機。

  就這樣,晚上做實驗、測數據,白天根據數據調整優化設備,連續3個月,林東團隊終於驗證了LHD水輪機發電的穩定性和捕捉能量的轉換效率。此後,林東的實驗場從西湖,變成了千島湖,並投入1800萬元在千島湖建設了模擬潮流能實驗室。樣機越做越大,投入越來越高。林東想起了申請國家級專項基金。

  然而,「一個做牛肉乾的」竟然要搞潮流能發電,還張口就要實現兆瓦級,專家們不懷疑是不可能的。當時我國正在研發的潮流能發電才實現總裝機量0.3兆瓦。但是林東沒有放棄,他一面繼續爭取支持,一面埋頭在千島湖不斷地做著實驗和論證。終於在2013年得到了官方認可。2013年,林東團隊終於得到了國家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支持,同年,項目還被列為省重大科技專項。此後,林東團隊的研發步入了快車道。2014年,世界首臺3.4兆瓦LHD林東模塊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項目,終於開工建設。

  研發和技術創新是無止境的。林東現在已經有了下一個追逐的目標。利用運行數據,不斷優化設備,保持技術領先的同時降低發電成本。LHD團隊已經在原有大數據基礎上研發更大規模的裝機。

來源:浙江日報 記者 周琳子  原題:八年轉型為「中國潮流能發電第一人」林東:向海洋要綠色能量  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閱讀

南海仲裁案三年後美方舊事重提,外交部回應:雙重標準

海洋碳匯經濟價值核算研究

多項涉海!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結果公布

中國東海附近發生6.0級地震,海上發生地震前有哪些徵兆?

2019東亞海洋博覽會將於9月4日至8日在青島舉行

國內最大深遠海智能環保型鮑魚養殖平臺建成

證監會揭秘獐子島扇貝跑路:財務造假、虛假記載、推遲信披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成立海洋與空間信息學院

海南海花島、如意島、南海明珠人工島等多個海洋工程項目鄰近海域2018年海洋生態狀況良好 |《2018年海南省海洋環境狀況公報 》

威海港被無償劃轉青島港集團 山東沿海七大港口整合完畢!

智匯海洋 定位於中國海洋智庫核心媒體,整合推送海洋資訊、傳播海洋學術成果。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公眾號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版權歸原作者和媒體所有;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公眾號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請在公眾號留言,確認後立即刪除內容。

相關焦點

  • 追夢中華:林東,在東海上用一把「小提琴」潮流發電
    平臺的潮流能發電容量為3.4兆瓦,目前已投運併網發電1.7兆瓦。它是國際能源署認定的世界上唯一的一座海洋潮流能發電站,要獲得國際能源署認定的前提是,它必須能持續併網發電一年以上。迄今為止,它已經連續發電超過31個月了。」LHD聯合動能海洋能大型實驗室總工程師、杭州林東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東介紹說。浪花是大海的音符,潮汐是大海的旋律。
  • 【世界瑞安人】瑞商林東的「海洋能潮流發電項目」獲總理點讚
    涉足潮流能之前,杭州林東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工程師、瑞商林東早已是業界聞名的「牛肉乾大王」,可如今在他身上已經不太能找到「綠盛」的痕跡,取而代之的是「LHD海洋潮流能發電項目總工程師」。一個由民營企業家率領的研究團隊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也許正因為我們是後來者,沒有受到固有研究路徑的束縛,讓劍走偏鋒、彎道超車變成了現實。」林東說。
  • 屢破世界潮流能發電新紀錄
    在浙江舟山南部海域,目前世界上唯一實現全天候發電併網運行的兆瓦級潮流能發電項目——LHD海洋發電項目機組已發電併網、連續運行超過26個月,在潮流能發電規模化應用領域不斷刷新著世界紀錄。  潮起潮落的海水,穿過豎在海平面下的發電機翼,飛速運轉的水輪機,轉換為取之不竭的綠色電能,通過國家電網,輸送到海島居民的家中。
  • 從綠盛牛肉乾到海洋潮流發電,掌門人林東底氣從何而來?
    ,同時在洛杉磯設立了海洋潮流能實驗室。 科學夢並不是好做,從2009年至2016年,歷時7年時間,林東主導的世界首座3.4兆瓦LHD海洋潮流能源發電機組總成平臺在舟山秀山島南部海域成功下海。 也由此為機,林東從「牛肉乾屆」成功跨界到「海洋潮流能發電」。
  • ​讓世界潮流能發電技術看中國!歷時10年,他終於做到了!
    人物簡介:林東,杭州綠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杭州林東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董事長;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青年企業家委員會委員。8年研發加2年攻關,林東的併網發電項目,讓中國成為繼英、美之後,第三個全面掌握海洋潮流能發電併網技術的國家,在併網、連續運行時間上,甚至實現了「彎道超車」。
  • 林東:未來以中國潮流能為代表的高科技將惠普世界
    「LHD現在的發電成本是2.58元。未來10年,我的目標是潮流能發電成本降到0.25元。」「具有科學家精神的企業家」是LHD聯合動能海洋能大型實驗室總工程師林東身上的一個顯著標籤。原來中國也能搞出重大顛覆性的科研成果。關於海洋潮流能,此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潮流能機組由GE、勞斯萊斯、阿爾斯通三家國際巨頭聯合研發,該機組最長發電併網時間未超過4個月,最終還是沒有做成。在中國卻被三個海歸完成了,他們歷經千辛萬苦,經過9年研發,終於做成了世界首座海洋潮流能發電站。
  • 林東:跨界幹成「不可能的任務」
    在浙江舟山南部海域,目前世界上唯一實現全天候發電併網運行的兆瓦級潮流能發電項目——LHD海洋發電項目機組已發電併網、連續運行超過26個月,在潮流能發電規模化應用領域不斷刷新著世界紀錄。潮起潮落的海水,穿過豎在海平面下的發電機翼,飛速運轉的水輪機,轉換為取之不竭的綠色電能,通過國家電網,輸送到海島居民的家中。
  • 丁曉牧局長赴浙江舟山海洋潮流能發電項目調研考察
    受杭州林東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邀請,近日,局黨委書記、局長丁曉牧率局相關處室負責人一行赴該公司自主研發的海洋潮流能發電項目調研考察。丁曉牧局長赴浙江舟山海洋潮流能發電項目調研考察丁曉牧局長一行來到浙江省舟山市秀山島東南角LHD聯合動能海洋能大型實驗室前的碼頭處,擺渡至對岸的稻桶山島,近距離參觀潮流能發電站。該電站總成平臺平均高20米、重2500噸,絕大部分裝置位於水下,裝機容量為3.4兆瓦,目前投運併網發電1.7兆瓦,已連續發電超過40個月。
  • 研發海洋潮流能技術 獲重大突破
    工作單位:杭州林東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薦單位: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順應世界能源新技術革命,誓向海洋要電力,海歸團隊讓中國創造領先世界。林東作為總工程師聯合海歸學者組建LHD科研團隊,致力於海洋潮流能發電技術的研發創新和產業化應用,並在很多關鍵工程技術環節取得重大突破。2012年,林東團隊在杭州淳安千島湖創建了「杭州林黃丁新能源研究院」,自籌巨資建設「模擬海洋能大型實驗室」,正式開始了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產業化示範樣機——「7.5兆瓦LHD林東模塊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項目的研發工作。
  • 舟山潮流能發電項目達國際領先水平
    利用海洋潮流開發綠色電能,是世界各國苦苦探尋的目標,我國從30年前開始進行科研實驗,近日才取得併網發電的實質性突破。10月20日,舟山LHD模塊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項目成果通過專家鑑定,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組織的專家一致認為,該成果總體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目前,該項目還亮相正在北京舉行的「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位於舟山岱山海域的LHD模塊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項目,由僑創聯盟執行理事長、杭州林東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董事長林東領銜研發。
  • 原創 | LHD中國海琴:世界首座海洋潮流能發電站是如何煉成的?
    這句話正折射出了這座海洋潮流能發電站——LHD中國海琴海洋潮流能發電項目總工程師,林東的人生追求。周揚 / 文從牛肉乾到海洋潮流能林東是一個胸懷大志又腳踏實地的人。根據林東團隊之前設定的LHD模塊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的技術路徑,每一個系統、每一個部件都經過無數次的論證、設計、製造、破壞性試驗過後才安裝應用於試驗裝備。
  • 世界首個全天候併網運行潮流能發電展項亮相
    島礁間架設起白色機組,流水模擬大海潮流,帶動轉軸傳動發電,藍色燈帶象徵電網,源源不斷地輸往城市鄉村。12月21日,在中國杭州低碳科技館內,「LHD林東模塊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展項」亮相。該展項還同步接入了我國東海舟山海域海流發電實時運行實況。
  • 世界最大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下海·杭州日報
    今天上午,世界首臺3.4兆瓦LHD林東模塊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正式在舟山岱山安裝下海。 據悉,這是我國首臺自主研發生產裝機功率最大的潮流能發電機組。「該項目的研製成功,是我國海洋清潔能源利用技術上的重大突破,這也意味著中國在海洋潮流能利用領域跨入世界先進行列。」國家海洋技術中心能管中心主任王海峰在昨天下午接受採訪時表示。
  • 收穫「綠色動力」:中國海洋能開發利用成果豐碩
    耕耘「藍色沃土」 收穫「綠色動力」——中國海洋能開發利用成果豐碩  (改革開放40周年科技系列報導之能源篇③)  「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通過建築攔潮壩,利用潮水漲落形成的水位差,推動水輪機帶動發電機發電,其原理與水力發電相似。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劉偉民指出,由於蓄積的海水流量大,而水平面的落差不大,且呈間歇性,所以潮汐能發電對水輪發電機結構和性能提出很高要求。對於潮汐能開發利用的具體方式,劉偉民解釋說主要有單庫雙向、單庫單向、雙庫單向和雙庫雙向等傳統方式和潮汐澙湖、動態潮汐能等具有環境友好特點的新型潮汐能技術。
  • 溫商頂梁柱:世界最大海洋潮流能機組併網發電兩周年
    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平臺其實是我省完全自主研發的LHD海洋潮流能發電項目。該項目總工程師林東表示,「世界上其他潮流能發電都還在『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階段,最長持續發電時間不過三個月左右。」而截至8月25日,該平臺上安裝的首批1兆瓦機組已經併入國家電網兩周年,並持續發電15個月,還在不斷刷新著「世界之最」。
  • ...收穫「綠色動力」

    ——中國海洋能開發利用成果豐碩

    ...
    中國自主研發生產、裝機容量3.4兆瓦的「LHD林東模塊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  新華社記者 徐昱攝  經過長期努力,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的不懈奮鬥,中國在海洋能領域,特別是在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等開發利用方面,獲得了長足進步,取得了豐碩成果。
  • 全球第一!浙江LHD潮流能工程連續運行時間至今無人能敵
    《報告》指出,2019年,我國海洋經濟各項工作不斷取得突破,不斷提升海洋科技創新能力:浙江LHD潮流能工程連續運行時間保持全球第一。   自2009年開始,浙江省僑聯副主席、杭州林東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東擔任總工程師,帶領海歸科研團隊,歷時8年成功研發擁有十五大系統構成的「3.4兆瓦LHD林東模塊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系統群,2016年7月
  • 聯合動力海洋潮流能發電裝備獲重大技術突破
    3月31日,國家能源集團所屬聯合動力公司自主研發的應用270°電動變槳技術和水下視頻技術的300kW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成功下海,並順利併網發電運行。 這是世界首臺應用270°變槳技術,實現了雙向海流能量高效捕獲的潮流能發電機組。
  • 我國LHD海洋能發電項目全球領先
    作為公認的清潔能源,海洋能發展潛力不可限量,我國近海潮流能屬於世界上功率密度最大地區之一。林東說,「全世界那麼多國家都在做潮流能研究,這是個全球科研團隊角力的新擂臺。那時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能真正實現潮流能全天候併網發電,這個領域有著巨大想像空間。」
  • 直擊中國海洋大學百千瓦潮流能發電裝置示範項目—新聞—科學網
    在此之前,這位文質彬彬的教授已經和他的團隊持續進行了近三個月的戶外現場施工。8月3日,齋堂島海域,我國自主研發的首臺100千瓦海洋潮流發電裝置見證了首次下水發電的歷史時刻。 上午10點 ,在鋪纜船、運輸船和起重船三條施工船的協同作業下,一臺巨型潮流能發電裝置緩緩沉入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