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提到,山東支持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統籌推進省會、膠東、魯南經濟圈一體發展,提升山東半島城市群在全國城市群發展中的位勢。
1
海洋新能源潛力巨大
隨著世界範圍內的能源日益短缺和環境的不斷惡化,新型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被世界各國提上了議程,人們開始利用風、太陽、海水等自然資源來提取新型清潔能源。如今,風能、太陽能發電技術已經日趨成熟,利用海水潮流發電仍正處於起步階段。
潮流能作為海洋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近幾年在眾多基金項目和示範項目的支持下,潮流能開發得到了快速發展,規模化的開發項目在未來的幾年也將不斷建成。英國、美國、加拿大、韓國等國家,已有較大規模的項目在實施當中,未來幾年將會有數個十兆瓦級電站建成,潮流能發電距離人類的生活也會越來越近。
海洋,是青島的突出優勢和特色所在。對於這座依海而生、向海而興的城市來說,面對深圳、上海等城市的強勢競爭,想要突圍,成為最大「贏家」必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肩負起海洋新能源的挖掘與發展。
2
海洋人才薈萃 創新能力奔湧
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青島最大的優勢是海洋人才和海洋創新能力。目前,青島擁有涉海科研機構26家,約佔全國五分之一,其中不乏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等「國字號」創新平臺;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4家,約佔全國三分之一;全職在青涉海院士約佔全國三分之一。這三項指標均排名全國第一。
海洋科研機構雲集,海洋人才薈萃,必然帶來了強大的海洋創新能力。據了解,海洋及相關產業門類中的20個行業在青島都有布局,且產值過千億元的行業有6個,過百億元的有8個,尤其在海洋設備製造、海洋交通運輸、海水淡化等方面居於全國領先水平。近年來,青島海洋製造業、海洋服務業、現代漁業的發展勢頭強勁,一個個「新標籤」不斷成為青島經略海洋的內生動力。
3
發起「海洋攻勢」 不斷補齊發展短板
青島海洋人才和科研實力領先全國,但短板也很明顯,海洋支柱性產業有待加強,海洋生物醫藥、新能源、海工裝備等海洋新興產業僅佔海洋經濟比重的十分之一左右;科技成果產出與產業實際需求存在差距,科技、產業結合缺乏緊密性,制約了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針對這些情況,青島自去年春天發起海洋攻勢,2019年全市新籤約海洋領域項目91個,項目總投資額1565億元;今年上半年,新籤約海洋領域項目46個,涉及海洋漁業和水產品加工、海洋設備製造、海洋交通運輸等12個不同領域,計劃總投資額819.27億元,以項目招商的形式補強了產業鏈條。建設上合示範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等國家戰略的「加持」,更是為青島爭創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迎來新機遇。
青島利用平臺思維做發展乘法,通過精準搭建招引平臺,推動海洋科研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一步步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4
對標「三大特徵」 打造海洋「國際範」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應兼具全球城市、中心城市和海洋城市三大特徵。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概念提出人、北京大學張春宇教授指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應是全球航運中心,港口物流業發達;應是全球海洋科技中心;應具有完備的海洋金融、海事法律等高端海洋服務業;應具有宜居宜業的城市環境,能夠吸引國際高端人才;應具有突出的區位優勢,城市發展後勁大;應在全球海洋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海洋基礎研究、海洋經濟總量方面,青島和深圳、上海相比具有一定優勢,但青島海洋新興產業佔比11%,低於深圳的31%,距離世界一流港口的標準還有一定差距。
因此,繼續推動建設海洋產業的集聚中心,推動區域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優化駐青海洋高端人才的穩定利用機制,完善駐青海洋青年人才的常態化培養與激勵機制,在政策環境、服務扶持、條件提供上發力,吸引人才在青島創業,持續推進「海洋攻勢」2.0版。
青島以海為媒,瞄準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標,引領、輻射、帶動整個海洋經濟的發展,將在未來真正走出屬於自己獨具特色的「國際範」。
— END —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