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邁出新步伐——多位青島市政協委員關注青島...

2021-01-12 半島網官網

原標題: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邁出新步伐——青島市政協委員關注青島海洋產業發展

半島全媒體記者 肖玲玲 劉笑笑 王麗平

青島是海洋科技創新城市,海洋產業是青島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板塊。2020年9月底,山東明確提出支持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2020年10月初,自然資源部進行相關答覆,指出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有優勢。近日發布的《中共青島市委關於制定青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將「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定為青島十四五規劃的一個重要目標。

2020年以來,青島加快經略海洋攻勢,聚力打好海洋產業、海洋港口、海洋科技、對外開放、海洋生態、海洋文化六場硬仗,海洋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伴隨2021年的到來,青島再次揚帆起航,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邁出新步伐。

政協委員們也都非常關注這一發展方向,1月10日,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不少政協委員帶來的提案中都關注了青島海洋產業的發展。

青島市政協委員尹寶昌:

發揮海洋科技創新作用,促水產加工業轉型升級

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老尹家海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寶昌

作為海參養殖大戶,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老尹家海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寶昌對海洋有著很深的感情。1月10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尹寶昌透露此次他帶上會的提案仍然和海洋相關——關於扶持本地水產品精深加工的建議。

「隨著新舊動能轉換『海洋攻勢』的推進,青島成為全省發展海洋經濟的排頭兵和橋頭堡,水產品加工行業作為海洋經濟發展重要組成部分,也迎來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如何在現有基礎上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重點發展高附加值的精深水產加工是行業能否實現『彎道超車』、由『初級』向『精深』轉變的關鍵。」尹寶昌表示,尤其在國際市場的進一步開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未來各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的背景下,充分發揮海洋科技創新作用、促進水產加工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水產品精深加工、提高產業競爭力顯得尤為緊迫。

針對本地水產品加工存在的問題,尹寶昌做了一番調查。「水產品加工是連接漁業產業鏈中上遊水產品生產和下遊水產品流通消費的橋梁和紐帶,是保障水產品優質安全供應、推動漁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作為提升漁業價值鏈、延長產業鏈的主要領域,水產加工既對整個漁業產業鏈起到牽引和支撐作用,也是本市漁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關鍵環節之一。」他表示,水產品加工是青島市場化較早、開放性較強的基礎產業,雖然近年來取得了長足進展,但也暴露出發展方式粗放、產品同質化嚴重、高新技術欠缺、品牌競爭力不足等一系列問題。

尹寶昌直言,雖然青島市水產品出口量較高,卻多為初級加工水產品,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端海洋功能成分主要以原料形式出口,獲得的經濟效益較低。「整體而言,青島市水產加工與國內外先進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體現在加工精深程度不高,增值率低;綜合利用率不高,高值化產品少;產品品種單一,同質化現象嚴重;機械化水平落後,裝備推廣應用難度大;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協同創新平臺有待提升。

如何在現有基礎上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尹寶昌認為,加工設備向自動化、智能化方向升級,初級產品轉向高附加值的精細、精深加工是本市水產品加工產業能否實現追趕超越、由「初級」向「精深」轉變的關鍵。「尤其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未來各產業發展重要內容的背景下,充分發揮海洋科技創新作用、促進水產加工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水產品精深加工、提高產業競爭力顯得尤為緊迫。」

尹寶昌還針對具體該怎麼做提出的自己的建議。「青島未來發展水產品加工業需要在結合自身特色的基礎上,向高質化、精深化、規模化方向持續發力。提高水產品精深加工水平,隨著技術的進步,走高值化全產業鏈利用的綠色智能生產加工成為大勢所趨。」同時要加快水產品加工相關技術研發,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推動水產品加工領域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全市水產品加工技術成果數據資源互聯互通共享。

他建議,一方面,加大對企業扶持力度,制定促進青島市水產品加工產業發展專項支持政策。加大資金支持力度,聚焦重點區域,突出重點環節,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強產業政策、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有效銜接和上下聯動,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加快推出倉單質押、訂單融資等新融資模式的可操作性辦法。加大科技創新支持力度,提高對水產品加工科技項目支持力度,通過加強與國內外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交流與聯繫等,深化科技創新合作。此外,還要加大對已具備水產品全產業鏈的品牌企業和已具備中國馳名商標品牌企業的扶持力度。

市政協委員楊紅生:

打造水產種業「中國芯」,建成世界一流水產種業中心

市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楊紅生

市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楊紅生一直關注青島的海洋漁業事業發展,此次上會,他帶來的提案是關於加快建設青島市水產種業體系。

楊紅生介紹,目前,我國的水產種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青島市也高度重視水產良種選育和現代水產種業發展,決心打造水產種苗科技研發中心,提出到2022年,水產苗種研發選育能力提升,「研發-中試-推廣」育苗體系基本完成,將青島打造成為全國水產種苗科技研發中心。

但我們同樣也面臨著一些問題。楊紅生指出,首先,種質資源保護迫在眉睫,受社會經濟發展、生態環境破壞、過度捕撈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天然水域水產種質資源銳減。截至2019年,國家級水產原良種場只有86家,而且有核心競爭力的種業企業很少,種質資源缺乏科學保護,資金、技術力量和人才隊伍相對分散,種業企業的實力普遍較弱,青島水產原種場也是如此,如青島最重要的經濟物種——仿刺參,也已經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收錄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因此,野生種質資源的保護迫在眉睫。

其次,部分種業源頭受制於人。楊紅生說,部分種業原種嚴重依賴進口。隨著國內養殖業的快速發展,苗種需求量大幅增長,引進親本價格也逐年提升,但進口質量不穩定,處於「引種→維持→退化→再引種」的不良循環,完善的「育-繁-推」體系難於構建,種業生產和推廣應用難於實現持續高效。

再次,良種選育研究與產業脫節。早期的良種培育主要由科研機構主導,新品種市場影響力有限。目前仍存在實施育種工作的企業少、育種工程技術創新不足、育種理論與技術體系不完善等問題,沒有真正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和技術創新作用,良種選育研究與產業脫節。

最後,育種新技術亟待突破。重要養殖動物的生長、發育、抗逆等經濟性狀的生物學基礎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種質資源評價與利用和育種材料構建等基礎工作薄弱,適於水生生物後裔多、遺傳多態性高等特點的分子育種理論和技術尚需發展,一些名貴養殖物種的苗種繁育技術亟待開發。

針對上述問題,楊紅生提出了自己關於推進水產種業體系建設的幾點建議。楊紅生說,要建設原(良)種種質資源庫,強化以企業為主體的種業技術創新能力,充分發揮種業領域科研院所原始創新能力,制定水產種業標準與規範,顯著提升良種覆蓋率和市場佔有率,建成現代水產種業中心,實現全市水產種業的跨越式發展。

首先要建設原(良)種種質資源庫。楊紅生說良種場是建立養殖品種多元化的基礎,而原種場是保障水域生物資源種質安全的重要舉措。根據《國家級水產原、良種場資格驗收辦法》,在符合條件的區域籌建國家級原良種場,並積極促進省級原良種場建設和改造升級,增加原良種場的數量。其次,要發揮企業技術創新核心作用。楊紅生說,通過「產、學、研」密切結合,引導大型種業企業積極參與良種選育工作,培養生產一線育種從業人員和技術人員,是有效提高水產養殖良種覆蓋率的重要舉措。再次,要發揮高校院所原創驅動作用。應提倡「產、學、研」相結合的模式,鼓勵科研人員將新技術、新理論用於生產實踐,參與制定良種選育相關技術標準,建立特色品種的高效增養殖模式;充分利用高校院所的人才優勢、設備優勢和信息優勢,為苗種生產和養殖企業培訓技術骨幹,實現技術、人才與產業的充分融合。此外,還要增強種質質量監測和保障能力。楊紅生指出,籌建水產種業病害和環境調控、飼料營養、增養殖技術與裝備、產品質量檢測等功能實驗室,應用現代計算機技術和信息化技術,建立親本管理、苗種繁育、性狀測定、質量檢測、病害防控、生產交易為一體的計算機信息平臺和育種資料庫,實現種業生產過程的信息化管理及產品物聯網追溯。

楊紅生認為,我們的目標是要建成世界一流水產種業中心。建設原(良)種種質資源庫,以此為基礎,建立集種質創製科技化、生產示範標準化、技術保障信息化、科普教育智能化為一體的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新模式,帶動我國水產種業產業良性快速發展,實現種業交易全球化、商務電子化、學術交流國際化,打造水產種業「中國芯」,建成世界一流的水產種業中心。

市政協委員張寧:

依託金融發展,為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奠定基礎

市政協委員,文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副主任,文康(上合示範區)事務所主任張寧

在市政協委員,文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副主任,文康(上合示範區)事務所主任張寧看來,金融發展是海洋經濟建設和穩定發展的基本經濟要素,對優化海洋資源配置、促進海洋產業轉型升級、降低海洋產業風險具有重要作用。當前,青島市海洋產業想要進一步轉型升級,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離不開金融的大力支持。但青島海洋產業發展在金融支持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涉海企業規模兩極化現象比較突出,具有較大規模的海洋裝備、造船等企業,在資金需求上具有資金需求大、回收周期長、風險高的特點;而部分技術含量較高,或處於成果轉化階段的小企業,通常缺乏相應的風險緩釋措施,較難獲得銀行足量貸款。傳統海洋產業合格抵押品較少,銀行普遍擔心信貸風險,使得抵押擔保方式適用性降低。海洋保險發展不足,海洋保險產品有待進一步開發。另外,青島在海洋產業引導基金、私募股權投資等資本市場方面需進一步加強。

針對這些問題,張寧建議加強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的溝通,推動金融、財政與產業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合力。加強在海洋產業方面的財稅優惠支持力度,綜合運用財政、稅收等優惠政策,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帶動銀行信貸資金支持海洋經濟發展。完善信貸基礎配套服務,提高金融機構積極性。加強督導,推動商業銀行提高思想認識,落實信貸主體責任,條件成熟時可推動海洋政策性銀行試點。探索推動建立完善以網際網路為基礎、集中統一的海洋產權抵質押登記制度,協同建立統一的涉海產權評估標準,規範海洋產權交易。此外,建議引入專業價值評估機構和銀行機構入駐,為各種海洋產權提供專項的評估、託管和質押融資等服務。健全政策性保險制度,完善風險避險機制。鼓勵保險公司針對海洋經濟特點,開發符合海洋產業發展需求的保險產品,並提供多元化保險服務。同時,政府部門在法律政策、司法環境等方面進一步完善海洋保險政策,發展政策性保險,提高漁業等領域的政策性保險覆蓋面,探索建立政府風險補償基金機制,推動控制銀行風險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實現平衡。充分發揮基金投資力量,為海洋產業集聚優質資金。落實創投風投機構落獎補政策,爭取相關金融機構設立海洋經濟金融服務專營機構,推動科創母基金開展投資,支持海洋經濟成果轉化和海洋創新創業。通過海洋經濟引導基金或利用科創母基金,大力推動股權投資基金加大投資力度,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海洋產業企業與海洋創新產業。支持創投基金加強與銀行、擔保機構合作,完善投貸聯動、投保聯動,為海洋產業企業提供多元化融資渠道與優質資金。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青島市政協委員關注海洋產業發展,助力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張寧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肖玲玲 劉笑笑 王麗平青島是海洋科技創新城市,海洋產業是青島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板塊。2020年9月底,山東明確提出支持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2020年10月初,自然資源部進行相關答覆,指出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有優勢。近日發布的《中共青島市委關於制定青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將「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定為青島十四五規劃的一個重要目標。2020年以來,青島加快經略海洋攻勢,聚力打好海洋產業、海洋港口、海洋科技、對外開放、海洋生態、海洋文化六場硬仗,海洋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
  • 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青島瞄準九大產業
    著力解決海洋產業「小而散」、成果轉化率低等難題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青島瞄準九大產業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勳祥2020年9月底,山東明確提出支持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10月初,自然資源部進行相關答覆,指出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有優勢。
  • 青島兩會好聲音|青島市政協委員孫思波:力爭把青島打造成射
    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市射箭協會會長、青島橡膠谷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思波介紹,當前青島正深耕「文體旅」目的地,打造時尚新名片,通過推動時尚與文化旅遊、體育競技、會展商貿等融合發展,將為青島增添更多時尚元素,增添城市競爭力與活力。
  • 到2035年,青島將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挺進世界城市體系...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1日訊 就在不久之前,青島發布《青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到2035年青島將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昂首挺進世界城市體系前列。根據挪威海事展和奧斯陸海運發布的標準,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指以海洋資源為基礎、擁有領先的海洋核心競爭力,在一定區域內起著樞紐作用且對全球經濟社會活動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城市。青島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成後,將有什麼體驗?
  • 兩會聲音|青島市政協委員王顯忠:將媽祖文化概念融入海島文化旅遊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黃煜婷 青島報導  在青島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上,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市政協專職常委王顯忠建議將媽祖文化概念融入海島文化旅遊
  • 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資料照片)□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勳祥    9月25日上午,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山東將支持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深圳、上海、天津、大連、青島、寧波、舟山七個城市提出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群雄逐鹿,是挑戰也是機遇。    海洋,是青島的突出優勢和特色所在。
  • ——青島市政協助力「藍色地球大數據」項目...
    42天,一座15個「攻勢」全面起勢的城市,會發生什麼?11月2日,總投資額27億元與海洋有關的「藍色地球大數據」項目在青島籤署合作協議。三位院士、四位「千人計劃」、兩位「傑青」、一位「泰山學者」和一大批從事海洋領域的科研人員,帶著全球海洋大數據方面積累的龐大數據體系和先進數據分析應用能力、研發經驗「落戶」青島。
  • 兩會好聲音|市人大代表王凡:提早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提升海洋...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愷琦1月12日,2021年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海洋產業」引發代表委員熱議和廣大市民關注,市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籌建工作組組長王凡表示,要想加快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還需提前布局,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地建設,加大新興產業培育
  • 海洋新能源 青島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近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提到,山東支持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統籌推進省會、膠東、魯南經濟圈一體發展,提升山東半島城市群在全國城市群發展中的位勢。對於這座依海而生、向海而興的城市來說,面對深圳、上海等城市的強勢競爭,想要突圍,成為最大「贏家」必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肩負起海洋新能源的挖掘與發展。2海洋人才薈萃 創新能力奔湧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青島最大的優勢是海洋人才和海洋創新能力。
  • 青島:聚焦聚力四大「關鍵詞」實現海洋經濟逆勢發展
    主應詢人首先從取得成效、存在問題以及下一步目標任務等方面對經略海洋攻勢進展情況進行了簡要匯報。12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市民代表和企業家、商協會代表,以及1位現場隨機挑選的與會代表進行質詢。隨後,現場組織了滿意度測評。王魯明在認真聽取質詢問答後,對質詢會的效果給予充分肯定。
  • 青島「十四五」重要目標:建設國家海洋科學城,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
    備受關注的青島「十四五」規劃建議全文終於公布。這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青島在「增強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建設長江以北地區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中明確提出,以建設國家海洋科學城為著力點,全力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引領建設膠東濱海科創大走廊。
  • 持續提升青島中心城市能級,支持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全球最大40萬噸新型礦砂船、世界最大噸位「海上石油工廠」P70等世界頂級產品在青島建成交付;全球最大的船級社及認證組織挪威船級社等入駐青島國際航運中心;青島成功獲批並將建設全國首個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近年來,青島海洋製造業、海洋服務業、現代漁業的發展勢頭強勁,一個個「新標籤」不斷成為青島經略海洋的內生動力。
  • 政協委員:建設全球區域文化中心城市 每個深圳人都有份參與
    深圳以「文化創新2020實施方案」為總抓手,正在努力建設文化中心城市和國際創意先鋒城市,接下來應該怎麼做?12月16日的政協委員議事廳聚焦深圳建設全球區域文化中心城市的路徑,深圳市政協主席戴北方;市政協副主席王璞出席了當天的委員議事廳。
  • 青島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 勝利閉幕
    會議通過了政協第十三屆青島市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關於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通過了政協第十三屆青島市委員會提案委員會關於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提案審查情況的報告,通過了政協第十三屆青島市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政治決議。楊軍主持閉幕大會並講話。
  • 兩會聲音|青島市政協委員周海燕:推進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法治化進程...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郭欣 青島報導  老舊小區改造是青島城市建設和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促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
  • 青島市人民政府和中國海洋大學聯合舉辦青島「海洋·發展」大會
      半島網10月25日消息 10月25日,正值中國海洋大學九五華誕之際,由青島市人民政府和中國海洋大學聯合主辦的青島「海洋·發展」大會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本次大會的舉辦旨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論述和視察山東視察青島重要講話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山東海洋強省建設行動部署,實施好青島新舊動能轉換「海洋攻勢」,促進」雙招雙引」和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推進中國海洋大學一流大學建設。
  • ...推進海洋強國建設――全國政協「協調推進海洋資源保護與開發...
    ■全國政協常委、人資環委副主任,原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協調推進海洋資源保護開發 高質量建設海洋強國  調研組認為,「十三五」時期各有關部門和沿海省份協調推進海洋資源保護開發,努力落實海洋強國建設任務,海洋資源保護開始由亂轉治,海洋經濟發展保持穩中有進,海洋科技創新取得重要成果,海洋國際合作邁出了新步伐。在肯定成績的同時,調研組也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 青島市政協委員田字彬:進一步普及醫學科普知識
    在正在進行的青島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上,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主任田字彬提出,在此背景下,我國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依然突出,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總體仍較低。普及基本醫學知識與技能,首先要通過正規渠道吸引百姓關注權威的健康信息,使之能夠正確獲取、理解、甄別、應用這些健康信息。當前國家正在建立和完善健康科普的「兩庫、一機制」,即國家和省級健康科普專家庫、國家級健康科普資源庫及全媒體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的機制。
  • 向海而生:深圳加速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最大的特點就是新,不僅是區域新的戰略要地,還有新的政策,深圳各級政府對海洋、對創新支持力度很大。還有包括海洋領域有很多的創新型企業、科技型企業的投入力度非常大、實力也很強。」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如何建設?目前,相關規劃的前期研究、專項研究已陸續啟動。
  • 聚焦青島兩會:政協委員王繼尚建議進一步完善民營企業家發現和培養...
    人民網青島1月13日電 1月1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青島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在青島市人民會堂隆重開幕。在為期4天的會議期間,政協委員們聚焦高質量發展和民生熱點等積極建言獻策。企業家是釋放市場內需潛力的動力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