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部署制定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把健康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在正在進行的青島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上,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主任田字彬提出,在此背景下,我國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依然突出,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總體仍較低。
來源:受訪者
田字彬表示,統計數據顯示我國2017年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只有14.18%,城鄉居民關於預防疾病、早期發現、緊急救援、及時就醫、合理用藥、應急避險等維護健康的知識和技能比較缺乏,不健康生活行為方式比較普遍。眾多醫護人員在處理繁忙的門診與住院業務過程中,花費大量時間向病人、家屬講解各種基礎性的醫學科普知識,百姓(患者)最關心的健康問題,反而是他們最不明白的知識盲點,大批醫學專家卻只是專注於醫學專業知識、技術水平及科研能力的提高,並不重視參與社會健康教育、醫學科普知識普及活動,當前在健康教育、醫學知識普及方面的問題是「知與行」脫節,乃至分離的現象異常突出,因為百姓健康知識的碎片化和信息不對稱,給許多所謂健康產業中追逐暴利的不良從業者創造了機會,各種」民間偏方」、「神醫神藥」、「包治百病」等等亂象泥沙俱下,使得廣大患者與家庭深受其擾。
社會傳播渠道反而對國家衛生權威部門發布的、老百姓最應掌握的《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知之甚少。因此,普及醫學科普知識及健康知識教育,提升居民健康素質、提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水平已顯得迫不急待。鑑於此,田字彬提出了建議。
普及基本醫學知識與技能,首先要通過正規渠道吸引百姓關注權威的健康信息,使之能夠正確獲取、理解、甄別、應用這些健康信息。當前國家正在建立和完善健康科普的「兩庫、一機制」,即國家和省級健康科普專家庫、國家級健康科普資源庫及全媒體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的機制。青島市應當在此基礎上遴選、推介一批健康科普讀物和科普材料,遴選一批醫療、教育等行業專家,針對重點人群、重點健康問題(腫瘤篩查早期診斷、心腦血管疾病預防、婦兒健康保健及糖尿病預防等代謝相關性疾病等)組織編制相關知識和信息指南,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健康教育活動,同時對於出現問題較多的健康信息平臺要依法依規勒令整改,直至關停,對於傳播範圍廣、對公眾健康危害大的虛假信息,組織專家予以澄清和糾正。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因為醫務人員掌握與崗位相適應的健康科普知識,應當在診療過程中主動提供健康指導。各醫療機構網站要根據本機構特色設置健康科普專欄,為社區居民提供健康講座和諮詢服務,三級醫院要組建健康科普隊伍,制定健康科普工作計劃。針對青島本地易發、高發疾病,傳染性、慢性和老年性疾病等,開發出健康教育處方等健康科普材料,定期面向患者舉辦針對性強的健康知識講座。市、區政府和衛健部門應當建立鼓勵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開展健康促進與教育的激勵約束機制,調動醫務人員參與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的積極性。各級宣傳部門應當鼓勵、扶持電臺、電視臺、報紙、網站等媒體開辦優質健康科普欄目,運用「兩微一端」以及短視頻等新媒體,推動「網際網路+精準健康科普」。
為更快地提高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政府還應當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健康知識普及工作,建議市醫學會組織相應跨學科醫學專家成立醫學科普專科分會,積極開展健康科普活動和培訓工作,定期開展健康知識普及與傳播活動,選擇相關的健康問題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比如「正確認識健康」、「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中西醫養生保健知識」、「必備的健康技能」、「科學就醫」、「合理用藥」、「健康家庭環境」等推進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強化家庭和高危個體健康生活方式指導和幹預。從醫學科普、健康教育與提升健康素質入手,幫助百姓掌握科學的健康知識和技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是對疾病挑戰最直接、最積極主動的應對,也是以較低成本取得較高健康績效的有效策略,是解決當前健康問題的現實途徑,是落實「健康青島」戰略的重要舉措。信網記者 張孝鵬
[來源:信網編輯: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