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而生:深圳加速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2020-12-06 廣東頻道

原標題:向海而生:深圳加速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從海上油氣田,到海上糧倉,再到海上服務,「海上廚房平臺」是深圳海洋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圖為中集建設的海上平臺。

  南方日報記者魯力 攝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深圳啟動海洋科普嘉年華和海監船公眾開放日活動,「走進海上森林」、海洋知識進課堂公開課、珊瑚種植及海底漁網清理撿塑等活動同步開展。

  擁有1145平方公里海域面積和超過260公里海岸線的深圳,被國家定位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之一。2017年5月出爐的《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推進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將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列為城市四大戰略定位之一,並納入最新版本的深圳城市總體規劃。

  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塑造區域發展新格局,壯大海洋經濟,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深圳市委六屆九次全會的「九大戰略任務」,其中之一是「堅定不移打造更具全球影響力的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在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上,有怎樣的布局?又該如何發力?

  A 定位升級

  從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示範區到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擁有1145平方公裡的海域面積,約260公裡的海岸線。2017年,深圳港完成貨櫃吞吐量2521萬標準箱,同比增長5.1%,連續5年位居全球第三。

  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助推深圳融入世界經濟,走向國際化。

  《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顯示,我國海洋經濟總體實力進一步提升,2015年海洋經濟總量接近6.5萬億元,海洋生產總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9.4%。規劃提出,要推進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在今年1月21日舉行的全國海洋工作會議上,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提出,在粵港澳大灣區培育世界級海洋高端產業集群,加快推進上海、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

  深圳在落實國家海洋戰略領域的地位不斷提升:2011年被確定為國家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示範區,2016年12月成為全國首個海洋綜合管理示範區,2017年5月被確定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2017年6月被確定為第二批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城市。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研究員王曉惠認為,深圳的城市發展環境、發展背景、創新能力,以及吸引力,符合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定位。「深圳最大的特點就是新,不僅是區域新的戰略要地,還有新的政策,深圳各級政府對海洋、對創新支持力度很大。還有包括海洋領域有很多的創新型企業、科技型企業的投入力度非常大、實力也很強。」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如何建設?目前,相關規劃的前期研究、專項研究已陸續啟動。深圳市規劃國土發展研究中心副總規劃師周麗亞介紹,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首先要堅持「生態用海、生產用海、生活用海」的科學用海理念,充分考慮海洋防災安全、海洋生態保育、海洋創新空間營造、濱海生活場所塑造,在灣區城市群中構建海洋、園區、人深度融合的高品質海洋產業基地,重新定義人海和諧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深圳正在編制的最新第四版城市總體規劃最大的特點是海陸統籌,深圳陸地面積不到2000平方公裡,要跟海洋一起共建國家級海洋中心城市。」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副總規劃師陳一新介紹。

  B 產業發力

  加速培育四大海洋未來產業

  6月9日,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歡迎宴會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參加晚宴的國賓們未必知道,他們享用的美食是在「海上廚房平臺」裡烹飪和分餐的。

  「海上廚房平臺」是中集集團旗下中集來福士在海洋牧場平臺基礎上改造,臨時性滿足峰會餐飲服務需求,峰會結束後將根據需求放置到青島附近的海洋牧場。該平臺作為深圳自主創新的成果,對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起了示範作用。

  從海上油氣田,到海上糧倉,再到海上服務,「海上廚房平臺」只是深圳海洋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深圳市海洋生產總值從2011年的998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1666億元,2017年同比增長12.6%,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7.8%。預計到2020年,深圳海洋生產總值將達到3000億元,將基本成為具備廣泛國際影響力的海洋中心城市。

  海洋產業是深圳重點支持的五大未來產業之一,深圳專門制定海洋產業專項規劃和未來產業政策,涉及每年2.5億元的海洋產業發展扶持資金。目前,深圳已培育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裝備、海洋電子信息、郵輪遊艇四大海洋未來產業,這4個海洋未來產業在海洋經濟中的地位和貢獻不斷提升,2017年相關產業增加值達322億元,同比增長26%。

  在海洋高端裝備領域,深圳匯聚了中海油深圳分公司、中集集團、招商重工等百億級領軍企業;在海洋電子信息領域,匯聚了邦彥技術、海能達、雲洲創新、匯川技術等創新型企業;在海洋生物領域,匯聚了華大基因、海王生物、健康元等骨幹企業。

  深圳在海洋裝備製造上成果矚目:由中集來福士自主設計建造的藍鯨1號海上鑽井作業平臺,在南海成功試採可燃冰,標誌著中國在該領域取得重大技術突破。惠爾海工的HYSY936式自升式鑽井平臺設計項目,也是由中國首個針對深水自升式鑽井平臺的完整設計。

  在海洋產業載體方面,深圳正在加快海洋新城的建設步伐,推動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設步伐。作為承載國家戰略的稀缺性增量發展空間,深圳面向全球徵集設計方案。未來的海洋新城將成為深圳展現海洋生態、海洋產業、海洋文化、濱海景觀的代表性區域。據悉,海洋新城位於大空港規劃區西北部,東面與大空港新城啟動區國際會展中心相鄰,規劃面積約7.44平方公裡。

  深圳還將在海洋新城建設深圳市海洋新興產業基地「中歐藍色產業園」,規劃用地面積1平方公裡,與歐盟深度合作,打造五大藍色產業集群,包括海洋高端智能設備、海洋電子信息(大數據)、海洋新能源、海洋生態環保、海洋專業服務等。

  C 文明引領

  四措並舉創建世界級活力海岸帶

  5月20日,36名來自深圳民間珊瑚保育公益組織「潛愛大鵬」的志願者們與大海作了一次深情「告白」。

  這一天,他們來到深圳大鵬新區楊梅坑水域,清理各種海洋垃圾。在連續潛水半個多小時後,大家上船整理,等船抵達碼頭,又把各種垃圾稱重、分類、做記錄,再運往垃圾站處理。此次活動,志願者們在水域中共撈起各種垃圾223公斤,其中廢棄漁網長達300多米,塑料包裝袋68個。「一旦海洋生物被這些東西鉤住,後果將不堪設想。」志願者小劉說。

  在深圳,像「潛愛大鵬」這樣的公益環保組織還有很多。這些公益環保組織將目光聚焦在大海上,目的是要引起大家對海洋的關注,讓更多的人意識到保護海洋的重要性,還海洋生物一個安全美麗的生存環境。

  事實上,作為中國最具經濟發展活力的城市之一,深圳在治理入海汙染方面面臨著不小的壓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做好海洋生態資源的保護工作無疑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維度。今年4月,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市海洋局)發布《2017年深圳市海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指出,2017年深圳市海水水質仍然維持「東優西劣」的分布格局,但比2016年總體有所好轉。

  2017年,深圳對海洋環境的監測有所加強,啟動了對全市20個主要入海排汙口的在線監測。深圳市海洋監測預報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20個站點的入海汙染量佔全市汙染物入海量80%以上。通過在線監測,可以基本了解陸源汙染對海洋汙染的『貢獻率』。」

  治理海洋環境汙染,既需要點上發力,也需要面上布局。目前,深圳完成《深圳市海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規劃以海洋環境容量為約束建立倒逼機制,推動陸源汙染源頭減排,逐步建立海陸協同的生態環境管理機制,並建立目標指標體系,提出基於環境容量的入海汙染總量控制和分區管理要求。

  同步推進的規劃編制還包括《深圳市海岸帶綜合保護與利用規劃》。該計劃基於深圳自身資源稟賦和發展優勢,對標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出從「綠色生態、活力共享、功能提升、區域聯動」四方面推進創建「世界級綠色活力海岸帶」。

  按照《深圳市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2016年—2020年)》,深圳將全面推進大鵬新區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著力推進海洋資源能源節約利用、海洋生態環境提升、海洋文化特色彰顯、海洋生態文明機制建立等工作。力爭到2020年,深圳市海洋生態紅線區覆蓋率不低於30%,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40%。

  對話

  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的優勢在於科技轉化

  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意義在哪裡?具有怎樣的優勢?又應如何發力?記者為此對這一概念的提出者、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海上絲路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春宇進行了專訪。

  南方日報:深圳「九大戰略任務」裡面提出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您認為打造海洋城市對深圳有怎樣的意義?

  張春宇:國家提出深圳和上海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一方面是看中深圳發展海洋城市的潛力;另一方面,國際海洋城市都在探尋未來的發展道路,促進可持續發展。深圳同樣面臨土地資源不足等承載力問題,打造海洋城市對產業提升有很大的幫助,使得產業更加高端和集約化。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製造業相對比較小,海洋產業偏高端,新加坡主要從事海洋工程和高端船舶製造,其他製造環節分散到海外。中集集團的總部在深圳,但很多製造環節在煙臺。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一個全新的概念。首先,除海洋旅遊城市和以港口為基礎的航運城市之外更加綜合,原來指水面上的經濟和臨海經濟,現在還包括涉海經濟和海洋周邊腹地經濟。其次,海洋中心城市在全球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比如海洋產業的標準和規則、海洋法等。海洋中心城市是整個區域起到引領作用的地方,目前亞太地區的海洋中心城市一是新加坡,二是上海。希望深圳成為中國南部在亞太地區有影響力和輻射力的海洋中心城市,直接競爭目標就是新加坡。

  「要實現從臨海城市到海洋城市認知的轉變」

  南方日報:深圳打造海洋城市具有怎樣的優勢,應該從哪些方面發力?

  張春宇:一方面是深圳的產業優勢,電子信息、金融等,腹地經濟發達,產業配套強大。另一方面深圳的區位優勢明顯,緊鄰香港這個對外聯絡的基點,是南海周邊的特大城市。南海是中國未來最重視的一片海域,無論面積還是資源儲量都是最大的,油氣和可燃冰儲量非常大,深圳未來最大的競爭力就是毗鄰南海的區位優勢。此外,深圳的創新能力和意識代表未來經濟的發展方向。

  海洋在深圳未來的發展中將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首先,應提升全社會的海洋意識,實現從臨海城市到海洋城市認知的轉變。另外,深圳的海洋科技和海洋人才在全國來說比較弱,要提升海洋科技能力,但要有所選擇,基礎研究深圳比不過北京、天津、青島,優勢在於科技轉化,基礎科研要抓高端,引進重點實驗室。加大對海洋人才的吸引和培養力度,例如興建或引進海洋領域高校,建設海洋學科,高職院校和國際海洋機構聯合培養等。另外,深圳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地位要提升,可以考慮承辦海洋高端論壇,建設海洋高端智庫等。

  「灣區經濟是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形式」

  南方日報:在全球化和區域化的進程中,深圳打造海洋城市應怎樣與「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結合起來?

  張春宇: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不是孤立的行為,腹地經濟對海洋城市的發展特別重要,海洋城市和粵港澳大灣區能夠互相促進和補充。灣區經濟是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形式,深圳作為一個點,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能夠對粵港澳大灣區起到先鋒引領作用。

  深圳提升地位可以完善「一帶一路」中的治理機制。比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在北京,未來類似新的機構可能設在地理位置更加接近的城市,比如上海、深圳。另一方面,「一帶一路」的重要體現是全球布局港口及臨港和海洋產業園區,這在經濟及戰略上都有重要地位。海洋城市作為中心,在「一帶一路」中起到輻射和先鋒引領的作用,和全球發展具有緊密聯繫。比如招商局在「一帶一路」上布局了數十個港口,將蛇口前港—中區—後城的模式複製到海外,但數量仍然偏少,需要多鼓勵企業進行類似的海外併購、進行港口建設。(記者陳熊海、崔璨)

(責編:胡葦杭(實習生)、陳育柱)

相關焦點

  • 深圳全面加速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
    原標題:勇當尖兵 勇立潮頭深圳全面加速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28日訊 (深圳特區報記者 秦綺蔚)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重大歷史時刻,在「雙區」建設縱深推進的關鍵節點,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 海洋新能源 青島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近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提到,山東支持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統籌推進省會、膠東、魯南經濟圈一體發展,提升山東半島城市群在全國城市群發展中的位勢。對於這座依海而生、向海而興的城市來說,面對深圳、上海等城市的強勢競爭,想要突圍,成為最大「贏家」必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肩負起海洋新能源的挖掘與發展。2海洋人才薈萃 創新能力奔湧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青島最大的優勢是海洋人才和海洋創新能力。
  • 藍色引擎提速大鵬新區,點亮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新名片
    他提出"深圳打造海洋中心城市具有四大優勢:一是全球海洋經濟逐漸向亞洲轉移,深圳在"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加持下佔有重要地位;二是深圳海洋經濟得到各級重視,湧現一批代表企業;三是營商環境優越,創新創業氛圍濃厚;四是深圳緊鄰香港,背靠產業鏈最為完善的珠三角地區,是南海周邊唯一的超大型城市,區域優勢明顯。"
  • 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資料照片)□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勳祥    9月25日上午,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山東將支持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深圳、上海、天津、大連、青島、寧波、舟山七個城市提出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群雄逐鹿,是挑戰也是機遇。    海洋,是青島的突出優勢和特色所在。
  • 大鵬新目標定了: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載區,打造世界級...
    來源:愛大鵬、大鵬新區綜合辦公室攝影 賴思為、深圳市大鵬新區融媒體中心 深圳全面加速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重大歷史時刻,在「雙區」建設縱深推進的關鍵節點,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對廣東及深圳改革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 持續提升青島中心城市能級,支持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一是持續提升濟南、青島中心城市能級,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統籌推進省會、膠東、魯南經濟圈一體發展,提升山東半島城市群在全國城市群發展中的位勢。二是牽頭建立黃河流域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聯盟,優先推動濟南與西安、鄭州等省會城市交流合作,強化濟南都市圈與鄭州都市圈對接合作,打造魯豫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
  • 向海而興,打造海洋發展新優勢
    ——市人大代表熱議「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賈 臻 趙 黎海洋是青島得天獨厚的優勢,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奮力經略海洋,爭創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青島發揮好海洋強省建設龍頭引領作用,加快打造海洋強國建設戰略支點的核心支撐。
  • 深圳海洋大學和國家深海科考中心加速落地!「海洋廣東」破浪遠航
    向海洋要「空間」,不斷搭建海洋經濟發展平臺。廣東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重大機遇,推動具有海洋特色的廣東沿海三個自貿區片區——廣州南沙、深圳蛇口和珠海橫琴在海洋經濟中搶佔制高點。
  • 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的「施工圖」來了!有A股公司已深度...
    原標題: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的「施工圖」來了!有A股公司已深度參與 摘要 【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的「施工圖」來了!
  • 對標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15個海岸段已有明確發展定位!
    規劃對標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從「綠色生態、構建全域生態系統;活力共享、塑造多彩濱海生活;功能提升、優化岸帶產業布局;區域合作,推進灣區一體發展」等四個方面推進創建「世界級綠色活力海岸帶」。全市通過打造若干海洋地標,提升深圳國際海洋地位,點亮深圳綠色活力海岸帶。包括規劃大鵬國家海洋公園、海上科技館、海洋博物館、濱海歌劇院等海洋地標建築;三是建設海洋大學、科研、科普教育基地。  同時,通過海上航線及海上運動設施的設置,還將讓市民通過海上的視角來體驗深圳。
  • 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有哪些短板?這份調研報告都說了
    「建議政府儘快試點海洋生態補償及損害賠償制度,明確海洋生態損害賠償的索賠主體、賠償範圍、賠償程序、賠償標準和形式等。」深圳市人大常委會日前發布《推進海洋生態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專題調研報告》(下稱《報告》),對「十四五」期間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出建議。
  • 聚焦「海洋+」|整治海洋汙染在行動,深圳劍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中國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全球60%的經濟總量集中在入海口,75%的大城市、70%的工業資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裡的海岸帶地區。這意味著,「灣區經濟」的持續增速不僅需要海洋,更應敬畏海洋。9月8日,第十五屆國際海洋清潔日深圳主會場在深圳大梅沙海濱公園進行,海洋環境保護再度引發關注。
  • 2019深圳海洋城市宣傳片發布
    金秋十月,在2019海博會召開之際,首部深圳海洋城市宣傳片《濱海深圳 與逐夢者同行》震撼發布。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由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海洋漁業局)精彩出品的該宣傳片,以壯闊、震撼、炫美的效果,展現最美海岸和城市奇蹟,展現深圳從建設經濟特區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偉大跨越,展現深圳加快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挺進「深藍」的雄心與夢想。宣傳片使用了大量壯美的航拍和深潛鏡頭。
  • 北侖:奮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力爭進入國內大城市一流強區
    北侖:奮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力爭進入國內大城市一流強區 2020-12-19 15: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圳2020年供應土地1238公頃 為建設全球標杆城市提供堅實國土空間...
    2021年伊始,隨著《深圳經濟特區城市更新條例》《深圳市創新型產業用房管理辦法》等一批法規政策先後發布,深圳灣超級總部等六大總部基地、光明科學城等18個城市重點片區和中國中車、今日頭條、小米集團等一批深圳全球招商大會重大項目的規劃建設加快落地,深圳正以堅實的國土空間保障,推動高質量發展,確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加速邁向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
  • 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的「施工圖」來了!有A股公司已深度...
    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詳細「施工」方案來了!  據上證報記者了解,近日,深圳市《關於勇當海洋強國尖兵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實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已印發實施。
  • 壩光:深圳未來增長極|構建「極」具特色的生物產業發展「壩光模式」
    ▲2020年10月,海洋生物醫藥與功能製品產業發展論壇在壩光展示廳舉行新區是深圳海洋資源最豐富的區域,國家深海科考中心、深圳海洋大學等「科研重器」紛紛瞄準新區。今年新區首次提出打造「三灣一區」,確立了加快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載區和世界級濱海生態旅遊度假區的宏偉藍圖。
  • 大連未來城市願景規劃:擬建海洋中心城市
    不只大連,與其相距緊密的天津、青島兩市亦有動作:近日,天津市委、市政府印發《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實施方案》,明確天津將推動陸海統籌發展,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青島市海洋發展局局長苟團年在述職中亦提到,將爭建國家「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 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青島瞄準九大產業
    著力解決海洋產業「小而散」、成果轉化率低等難題創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青島瞄準九大產業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勳祥2020年9月底,山東明確提出支持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10月初,自然資源部進行相關答覆,指出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有優勢。
  • 打造全球超材料龍頭企業 科技創新促深圳企業加速「蝶變」
    從邊陲農業縣「蝶變」為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深圳用40年的實踐證明,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來的重大戰略,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之後離京視察「第一站」來到廣東、深圳,在視察光啟和騰訊等企業時,鼓勵企業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加快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