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人類發展歷史,創新始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重要力量。從邊陲農業縣「蝶變」為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深圳用40年的實踐證明,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來的重大戰略,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之後離京視察「第一站」來到廣東、深圳,在視察光啟和騰訊等企業時,鼓勵企業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加快創新發展。
近年來,按照總書記的指示精神,不僅光啟和騰訊實現了新的跨越式發展,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深圳,科技創新型企業超過3萬家,不斷發展壯大,實現了創新發展的「蝶變」。
打造全球超材料龍頭企業
畢業於美國杜克大學的劉若鵬博士和團隊成員於2010年7月在深圳成立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主攻超材料的設計與研發。
「我們在進入超材料領域時,連『超材料』這個名字都沒有,即使在美國,它都是最新、最前沿的領域。」光啟技術創始人、董事長劉若鵬說,從成立之日起,光啟就承擔著「戰略核心技術的國產自主化」的使命。
2012年1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他指出,在改革開放的年代,為實現偉大中國夢,光啟的科學家們回到祖國,致力於這樣一個事業,腳踏實地的從這裡起步,在這裡發展,他看了很欣慰,希望光啟在超材料領域裡作出更大的貢獻。
劉若鵬當即向總書記表示:「光啟未來一定要做一個超材料創新技術世界級的創新企業」。
總書記的一番激勵人心的話語和殷切期望,成為了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砥礪前行的不竭動力。
短短幾年時間,光啟發展飛速。
從2012年至今,光啟累計承擔數十項尖端裝備產品研製任務、近百個重大項目,跨越了最艱難實驗室前沿科學研究到工程化技術體系構建的鴻溝,實現了超材料創新技術由「0到1」的產業化。
從起草全球首份超材料領域的國家標準——《電磁超材料術語》,到歷時近四年研發出「白起」系列高性能電磁材料。如今,光啟技術超材料已經應用在先進飛機大型無人機、海洋航空裝備、電子通信系統、單兵AI裝備等多個尖端裝備領域。
劉若鵬表示,總書記來視察光啟的時候,光啟在超材料領域還處於從實驗室向外走的萌芽階段,幾年時間裡,光啟打通從超材料源頭創新到產業化的全鏈條,先後在深圳建立了銀星產業基地和佛山順德產業基地,在全世界範圍內首次實現了超材料規模化生產,成為集「研究—設計—測試—批產」一體化的全球超材料龍頭企業,實現了我國超材料技術「從0到1」的歷史性突破。
截至2020年7月,光啟技術累計專利申請5687件,授權3412件,其中超材料領域的專利申請量達3618件,授權2070件。超材料申請量和授權量均位列全球第一,實現超材料底層技術專利覆蓋。
引領網際網路產業飛速發展
2012年12月7日,在深圳南山區騰訊大廈的二樓展廳和應急協調指揮中心,習近平總書記望著大廳屏幕上顯示的最新數據——全國騰訊QQ同時在線人數超過1.47億,讚許地說:「人類已經進入網際網路時代,這是世界潮流。希望騰訊繼續保持創新優勢,為推動中國網際網路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當時預想著總書記到訪時間不會很長,沒想到總書記出乎意料停留了近40分鐘,可見總書記對騰訊、對網際網路企業的重視。」騰訊相關負責人表示。
從抓住PC網際網路向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轉型開始,不論是最初的QQ到微信,還是從微信衍生出的微信支付、小程序、視頻號,到如今的騰訊會議、騰訊課堂……騰訊穩抓時代脈搏,通過對QQ、微信等社交產品的持續推陳出新,將數字內容與生活服務不斷連接,成為消費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的重要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
為應對此次新冠疫情,「數字戰疫」和「網際網路抗疫模式」也成為中國抗疫的一支「硬核」力量。疫情以來,騰訊主導開發的「防疫健康碼」已累計亮碼超80億人次;累計提供了超過100億次的疫情動態查詢服務和超過1500萬人次在線問診服務。
事實上,產品創新的背後離不開各類技術的創新。騰訊不僅利用強大的社交產品連接智慧產業,還探索自身技術,不斷用創新的技術實力快速在產業網際網路領域闖出一片天地。
在2020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科技創新專場,騰訊發布了在產業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上的重磅技術,以及在大數據、AI、5G、音視頻、區塊鏈等領域的一系列成果。
在人工智慧領域,截至2020年3月,騰訊在全球擁有超過6500項AI專利,有超過800篇論文被國際頂級AI會議收錄。在5G物聯網領域,騰訊目前已全面構築了覆蓋「雲-邊-網-端」全鏈路的5G產品矩陣,還攜手主流設備廠商和運營商,提供完善的一站式5G解決方案服務能力,並推動開放的5G生態建設。目前,騰訊數據中心已經遍布全球50個國家和地區,全球數據中心的節點1300多個,成為國內出口帶寬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
梯次型創新企業群已然形成
2020年《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出爐,深圳有34家上市企業上榜,佔據廣東省上榜企業的半壁江山,創新型企業表現突出。
如今,深圳科技創新型企業超過3萬家,深圳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增長迅速。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由2010年的2008家增加到2019年底的1.7萬餘家,僅2019年就新增2500多家。隨著高新技術企業的成長,深圳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也逐步增強。
匯頂科技指紋識別晶片全球領跑,自研活體指紋識別晶片為行動支付提供安全保障;微芯生物歷時10多年自主研發的1類新藥西達本胺,作為一種抗腫瘤口服藥物填補我國T細胞淋巴瘤治療藥物的空白;邁瑞醫療以高質量、高可靠性的醫療器械攻下嚴苛的歐美市場,提升中國製造美譽度。
作為創新主體,這些企業已成為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先鋒,並不斷向全球創新鏈、價值鏈的上遊攀升。
近年來,深圳高水平大力布局創新載體,補短板、強基礎,不斷增強原始創新能力。
隨著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深圳國家基因庫、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室等國家重點科研基礎設施相繼落戶,深圳加速推進鵬城實驗室、深圳灣實驗室等省實驗室建設,有序推進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深圳)廣東省實驗室、嶺南農業廣東省實驗室深圳分中心、國家感染性疾病(結核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創新載體建設。
目前,深圳已累計建成基礎研究機構12家、諾獎實驗室11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46家,各類創新載體已達2642家,比2012年增加1882家,是2012年的3.5倍。
近年來,深圳全力推進位度創新、政策創新,持續優化有利於創新的「生態體系」,不斷完善「基礎研究 技術攻關 成果產業化 科技金融 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隨著華為、騰訊、光啟等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崛起,梯次型創新企業群已然形成,深圳創新能級和創新活力不斷增強,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的8倍,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16年居全國首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