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超材料從"0到1"的產業化體系 光啟技術依然任重道遠

2020-11-25 手機鳳凰網

超材料製造基地

"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近日,國家召開科學家座談會,部署新時代的科技創新發展方向。

他指出,科學創新要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首先要解決科研選題問題對屬於戰略性、需要久久為功的技術,要提前部署;其次要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形成我國實驗室體系;第三,加大基礎研究體系,建立健全科學評價體系,激勵機制;最後要加強創新人才教育培養。

超材料"0到1" 的產業化建立

科技創新是引領我國未來科技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由"科技大國"邁向"科技強國"的重要支撐。近期,新能源、5G、第三代半導體、超材料等技術先後被人民日報和央視輪番點名,這些領域不僅被視為科技創新的重中之重,也是未來的"國之重器"。尤其是在超材料領域上,我國率先實現了從"0到1" 的產業化建立,打破國際壟斷的同時,更是走在了全球的前列。

據公開資料顯示,"超材料"(Metamaterial)是21世紀以來出現的一類新材料,指的是一些具有人工設計的結構並呈現出天然材料所不具備的超常物理性質的複合材料。由於超材料的逆向設計,其具有很大的設計靈活性,在新型物理器件、天線系統等領域具有巨大的潛在應用價值,尤其是在尖端裝備上具有重要作用,甚至顛覆性影響。

而提到超材料,不得不說全球超材料領域龍頭——光啟技術。

作為全球超材料的領軍企業,光啟技術從無到有,從研究到測試,從實驗到批產,開啟了我國在超材料領域上的新篇章。

"我們在進入超材料領域時,連'超材料'這個名字都沒有,即使在美國,它都是最新、最前沿的領域,而我們這幾個人就是這個領域的先驅。"光啟技術創始人、董事長劉若鵬曾經這樣說道。

2009年,年僅25歲、還在美國杜克大學讀博士的劉若鵬,率領團隊用超材料技術成功研製出了"可隱身"的實驗室作品,並以第一作者在美國《科學》雜誌刊載論文後引起科學界轟動。

隨後,劉若鵬博士卻和他的團隊成員輾轉回到中國, 於2010年7月在深圳成立"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主攻超材料的設計與研發。

短短兩年時間,光啟發展成為擁有近300人的頂尖研究機構,以平均每周申請25項專利的速度,佔全球相關專利的85%,悄然成為世界超材料領域的引領者。不僅如此,光啟技術領銜起草並發布了全球第一份超材料領域國家標準《電磁超材料術語》,打破了歐美對前沿科技技術和標準壟斷,奠定了我國在超材料技術研究和標準轉化的國際領先地位。

更重要的是,光啟技術打通了從超材料源頭創新到產業化的全鏈條,先後在深圳建立了銀星產業基地和佛山順德產業基地,在全世界範圍內首次實現了超材料規模化生產,成為集"研究—設計—測試—批產"一體化的全球超材料龍頭企業,實現了我國超材料技術"從0到1"的歷史性突破!

超材料生產線

人才"創新"推動科技創新

國家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於人,全部科技史都證明,誰擁有了一流創新人才、擁有了一流科學家,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中佔據優勢。

而光啟技術正是人才推動科技創新的典型代表。作為全球技術領先的超材料企業,光啟技術也深知人才對於科技創新的重要意義。

"科技創新的根本是人才。"除了五位海歸博士創始人之外,光啟技術還組建了超材料電磁調製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這是我國唯一一個超材料技術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不僅如此,光啟還設有全國首個專注於超材料研發與產業化的企業博士後工作站,建立了專業結構合理和科研能力良好的博士後團隊,2019年度共有入站博士後6人,出站博士後15人。

此外,光啟擁有近50餘名高層次留學人才及科技專家,近300名在崗研究院和工程師等科研技術人才,共同組成光啟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的中堅力量。

不可否認,無論是光啟技術還是我國的超材料領域研究,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然而正是接近10年的"內生性"的人才儲備,為光啟技術轉化成了巨大的技術紅利。

截至2020年7月,光啟技術累計專利申請5687件,授權3412件,其中超材料領域的專利申請量達3618件,授權2070件。超材料申請量和授權量均位列全球第一,實現超材料底層技術專利覆蓋。

超材料高精度緊縮場

產品需求端爆發倒逼產能擴充

眾所周知,越是尖端領域,研發周期越長。尖端裝備行業通常需要10-20年迭代周期,而光啟技術正是憑藉自己一流的技術團隊,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就實現超材料在我國尖端裝備市場的應用。與此同時,也打破了外界對於超材料產品的種種質疑。

近期,光啟技術的一則公告再次引發業界矚目。

光啟技術公告稱,光啟尖端某大型複雜超材料結構產品已達到重要應用節點,成為我國同類大型複雜超材料結構件中首個進入應用節點的;產品重量是公司目前已批產同類產品最大重量6倍以上,該單一產品明年的交付量預計達到6000公斤至8000公斤,接近銀星基地目前總產能,將對公司未來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重大影響。

自2017年後,光啟技術超材料業務開始呈現大幅增長。由2017年的超材料營收佔比8.20%,迅速增長為2018年的28.93%和2019的45.56%,今年上半年的超材料營收佔比更是達到了61.09%。

如今,光啟技術超材料已經應用在先進飛機大型無人機、海洋航空裝備、電子通信系統、單兵AI裝備等多個尖端裝備領域。

而隨著訂單的不斷加大,其光啟技術也在遭受著產能的嚴重掣肘。光啟技術表示,作為全球超材料尖端裝備領域唯一能實現批量生產的供應商,超材料產品目前已經處於滿產滿銷、供不應求的狀態。

同時,今年需求端的爆發,也在倒逼光啟技術開始不斷進行產能擴充。

據悉,今年上半年光啟超算中心完成了兩次擴容升級,計算能力比原來增大了6-7倍,可以實現更多複雜材料、更大尺寸、寬頻帶、全方位的超材料航空結構件的性能仿真,甚至是整機模型的仿真計算。

除了算力的升級外,產能擴充的工作也在持續推進。今年5月,光啟技術深圳銀星基地完成擴產,從4,000公斤/年提升到8,000公斤/年,實現產能翻番。同時,順德項目一期已經完成封頂,預計2020年10月建成試產,12月正式投產,一期建成產能可達40,000公斤/年。不過,就算光啟技術兩大基地開足馬力滿產備戰,現有訂單仍需要2~3年才能消耗完成。光啟技術產能擴充之路依然艱巨。

光啟技術成立至今的十年,是中國科技領域高速發展的十年。而如今,我國科技領域正遭受外界大幅封鎖與打壓,核心領域被"卡脖子"現象時而發生,底層技術創新和源頭技術創新的"缺口"也被無限放大。至此,加強科技創新的同時,核心企業之間的企業合作更顯得尤為重要。對於像光啟技術這樣核心領域的龍頭企業來說,通過自身的核心技術、人才優勢,與更多的企業展開合作,才能在晶片、射頻、5G等重要領域實現新的技術突破,為國內更多企業實現源頭創新、實現國產替代化提供強有力地支撐。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光啟技術「隱身衣」量產,中國超材料技術領跑全球
    超材料:從自主研發到實現量產作為我國乃至國際超材料領域的「領跑者」,光啟自2010年創立以來,憑藉自主研發的一批核心專利,開創了國內超材料產業化先河,並在世界超材料產業化競爭中佔得先機。2010 年以前,超材料的研究只是停留在實驗室階段,製作方式需手工打造,製作一塊超材料需要耗時兩個月,工藝複雜且造價昂貴。由此光啟以國防軍事應用需求為牽引,在世界範圍內率先構建了工業級超材料的設計、超算、製造、生產、檢測、標準的全鏈條體系,實現「從0到1」的超材料工業體系。
  • 龍生股份正式更名光啟技術 光啟超材料「隱身衣」注入上市公司
    歷時近兩年,光啟集團(簡稱「光啟」)旗下專注超材料研發和產業化的公司光啟技術(002625),正式登陸A股資本市場,伴隨著光啟超材料團隊的進駐,光啟技術完成轉型升級,成為以超材料智能結構及裝備為核心業務的尖端科技創新型公司。光啟超材料的旗艦,開始加速前進。
  • 光啟技術超材料業務引機構關注
    長江證券日前在深入光啟技術(002625)進行調研後表示,已成功實現軍工裝備領域應用的光啟技術,將獲益未來軍用超材料業務和超材料智能結構業務的快速增長,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給予 「增持」評級。  在近期結束的珠海航展及深圳高交會上,光啟技術亮相了「戰機」、「無人機」、「艦艇」、「飛彈」等系列高端軍用裝備超材料隱身解決方案。
  • 超材料大規模應用於航空裝備 光啟技術籤訂重大任務協議
    作為一種新興技術,超材料技術大多應用於我國航空尖端裝備部分結構件上,而該協議的正式籤訂,標誌著超材料技術在新一代航空裝備領域應用上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了由「整機部分重要超材料結構件」到「全機超材料結構件」 的歷史性跨越,也是超材料技術大規模全面應用的裡程碑。
  • 光啟技術超材料創新被人民日報和央視點名
    在提到深圳領跑世界的高科技成果時,兩大官媒特別為5G技術、超材料、基因測序、石墨烯新、能源車、無人機等領域點讚。 作為全球超材料尖端裝備領域最大的研發機構,也是唯一能實現批量生產的行業龍頭,人民日報和央視提到超材料,無異於直接點名光啟技術。
  • 光啟技術首次公布「超材料賦能X」全新技術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朱文彬)第二十一屆高交會正在舉行,光啟技術在本屆高交會上帶來了「超材料賦能X」的材料主動賦能的最新成果。  據介紹,光啟首次呈現了超材料技術在先進飛機、大型無人機、水面艦艇、水下裝備、海洋航空裝備、電子通信系統、單兵AI裝備、新型航空器等八大尖端裝備領域的應用,並詳細解析了材料賦能給尖端裝備行業帶來的巨大變革。  超材料技術是利用超算設計、微納製造技術,對若干不同類型的新型功能材料的微結構進行有序重組,從而為終端產品提供主動定製設計解決方案的使能技術。
  • 超材料獲大規模全面應用 光啟技術業績增長有後勁
    ,意味著光啟超材料已經進入國產裝備頂尖技術的核心圈,並即將迎來大規模全面應用。   獨家研製   打造核心技術壁壘   近年來,光啟技術在超材料領域飛速發展從2017年~2019年間,光啟技術的超材料營收佔比分別為8.20%,28.93%和45.56%,今年上半年更是達到了61.09%,呈幾何式增長。
  • 超材料獲大規模全面應用 光啟技術有望再創業績新高
    光啟技術此次成為瀋陽某重要客戶的研發供應商,意味著光啟超材料已經進入國產裝備頂尖技術的核心圈,並即將迎來大規模全面應用。在未來國內"大循環"的經濟格局下,光啟技術作為軍工領域擁有核心技術的領頭羊,有望率先搭上國內經濟轉型的快車。  獨家研製 打造核心技術壁壘  近年來,光啟技術在超材料領域飛速發展,產業應用落地不斷加快,產能得到快速釋放。
  • 升級交付能力顯真實力 光啟技術搶跑超材料賽道
    此前,光啟技術曾對外披露了1.62億元新一代超材料航空結構訂單,以及多個過千萬的訂單合同。目前光啟技術手握多個訂單,業務呈爆發狀態。  目前,光啟技術可投產的生產基地以深圳銀星基地為主,經過今年5月份擴產後可實現8000公斤/年;而順德一期基地將於年底投產,可望達到40000公斤/年。
  • 光啟技術2019年實現淨利1.2億元 超材料軍工業務優勢明顯
    其中,超材料募投項目及軍工業務淨利潤超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166.14%,佔合併淨利潤的比例更是超過88.16%。光啟技術表示,本報告期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淨利潤較上年同期變動的主要原因是公司超材料軍工主營業務競爭優勢凸顯,公司在電磁超材料產業市場具有絕對競爭優勢。
  • 打造全球超材料龍頭企業 科技創新促深圳企業加速「蝶變」
    總書記的一番激勵人心的話語和殷切期望,成為了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砥礪前行的不竭動力。 短短幾年時間,光啟發展飛速。 從2012年至今,光啟累計承擔數十項尖端裝備產品研製任務、近百個重大項目,跨越了最艱難實驗室前沿科學研究到工程化技術體系構建的鴻溝,實現了超材料創新技術由「0到1」的產業化。
  • 光啟技術某大型複雜超材料結構件將批產 未來業績有望超預期
    目前,超材料產品市場需求呈現倒三角分布,價格最高的"超尖端超材料"在市場應用中佔比高達44%,接近過半的市場份額。光啟技術是當前全球範圍內唯一能提供頂級尖端超材料解決方案的供應商,若以當前市場需求估算,光啟技術無疑是市場上超材料產品的主角,佔據重要的市場份額。
  • 深圳光啟超材料紅外「隱身衣」珠海航展上首秀
    珠海航展上這令人叫絕的一幕,是深圳光啟集團的紅外隱身衣演示,引來觀眾爭相試穿體驗。  11月1日,備受矚目的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珠海開幕。首次參展的光啟集團攜超材料和未來技術兩大產品線的部分產品亮相,展示了顛覆式科技創新的成果,其中,超材料隱身系列產品、動力外骨骼和新型系留無人機H1都是首度向公眾展出。
  • 光啟新一代隱身技術獲機構看好
    日前,長江證券發布研報稱,目前光啟技術的超材料技術已成功實現了在軍工裝備領域的應用,考慮到未來軍用超材料業務和超材料智能結構業務的快速增長,公司的相關業務有望迎來快速發展階段。  據上證報了解,目前,光啟已具備戰機、無人機、艦艇、飛彈等多場景的尖端武器隱身解決方案,其超材料隱身產品也已在空軍、海軍、火箭軍等多個重點型號上應用,大幅提升了裝備的隱身性能和對抗能力。
  • 光啟技術被人民日報點讚,超材料到底是什麼被披露
    在提到深圳領跑世界的高科技成果時,特別為超材料領域點讚。作為全球超材料尖端裝備領域最大的研發機構,也是唯一能實現批量生產的行業龍,光啟技術再一次被點名。超材料行業也第一次被權威媒體披露浮出水面。從論文到產品量產應用,光啟技術經歷了10年的時間。創業、研發之路與深圳科技強市戰略完全是同頻共振。到如今在一個前所未有的領域打造出萬億級的巨大產業,並在國防戰略安全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實用價值。
  • 光啟技術不受疫情衝擊,新一代超材料航空結構再籤1.62億訂單
    業內人士應該知道,尖端裝備很多型號的研究周期比較長,從型號的預研到選型、定型、列裝、生產,有些甚至接近十年的周期。今年因新冠疫情影響,多個行業發展受阻,但光啟技術因早有籌謀得以全面復工,以滿額產能消化新增訂單。據公告披露,本次籤訂合同的總金額為16171.36萬元,佔光啟技術2019年超材料業務收入(未審計)的70.32%。
  • 光啟技術公布「超材料賦能X」全新技術
    11月13日,光啟技術亮相於二十一屆高交會上,並展示了「超材料賦能X」的材料主動賦能的最新成果,呈現了超材料技術在先進飛機、大型無人機、水面艦艇、水下裝備等八大尖端裝備領域的應用,解析了材料賦能給尖端裝備行業帶來的巨大變革。
  • 產品難以落地 市值跌去9成 超材料第一股光啟技術跌下神壇
    2017年1月,定增完成,龍生股份公司向9名對象合計發行股份9.67億股,定增發行價格為7.13元,募資總額69億元。此後,上市公司名稱變更為光啟技術實控人變更為劉若鵬。與此同時,公司主營業務拓展至超材料領域,形成了汽車零部件與超材料雙主業發展。然而,與股價的高潮迭起不同,重組後光啟技術超材料領域業務進展卻遠沒有投資者想像般的美好。
  • 光啟技術發力超材料領域 將新增4萬公斤年產能
    中新經緯客戶端7月17日電 (索有為 蔡偉英)光啟技術(002625,股吧)順德產業基地一期項目已於日前完成封頂,項目投產後將新增超材料裝備年產能40000公斤。據悉,該基地從2019年4月份對外公告開始籌建,共規劃分2期建設,1期、2期建設各36個月,共使用14億元募集資金,此次封頂為順德基地一期項目,將於今年12月份投產,屆時該基地將成為可進行超材料設計、計算、製造、檢測的全鏈條系統,為公司每年新增超材料裝備40000公斤的產能。
  • 引領超材料高速發展 光啟技術重定義新一代智能裝備機體結構
    在晶片、半導體、超材料、5G等高科技領域,中國的科研創新實力不僅已經躋身世界前列,甚至成為行業標準的制定者和主導者,如北鬥國家標準和專項標準陸續發布,並已經走向國際;如超材料領域的光啟,牽頭組織起草了國家標準《電磁超材料術語》,成為全球首個超材料領域的國家標準,打破了歐美對前沿科技的技術和標準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