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面對中美科技日趨常態化的博弈,人大代表、光啟技術劉若鵬建議,在強化研發的同時,強化針對新興領域的製造能力的構建,彌補我國在新興領域「科研強、製造弱」的短板,建立一批在新型航空結構、新形態5G智能終端、新一代半導體等領域的尖端技術製造基地示範工程,為我國奪取新興領域科技產業發展制高點打下基礎。
而就在昨日,劉若鵬麾下的光啟技術公告顯示,公司收到新一代超材料航空結構等產品批產訂貨合同,合同總金額16171.36萬元。在很多行業受到疫情衝擊的當下,光啟技術公示過億訂單,顯示了公司強勁的發展動力。
單筆訂單金額漲勢明顯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強化
超材料作為前沿技術,具有極強的逆向設計性與定製性,目前在新型尖端裝備上的應用要求供應商在研發、生產等各個環節均需跟隨新型裝備整體的研發和生產進度。也即是說從尖端裝備的研發開始,光啟技術便需要全程深度參與終端產品的聯合設計,以最終實現為終端產品賦能。
尖端裝備採購門檻高,且因產品的特殊性市面上可替代供應商乏善可陳,若能夠進入客戶的供應商名單,進行長期合作是高概率事件。業內人士應該知道,尖端裝備很多型號的研究周期比較長,從型號的預研到選型、定型、列裝、生產,有些甚至接近十年的周期。
今年因新冠疫情影響,多個行業發展受阻,但光啟技術因早有籌謀得以全面復工,以滿額產能消化新增訂單。據公告披露,本次籤訂合同的總金額為16171.36萬元,佔光啟技術2019年超材料業務收入(未審計)的70.32%。
根據此前公開披露信息顯示,光啟技術超材料的應用一部分來自定型批產前的研發,即受客戶委託籤訂研發合同,並據此獲得相應收入。由此可見,目前陸續兌現的訂單合同來自於光啟技術在研發階段的前期布局和投入。
另一方面,基於尖端裝備行業「研發-測試-定型-批量生產」的全鏈條匹配邏輯,目前已經在航空、海洋等領域完成產品布局的光啟技術,未來應該會有更多相關領域的訂單兌現。
在超材料領域的領跑,得益於光啟技術在深圳率先建設構建了新一代超材料航空結構的製造基地,實現了8000公斤的年產能以及10萬條曲線的緊縮場測試吞吐量。此外,光啟技術還在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建設基於第四代超材料工藝技術的製造基地,投產後可以實現新一代超材料航空結構40噸的年產能,50萬條曲線的緊縮場測試吞吐量。
多元化布局成效明顯 智能裝備領域強勢增長
除了在尖端裝備領域不斷完善產品布局和場景落地外,光啟技術也致力於將多種高新技術用於商業領域的探索和嘗試,其中之一是人工智慧覆蓋網絡技術。該技術是光啟技術基於5G推出的城市公共安防智能系統,可實現對人、車、手機等海量目標的實時動態追蹤,形成多維多域智能追蹤網絡。據了解,該技術解決了「大範圍全域智能覆蓋」、「海量動態目標實時並發」、「單位面積覆蓋與並發成本大幅降低」三大行業難題,在全行業形成跨代優勢。
在超材料智能結構及裝備產業化項目,光啟技術的表現也很亮眼。據了解,早在2017年光啟技術就已經布局智能裝備領域;在19年更是投建相關產業園項目,以擴充現有超材料尖端裝備供應能力和提升市場需求響應速度。
2018年光啟技術與上海市保安服務總公司籤署超材料警用智能頭盔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為後者提供定製開發智能頭盔的服務。在後續披露的公告中可以了解到,該筆訂單合同總價款為1600萬元,並且已經於2019年完成交付,產品受到客戶認可。
在研發-交付的兩年時間裡,光啟技術智能頭盔多次在第一、二屆中國進出口博覽會,上海2019年國慶活動、重慶三節兩夜活動的安保工作中亮相,可見其實戰功能經得起經驗。
在智能裝備上的積累也讓光啟技術能夠靈活進行產品迭代和創新,特別是在今年疫情期間,科研團隊以這款警用智能頭盔為藍本,第一時間推出了防疫利器——光啟熱成像智能頭盔N901,在國內教育系統、公安系統及地鐵、機場、商超、景區、寫字樓等大人流區域廣泛啟用,助力全社會的復工復產復學。
該款頭盔不僅在國內數十個省市的一線防疫工作中大展身手,也在國外30多個國家的防疫前線承擔重任。
基於超材料研發上所積澱的創新技術,進行商用領域的市場探索,光啟技術進一步豐富業務板塊構成。目前從財報數據來看,公司主營業務為超材料在尖端裝備上的賦能,此次獲得的大額訂單,將進一步鞏固光啟技術在尖端裝備的市場佔位和核心競爭力;而公司對智能裝備領域的探索和突破,也將有望兌現在業績數據中,成為營收貢獻另一個支撐點。?
近日,面對中美科技日趨常態化的博弈,人大代表、光啟技術劉若鵬建議,在強化研發的同時,強化針對新興領域的製造能力的構建,彌補我國在新興領域「科研強、製造弱」的短板,建立一批在新型航空結構、新形態5G智能終端、新一代半導體等領域的尖端技術製造基地示範工程,為我國奪取新興領域科技產業發展制高點打下基礎。
而就在昨日,劉若鵬麾下的光啟技術公告顯示,公司收到新一代超材料航空結構等產品批產訂貨合同,合同總金額16171.36萬元。在很多行業受到疫情衝擊的當下,光啟技術公示過億訂單,顯示了公司強勁的發展動力。
單筆訂單金額漲勢明顯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強化
超材料作為前沿技術,具有極強的逆向設計性與定製性,目前在新型尖端裝備上的應用要求供應商在研發、生產等各個環節均需跟隨新型裝備整體的研發和生產進度。也即是說從尖端裝備的研發開始,光啟技術便需要全程深度參與終端產品的聯合設計,以最終實現為終端產品賦能。
尖端裝備採購門檻高,且因產品的特殊性市面上可替代供應商乏善可陳,若能夠進入客戶的供應商名單,進行長期合作是高概率事件。業內人士應該知道,尖端裝備很多型號的研究周期比較長,從型號的預研到選型、定型、列裝、生產,有些甚至接近十年的周期。
今年因新冠疫情影響,多個行業發展受阻,但光啟技術因早有籌謀得以全面復工,以滿額產能消化新增訂單。據公告披露,本次籤訂合同的總金額為16171.36萬元,佔光啟技術2019年超材料業務收入(未審計)的70.32%。
根據此前公開披露信息顯示,光啟技術超材料的應用一部分來自定型批產前的研發,即受客戶委託籤訂研發合同,並據此獲得相應收入。由此可見,目前陸續兌現的訂單合同來自於光啟技術在研發階段的前期布局和投入。
另一方面,基於尖端裝備行業「研發-測試-定型-批量生產」的全鏈條匹配邏輯,目前已經在航空、海洋等領域完成產品布局的光啟技術,未來應該會有更多相關領域的訂單兌現。
在超材料領域的領跑,得益於光啟技術在深圳率先建設構建了新一代超材料航空結構的製造基地,實現了8000公斤的年產能以及10萬條曲線的緊縮場測試吞吐量。此外,光啟技術還在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建設基於第四代超材料工藝技術的製造基地,投產後可以實現新一代超材料航空結構40噸的年產能,50萬條曲線的緊縮場測試吞吐量。
多元化布局成效明顯 智能裝備領域強勢增長
除了在尖端裝備領域不斷完善產品布局和場景落地外,光啟技術也致力於將多種高新技術用於商業領域的探索和嘗試,其中之一是人工智慧覆蓋網絡技術。該技術是光啟技術基於5G推出的城市公共安防智能系統,可實現對人、車、手機等海量目標的實時動態追蹤,形成多維多域智能追蹤網絡。據了解,該技術解決了「大範圍全域智能覆蓋」、「海量動態目標實時並發」、「單位面積覆蓋與並發成本大幅降低」三大行業難題,在全行業形成跨代優勢。
在超材料智能結構及裝備產業化項目,光啟技術的表現也很亮眼。據了解,早在2017年光啟技術就已經布局智能裝備領域;在19年更是投建相關產業園項目,以擴充現有超材料尖端裝備供應能力和提升市場需求響應速度。
2018年光啟技術與上海市保安服務總公司籤署超材料警用智能頭盔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為後者提供定製開發智能頭盔的服務。在後續披露的公告中可以了解到,該筆訂單合同總價款為1600萬元,並且已經於2019年完成交付,產品受到客戶認可。
在研發-交付的兩年時間裡,光啟技術智能頭盔多次在第一、二屆中國進出口博覽會,上海2019年國慶活動、重慶三節兩夜活動的安保工作中亮相,可見其實戰功能經得起經驗。
在智能裝備上的積累也讓光啟技術能夠靈活進行產品迭代和創新,特別是在今年疫情期間,科研團隊以這款警用智能頭盔為藍本,第一時間推出了防疫利器——光啟熱成像智能頭盔N901,在國內教育系統、公安系統及地鐵、機場、商超、景區、寫字樓等大人流區域廣泛啟用,助力全社會的復工復產復學。
該款頭盔不僅在國內數十個省市的一線防疫工作中大展身手,也在國外30多個國家的防疫前線承擔重任。
基於超材料研發上所積澱的創新技術,進行商用領域的市場探索,光啟技術進一步豐富業務板塊構成。目前從財報數據來看,公司主營業務為超材料在尖端裝備上的賦能,此次獲得的大額訂單,將進一步鞏固光啟技術在尖端裝備的市場佔位和核心競爭力;而公司對智能裝備領域的探索和突破,也將有望兌現在業績數據中,成為營收貢獻另一個支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