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光啟技術公告表示,收到下屬子公司光啟尖端某大型複雜超材料結構件產品已達到重要應用節點,預計近期可進入批產交付階段。據公告顯示,該單一產品明年的交付量預計達到6000公斤至8000公斤,將對光啟技術未來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重大影響。目前僅這一產品,就已經佔滿了產能擴充後整個銀星基地的年產能。
目前,超材料產品市場需求呈現倒三角分布,價格最高的"超尖端超材料"在市場應用中佔比高達44%,接近過半的市場份額。
光啟技術是當前全球範圍內唯一能提供頂級尖端超材料解決方案的供應商,若以當前市場需求估算,光啟技術無疑是市場上超材料產品的主角,佔據重要的市場份額。據市場情報公司Lux Research發布的報告"超材料市場預測"認為,"超材料設備"到2030年將飆升至約107億美元,面對這百億美元的市場,光啟技術已經做好準備。
僅有少部分產品進入批產階段就已經為業績帶來如此突破;若光啟技術手握的上百件在研產品均進入批產,將百倍的轉化為爆發式的業績表現。超材料行業,進入產品的前期研製往往意味著鎖定了後續的批產,可見,光啟技術的未來業績增長充滿了確定性。
訂單加速增長 產能強化進程加快
今年是光啟技術業務爆發年,也是產能擴充的關鍵年。
此次公告中提及的某大型超材料結構產品將有望達到6000公斤至8000公斤的年產量,已經接近銀星基地目前的總年產能。此前,光啟技術曾對外披露了1.62億元新一代超材料航空結構訂單,以及多個過千萬的訂單合同。目前光啟技術手握多個訂單,業務呈爆發狀態。
目前,光啟技術可投產的生產基地以深圳銀星基地為主,經過今年5月份擴產後可實現8000公斤/年;而順德一期基地將於年底投產,可望達到40000公斤/年。可見,目前的訂單已經需要現有生產線滿負荷狀態才能消耗,隨著越來越多在研產品走進批量訂貨階段,將成為新的增量訂單,勢必會對現有的產能形成壓力。這也是光啟技術加快順德基地建設速度的考慮之一,公司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根據預測現有產能將在未來兩至三年內達到滿產。
從近三年光啟技術對外披露的訂單金額及數量來看,訂單數量總體呈現加速增長的趨勢,現在的增速或許只是一個開始。
基於超材料獨特的產業邏輯,一旦研發項目所對應的尖端裝備產品逐漸定型,光啟技術便能順勢拿下該產品的批量生產。半年報中光啟技術披露,當前在研階段的產品金額為1,574.30萬元,研發業務作為批產營收的前置性指標,在研產品一旦進入批量生產階段將轉化為成倍的訂單額;更何況在研型號將持續10到20年的服務期,轉化為訂單業績必然是指數級的變化。
對於未來訂單的篤定和堅信,也迫使光啟技術進一步加快其擴產儲能工作,這也給投資者對公司未來業績多了確定性期待。
交付能力全面升級 超材料業務再進階
擴產只是光啟技術體系化交付能力鏈條中的一個環節,超材料因其特殊性能在實際應用中走定製化路線,即"研究-設計-測試-批產"全程都需要光啟技術深度介入。
這也意味著,僅僅是提高"批產"階段的交付能力還不足夠,更需要將全鏈條中的各個環節都進行升級迭代,全面提高交付能力才能牢牢鎖定客戶。
本次公告中提到,該批產品重量是公司目前已批產同類產品最大重量6倍以上,可見,光啟技術可交付的超材料產品在重量上已經邁入新臺階。順著"研究-設計-測試-批產"這一超材料生產流程來梳理,就會發現光啟技術已經對各個環節都進行了升級迭代,完成了交付能力的全面提升。
今年7月份,光啟技術完成了超算中心的再次擴容升級,進一步提升其超材料產品研發能力。擴容後,超算中心目前有約400個節點,峰值計算能力4200萬億次/秒,是此前計算能力的6至7倍,可以實現高效率高精度的仿真技術,為應對更複雜、更大尺寸、更高難度的仿真計算提供基礎保障。
對於超算中心的擴容迫切性,光啟技術高管趙治亞表示,一方面是目前在研產品數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倍以上,另一方面則是產品尺寸也比以往更大、技術更加複雜,對於計算能力的要求呈幾何級增加。
無疑,超算中心的擴容升級,也為此次光啟技術拿下更大重量級別的某大型超材料結構產品作出了重大貢獻。
除此之外,早在去年的12月份,光啟技術便完成了超材料尖端裝備產品電磁性能檢測中心的建設。該檢測中心的緊縮場微波暗室是華南地區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大型綜合緊縮場檢測中心,測試能力居行業領先水平,可實現每年10萬條曲線的測試吞吐量。
"研究-設計-測試-批產",光啟技術用十年時間向外界證明了其從"0"到"1"建立超材料產業化的能力;而下一個十年,光啟技術則從"批產"走向"擴產",進一步強化其超材料領域的壟斷地位,鎖定未來5到10年的繼續性高增長。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