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進入21世紀之後,有一種材料引起全世界科學家的關注,這種材料就是超材料,什麼是超材料呢?大概來說就是指一些具有人工設計的結構,並呈現出天然材料所不具有的超常物理性質的新型複合材料,這種超材料,在未來的物理器件,航天航空,天線系統等領域將會有巨大的應用價值。
超材料在全世界國家中的地位已經與新能源,5G通信,第三代半導體相等,各個國家也在這個領域開展的激烈的競爭。
這種競爭自然就讓全球眾多的企業參與到超材料的研製中,其中還有很多巨頭,比如英國宇航公司,加拿大的科力斯存儲公司,日本的豐田汽車公司,美國的雷神公司,韓國的LG電子公司,中國的光啟技術,這些公司的主要針對智能蒙皮,雷達天線,吸波材料,電子對抗雷達,超材料通信天線,無人機雷達,聲學隱身技術等方面開展研究。
我國在超材料的研發上也並不落後,早在2015年,我國就正式發布了超材料的首個國家標準:《電磁超材料術語》,這也是全球第一份超材料領域的國家標準,該標準規定了電磁超材料的類別,功能,設計,基材,應用等相關方面的術語。
在這個標準的起草單位,有一家公司特別引人注目,那就是深圳的光啟研究院,光啟研究院是深圳光啟技術的研發機構。光啟技術,這個名字在普通老百姓的印象裡可能比較陌生,但是在全球超材料領域中,那可是妥妥的龍頭企業。
怎麼能說明這個問題,還是用數據來舉例吧。根據相關機構的統計,截至到2018年,我國超材料的相關專利技術申請超過3400件,其中光啟一家就有了2900件,佔比達到近90%,更厲害的是,光啟在全球超材料領域申請的專利數量,已經超過了其它國家申請數量的總和,已經取得壓倒性優勢。
光啟技術的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創始人劉若鵬帶領團隊於2009年回到中國,和很多回國的創業者一樣,劉若鵬被深圳這一塊充滿創新活力的土壤所吸引,因為這裡有很多世界級科巨頭,也有很多高科技獨角獸,同時還能和全球的頂級學術機構和同行精英保持緊密聯繫。
在深圳,還聚集了中國一半以上的VC機構,他們所掌握的海量資本能「點石成金」,可以輕易把一個創新點子變成產品,然後從中衍生出一個產業。在這裡,沒有人嘲笑任何一個「異想天開」的想法。
更幸運的是劉若鵬剛來到深圳,就遇到了人生中的貴人,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副院長馮冠平,雖然馮冠平在此之前,並沒有見過超材料這樣的項目,但他是業界公認對前沿技術最敏感的人,聽了項目之後,他就預感到這是一個千億級的行業。
馮冠平為了驗證劉若鵬團隊口中項目的真實性,提出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團隊要做出一個能夠改變微波方向的產品,來證明超材料的隱身功能,一個月,產品擺在了馮冠平的面前,劉若鵬順利拿到了天使投資。隨著馮冠平的投資,另外兩位投資大佬也加入了進來,一位是當時邁瑞醫療的董事長徐航,另外一位是松禾資本董事長厲偉。
2010年7月,劉若鵬在深圳創立了光啟技術,帶領團隊主攻超材料的設計與研發,因為基本是高科技的東西,所以不是行內人士,對其了解比較少,自然也有很多人都沒有聽過這家企業的名字,光啟研究院已經發展成一家擁有300名高端科研人才的頂尖研究機構。
不過光啟技術的黑科技卻非常厲害,最出名就是光啟的「隱身衣」技術,大家看了這個詞,也許會想到武俠小說中東瀛忍者的"隱術」,或者想到哈利波特的隱身衣,其實不是這樣的,光啟的「隱身衣」技術,指的不是在可見光下隱身,而是這個超材料在不同頻段,不同方位的電磁隱身。
在2016的珠海航展上,光啟技術就向大眾展示他們研發生產的「紅外隱身衣」,當模特穿上紅外隱身衣之後,用紅外熱線儀就無法探測到這個人,實現了在紅外隱身,這項技術在隱身裝備領域有極大的應用價值,可以大幅度提高軍事裝備的隱身性能,大幅減輕被對方的紅外探測設備,雷達和反導系統偵測到的機率。『
為了打通超材料全產業化鏈條,光啟科技先後建立了深圳銀星產業基地和佛山順德產業基地,在全球範圍上首次完成了超材料的規模化生產,實現了研發-設計-測試-批量生產一體化,奠定了成為全球超材料龍頭企業的基礎,也實現了我國超材料從0到1的歷史突破。
光啟技術還有一件黑科技產品就是「馬丁飛行包」,這是一款載荷能力達到120公斤的個人飛行設備,2015年12月,在深圳的歡樂海岸,舉行了「馬丁飛行包」的國內首飛,在離地30米的高度飛行了5分鐘,因為發動機可靠性不足,還不能進行長時間的載人飛行,雖然技術還沒有完善,能達到民用的水平,但是這款飛行包的出現,讓人類能像鋼鐵俠一樣在空中飛行的夢想,離實現又近了一點。
在深圳,有很多像光啟技術這樣的創新公司,表面看起來普普通通,但是一出手就是一把黑科技王炸,這些公司的創新科技成果,為我國未來在科技上領先全球打下了基礎。據投資界人士估計,光啟技術的市值空間可達千億級,又一個高科技領或獨角獸在深圳這座年輕的城市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