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 2019-05-27 16:27:07
近日,光啟旗下全資子公司深圳光啟尖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及雙方軍事代表機構籤訂了《軍品配套產品訂貨合同》,合同總金額為1180萬元。
今年以來,光啟已經獲得多個隱身裝備訂單,僅公告出來超材料隱身產品的訂貨合同就累計近6000萬元。
多家證券機構認為,在兩市春季行情進入休整之際,軍工板塊逆周期屬性有望凸顯,投資價值進一步顯現。其中,光啟技術作為一家擁有尖端核心技術的軍工企業,其內生動力和活力有望進一步被激發。
創業8年
光啟以超常規速度攻克核心技術
據了解,光啟所處的尖端武器裝備行業是一個面向全球頂尖科技力量競爭的行業,通常需要10-20年研製周期,並且所有解決方案都要滿足極為苛刻的技術要求和複雜的戰場環境,面臨的挑戰可謂是生死存亡。
2009年,劉若鵬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世界頂級科學雜誌《Science》發表了關於「隱身衣」(或稱超材料)的論文,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不小的轟動。次年,劉若鵬博士畢業後回國創業,從零開始,從最簡陋的實驗室起步,8年時間內,將一個看似不可能具備任何應用和產業化基礎的超材料理論實現了產業化,並開始形成一個新的產業鏈,讓中國在超材料領域的技術領先世界。
過去8年來,光啟在尖端武器裝備上的投入主要由科研經費支持,勵精圖治,攻堅克難,不僅在關鍵技術上取得了突破,而且目前做的很多技術和產品都是直接應用在國家的尖端武器裝備上。
目前,光啟已具備戰機、無人機、艦艇、飛彈等多場景的尖端武器隱身解決方案,其超材料隱身產品也已在空軍、海軍、火箭軍等多個重點型號上應用,大幅提升了裝備的隱身性能和對抗能力。
除了備受關注的超材料領域,光啟在新一代人工智慧覆蓋技術方面也走在當前技術的前列。
下一步
讓核心技術在民用市場大放異彩
對於光啟的發展,劉若鵬故意違背了中國科技企業先易後難的商業規律。他認為,在原創新科技產業領域把最前沿科技轉化成真正的產品,需要首先在國防軍工領域進行工程化實踐,這是第一步應用。在服務好國防工業、提升軍工技術水平後,下一步是將超材料等創新技術應用到安防警用、公共運輸等民用這個更為廣闊的市場。
創立8年來,公司聚焦在核心技術上面,從超材料科學研究進一步發展成為新一代隱身技術,在軍民融合戰略下實現高科技「民參軍」,為我國武器裝備發展作出貢獻。同時,進一步推動轉化核心技術,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覆蓋技術。
光啟人工智慧覆蓋技術,擁有基於光啟最新一代光電雷達感知站點單個站點的覆蓋能力,智能覆蓋面積能夠達到2000平方米;在同等投資條件下,與業界現有方案相比,光啟將人工智慧覆蓋效能提升了18倍,智能並發處理能力提高了35倍,同一覆蓋面積與並發容量建設總成本將為現有業界方案的1/24。光啟憑藉這項技術不僅在最近成為中國聯通5G建設合作夥伴,也吸引了包括中國移動、中國電信、華為、騰訊、宇視、依圖、雲從等知名企業的關注。
市場人士預測,在我國國防預算穩步遞增的背景下和5G戰略升級的關口,光啟作為軍民融合創新企業的代表在今後幾年有望迎來蓬勃發展的黃金期。而光啟的快速成長和成功則向市場表明,創新永遠是市場的稀缺資源,擁有創新能力的光啟必將在未來世界大國的國防技術競爭中為我國扮演技術先鋒的角色,並推動尖端科技向民用市場的普及應用,提升相關產業經濟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