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的「施工圖」來了!有A股公司已深度參與
摘要
【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的「施工圖」來了!有A股公司已深度參與】近日,深圳市《關於勇當海洋強國尖兵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實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已印發實施。根據方案,「十四五」期間,深圳將夯實「四梁八柱」,重點發展海洋經濟、海洋科技、海洋生態與文化、海洋綜合管理、全球海洋治理五大領域,大力推進63個重點項目的示範性建設。(上海證券報)
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詳細「施工」方案來了!
據上證報記者了解,近日,深圳市《關於勇當海洋強國尖兵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實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已印發實施。
根據方案,「十四五」期間,深圳將夯實「四梁八柱」,重點發展海洋經濟、海洋科技、海洋生態與文化、海洋綜合管理、全球海洋治理五大領域,大力推進63個重點項目的示範性建設。
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明確支持的事項,正因如此,在「十三五」規劃收官和「十四五」規劃開啟的交匯之年,深圳在修訂出臺《關於勇當海洋強國尖兵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實施方案(2020-2025年)》時,較2018年版本的實施方案有了更高的站位、更宏大的願景。
深圳的目標是,到2025年,成為我國海洋經濟、海洋文化和海洋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標杆城市和對外彰顯「中國藍色實力」的重要代表。
海洋經濟潛力無限,相關上市公司已加緊卡位。深圳擁有涉「海」企業7000餘家,其中一些實力雄厚的上市公司,已經參與到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行動中。
重點發展五大領域
聚焦海洋事業建設著力點,《方案》明確了五大涉海領域將重點發展:
第一,聚焦海洋經濟領域,重點引導和推動海工裝備、海洋電子信息、海洋生物醫藥、海洋資源開發等新興產業加速發展,充分利用「雙區」創建契機,積極引導海洋金融、港口航運開放合作,增強國際化水平,推動海洋經濟跨越式發展,提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競爭力。
第二,聚焦海洋科技領域,通過設立海洋教育研究機構、聚集海洋專業人才、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規劃建設海洋科技創新走廊、加強海洋科技服務等舉措,建立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到成果轉化的全鏈條海洋科技創新體系,打造一流的海洋創新引擎,提升深圳海洋科技的全球影響力。
第三,聚焦海洋生態與文化領域,將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海洋文化發展與城市發展緊密結合起來,重點構建世界級綠色活力海岸帶、彰顯海洋文化特色、打造國際濱海旅遊城市,營造陸海融合、人海和諧的國際海濱城市氛圍,提升深圳海洋文化在全球的輻射力。
第四,聚焦海洋綜合管理領域,從完善海洋規劃體系、健全海域管理體制機制、加強海洋基礎能力建設等方面入手,對智慧海洋建設、海洋防災減災、海洋執法維權等進行全面部署,提升海洋法制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第五,聚焦全球海洋治理領域,以舉辦國際海洋高端交流活動、謀劃國際海洋事務組織落戶深圳、構建「全球資源+中國消費」的遠洋漁業格局等舉措為重點,助力「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爭取為在國際海洋法律、規制、行業標準制定方面發出「中國聲音」貢獻深圳力量。
63個涉海重點項目示範引領
《方案》明確,2020-2025年將持續推進和新增共計63個涉海重點項目,力爭通過一批標誌性、代表性、關鍵性項目,形成示範效應並持續發力,有效支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
持續推動的40個重點項目包括:推動設立國際海洋開發銀行、按程序組建海洋大學、建設智能海洋工程製造業創新中心、推動建立國家深海生物基因庫、規劃建設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和國際金槍魚交易中心、設立深圳港航發展基金、建設優勢特色海洋學科、推動設立中國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等。
大力推動的23個新增重點項目則是:按程序組建國家深海科考中心、推動設立海洋產業發展基金、爭取試點啟運港退稅政策、推動組建中國海工集團、推動建設中船南方海洋工程技術研究院、建設蛇口國際海洋城、規劃建設水產實驗基地、推動深圳灣紅樹林溼地納入拉姆薩爾國際重要溼地名錄、開展海洋生態環境基礎調查、建設前海灣人工沙灘等。
據了解,深圳將成立深圳市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發展委員會,由市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主任委員,審議全市重大涉海項目、規劃和政策。提升經費保障力度,強化專項資金扶持,積極爭取國家和省重大專項資金,研究設立深圳市促進海洋產業發展專項資金。
上市公司積極卡位布局
有關專家表示,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的區位優勢明顯,其擁有1145平方公里海域面積和約260公裡的海岸線,地處亞太主要航道,是中國國際班輪航線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也是國家重點發展的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城市,同時還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樞紐城市。深圳還擁有高技術密集的產業集群,當前其海洋生產總值不足深圳市GDP總量的1/10,發展潛力巨大。
早在2012年,深圳海洋產業已經達到千億級,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旅遊業、海洋油氣業等三大傳統產業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海洋高端裝備、海洋電子信息、海洋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發展態勢良好。
數據顯示,2018年,深圳海洋生產總值約2327億元,同比增長4.63%,海洋經濟生產總值佔全市GDP的9.6%。根據規劃,深圳海洋生產總值到2020年將達到3000億元。
深圳擁有涉「海」企業7000餘家,其中部分是實力雄厚的上市公司,並已經參與到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行動中。
比如,中集集團此前就在深圳召開的「勇當海洋強國尖兵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新聞通氣會上,以專家的身份,就深圳出臺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政策文件進行解讀。目前中集集團交付的半潛式鑽井平臺已服務於北海、南海、墨西哥灣、巴西海域等全球主流海洋油氣產區。
中興通訊、研祥智能、華訊方舟等大型電子信息龍頭企業已進軍海洋通訊、船舶導航等海洋領域。
自2015年起,中興通訊就成立了「海洋信息化專題項目」,致力於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寬帶衛星通訊等前沿技術服務海洋事業,去年10月,中興通訊在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上發布了海洋大數據應用支撐平臺——ZTE OaS,並展示了國內唯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信級衛星通信整體解決方案,填補了深海覆蓋盲區的空白。
深圳民企華訊方舟也一直致力開展海洋寬帶覆蓋、海事雷達探測和低軌衛星群等相關的科研成果轉化開發,其「衛星+」與華訊天樞一體化雲管理平臺,可為海洋參與單位與個人提供多種信息化服務。
港股上市公司研祥智能的業務也涵蓋海洋電子信息領域。
去年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公布的「深圳市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項目(第二批)初審結果」中,中興通訊、華訊方舟、中集集團、研祥智能等均有項目入選。
10月15日至18日,被譽為「中國海洋第一展」的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將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預計將有600多家企業攜最新涉海產業的新技術新成果亮相。本屆海博會還將突破海洋圈層,搭建陸域企業向海洋進軍的平臺,為海洋經濟發展培育更多新增長點,形成涉海產業集群效應。屆時,諸多上市公司也將組團參展。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責任編輯:DF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