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將加快推動深圳海洋大學組建工作

2021-01-13 鳳凰網房產

來源: 澎湃新聞網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網站8月17日發布的《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關於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第20200748號提案答覆的函》(以下簡稱《答覆函》),披露了該廳答覆廣東省政協委員任安良所提《關於加快廣東省海洋經濟強省建設的提案》的具體內容。《答覆函》由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成文於8月13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注意到,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在《答覆函》中提到,將加快推動深圳海洋大學組建工作。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在《答覆函》中指出,下一步,將全面推動海洋強省建設,「制訂《關於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市深化自然資源領域改革探索意見》實施方案,狠抓大灣區重點項目用地用海用林保障。全力支持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協助籌建海洋大學、國家深海科考中心、國際海洋開發銀行」,「加快推動深圳海洋大學組建工作。」近年來,深圳市一直謀劃創建一所高水平的海洋大學。深圳市委、市政府2018年9月出臺的《關於勇當海洋強國尖兵 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曾提出,要大力發展海洋高等教育,創辦國際化綜合性海洋高等院校,推動國際知名海洋大學與深圳合作辦學。另據南方+新聞客戶端報導,2018年12月28日,時任深圳市規土委(市海洋局)黨組成員、海洋局副局長李喻春在全球海洋城市新聞通氣會上解讀《決定》時曾透露,為彌補海洋教育研究短板,深圳將選擇與歐洲的著名海洋高校合作創辦海洋大學。2019年8月公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中,也明確支持深圳「支持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組建海洋大學和國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設立國際海洋開發銀行」。

當世界經濟面臨修復,當未來依然存在不確定,或是危機、或是機遇,一份對未來經濟發展的指引正當時。

風財訊對話頂層智慧,22場雲端對話,10城落地論壇,9月1日-9月6日,與您相約!

相關焦點

  •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廳長陳光榮:創建南嶺國家公園,維育自然生態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陳光榮從「小切口」入手化解堵點痛點羊城晚報·羊城派:省自然資源廳如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確保在廣東自然資源領域落地生根、結出碩果?廣東自然資源領域如何推進改革創新,如何更好地推動廣東高質量發展?陳光榮: 我們將繼續用足用好改革的關鍵一招,聚焦關鍵環節繼續探索推出一批改革創新舉措,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推動廣東自然資源工作始終走在全國前列。廣東經濟發展水平較高,面臨的資源要素約束更緊。
  • 深圳海洋大學和國家深海科考中心加速落地!「海洋廣東」破浪遠航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近日發布的《廣東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0)》顯示,廣東海洋經濟總量繼續保持增長,初步核算,2019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達到21059億元,同比增長9.0%,佔地區生產總值的19.6%,佔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23.6%。廣東海洋生產總值連續25年位居全國首位,已成為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核心區之一。
  • 深圳全面加速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
    廣東省政府有關領導在2020海博會開幕式致辭時表示,中央關於「雙區」建設的重要文件為大力發展海洋經濟作出重要部署,為發展海洋經濟明確了方向。廣東圍繞建設「海洋強省」的目標,將牢牢把握「雙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支持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大力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 擬籌建中國第8所海洋大學,深圳將再添一所高水平大學
    2025年)》(下稱「方案」)正式印發實施,「方案」提到,深圳將持續推動的40個重點項目,包括推動設立國際海洋開發銀行、按程序組建海洋大學、建設智能海洋工程製造業創新中心、推動建立國家深海生物基因庫、推動設立中國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等。
  • 大鵬新目標定了: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載區,打造世界級...
    廣東省政府有關領導在2020海博會開幕式致辭時表示,中央關於「雙區」建設的重要文件為大力發展海洋經濟作出重要部署,為發展海洋經濟明確了方向。廣東圍繞建設「海洋強省」的目標,將牢牢把握「雙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支持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大力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 深圳海洋大學pk廣州交通大學誰將成為新的「南方之強」!
    深圳海洋大學橫空出世近日,深圳獲批加快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按照總體規劃,深圳即將組建海洋大學,這意味著粵港澳大灣區大學陣營即將增添新成員,其實早在去年12月,深圳市海洋局副局長李喻春在解讀剛出臺的《關於勇當海洋強國尖兵 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決定》時就透露,在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過程中
  • 深圳的海洋大學,一所呼之欲出的高校!
    我之前就在討論,深圳的高等教育未來非常具有潛力目前來看,確實如此 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在意見中提到:「支持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組建海洋大學和國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設立國際海洋開發銀行。
  •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所屬事業單位基本情況簡介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所屬事業單位基本情況簡介
  • 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的「施工圖」來了!有A股公司已深度...
    有A股公司已深度參與】近日,深圳市《關於勇當海洋強國尖兵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實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已印發實施。根據方案,「十四五」期間,深圳將夯實「四梁八柱」,重點發展海洋經濟、海洋科技、海洋生態與文化、海洋綜合管理、全球海洋治理五大領域,大力推進63個重點項目的示範性建設。
  • 深圳要組建海洋大學?很多人不知,深圳早已建立近10所名牌大學!
    深圳長期以來為人所詬病的,就是土生土長的好大學太少,似乎能叫得出名字就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這兩所。但其實,深圳近些年正努力彌補這一短版,通過自建大學,引進名校合作辦學等模式,不知不覺中已建立近10所名牌大學。而最近,《深圳特區報》在解讀深圳接下來要幹的大事時,又釋放了一個利好消息,提出深圳要按程序組建海洋大學!
  • 深圳發文:推動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創建「雙一流」
    成語接龍 中共深圳市委日前印發《中共深圳市委關於制定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其中提到:推動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創建「雙一流」。這亦體現了深圳大力推動高等教育、提升教育質量的決心與志向。
  •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全國示範數字檔案室」系統參加第八屆廣東省...
    近日,廣東省2020年「先鋒杯」比賽結果出爐,省自然資源廳項目《立信息化潮頭,創檔案工作新局(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全國示範數字檔案室」系統)》取得崗位創新決賽第六名,這是省廳近年來在此項賽事上首次進入前八名,也是我省檔案工作在此項賽事上的首個獲獎項目,實現了檔案參賽作品獲獎的「零突破」,進一步推動了檔案工作融入中心
  • 要聞:一系列國家級海洋機構將在深圳誕生
    報告指出,下一步,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體部署,堅持以市場化運作為導向、以機構改革為動力、以政策扶持為引導、以防控風險為底線,深化改革創新,建立完善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市場體系、組織體系和產品體系,更好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多層次的金融需求,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 廣東省實驗室(第三批)啟動建設
    會上指出,啟動建設第三批廣東省實驗室,是我省落實「1+1+9」工作部署、建設科技創新強省的重大舉措,對於全面提升我省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能力、推動科技資源均衡優化配置、促進「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戰略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到粵東片區開展2020年海平面變化影響調查評估...
    為更好推進2020 年度海平面變化影響調查評估工作,省自然資源廳制定了《廣東省2020年度海平面變化影響調查評估工作方案》,並分片區赴各地進行調研。近日,省廳調研組一行到粵東片區開展2020年海平面變化影響調查評估工作調研,調研採用分片座談和實地調查相結合的方式。
  • 南方海洋實驗室構築世界一流海洋人才高地
    團隊建起來後,如何最大限度釋放和激發創新活力和研究動力,將科研人員從繁瑣的低價值工作中解放出來,則成為實驗室體制機制創新的核心目的。  「我們對創新團隊的考核管理實現了三大轉變:一是改變現有科研項目組織方式,組建『雙首席』創新團隊,團隊人員主要由首席組建;二是改變現有的評價考核體系,以『標誌性成果』為考核重點;三是改變科研人員績效低的現狀,大幅提高人員費用比例。」
  • 廣東省重點大學,廣東海洋大學和南方醫科大學
    廣東海洋大學,位於廣東省湛江市。是廣東省重點大學,省部共建高校。學校的前身是創建於1935年的廣東省立高級水產職業學校。1997年湛江水產學院和湛江農業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湛江海洋大學。2001年湛江氣象學校併入。2005年更名為廣東海洋大學。
  • 廣東將加快推進海洋能源開發和利用研究
    廣東將加快推進海洋能源開發和利用研究 2012年07月24日20: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海洋事業的34個全國之「最」
    海洋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廣東海洋事業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因海而興的歷史發展特徵十分明顯。記者從廣東省自然資源廳了解到,改革開放以來,廣東海洋事業蓬勃發展,海洋生產總值連續25年保持全國首位,為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為全國海洋事業提供了重要實踐和經驗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