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流能發電技術躋身世界前三甲 搶灘「藍色油田」

2020-12-03 中國新聞網

中國海流能發電技術躋身世界前三甲 搶灘「藍色油田」

2017-01-19 16:08:4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浙江省政協委員、LHD-L-1000林東模塊化大型海洋能發電機組項目負責人林東接受中新網記者視頻專訪 王鋼 攝

  中新網杭州1月19日電(方堃)世界裝機功率最大、總裝機容量達3.4兆瓦的LHD-L-1000林東模塊化大型海洋能發電機組項目(一期)近日在浙江舟山通過專家驗收。這標誌著中國海流能發電已攻克「穩定」難題,成為世界上繼英國、美國之後,第三個實現海流能發電併網的國家。

  「當前,化石能源日益枯竭,傳統能源造成的環境代價日益凸顯。而被譽為『藍色油田』和『海上沙烏地阿拉伯』的海洋潮流能與太陽能、風能相比,規律性強且不佔用陸地,是理想的可再生清潔能源。」19日,浙江省「兩會」在杭州召開期間,浙江省政協委員、LHD-L-1000林東模塊化大型海洋能發電機組項目負責人林東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及知名企業巨頭都在搶先布局海洋能產業。

  多年前,林東一個轉身,從傳統食品行業跨進新領域。從「牛肉乾大王」、杭州綠盛集團董事長,成為浙江舟山聯合動能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工程師。

  林東回憶起多年來一頭鑽進潮流能發電領域的點滴。

  2009年,為響應浙江省歸國華僑聯合會「海歸創業導師團」幫助海外高層次人才為國服務的號召,在林東的領銜下,旅美博士黃長徵、丁興者等海歸人才齊聚浙江,著手攻關潮流能發電這一世界性難題。

  「浙江在布局和發展海洋能產業方面優勢明顯,除了沿海37個重要水道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海洋技術研發、海工裝備製造領域的產業基礎優勢,還具有創新突破優勢。」林東表示目前中國50%的海流能資源在浙江,而舟山又佔據了浙江96%的海流能資源。

  在中國國家海洋局專項資金、浙江省科技廳重大專項的支持下,浙江舟山聯合動能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歷經7年研發,首套發電機組自2016年7月下海測試發電,安全平穩運行了168天。在此之前,世界上僅有英國和美國掌握海流能發電併網技術,而能否實現海流能穩定發電仍是技術難題。

  林東介紹,該系統群涵蓋15大系統核心技術群組、52項核心技術專利,全部渦輪水輪機模塊下水運行穩定後,預計年發電量可達600萬千瓦時,相當於可供兩三千戶人家的全年用電量。

  「可以斷定,經濟體量龐大、行業延伸廣泛、社會影響深遠的海洋能產業,當前正處於孵化關鍵期、起步窗口期和重要戰略機遇期。」林東建言,借鑑學習英國成功經驗,以浙江LHD海洋能研發為突破口,積極爭取國家海洋能大型實驗室落戶浙江,補齊海洋能相關領域的政策短板,明確和完善海洋能開發利用領域的產業規劃、發展路徑。(完)

相關焦點

  • 中國海流能發電躋身世界前三甲 未來可「全清潔」供電
    據悉,世界裝機功率最大、總裝機容量達3.4兆瓦的LHD-L-1000林東模塊化大型海洋能發電機組項目已在浙江舟山通過專家驗收。這標誌著中國海流能發電已攻克「穩定」難題,成為世界上繼英國、美國之後,第三個實現海流能發電併網的國家。
  • 我國海流能發電也能「上網」了
    據悉,世界裝機功率最大、總裝機容量達3.4兆瓦的LHD-L-1000林東模塊化大型海洋能發電機組項目已在浙江舟山通過專家驗收。這標誌著中國海流能發電已攻克「穩定」難題,成為世界上繼英國、美國之後,第三個實現海流能發電併網的國家。  早就知道大海是「藍色油田」,那麼這海流發電對地球的汙染是否更小?產生的電能較傳統方式又有什麼進步?
  • 浙大海流能發電裝備創新記
    海洋能永世不竭,對人類永續發展意義不凡。4月豔陽天,東海之濱的舟山摘箬山島邊,三座碩大的火紅色海流能發電平臺正平穩運行。一個月來,在浙江大學原創大長徑比半直驅水平軸120kW比例樣機基礎上,國電聯合動力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的300kW電氣變槳機組,在舟山摘箬山海洋科技示範島浙大海流能發電試驗基地實海況發電成功,實現270度變槳和併網運行!
  • 637千瓦,浙大自主研發的海流能發電機組創國內海流發電裝備最大...
    「在前期研製的30千瓦、60千瓦和120千瓦系列化裝備基礎上,我們研製的650千瓦大長徑比高效水平軸海流能發電機組是目前國內單機發電功率最大的海流發電裝備。」浙大海洋研究院副院長、機械裝備與海洋工程交叉創新團隊首席教授李偉說,單機組發電功率越大,意味著裝備產業化能力越強,越有利於開拓海洋能市場。
  • 863計劃先進能源領域「海流能發電與海島新能源供電關鍵技術」主題...
    2012年3月23日,國家863計劃先進能源領域「海流能發電與海島新能源供電關鍵技術」主題項目啟動會在杭州召開。科技部高新司能源處、高技術中心能源處參加了會議。    「海流能發電與海島新能源供電關鍵技術」主題項目是863計劃先進能源領域「十二五」優先啟動項目。該項目針對中國海洋戰略中新能源發展的重大技術需求,研製開發集海流能、風能、光伏能、儲能等海島新能源的混合供電系統,努力攻克大容量海流能列陣併網技術、電儲能調峰調蓄控制技術、以及海島混合電源多模式電網運行控制等關鍵技術。
  • 風力「混搭」海流來發電 上海海事大學初步建成海流發電實驗平臺
    來源/東方IC  新民晚報訊(見習記者 郜陽)風力發電是一項發展迅速的綠色技術。海上豐富的風能資源和日趨成熟的技術讓海洋迅速成為新的風電市場。如何利用波濤洶湧的大海造福人類,成為科學家們鑽研的方向。
  • 「十二五」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流能發電與海島新能源供電關鍵技術...
    近期,科技部高新司在浙江舟山組織召開了「十二五」國家863計劃主題項目「海流能發電與海島新能源供電關鍵技術研究」驗收會。    通過該項目的實施,完成了容量等級分別為25/35kW、30/40kW、60/75kW、120/150kW的4套海流能發電機組,建成了海流能發電裝備試驗平臺與測試系統,其中60/75kW機組累計運行時間超過2000小時。開展了海島電網混合儲能調峰調蓄技術研究,研製了鋰電池和超級電容混合的儲能協同控制裝置,調峰調蓄最大輸出功率達到1.2MW,滿足併網/孤網無縫切換控制的要求。
  • 海流發電用海流衝擊力使水輪機旋轉,變換成高速,帶動發電機發電
    海流發電用海流衝擊力使水輪機旋轉,變換成高速,帶動發電機發電。海水裡面由於溶解了不少礦物鹽而有一種苦鹹味,這給在海上生活的人用水帶來一定困難,所以人們要將海水淡化,製取生活用水。然而,這種苦鹹的海水大有用處,可用來發電,是一種能量巨大的海洋資源。
  • 新時代 陽光電源助力我國海流能發電躍上新臺階
    近年來,陽光電源助力我國半直驅水平軸海流能發電機組成功併網發電,推動了我國新型高效水平軸系列化裝備的產業化進程。目前該系列裝備中最大單機功率已達650kW,由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浙江大學海洋研究院自主研發,獲國家科技部、國家海洋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浙江省科技廳重點項目的支持。
  • 上海海事大學研發海上風力、海流混合發電系統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燁捷)日前,記者從上海海事大學獲悉,由該校物流工程學院教授湯天浩帶領的團隊正在研發一套海上風力和海流混合發電技術。目前海流發電實驗平臺已經初步建立。  該項目主要研究在海洋特殊環境下,研製海流發電機,探索和解決風力和海流混合發電系統的構建、集成、電能變換模式、併網控制等關鍵技術。
  • 世界首個全天候併網運行潮流能發電展項亮相
    島礁間架設起白色機組,流水模擬大海潮流,帶動轉軸傳動發電,藍色燈帶象徵電網,源源不斷地輸往城市鄉村。12月21日,在中國杭州低碳科技館內,「LHD林東模塊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展項」亮相。該展項還同步接入了我國東海舟山海域海流發電實時運行實況。
  • 浙江日報丨637千瓦,單機發電新紀錄 浙大研製的海流發電裝備在舟山...
    記者21日從浙江大學獲悉,由浙大自主研發的650千瓦海流能發電機組日前在舟山恢復併網發電,最大發電功率達637千瓦,創國內海流發電裝備最大發電功率紀錄。在舟山市摘箬山島海域,浙大海洋能試驗電站的幾座通體火紅色的發電機組十分醒目地高聳在海面之上。海潮湧動,推動水中的葉輪,帶動發電機運轉。「在前期研製的系列化裝備基礎上,我們研製的650千瓦大長徑比高效水平軸海流能發電機組,是目前國內單機發電功率最大的海流發電裝備。」
  • 漲知識 潮流發電與海流發電裝置圖
    電力人技術俱樂部:200037175電力安裝施工聯盟群 :453779584電力人物資採購聯盟群 :436576602待安裝的擴張管渦輪潮流發電裝置用機翼使槳葉式海流發電機懸浮在海水中01用機翼使槳葉式海流發電機懸浮在海水中02
  • 日照看好海洋新能源開發 或建波浪能發電
    在日照市貫徹落實《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實施方案討論稿中提到,作為「十大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項目之一,日照市或將規劃建設波浪能發電。  海洋能源是最理想替代能源之一  談到波浪能發電,日照市科技局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波浪發電是海洋能源其中一種。
  •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20kW海流能裝置關鍵技術研究與...
    2013年5月23日,「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海洋能開發利用關鍵技術與示範」課題「20kW海流能裝置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在山東青島通過技術驗收。    該項目針對我國邊遠海島電力短缺的現狀,研究攻克波浪能、潮流能、溫差能等多種海洋能形式發電關鍵技術,並進行現場示範試驗,以提高我國海洋能開發利用的自主創新能力,為我國海洋能技術進步及產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 ...青年教師學科論壇」(三)——「海流能發電裝置的流體數值計算」
    田文龍,航海學院助理研究員,分別於2010年和2016年獲西北工業大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學士學位和兵器科學與技術博士學位,讀博期間曾赴美國東南國家海洋可再生能源中心(SNMREC)訪學一年,目前主要從事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相關研究
  • 航海學院舉行「青年教師學科論壇」(三)——「海流能發電裝置的...
    田文龍,航海學院助理研究員,分別於2010年和2016年獲西北工業大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學士學位和兵器科學與技術博士學位報告中,田文龍老師結合自己目前的科研項目,向廣大師生介紹了海流能發電裝置,討論了VAHT和VIV兩種海流能發電裝置的流體數值計算方法(CFD)和相關研究結果,並結合實際案例介紹了如何發現科學問題的經驗。
  • 科學新知|躋身世界前列!我國成功突破「貪吃蛇」鑽井技術「限速」
    科學新知|躋身世界前列! 中國海油7日宣布,我國自主研發的旋轉導向和隨鑽測井系統中的高速率脈衝遙傳技術,在渤海油田南堡區塊實現重要突破,傳輸速率同比提升24倍,同比提高鑽井時效20%。
  • 聯合動力海洋潮流能發電裝備獲重大技術突破
    3月31日,國家能源集團所屬聯合動力公司自主研發的應用270°電動變槳技術和水下視頻技術的300kW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成功下海,並順利併網發電運行。 這是世界首臺應用270°變槳技術,實現了雙向海流能量高效捕獲的潮流能發電機組。
  • 中國海流能行業深度分析及十四五發展規劃諮詢建議2021-2026年
    2017-2020年國際宏觀經濟形勢分析 2.2.2 2017-2020年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分析 2.2.3 2017-2020年產業宏觀經濟環境分析 2.3 海流能行業社會環境分析 2.3.1 海流能產業社會環境 2.3.2 社會環境對行業的影響 2.4 海流能行業技術環境分析 2.4.1 海流能相關技術分析 1、潮汐發電的原理與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