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3計劃先進能源領域「海流能發電與海島新能源供電關鍵技術」主題...
2012年3月23日,國家863計劃先進能源領域「海流能發電與海島新能源供電關鍵技術」主題項目啟動會在杭州召開。科技部高新司能源處、高技術中心能源處參加了會議。 「海流能發電與海島新能源供電關鍵技術」主題項目是863計劃先進能源領域「十二五」優先啟動項目。該項目針對中國海洋戰略中新能源發展的重大技術需求,研製開發集海流能、風能、光伏能、儲能等海島新能源的混合供電系統,努力攻克大容量海流能列陣併網技術、電儲能調峰調蓄控制技術、以及海島混合電源多模式電網運行控制等關鍵技術。
-
「十二五」國家863計劃項目「光伏光熱聯合供能(PV/T)關鍵技術研究...
近期,科技部高新司在武漢組織召開了「十二五」國家863計劃主題項目「光伏光熱聯合供能(PV/T)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驗收會。該項目由蘭州交通大學國家綠色鍍膜工程中心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等五家單位共同完成。
-
浙大海流能發電裝備創新記
從2004年開始,李偉團隊即致力於海流能的開發利用,迄今已成功研製了30kW-650kW系列化半直驅機組和涉海特種儀器專用50W- 500W直驅機組兩大系列化裝備,率先形成水平軸機組列陣併網運行系統和海流能海島獨立穩定供電系統,在海流能發電裝備的研製上走出了一條自主研發的創新之路。
-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20kW海流能裝置關鍵技術研究與...
2013年5月23日,「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海洋能開發利用關鍵技術與示範」課題「20kW海流能裝置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在山東青島通過技術驗收。科技部高新司、國家海洋局科技司的有關同志出席驗收會。 該項目針對我國邊遠海島電力短缺的現狀,研究攻克波浪能、潮流能、溫差能等多種海洋能形式發電關鍵技術,並進行現場示範試驗,以提高我國海洋能開發利用的自主創新能力,為我國海洋能技術進步及產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
「十二五」國家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優良食品微生物高通量...
5月29日,「十二五」國家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優良食品微生物高通量篩選與細胞選育技術」主題項目工作交流會在無錫順利召開。項目牽頭單位江南大學、各課題承擔單位負責人及主要研究人員共計50餘人參加此次啟動會。
-
「十二五」國家863計劃「可見光通信系統關鍵技術研究」主題項目...
2013年4月23日,國家863計劃信息技術領域「可見光通信系統關鍵技術研究」主題項目啟動會在河南鄭州召開。科技部高新司、高技術中心,河南省科技廳,項目責任專家及相關課題承擔單位研究人員參加了會議。
-
新時代 陽光電源助力我國海流能發電躍上新臺階
近年來,陽光電源助力我國半直驅水平軸海流能發電機組成功併網發電,推動了我國新型高效水平軸系列化裝備的產業化進程。目前該系列裝備中最大單機功率已達650kW,由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浙江大學海洋研究院自主研發,獲國家科技部、國家海洋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浙江省科技廳重點項目的支持。
-
637千瓦,浙大自主研發的海流能發電機組創國內海流發電裝備最大...
「在前期研製的30千瓦、60千瓦和120千瓦系列化裝備基礎上,我們研製的650千瓦大長徑比高效水平軸海流能發電機組是目前國內單機發電功率最大的海流發電裝備。」浙大海洋研究院副院長、機械裝備與海洋工程交叉創新團隊首席教授李偉說,單機組發電功率越大,意味著裝備產業化能力越強,越有利於開拓海洋能市場。
-
「十二五」863計劃「典型地質災害遙感監測與應急關鍵技術及應用...
近日,「十二五」863計劃「典型地質災害遙感監測與應急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在北京順利通過驗收。項目面向國家救災減災實際需要,突破了異構空天地觀測網系統規劃與多源遙感影像快速處理、動態滑坡災害地質圖表達、高分多源多維度災害目標提取與損毀評估等關鍵技術,實現了面向典型地質災害的快速任務規劃、高效數據處理、遙感監測預警、精細災情評估和救災方案快速制定等目標,提升了我國地質災害應對能力。
-
「十二五」國家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農用微生物製劑與酶產品...
近日,「十二五」國家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農用微生物製劑與酶產品創製」項目推進會在青島召開。項目首席專家、各課題負責人和主要科研骨幹共50餘人參加推進會。科技部農村中心有關負責人以及部分主題專家組專家參加會議,對項目的執行情況進行了點評和推進指導。
-
我國海流能發電也能「上網」了
我們都知道地球的能源有限,新的可再生能源亟待開發,那麼,除了太陽能、風能這種大家熟知的清潔能源,還有哪些新能源可供未來使用呢? 據悉,世界裝機功率最大、總裝機容量達3.4兆瓦的LHD-L-1000林東模塊化大型海洋能發電機組項目已在浙江舟山通過專家驗收。
-
中國海流能發電躋身世界前三甲 未來可「全清潔」供電
據悉,世界裝機功率最大、總裝機容量達3.4兆瓦的LHD-L-1000林東模塊化大型海洋能發電機組項目已在浙江舟山通過專家驗收。這標誌著中國海流能發電已攻克「穩定」難題,成為世界上繼英國、美國之後,第三個實現海流能發電併網的國家。
-
「十二五」國家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家畜病毒病基因工程疫苗...
2013年1月19日,國家863計劃「十二五」現代農業技術領域「家畜病毒病基因工程疫苗創製」課題年度總結會議在上海舉辦。課題主持單位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以及課題參加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上海獸醫研究所、軍事醫學科學院軍事獸醫研究所、武漢中博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參加了會議並進行了課題匯報;來自中國農科院科技局和中國農業大學的管理專家和技術專家參加了會議;科技部農村中心相關同志應邀出席本次會議並在會議上就課題管理發表意見。
-
中國海流能發電技術躋身世界前三甲 搶灘「藍色油田」
中國海流能發電技術躋身世界前三甲 搶灘「藍色油田」 2017-這標誌著中國海流能發電已攻克「穩定」難題,成為世界上繼英國、美國之後,第三個實現海流能發電併網的國家。 「當前,化石能源日益枯竭,傳統能源造成的環境代價日益凸顯。而被譽為『藍色油田』和『海上沙烏地阿拉伯』的海洋潮流能與太陽能、風能相比,規律性強且不佔用陸地,是理想的可再生清潔能源。」
-
上海海事大學研發海上風力、海流混合發電系統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燁捷)日前,記者從上海海事大學獲悉,由該校物流工程學院教授湯天浩帶領的團隊正在研發一套海上風力和海流混合發電技術。目前海流發電實驗平臺已經初步建立。 該項目主要研究在海洋特殊環境下,研製海流發電機,探索和解決風力和海流混合發電系統的構建、集成、電能變換模式、併網控制等關鍵技術。
-
新能源發電技術現狀分析
「十二五」期間,國家將建立和實施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即按各地電力消費總量來規定可再生能源比例。《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管理辦法(討論稿)》2012年5月初已下發各地政府和相關企業,徵求意見後即出臺最終方案,《討論稿》要求,對於總裝機容量超過500萬千瓦的發電企業,可再生能源發電佔自身發電比例要達到11%,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把配額下發至各省份。
-
「十二五」863計劃「超深探地雷達系統及其產業化」項目通過驗收
近日,「十二五」863計劃地球觀測與導航技術領域「超深探地雷達系統及其產業化」順利通過項目驗收。 為填補我國在超深探地雷達相關關鍵技術方面的空白並實現產業化,項目承擔單位內蒙古計算機應用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突破了MF/HF寬帶偽隨機脈衝編碼超深探地雷達系統總體技術,在偽隨機編碼探地雷達體系結構、超長偽隨機編碼脈衝產生和相關接收處理技術方面進行創新。
-
要在海島上搞太陽能發電 無人島開發讓新能源企業看到新商機
要在海島上搞太陽能發電 無人島開發讓新能源企業看到新商機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 2009年,留美博士陳大彤在浙江寧波高新區創立了聚光太陽能有限公司,至今已經有兩年多時間。公司主要從事太陽能聚光在多種科研及生產場合的應用開發。
-
風力「混搭」海流來發電 上海海事大學初步建成海流發電實驗平臺
來源/東方IC 新民晚報訊(見習記者 郜陽)風力發電是一項發展迅速的綠色技術。海上豐富的風能資源和日趨成熟的技術讓海洋迅速成為新的風電市場。如何利用波濤洶湧的大海造福人類,成為科學家們鑽研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