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五」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流能發電與海島新能源供電關鍵技術...
近期,科技部高新司在浙江舟山組織召開了「十二五」國家863計劃主題項目「海流能發電與海島新能源供電關鍵技術研究」驗收會。 通過該項目的實施,完成了容量等級分別為25/35kW、30/40kW、60/75kW、120/150kW的4套海流能發電機組,建成了海流能發電裝備試驗平臺與測試系統,其中60/75kW機組累計運行時間超過2000小時。開展了海島電網混合儲能調峰調蓄技術研究,研製了鋰電池和超級電容混合的儲能協同控制裝置,調峰調蓄最大輸出功率達到1.2MW,滿足併網/孤網無縫切換控制的要求。
-
浙大海流能發電裝備創新記
從2004年開始,李偉團隊即致力於海流能的開發利用,迄今已成功研製了30kW-650kW系列化半直驅機組和涉海特種儀器專用50W- 500W直驅機組兩大系列化裝備,率先形成水平軸機組列陣併網運行系統和海流能海島獨立穩定供電系統,在海流能發電裝備的研製上走出了一條自主研發的創新之路。
-
863計劃先進能源技術領域2007年度專題課題申請指南
前 言 「十一五」期間,863計劃先進能源技術領域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國家「十一五」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和《863計劃「十一五」發展綱要》以及《「十一五」先進能源技術領域發展戰略研究報告》為指導,立足當前,著眼未來,大力開發節能和能源清潔高效開發、轉化和利用技術,積極發展新能源技術,促進能源多元化。
-
新時代 陽光電源助力我國海流能發電躍上新臺階
近年來,陽光電源助力我國半直驅水平軸海流能發電機組成功併網發電,推動了我國新型高效水平軸系列化裝備的產業化進程。目前該系列裝備中最大單機功率已達650kW,由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浙江大學海洋研究院自主研發,獲國家科技部、國家海洋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浙江省科技廳重點項目的支持。
-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20kW海流能裝置關鍵技術研究與...
2013年5月23日,「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海洋能開發利用關鍵技術與示範」課題「20kW海流能裝置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在山東青島通過技術驗收。 該項目針對我國邊遠海島電力短缺的現狀,研究攻克波浪能、潮流能、溫差能等多種海洋能形式發電關鍵技術,並進行現場示範試驗,以提高我國海洋能開發利用的自主創新能力,為我國海洋能技術進步及產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
637千瓦,浙大自主研發的海流能發電機組創國內海流發電裝備最大...
在舟山市摘箬山島海域,浙大海洋能試驗電站,幾座通體火紅色的發電機組十分醒目地高聳在海面之上。海潮湧動,推動水中的葉輪,帶動發電機運轉。大海蘊藏的清潔環保、永續不竭的能源就這樣源源不斷地被輸送到海島之上。
-
我國海流能發電也能「上網」了
我們都知道地球的能源有限,新的可再生能源亟待開發,那麼,除了太陽能、風能這種大家熟知的清潔能源,還有哪些新能源可供未來使用呢? 據悉,世界裝機功率最大、總裝機容量達3.4兆瓦的LHD-L-1000林東模塊化大型海洋能發電機組項目已在浙江舟山通過專家驗收。
-
中國海流能發電躋身世界前三甲 未來可「全清潔」供電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山夕團隊 黨以凡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我們都知道地球的能源有限,新的可再生能源亟待開發,那麼,除了太陽能、風能這種大家熟知的清潔能源,還有哪些新能源可供我們未來使用呢?據悉,世界裝機功率最大、總裝機容量達3.4兆瓦的LHD-L-1000林東模塊化大型海洋能發電機組項目已在浙江舟山通過專家驗收。這標誌著中國海流能發電已攻克「穩定」難題,成為世界上繼英國、美國之後,第三個實現海流能發電併網的國家。
-
中國海流能發電技術躋身世界前三甲 搶灘「藍色油田」
這標誌著中國海流能發電已攻克「穩定」難題,成為世界上繼英國、美國之後,第三個實現海流能發電併網的國家。 「當前,化石能源日益枯竭,傳統能源造成的環境代價日益凸顯。而被譽為『藍色油田』和『海上沙烏地阿拉伯』的海洋潮流能與太陽能、風能相比,規律性強且不佔用陸地,是理想的可再生清潔能源。」
-
海洋能源 深水網箱還能靠波浪能發電?
如何將海洋波浪對網箱的破壞力,轉化為深水養殖生產急需的電力,這一技術難題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被攻破。    目前,由浙江海洋學院研發的自升式平臺「海院1號」是波浪發電裝置利用海浪發電,攻克了多項重大關鍵技術,被專家認為是目前最穩定、實用的波浪能發電裝置。
-
上海海事大學研發海上風力、海流混合發電系統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燁捷)日前,記者從上海海事大學獲悉,由該校物流工程學院教授湯天浩帶領的團隊正在研發一套海上風力和海流混合發電技術。目前海流發電實驗平臺已經初步建立。 該項目主要研究在海洋特殊環境下,研製海流發電機,探索和解決風力和海流混合發電系統的構建、集成、電能變換模式、併網控制等關鍵技術。
-
風力「混搭」海流來發電 上海海事大學初步建成海流發電實驗平臺
來源/東方IC 新民晚報訊(見習記者 郜陽)風力發電是一項發展迅速的綠色技術。海上豐富的風能資源和日趨成熟的技術讓海洋迅速成為新的風電市場。如何利用波濤洶湧的大海造福人類,成為科學家們鑽研的方向。
-
日照看好海洋新能源開發 或建波浪能發電
在日照市貫徹落實《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實施方案討論稿中提到,作為「十大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項目之一,日照市或將規劃建設波浪能發電。 海洋能源是最理想替代能源之一 談到波浪能發電,日照市科技局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波浪發電是海洋能源其中一種。
-
新能源發電技術現狀分析
,新能源發電成本在短期內還沒有大幅下降的可能,在與傳統能源的競爭中暫時處於劣勢。《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要通過市場競爭的機制,完善可再生能源產品的政策補貼機制,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與用電戶的直接交易,全面落實完善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政策及可再生能源集中供熱、供氣和液體燃料的價格及服務收費標準。第二,新能源發電技術逐漸成熟。
-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能源領域2014...
2.風力發電 2.1風電直接制氫及燃料電池發電系統技術研究與示範 下設1個研究方向。 2.1.1風電直接制氫及燃料電池發電系統技術研究與示範 (前沿技術類,國撥經費控制額1000萬元,企業牽頭) 開發間歇性風電直接制氫關鍵技術,研究風電、制氫、儲氫及燃料電池匹配、控制和系統集成技術,開展系統應用示範,並進行技術經濟性分析研究,示範系統中燃料電池不小於30千瓦。
-
直擊中國海洋大學百千瓦潮流能發電裝置示範項目—新聞—科學網
來到現場,眼前的這個發電裝置由兩臺50千瓦的水輪機組成,水輪機直徑超過10米,高高的塔架上裝有巨大的翼型葉輪,總高度達到18米,相當於6層樓的高度。隨著海纜鋪設工作的完成,海纜與位於岸上的控制系統順利對接,潮流能發電裝置成功啟動。從控制室裡傳出的歡呼聲告訴我們:這個「大傢伙」運行良好,已經開始承擔它的發電使命。
-
「十二五」國家863計劃「可見光通信系統關鍵技術研究」主題項目...
2013年4月23日,國家863計劃信息技術領域「可見光通信系統關鍵技術研究」主題項目啟動會在河南鄭州召開。 該項目由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聯合國內多家優勢單位共同承擔,旨在開發可見光(波長380nm-780nm)新頻譜資源,研究可見光通信系統在複雜信道條件下非相干光散射畸變檢測、調製編碼、光電多維復用與分集、最佳捕獲檢測等關鍵技術,建立可見光通信實驗系統並開展典型應用示範,為可見光通信這一新型綠色信息技術的產業化奠定基礎。
-
浙江日報丨637千瓦,單機發電新紀錄 浙大研製的海流發電裝備在舟山...
記者21日從浙江大學獲悉,由浙大自主研發的650千瓦海流能發電機組日前在舟山恢復併網發電,最大發電功率達637千瓦,創國內海流發電裝備最大發電功率紀錄。在舟山市摘箬山島海域,浙大海洋能試驗電站的幾座通體火紅色的發電機組十分醒目地高聳在海面之上。海潮湧動,推動水中的葉輪,帶動發電機運轉。「在前期研製的系列化裝備基礎上,我們研製的650千瓦大長徑比高效水平軸海流能發電機組,是目前國內單機發電功率最大的海流發電裝備。」
-
直流微電網的10大應用場景:分布式發電儲能、工商業直流供電...
隨著分布能源的發展,由不同分布式電源組成的微電網將成為新能源開發利用的主要發展趨勢,也是... http://www.chinasmartgrid.com.cn/news/20200914/636702.shtml 山東省能源局近日發布《關於徵集2020年度能源領域重點技術、產品和設備的通知》,徵集範圍包括傳統能源領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