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丨637千瓦,單機發電新紀錄 浙大研製的海流發電裝備在舟山...

2020-12-06 浙報融媒體

記者21日從浙江大學獲悉,由浙大自主研發的650千瓦海流能發電機組日前在舟山恢復併網發電,最大發電功率達637千瓦,創國內海流發電裝備最大發電功率紀錄。

在舟山市摘箬山島海域,浙大海洋能試驗電站的幾座通體火紅色的發電機組十分醒目地高聳在海面之上。海潮湧動,推動水中的葉輪,帶動發電機運轉。

「在前期研製的系列化裝備基礎上,我們研製的650千瓦大長徑比高效水平軸海流能發電機組,是目前國內單機發電功率最大的海流發電裝備。」浙大海洋研究院副院長、機械裝備與海洋工程交叉創新團隊首席教授李偉說。

海流發電裝備主要有水平軸、垂直軸和振動式3種基本形式。交叉創新團隊的林勇剛教授說,和另兩種形式相比,水平軸形式是一種「高效」結構——海水流過,近一半的能量可以提取出來。我國早期已投用的一批垂直軸海流能發電機組效率不及水平軸的一半,而振動式的效率更低一些。發達國家的大型海流能發電機組均採用主流的水平軸結構形式。

據悉,團隊歷時多年,攻克了水平軸發電裝備技術路線設計難關,取得多項原始創新成果。而系列化原創機型和一些關鍵部件的創新,從整體上解決了海流能發電機作為能源機電裝備的高效性、作為海洋服役環境裝備的可靠性和作為間歇能量供電裝備的穩定性三大難題。

相關焦點

  • 637千瓦,浙大自主研發的海流能發電機組創國內海流發電裝備最大...
    近日,由浙江大學自主研發的大長徑比半直驅高效水平軸650千瓦海流能發電機組,日前恢復併網發電,「復工發電」後最大發電功率達到637千瓦,創國內最大發電功率紀錄。「在前期研製的30千瓦、60千瓦和120千瓦系列化裝備基礎上,我們研製的650千瓦大長徑比高效水平軸海流能發電機組是目前國內單機發電功率最大的海流發電裝備。」浙大海洋研究院副院長、機械裝備與海洋工程交叉創新團隊首席教授李偉說,單機組發電功率越大,意味著裝備產業化能力越強,越有利於開拓海洋能市場。
  • 國內單機功率最大海流發電裝備——浙大650千瓦機組在舟山「復工發電」啦!
    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近期浙江舟山又傳來好消息:由浙江大學自主研發的大長徑比半直驅高效水平軸650千瓦海流能發電機組,日前恢復併網發電,「復工發電」後最大發電功率達到637千瓦,創國內最大發電功率紀錄。在舟山市摘箬山島海域,浙大海洋能試驗電站,幾座通體火紅色的發電機組十分醒目地高聳在海面之上。海潮湧動,推動水中的葉輪,帶動發電機運轉。
  • 浙大海流能發電裝備創新記
    一個月來,在浙江大學原創大長徑比半直驅水平軸120kW比例樣機基礎上,國電聯合動力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的300kW電氣變槳機組,在舟山摘箬山海洋科技示範島浙大海流能發電試驗基地實海況發電成功,實現270度變槳和併網運行!
  • [舟山]風力發電潮汐發電 舟山利用海洋資源向大海要能源
    [舟山]風力發電潮汐發電 舟山利用海洋資源向大海要能源 2009年10月06日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 我國海流能發電也能「上網」了
    據悉,世界裝機功率最大、總裝機容量達3.4兆瓦的LHD-L-1000林東模塊化大型海洋能發電機組項目已在浙江舟山通過專家驗收。這標誌著中國海流能發電已攻克「穩定」難題,成為世界上繼英國、美國之後,第三個實現海流能發電併網的國家。  早就知道大海是「藍色油田」,那麼這海流發電對地球的汙染是否更小?產生的電能較傳統方式又有什麼進步?
  • 新時代 陽光電源助力我國海流能發電躍上新臺階
    近年來,陽光電源助力我國半直驅水平軸海流能發電機組成功併網發電,推動了我國新型高效水平軸系列化裝備的產業化進程。目前該系列裝備中最大單機功率已達650kW,由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浙江大學海洋研究院自主研發,獲國家科技部、國家海洋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浙江省科技廳重點項目的支持。
  • 「十二五」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流能發電與海島新能源供電關鍵技術...
    近期,科技部高新司在浙江舟山組織召開了「十二五」國家863計劃主題項目「海流能發電與海島新能源供電關鍵技術研究」驗收會。該項目由浙江大學牽頭承擔,浙江浙大網新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大學等多家單位共同完成。    通過該項目的實施,完成了容量等級分別為25/35kW、30/40kW、60/75kW、120/150kW的4套海流能發電機組,建成了海流能發電裝備試驗平臺與測試系統,其中60/75kW機組累計運行時間超過2000小時。
  • 中國海流能發電技術躋身世界前三甲 搶灘「藍色油田」
    浙江省政協委員、LHD-L-1000林東模塊化大型海洋能發電機組項目負責人林東接受中新網記者視頻專訪 王鋼 攝   中新網杭州1月19日電(方堃)世界裝機功率最大、總裝機容量達3.4兆瓦的LHD-L-1000林東模塊化大型海洋能發電機組項目(一期)近日在浙江舟山通過專家驗收
  • 招商局建造丨我國最大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交付
    招商局建造丨我國最大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交付 2020-07-03 04: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海流能發電躋身世界前三甲 未來可「全清潔」供電
    據悉,世界裝機功率最大、總裝機容量達3.4兆瓦的LHD-L-1000林東模塊化大型海洋能發電機組項目已在浙江舟山通過專家驗收。這標誌著中國海流能發電已攻克「穩定」難題,成為世界上繼英國、美國之後,第三個實現海流能發電併網的國家。
  • 500千瓦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交付
    500千瓦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交付 經濟日報 | 2020-07-02 16:31:51 自然資源部支持的「南海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項目首臺500千瓦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6月30日正式交付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 海流發電用海流衝擊力使水輪機旋轉,變換成高速,帶動發電機發電
    海流發電用海流衝擊力使水輪機旋轉,變換成高速,帶動發電機發電。海水裡面由於溶解了不少礦物鹽而有一種苦鹹味,這給在海上生活的人用水帶來一定困難,所以人們要將海水淡化,製取生活用水。然而,這種苦鹹的海水大有用處,可用來發電,是一種能量巨大的海洋資源。
  • 風力「混搭」海流來發電 上海海事大學初步建成海流發電實驗平臺
    來源/東方IC  新民晚報訊(見習記者 郜陽)風力發電是一項發展迅速的綠色技術。海上豐富的風能資源和日趨成熟的技術讓海洋迅速成為新的風電市場。如何利用波濤洶湧的大海造福人類,成為科學家們鑽研的方向。
  • 浙大摘箬山海洋科技示範島取得階段性成果
    東岙山頭,兩颱風力發電機組傲然聳立;北部海域,海洋工程浮式試驗平臺和海流能發電裝備試驗平臺錨泊運行據浙大地球科學系鄒樂君教授介紹,利用摘箬島上海洋遙感衛星地面接收站接收的衛星數據和團隊研發的遙感反演算法,項目組於2014年6月中標了國家十二五能源專項——南海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探的部分內容。 經過陸地試驗、近岸試驗、錨地發電運行三個階段的試驗,浙大海流能發電裝備試驗平臺實現了海上試驗正常發電。
  • 科學網—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交付
    500千瓦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 王振鵬供圖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鄭望舒)6月30日,自然資源部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項目「南海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首臺500千瓦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在深圳正式交付。
  • 我國最大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交付
    據招商局集團最新消息,自然資源部海洋可再生能源資金項目「南海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首臺500千瓦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日前在招商局旗下招商工業深圳孖洲島基地正式交付。項目將在珠海市大萬山島建設我國首個、亞洲一流、國際先進的波浪能發電試驗場。「舟山號」是該波浪能場的首臺進場裝置,也是目前我國裝機容量最大的波浪能發電裝置,裝機容量500千瓦,由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發設計,招商重工建造。
  • 海洋能發電:種類眾多 精彩紛呈
    中國海洋能發電我國《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著力推進海洋能工程化應用,夯實海洋能發展基礎,實現海洋能裝備從「能發電」向「穩定發電」轉變。目前,中國潮汐能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不大。我國的潮流能開發和利用的最佳海域以浙江和福建為主,尤其是浙江省的舟山市擁有大小1339個島嶼,加之地處長江和錢塘江的入海口,是我國潮流能擁有量最大的海域片區。2014年,LHD海洋潮流能發電項目開始施工,2016年7月,該項目首期1兆瓦機組(由2臺300千瓦和2臺200千瓦機組組成)在舟山順利下海發電。
  • 上海海事大學研發海上風力、海流混合發電系統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燁捷)日前,記者從上海海事大學獲悉,由該校物流工程學院教授湯天浩帶領的團隊正在研發一套海上風力和海流混合發電技術。目前海流發電實驗平臺已經初步建立。  該項目主要研究在海洋特殊環境下,研製海流發電機,探索和解決風力和海流混合發電系統的構建、集成、電能變換模式、併網控制等關鍵技術。
  • 舟山潮流能發電項目達國際領先水平
    10月20日,舟山LHD模塊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項目成果通過專家鑑定,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組織的專家一致認為,該成果總體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目前,該項目還亮相正在北京舉行的「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位於舟山岱山海域的LHD模塊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項目,由僑創聯盟執行理事長、杭州林東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董事長林東領銜研發。
  • 屢破世界潮流能發電新紀錄
    在浙江舟山南部海域,目前世界上唯一實現全天候發電併網運行的兆瓦級潮流能發電項目——LHD海洋發電項目機組已發電併網、連續運行超過26個月,在潮流能發電規模化應用領域不斷刷新著世界紀錄。  潮起潮落的海水,穿過豎在海平面下的發電機翼,飛速運轉的水輪機,轉換為取之不竭的綠色電能,通過國家電網,輸送到海島居民的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