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也能發電 我國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2020-12-03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日前,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

 

  業內專家認為,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波浪穩定發電乃至海洋能開發利用奠定了基礎。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波浪發電有望在商業化道路上邁進一大步。

 

  通過驗收只是起點

 

  據了解,波浪發電是通過波浪能裝置將波浪能首先轉換為機械能(液壓能),然後再轉換成電能。我國擁有綿長的海岸線,洶湧起伏的海浪蘊藏著無盡的能量。數據顯示,我國波浪能的理論存儲量為7000萬千瓦左右。

 

  「波浪運動每秒鐘就能產生20萬千瓦的能量。」國家可再生能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張平表示,在能流密度高的地方,每1米海岸線外波浪的能流就能為20個家庭提供照明需求。

 

  當然,要實現波浪發電的開發利用離不開技術的支撐。為利用好這一天然能源「發動機」,中國電科38所在我國海南島進行海浪發電試驗,歷經3年技術攻堅,項目組通過不斷優化和改進裝置模型,採用智能偵調綜合控制技術,提升了波能裝置的轉換效率,增強了吸能效果;首創的寬幅逆變穩定技術,實現了海洋能千伏級逆變系統的高效轉換。近3個月的海上試驗表明,該發電裝置浮體擺動正常、吸波穩定,飛輪蓄能均勻而連續,發電性能穩定。

 

  張平表示,該款波浪發電裝置使我國波浪發電的開發利用邁出了重要一步,將會加快我國海洋能的開發進程。

 

  「該裝置通過驗收只是起點。」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員王仲穎表示,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說明我國在波浪發電開發利用上取得技術突破,一旦技術成熟、成本降低,波浪發電將步入快速發展期。「未來,波浪發電開發利用的前景是毋庸置疑。」

 

  事實上,為推動我國波浪發電的發展,早在今年1月,國家海洋局發布的《海洋可在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穩步推進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進一步實施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總裝機容量500千瓦波浪能示範工程;積極推進多種形式的單機50千瓦以上波浪能發電裝置應用,在波浪能試驗場等開展示範運行;開展小單機容量、多臺套波浪能陣列化發電場建設與示範,穩步推進百千瓦級波浪能獨立供電示範工程及應用,為近海島嶼提供能源解決方案。同時,波浪能總裝機規模突破1000千瓦。

 

  核心技術仍待提升

 

  雖然政策大力支持波浪發電,但目前來看波浪發電開發利用的規模還很小。業內專家分析認為,雖然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在技術層面取得突破進展,但該裝置處在研發的前期階段,離大規模應用尚有一段距離。我國波浪發電開發利用一直裹足不前的原因仍是缺乏核心技術。

 

  事實上,從上世紀70年代,我國就開始波浪發電技術的研究,先後出現多振蕩水柱型沿岸同定式波力電站、波力獨立發電系統、振蕩浮子渦輪波浪能發電裝置、100千瓦鴨式波浪能發電裝置、100千瓦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等。然而,如何保證波浪發電併網裝置的穩定,提升技術、降低成本一直都是行業需要面對的命題。

 

  王仲穎表示,儘管我國波浪發電研究已經開展很長一段時間,其商用化方面的進程落後於潮汐能,原因在於缺少有效的能量採集技術,包括拾能體、浮標生產組件、波浪能量轉換器集成系統等。

 

  「目前我國波浪發電主要採用鴨式、新型鷹式裝置,儘管取得了突破,但在技術、施工、後期維修等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張平表示,這些裝置不穩定,轉換效率較低。從總體來說,我國波浪發電開發利用技術還不成熟。

 

  張平進一步解釋道,我國波浪發電裝置狀態效率低,主要表現在兩大方面:一是風向變化導致波浪不能抵達裝置;二是如遇到颱風等不正常的風浪容易造成發電量的大幅變化。

 

  王仲穎還表示,海浪分為離岸和近岸兩種性質截然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海浪,且其大小、長短和位置從不重複。這也給波浪發電帶來了技術開發的難度。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國主流的波浪發電機採用大型而笨重的電磁發電機。不管是在海床建塔支撐電磁發電機,還是把發電機固定在海床上,建設成本昂貴,且在技術上存在困難。更重要的是,波浪是海水的緩慢運動,方向不固定,導致電磁發電機的效率十分低下。因此,專家認為,波浪發電機技術研發仍有待提升。

 

  多方合作才能成就發展藍海

 

  在業內專家看來,目前這些裝置存在技術瓶頸,降低波浪能採集裝置的能量效率,加之製造成本偏高,難以大規模的商業化應用。「只有不斷提高技術水平,降低成本,波浪發電開發利用才能指日可待。」

 

  對此,王仲穎表示,首先,由于波浪發電技術複雜、成本高、投資回收期長,需要國家層面從政策、資金等方面支持系列波浪發電設備研發和應用。

 

  其次,要通過加強產學研合作,加大拾能體、浮標生產組件、波浪能量轉換器集成系統、發電機等關鍵技術和設備的研發力度,提高收集波浪能的能力和轉換效率。

 

  張平還表示,由于波浪時大時小、很不確定,因此先將波浪能轉換成液壓能,再存入蓄能器,待能量達到一定程度,以最大開度驅動液壓發電系統發電,提高發電效率。

 

  據悉,《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開展波浪能裝備整機、能量捕獲、動力輸出、錨泊系統等技術優化,重點開發50-100千瓦模塊化、系列化波浪能裝備。開展新一代波浪能發電技術研究,研製單機100千瓦波浪能發電裝置,掌握高效能量俘獲系統及能量轉換系統、惡劣海況下生產保障、錨泊等關鍵技術,提高系統的冗餘度與安全性,為波浪能發電場建設提供有效支撐。

 

  業內專家,未來,只有政府、企業、研究院等方面通力合作,實現技術瓶頸的不斷突破,我國波浪發電開發利用才能成為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藍海。(本報記者葉偉)

 

 

相關焦點

  • 我國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中國證券網訊 10日從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獲悉,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 海洋波浪也是清潔能源:我國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記者胡喆)海洋波浪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一清潔能源?記者10日從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獲悉,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我國擁有綿長的海岸線,洶湧起伏的海浪蘊藏著無盡的能量。
  • 波浪發電裝置突破關鍵技術
    據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 記者10日從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獲悉,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 海南島3年海浪發電試驗:中國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海南島3年海浪發電試驗:中國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海洋波浪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一清潔能源?
  • 38所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近日,由38所最新自主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這標誌著我國在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方面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 中國電科38所突破波浪發電關鍵技術
    海洋波浪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一清潔能源?記者3月13日從中國電科38所獲悉,該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基礎。
  • 打造新動能 | 發電全靠浪?38所波浪發電關鍵技術取得突破
    由於技術限制,我國海浪能源的發展遠落後於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為利用這一天然能源發動機,解決海上用電難題,38所正在海南島進行海浪發電試驗。日前,從一線傳來重磅喜訊,38所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突破了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了波浪穩定發電,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 廣州能源所海洋波浪能發電技術取得突破
    最近在海洋波浪能發電關鍵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使研製的波能裝置能將海洋的隨機波浪能轉換為用戶可以直接使用的、穩定的電力。從而為大規模地利用海洋能開闢了新的途徑。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陸地上資源的日漸枯竭使人類的眼光轉向了大海。然而,開發海洋,需要適當的條件和環境,其中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要擁有能源和淡水,這是人類生產、生活的基本要素。
  • 波浪能穩定發電?波浪能發電在中國前景分析
    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面廣等優點的波浪能,是一種取之不竭的可再生清潔能源。  但要想有效地利用波浪能來發電用電,就得需要成熟可靠的技術和穩定工作的設備工具。該裝置成功突破了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  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何謂「波浪能發電」?
  • 我國一項新型波浪能發電技術取得階段性成果
    新華網廣州1月21日電(記者梁鋼華)記者從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研製的「鷹式一號」漂浮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近日在位於珠江口的珠海市萬山群島海域正式投放,並成功發電。這標誌著我國海洋能發電技術取得了新突破。
  • 我國海洋能發電珠海投放 技術取得新突破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近日宣布,由該所研製的「鷹式一號」漂浮式波浪能發電裝置,日前在位於珠江口的珠海市萬山群島海域正式投放,並成功發電。這標誌著我國海洋能發電技術取得了新突破。  據悉,該新型發電裝置採用外形經過特殊設計的輕質波浪能吸收浮體,使得浮體的運動軌跡能與波浪運動軌跡相匹配,可最大程度吸收入射波而最小程度減少透射和興波。  此次投放的該發電裝置安裝有兩套不同的能量轉換系統,總裝機20千瓦。其中,液壓發電系統裝機10千瓦,直驅電機系統裝機10千瓦,兩套系統均成功發電。
  • 好消息|壞消息 中國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中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結束並關井
    好消息:中國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海洋波浪蘊藏著巨大的能量
  • 我國實現海浪穩定發電成功
    海洋波浪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一清潔能源?科技日報記者11日從國家海洋局獲悉,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日前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 中國海洋大學主持研製的新型波浪能發電裝置成功下水
    中國海洋大學主持研製的新型波浪能發電裝置成功下水該裝置(工程樣機)的試運行,標誌著中國海洋大學在國內波浪能陣列化開發與工程應用領域率先取得了實質性突破。    該樣機的研製得到了國家海洋局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的資助,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
  • 波浪能穩定發電?這已不是科學構想
    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面廣等優點的波浪能,是一種取之不竭的可再生清潔能源。但要想有效地利用波浪能來發電用電,就得需要成熟可靠的技術和穩定工作的設備工具。該裝置成功突破了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據中國網介紹:  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動能和勢能。
  • 海洋能源 深水網箱還能靠波浪能發電?
    如何將海洋波浪對網箱的破壞力,轉化為深水養殖生產急需的電力,這一技術難題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被攻破。&nbsp&nbsp&nbsp&nbsp目前,由浙江海洋學院研發的自升式平臺「海院1號」是波浪發電裝置利用海浪發電,攻克了多項重大關鍵技術,被專家認為是目前最穩定、實用的波浪能發電裝置。
  • 我國最大波浪能發電裝置成功交付啦!
    6月30日上午,自然資源部海洋可再生能源資金項目「南海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首臺500kW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交付儀式在招商工業孖洲島基地隆重舉行,這也是為慶祝建黨99周年的光榮獻禮。國家海洋技術中心能源室主任王海峰、中國南方電網創新管理部副總經理鄭耀東、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所長馬隆龍、招商工業副總經理吳四川出席儀式並致辭。
  • 新型波浪能發電裝置在青島齋堂島海域成功投放
    2014年1月20日,由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學院史宏達教授主持研製的10千瓦級組合型振蕩浮子波能發電裝置在青島齋堂島海域成功投放,這是繼去年潮流能發電裝置投放後,又一種利用海洋能源發電的裝置投入使用
  • 新型波浪能發電技術演示裝置研製成功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與傳世宇機械有限責任公司通力合作,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於近日研製成功了液態金屬磁流體波浪能直接發電的原理性演示裝置,驗證了該技術的原理可行性。 有效利用巨大的海洋波浪能資源是人類幾百年來的夢想。
  • 一項新型波浪能發電技術取得階段性成果
    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承擔的一項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即863計劃)課題——「漂浮直驅式波浪能利用技術研究」近日通過科技部驗收,標誌著這一項新型波浪能發電技術取得階段性成果。  隨著新能源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海洋能發電技術以其獨特優勢和戰略地位吸引了人們的注意,世界各主要海洋國家目前普遍重視對海洋的開發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