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科38所突破波浪發電關鍵技術

2020-12-03 中安在線網站

  海洋波浪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一清潔能源?記者3月13日從中國電科38所獲悉,該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基礎。

  我國擁有綿長的海岸線,洶湧起伏的海浪蘊藏著無盡的能量。為利用這一天然能源「發動機」,解決海上用電難題,中國電科38所承擔了一個國家級波浪能研發項目,並在海南島進行海浪發電試驗。歷經3年技術攻堅,38所項目組通過技術創新,採用波形浮子結構和分級控制技術增強了波能裝置在不同海況下的攝取能力,採用零重力無壓開啟技術、負載智能偵調技術和多級蓄能技術提升了浮擺式波能裝置的轉換效率,突破了高效可靠的模塊化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千伏級動力逆變器等關鍵技術。近一個月海上試驗表明,該發電裝置吸能浮體擺動正常、吸波穩定,飛輪蓄能均勻而連續,發電性能穩定。

  該項目組負責人王振收介紹,他們研製的岸崖浮擺式浪能發電裝置,由浮子、擺杆、壓載框、液壓系統、飛輪系統、逆變器、控制及監控系統等組成,其浮子既可以像船舶一樣漂浮,也可以在颱風來臨時收攏到岸邊。目前,這款波浪發電裝置前期裝機5千瓦,採用浮體重構模塊化設計理念,後續可以擴大波浪能發電系統裝機容量,通過併網可以提供標準電力供給。

相關焦點

  • 38所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近日,由38所最新自主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這標誌著我國在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方面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 波浪發電裝置突破關鍵技術
    據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 記者10日從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獲悉,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 海南島3年海浪發電試驗:中國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海南島3年海浪發電試驗:中國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海洋波浪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一清潔能源?
  • 我國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中國證券網訊 10日從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獲悉,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 海洋波浪也是清潔能源:我國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記者胡喆)海洋波浪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一清潔能源?記者10日從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獲悉,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我國擁有綿長的海岸線,洶湧起伏的海浪蘊藏著無盡的能量。
  • 打造新動能 | 發電全靠浪?38所波浪發電關鍵技術取得突破
    綿長的海岸線,洶湧起伏的海浪蘊藏著無盡的能量。由由於技術限制,我國海浪能源的發展遠落後於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為利用這一天然能源發動機,解決海上用電難題,38所正在海南島進行海浪發電試驗。日前,從一線傳來重磅喜訊,38所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突破了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了波浪穩定發電,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 波浪也能發電 我國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日前,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   業內專家認為,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波浪穩定發電乃至海洋能開發利用奠定了基礎。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波浪發電有望在商業化道路上邁進一大步。
  • 波浪能穩定發電?波浪能發電在中國前景分析
    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面廣等優點的波浪能,是一種取之不竭的可再生清潔能源。  但要想有效地利用波浪能來發電用電,就得需要成熟可靠的技術和穩定工作的設備工具。   7月10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透露,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
  • 好消息|壞消息 中國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中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結束並關井
    好消息:中國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海洋波浪蘊藏著巨大的能量
  • 波浪能穩定發電?這已不是科學構想
    7月10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透露,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了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據中國網介紹:  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動能和勢能。
  • 廣州能源所海洋波浪能發電技術取得突破
    最近在海洋波浪能發電關鍵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使研製的波能裝置能將海洋的隨機波浪能轉換為用戶可以直接使用的、穩定的電力。從而為大規模地利用海洋能開闢了新的途徑。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陸地上資源的日漸枯竭使人類的眼光轉向了大海。然而,開發海洋,需要適當的條件和環境,其中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要擁有能源和淡水,這是人類生產、生活的基本要素。
  • 雙創播報|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通過驗收!高新區這家企業「牛的沒發形容」!
    國家可再生能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張平表示,在能流密度高的地方,每1米海岸線外波浪的能流就能為20個家庭提供照明需求。當然,要實現波浪發電的開發利用離不開技術的支撐。為利用好這一天然能源「發動機」,中國電科38所在海南島進行海浪發電試驗,歷經3年技術攻堅,項目組通過不斷優化和改進裝置模型,採用智能偵調綜合控制技術,提升了波能裝置的轉換效率,增強了吸能效果;首創的寬幅逆變穩定技術,實現了海洋能千伏級逆變系統的高效轉換。近三個月的海上試驗表明,該發電裝置浮體擺動正常、吸波穩定,飛輪蓄能均勻而連續,發電性能穩定。
  • 我國實現海浪穩定發電成功
    海洋波浪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一清潔能源?科技日報記者11日從國家海洋局獲悉,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日前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 中國電科38所發布超級針X射線成像系統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從中國電科38所獲悉,在第92屆中國(上海)電子展新產品發布會上,該所發布了一款自主研製的新一代無損檢測設備——超級針X射線成像系統。該系統將有助於提升我國集成電路封裝檢測技術能力;還可用於軍工、汽車電子、醫療診斷、文物保護等不同領域。
  • 波浪能發電在中國的商業化之路
    中國波浪能發電先天不足  據了解,全球波浪能資源最好的區域集中在大洋東部、南北緯度30~60度之間的西風帶;其他海域風力較弱且不穩定,波浪資源不如西風帶豐富。西風帶內的風由西往東吹,途經整個大洋,能造出很長的波浪,所以大洋東側的波浪能比西側要好得多。
  • 我國一項新型波浪能發電技術取得階段性成果
    新華網廣州1月21日電(記者梁鋼華)記者從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研製的「鷹式一號」漂浮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近日在位於珠江口的珠海市萬山群島海域正式投放,並成功發電。這標誌著我國海洋能發電技術取得了新突破。
  • 一項新型波浪能發電技術取得階段性成果
    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承擔的一項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即863計劃)課題——「漂浮直驅式波浪能利用技術研究」近日通過科技部驗收,標誌著這一項新型波浪能發電技術取得階段性成果。  隨著新能源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海洋能發電技術以其獨特優勢和戰略地位吸引了人們的注意,世界各主要海洋國家目前普遍重視對海洋的開發利用。
  • 逆向思維 絕處逢生——波浪能發電的應用研究
    而如何提高波能裝置的工作穩定性的問題,則是人們研究投入最小的一個問題,大家的一致做法是把波能裝置發出的不穩定的電輸入電網了事,這是一個看上去最簡單的方法。 其實事情並不那麼簡單。將波能裝置發出的電上網意味著波浪能發電的成本要降到電網收購價之下,波浪能發電技術才有可能具有商業價值。這無疑對波能裝置的效率和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中國波浪發電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17-2020年)
    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動能和勢能。波浪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面廣等優點,是一種取之不竭的可再生清潔能源。波浪發電是波浪能利用的主要方式。  波浪發電是繼潮汐發電之後,發展最快的一種海洋能源利用形式。**年,英國建造了世界第一座商業性波浪能電站。
  • 中國海洋大學主持研製的新型波浪能發電裝置成功下水
    中國海洋大學主持研製的新型波浪能發電裝置成功下水該裝置(工程樣機)的試運行,標誌著中國海洋大學在國內波浪能陣列化開發與工程應用領域率先取得了實質性突破。    該樣機的研製得到了國家海洋局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的資助,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