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廣西海上風電產業基地項目開工 填補廣西大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

2020-12-03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證券網

原標題:中船廣西海上風電產業基地項目開工

填補我區大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能力的空白

11月26日,廣西首個海上風電裝備製造項目——中船廣西海上風電產業基地項目在欽州開工建設。

該項目的開工建設,填補了廣西大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能力的空白,對推動北部灣地區海上風電全產業鏈的發展,促進廣西能源經濟協調發展和提升廣西高端裝備製造水平具有重大意義,標誌著欽州加快海上新能源基地建設進入嶄新階段。

該項目用地面積約340畝,計劃總投資約15億元,主要建設10萬噸級重力式碼頭兩座,4萬噸級滑道、2萬噸級滑道各1座,配套建設鋼材預處理線、結構車間、工藝管線車間、塗裝車間、舾裝堆場、綜合倉庫等,計劃2022年6月建成。項目投產後,主要開展導管架、海上油氣生產設施、海洋平臺組塊、海底裝備等海洋工程及海上風電裝備設計製造業務,預計年鋼材消納能力14萬噸,新增產值20億元,納稅1億元,提供就業崗位1000個。

相關焦點

  • 推動海上風電產業發展!關於加快福建省海洋強省的對策建議已出
    引進國內外頂尖的海上風電裝備製造企業入駐三峽海上風電國際產業園,開展大功率海上風電機組的研發製造,建設國家級海上風電研發、檢測及認證中心,將產業園打造成世界級先進的海上風電裝備研發、生產、出口、檢測、運維和人才培養基地。
  • 施工船稀缺!海上風電項目造價成本暴漲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從事海上風電施工領域數年,從沒見到過海上風電施工船如此搶手。」日前召開的2020風能展中,蘇龍源振華技術研究院院長馮小星對北極星風力發電網發出如此感慨,「海上風電施工環境複雜多變,施工窗口受天氣等外在因素影響較大,導致其施工效率存在天花板,一條性能優異的施工船,一年最多也只能吊40臺海上風機左右。」
  • 海工裝備巨頭雲集 青島崛起世界級海工裝備製造基地(圖)
    公司自成立以來,相繼完成了亞馬爾(YA-MAL)LNG部分模塊、華能大豐海上風電項目海上升壓站等項目。公司圍繞業務發展做實技術儲備,開展LNG模塊化技術研究,全面掌握了大型導管架滑移裝船、平臺滑移裝船及海上浮裝安裝技術;掌握了海上風塔基礎建造安裝技術;開展海上大型吊裝施工技術的學習研究,儲備形成100米水深的海管、海纜的施工技術能力,為打造先進位造業做好技術儲備。
  • 一周核准、中標、開工等風電項目匯總(01.01-01.08)
    廣西首個海上風電示範性項目開工建設! 新年伊始,廣西持續推進清潔能源、基礎設施、產業升級等重大項目建設,努力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2021年1月6日,廣西·欽州國際海上風電產業園華能西門子海上風機總裝項目暨海上風電示範性項目正式開工。
  • 產業升級六部走,以「濠江模式」打造海上風電「汕頭樣本」
    今年7月初廣東省發改委發布的《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中,就指出要有序開發風能資源,加快海上風電場建設以及大力發展海洋經濟。 汕頭有著豐富港口資源、海洋資源、風力資源,海上風電產業潛力巨大。
  • 乾貨| 風電裝備變轉速、海上風電技術、高效低風速風電機組技術...
    風電作為新能源的主體部分,正逐漸由替代能源轉變為主體能源,大力發展風電產業是我國能源戰略與強國戰略的重要內容。   目前,為加快搶佔全球風電技術制高點,填補我國風電領域空白,推動我國風電行業技術進步和風電裝備製造品質的提升,因此迫切需要研製開發相關技術與系統。
  • 中節能陽江南鵬島風電項目海上升壓站今日順利裝船
    當前,陽江各大海上風電項目已進入規模建設高峰期,眾多重大節點性工程正加快推進。今天上午,中節能陽江南鵬島海上風電項目220kV海上升壓站上部組塊在深圳赤灣港碼頭順利裝船,即將啟動運往項目風電場進行吊裝作業,為實現首批機組早日併網發電奠定了堅實基礎。
  • 海上風電「2022關口」!江蘇平均造價上漲了1000-2000元/kW
    如何「闖關」,從產業大國走向產業強國?8月10日,江蘇鹽城射陽港,海闊雲淡。1臺4兆瓦主機、6隻葉片裝船出海,運至射陽南區H2風電場。今年1-7月幾乎每天都有大型風電裝備進出港,至7月底已累計運輸182臺套。8月7日,江蘇如東外海,距岸30多公裡的竹根沙海域,正緊張吊裝一臺6兆瓦風機。周邊浩渺海面上,已矗立著36颱風機,如一群旋轉不息的長臂巨人。
  • 帶您了解中船黃埔文衝
    黃埔文衝是國內防務裝備、公務船、商貨船、挖泥船與海洋工程裝備重要的建造與保障基地,是國內船舶產品種類最為豐富的企業。公司建造產品屢獲國家「高技術武器裝備發展建設工程突出貢獻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一等獎,武器裝備型號研製金獎、銀獎和多個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一等獎等殊榮。
  • 「全國海上風電第一縣」項目詳情速覽
    如東,是全國首家國家火炬海上風電特色產業基地。 如今,如東國家級風電產業基地已初具規模, 海上風電全產業鏈生態體系初步成型,「全國海上風電第一縣」的稱號名副其實。 如東海上風電項目是省重特大項目,也是江蘇「海上三峽」建設中的重點項目,總投資達686億元,投資額居如東省級重特大項目之首,包含13個海上風電項目。它的加快實施,將有效助推如東風電新能源產業邁入「千億」大關,推動江蘇沿海綠色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 到底有哪些項目呢?
  • 易躍春:中國海上風電「十四五」發展研究規劃( 完整PPT)
    「十四五」時期,在新的政策形勢下,近海海上風電應通過項目優化布局、技術快速迭代進步、發展模式和政策創新等,加快推進布局優化與成本快速降低,力爭近海海域實現新增併網容量800~1000萬千瓦。關於「能源島」的設想,易躍春認為,目前需要先示範推進技術成熟,再優化促進成本降低,最終推進規模化發展應用。「十四五」期間先做好規劃論證工作,爭取「十四五」末期開工,「十五五」建成。
  • 用自主智慧財產權保障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技術發展
    中船重工集團充分發揮在海洋工程裝備領域的基礎研究、自主設計、總裝建造、設備研製等方面綜合優勢,不斷增強工程總包和配套能力,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DSJ系列自升式鑽井平臺居國內領先地位;開發建造了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
  • 廣東:未來五年重點發展海上風電、先進核能、氫能等八大工程
    《行動計劃》顯示,海上風電領跑工程、先進核能推進工程、天然氣發展利用提升工程、氫能產業鏈培育工程等八大工程被列入未來五年發展的「重中之重」。廣東是經濟大省也是能源消費大省,《行動計劃》提出,大力發展先進核能、海上風電、太陽能等優勢產業,加快培育氫能、儲能、智慧能源等新興產業,建設沿海新能源產業帶和省內差異布局的產業集聚區,助推能源清潔低碳化轉型。
  • 中能電力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匠心獨運」打造海上風電「大動脈」
    近日,龍源福建南日海上40萬千瓦風電一期項目順利完成220kV海底電纜倒送電,標誌著由龍源中能公司負責打造的國產首條220kV海上風電「大動脈」成功投入運行,實現了國產220kV海底電纜敷設工程的歷史性突破。
  • 海上風電和海洋能源國際海洋工程會議 圓滿落幕!
    由寧波大學主辦,現代城市交通技術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寧波歐佩亞海洋工程裝備有限公司、寧波翔雲海事服務有限公司協辦,寧波大學海運學院、寧波德泰中研科技諮詢有限公司承辦的「海上風電和海洋能源國際海洋工程會議」於10月16-17日在寧波大學梅山校區海運學院順利召開。
  • 國電電力:將大力發展海上風電項目 加大陸上風電項目開發力度
    發布易6月19日 - 國電電力(600795)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將以更加積極的態度主動進入新能源平價上網和競爭性配置的新階段,大力發展海上風電項目,加大陸上風電項目開發力度。2020年,公司將堅持「規模化開發、低造價建設、低成本運營」,積極開展外送電基地項目、平價項目、競價項目開發,推進「鄂爾多斯千萬千瓦級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前期工作,加快河北樂亭、浙江象山一期海上風電建設,做好象山二期海上風電開工準備,加快推進廣西北海、廣東汕頭海上風電前期工作,力爭北海一期80萬千瓦、汕頭一期300萬千瓦項目核准。
  • 華能海上風電技術研發中心落戶鹽城 - 中國能源報-人民網
    由聯盟成員單位通過優勢互補組成課題組,共同開發海上風電關鍵技術,牽頭承擔海上風電項目的前期規劃、工程諮詢、資源評估、設計優化、智能運維等研究工作及工程服務任務。  華能海上風電技術研發中心為何落地鹽城?
  • 風電產業後補貼時代 江蘇如何「馭風」前行
    從一家企業看:轉型工程總包進軍「深海」5月28日,如東8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H4、H7)工程在南黃海開工,項目聯合中標方之一正是我省排名居前的民營製造業企業——中天科技。中天科技海纜有限公司總經理薛建凌介紹,集團已成立分公司,可承接海纜敷設、基礎施工、風機安裝以及後期運維等海上風電工程總包(EPC),打造海洋產業新增長極。「這些年,我們緊抓『海洋強國』發展機遇,瞄準海洋科技發展前沿,成立海洋產業集團,深耕海上風電,向『深海』進軍。」
  • 這家船廠將建造臺灣首艘海上風電大型浮吊船
    由臺船設計建造的中國臺灣地區首艘海上風電大型浮吊船「Green Jade」號完成最終投資決定(FID)。該船預計將在2022年年底完工交付,2023年投入運營。 6月25日,臺船宣布,繼今年4月臺船環海風電工程公司在臺船籤署了先期造船工作合約,訂造臺灣地區第一艘本土自製的海上風電大型浮吊船之後,現在更進一步完成了造船前期工程投資案最終投資決策。 臺船環海是臺船與比利時海工巨頭DEME Offshore的合資企業,是臺灣地區第一家可承攬海上風電大型統包工程(EPCI)的公司。
  • 我國與歐洲海上風電技術差距逐步縮小
    單機容量15兆瓦的風機研究製造已提上日程,追逐大功率的海上風機製造的趨勢已顯現。近年來,國內海上風電裝備取得長足進步,近海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得到了較大的提升。國內大型海上風機關鍵設備製造能力不斷提升,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月11日發布的2019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中提到,淨利潤61502.98萬元~69190.85萬元,較上年同期增60%~80%。風電產品結構和產能布局調整效果顯著,充分受益於大功率大葉型葉片的結構化緊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