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船廠將建造臺灣首艘海上風電大型浮吊船

2021-01-08 中國節能產業網


    
 
 由臺船設計建造的中國臺灣地區首艘海上風電大型浮吊船「Green Jade」號完成最終投資決定(FID)。該船預計將在2022年年底完工交付,2023年投入運營。

6月25日,臺船宣布,繼今年4月臺船環海風電工程公司在臺船籤署了先期造船工作合約,訂造臺灣地區第一艘本土自製的海上風電大型浮吊船之後,現在更進一步完成了造船前期工程投資案最終投資決策。

臺船環海是臺船與比利時海工巨頭DEME Offshore的合資企業,是臺灣地區第一家可承攬海上風電大型統包工程(EPCI)的公司。此次藉由雙方母公司增資臺船環海以啟動「Green Jade」號建造計劃,將可逐步落實臺灣地區政府推動造船及海事工程本地化政策。

「Green Jade」號是臺灣首艘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全迴轉大型浮吊船,具備強大的起吊能力、大載運量以及綠色環保科技,將可響應未來新一代大型風力渦輪機帶來的挑戰。按照計劃,「Green Jade」號將由臺船負責設計建造,造價約為新臺幣75億元(約合人民幣17.97億元)。臺船與DEME將展開船舶建造前期最重要設計及材料採購作業。

臺船環海董事長曾國正表示,高規格的「Green Jade」號在未來風電市場上佔據絕佳優勢,可滿足客戶安裝新一代風力渦輪機及大型風電場計劃的要求。憑藉「Green Jade」號,臺船環海將能提供單次最大載運能力、降低成本,利用最高端的DP3動態定位系統及高能力起重機,可在臺灣地區深水水域和嚴峻的氣象條件下執行巨型單樁基礎或套筒式基礎的安裝工程。

曾國正稱:「能順利完成最終投資決定,我們有絕對的信心通過下一階段的挑戰,於2022年底前如期如質完成『Green Jade』號的建造認為。有了『Green Jade』號,臺船環海必將在臺灣地區及亞太海上風電海事工程界扮演最佳先鋒角色。」

據了解,「Green Jade」號是一艘多功能、高性能、高裝載能力的主力風電工作船。新船船長216.5米,搭載4000噸的大型吊車和DP3動態定位系統,最多能容納160名船員。該船可依據裝載需求進行最佳配置,單次作業即可運載多件重型單樁水下基礎、套筒式水下基礎或風力渦輪機組件,結合最佳設計的甲板載運空間,可達到最佳的單航次運載效能及經濟效益。

在環境保護方面,「Green Jade」號的多項重要設備將按照國際環境保護法規Green Passport及Clean Design雙重環保標準下進行設計並取得認證。船舶動力系統將採用雙燃料發動機,同時融入嶄新設計理念,將傳統燃油散熱系統配置廢熱回收的節能設備,使產生的廢氣熱能轉換為可用電力,由此減少廢氣產生、節能並降低燃料需求,對生態環境更加友善。

預計「Green Jade」號將於2023年投入海上風電場水下基礎安裝工程,將帶動臺灣地區海上風電海工產業本土化發展,並建立市場供應鏈及永續經營能力。憑藉「Green Jade」號優越的吊裝能力,可在最具經濟效益的條件下進行新型水下基礎和新一代大型風力渦輪機運輸與安裝作業。

「Green Jade」號將優先執行臺船環海已經籤訂的工程合同,包括海龍風電場大型統包工程、以及臺灣中鋼中能風電場風力渦輪機及水下基礎運輸與安裝,為兩大風電場提供本地化的最佳施工服務。臺船環海已經在去年籤署了相關協議,標誌著臺船環海與海龍、中能風電場團隊共同為推動臺灣地區海上風電產業本土化關聯政策邁向一個重要的裡程碑。



相關焦點

  • 臺灣首艘海上風電安裝船將配備發動機餘熱發電系統
    海上風電安裝船「綠翡翠」號正在位於高雄的臺船公司(CSBC)進行建造,該船將配備一種特殊系統,使用發動機餘熱進行綠色發電。該船的船東為臺船環海風電工程公司(CDWE)。德國Orcan Energy是一家專門從事將餘熱轉化為電能技術的公司。
  • 施工船稀缺!海上風電項目造價成本暴漲
    數據統計,2019年底,我國海上風電突擊核准規模超45GW,其中廣東省核准規模30GW, 超45GW風電項目將在2020年,2021年兩年逐鹿海上,劍指補貼。隨著今年陸上風電搶裝的結束,各大風電整機廠家會逐漸將重心和資源放在海上風電。
  • 帶您了解中船黃埔文衝
    1876年,清政府將船塢收歸官辦,並於1885年創辦黃埔船局,是為清末海軍的四大船塢之一。1916年,黃埔船廠成立,曾作為黃埔軍校一部分見證了民主革命的風雲激蕩。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江防司令部黃埔造船所成立,企業開始了為人民海軍裝備建設服務的光輝航程。2013年,黃埔造船和文衝船廠融合發展,成為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船舶企業。
  • 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在青島建造啟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 劉秋怡 青島報導  2020年12月19日,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建造啟動儀式在青島西海岸舉行。本次養殖工船建造啟動儀式是繼今年6月3日養殖工船建造籤約儀式之後,在青島市乃至中國深遠海工業化漁業養殖領域又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它標誌著全球首艘 10 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項目正式進入全面建造啟動階段。該船將於2021年完成分段施工、合攏、出塢下水並開展設備及系統調試,2022年3月正式交付運營。
  • 全球最大海上風電巨無霸定樁臺灣 海上風電競爭加速
    SG 14MW首秀臺灣海龍2號項目,並有望在臺灣建設產業中心上周,西門子歌美颯宣布推出前所未有的單機14 MW容量的風機,使用其獨家Power Boost功能可將容量擴展到15 MW。風輪直徑達222米,採用創紀錄的108米長的大葉片,掃風面積達到驚人的39,000平方米。西門子歌美颯將再次以自己在海上風電領域的創新,使自己在競爭中佔得先機。
  • 浙江在建規模最大海上風電項目首颱風機吊裝!
    這標誌著浙能集團所屬嘉興1號海上風電項目正式拉開了風機安裝的序幕,也是該項目復工以來「加速度」施工開啟的又一大工程節點。作為浙江省重點建設項目,「五一」期間現場海況和風況好轉,正是搶抓工期的大好時機。建設者們全力奮戰在工程建設一線,上演了假期裡的工程加速度。
  • 全球首艘零排放「無人」貨櫃船近日完工交付
    由挪威船廠VARD建造的全球首艘零排放「無人」貨櫃船「Yara Birkeland」號近日完工交付。但要成為全球第一艘真正的自主航行無人貨櫃船,這艘船接下來還將做進一步開發準備。 「Yara Birkeland」號已經交付給船東——挪威化肥巨頭雅苒國際(Yara International)。
  • 全球首艘無紙化建造的船舶「海巡160」輪正式列編
    今天,全球首艘無紙化建造的船舶「海巡160」輪正式列編交通運輸部東海航海保障中心。該船由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建造,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裝備最先進的新一代信息化大型航標作業船。「海巡160」是世界首艘使用三維設計建造的大型航標船,也是全球首艘無紙化建造的船舶,總長73.34米,型寬14.00米,型深6.20米,最大排水量2300噸,滿足中國遠海航區要求,能夠在輕度冰況區域正常航行。
  • 「中船海工101」海上風電安裝平臺正式交付
    7月31日,大船集團山船重工為中船海上風電公司建造的風電安裝平臺W1000-1舉行命名交付儀式。該平臺被命名為「中船海工101」。  中船海上風電公司董事長李智,華能遼寧清潔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楊健,秦皇島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王京,中國鐵建港航局集團有限公司副局長王永東,中船重工船舶設計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忠剛,中國船級社實業公司總經理吳敏華、秦皇島分社總經理姚學存,山船重工執行董事、總經理姚洪山,副總經理高福泉等出席了儀式。
  • 清華深圳研究生院首艘試驗母船「清研海試1」號建造完成並離港海試
    清華深圳研究生院首艘試驗母船「清研海試1」號建造完成並離港海試清華新聞網10月31日電(通訊員 宋方敏)10月29日11時18分,深圳市和清華大學擁有的第一艘為科研和技術開發服務的試驗母船——「清研海試1」在江西省九江市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碼頭順利起航。
  • 中船廣西海上風電產業基地項目開工 填補廣西大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中船廣西海上風電產業基地項目開工填補我區大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能力的空白11月26日,廣西首個海上風電裝備製造項目——中船廣西海上風電產業基地項目在欽州開工建設該項目的開工建設,填補了廣西大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能力的空白,對推動北部灣地區海上風電全產業鏈的發展,促進廣西能源經濟協調發展和提升廣西高端裝備製造水平具有重大意義,標誌著欽州加快海上新能源基地建設進入嶄新階段。
  • 浙江岱山4號23.4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實現54颱風機全容量投產運行
    繼12月16日廣東陽江南鵬島4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全容量投產運行之後,中廣核新能源海上風電再傳捷報:12月25日,浙江岱山4號23.4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實現54颱風機全容量投產運行。 該項目年上網電量達6.18億千瓦時,可節約標煤17萬噸,減少排放有害氣體約47萬噸,將顯著改善當地的能源結構,助力生態經濟發展。
  • 臺灣民航抗議海上風電:拿5000萬人生命開玩笑!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臺灣民航總局宣布,出於飛行安全的考慮,反對觀音海上風電項目。觀音海上風電項目位於臺灣省觀音縣海域,規劃裝機容量350MW,由德國開發商Wpd投資建造,計劃於2022年投運。
  • Swancor將在臺灣開發海上風電項目
    Swancor可再生能源(SRE)已宣布計劃開發三個臺灣近海海上風電項目,總計4.4 GW。Formosa 4-1, Formosa 4-2以及 Formosa 4-3項目將部署在苗慄縣西北領海。
  • 世界首艘液態氫運輸船在日本川崎重工下水!
    據悉,該運輸船將於2020年秋季完工。2020年度將啟動使用此次的運輸船、把在澳大利亞生產的氫運到日本。運輸船命名為「SUISO FRONTIER」號,今後將安裝儲存氫的儲存罐等。氫冷卻至攝氏零下253度加以液化後,體積可壓縮至氣態氫的八百分之一,能夠大量運輸。 近年在汽車業界,新能源一直是眾多廠商研發的重點。據悉,日系廠商松下集團在大阪建造了「H2 Kusatsu Farm」加氫站,用來驗證氫氣作為新能源的實用性。
  • 這兩艘中國建造的船助力我國首次海上發射!一箭九星
    此次任務是長十一火箭執行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也是山東東方航天港工程啟動以來第一次海上應用發射。此次發射和上次有較大的差別,上次採用的是沒有動力的船,行駛速度慢,這次採取有自航能力的「德渤三號」從海陽港運輸至預定海域實施發射,縮短了火箭生產與發射鏈條,能夠快速適應海上發射任務,節約發射時間,對海上的機動十分有利。同時這艘船在國內是通用的,對於發射計劃、檔期都比較便利。
  • 中節能陽江南鵬島風電項目海上升壓站今日順利裝船
    當前,陽江各大海上風電項目已進入規模建設高峰期,眾多重大節點性工程正加快推進。今天上午,中節能陽江南鵬島海上風電項目220kV海上升壓站上部組塊在深圳赤灣港碼頭順利裝船,即將啟動運往項目風電場進行吊裝作業,為實現首批機組早日併網發電奠定了堅實基礎。
  • 國內建造首艘30萬噸礦石運輸船12月1日啟動試航
    新華社南京12月1日電(記者朱旭東)1日9時,在南通海事局的精心維護下,我國建造的首艘30萬噸礦石運輸船「中遠川崎56號」緩緩離開碼頭,啟動試航。該船的設計全部由南通中遠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自主完成,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開創了國內同型船的建造先河。
  • 首艘冰級輪天恩號取道北極赴歐 比傳統航線快12天
    昨天(4號),針對極地氣候打造的首艘冰級輪「天恩號」從江蘇連雲港滿載出口歐洲貨物啟航,取道北極東北航道,經白令海峽、跨越北冰洋前往歐洲港口。央視記者 許景云:這裡是江蘇連雲港。再過幾分鐘,我身後這艘船就要開啟北極東北航道之旅,從西太平洋,經白令海峽,跨越北冰洋抵達歐洲港口。
  • 海上風電運維的四大挑戰和八項建議
    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大部件的更換,除了大部件本身的成本外,還要考慮大型吊裝船施工的手續及費用、海上運輸費用、養殖戶補償以及天氣窗口因素等,加上風力發電機組長期停機造成的發電量損失,都增加了海上風電場的運營成本、降低了風電場的收益。 4、海上風力發電機組運維必須藉助船、直升機等運輸工具,維護費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