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艘冰級輪天恩號取道北極赴歐 比傳統航線快12天

2021-01-10 人民日報海外網

昨天(4號),針對極地氣候打造的首艘冰級輪「天恩號」從江蘇連雲港滿載出口歐洲貨物啟航,取道北極東北航道,經白令海峽、跨越北冰洋前往歐洲港口。

央視記者 許景云:這裡是江蘇連雲港。再過幾分鐘,我身後這艘船就要開啟北極東北航道之旅,從西太平洋,經白令海峽,跨越北冰洋抵達歐洲港口。在隨後三十多天的海上航行期間,央視記者將隨船進行跟蹤報導。

天恩號此次北極東北航道之行,從連雲港啟程,經黃海中部,朝鮮海峽進入日本海,從北海道北部的宗谷海峽進入鄂霍次克海,再沿堪察加半島東部沿海北上,穿越白令海峽進入北冰洋。在北冰洋先後經過楚科奇海、德朗海峽、東西伯利亞海、桑尼科夫海峽(或新西伯利亞群島北部)、拉普捷夫海,經維利基茨基海峽進入喀拉海,再經新地島北部進入巴倫支海,沿挪威沿海南下進入北海,抵達目的地歐洲國家港口卸貨。

中遠海運特種運輸股份有限公司船舶管理部總經理 梁傑:天恩輪是我們公司在上海船廠造的三艘冰級船的第一艘,這一次也是第一次執行北極航線(任務)。執行北極航線要比傳統航線節約航程12天,可以節約燃油300噸。

天恩號此次北極東北航道之行全程18520公裡,歷時30多天。預計九月上旬抵達歐洲港口。船上貨物為出口歐洲的近4萬立方的風電設備。

相關焦點

  • 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今迎來首艘北極航線班輪
    央廣網上海8月23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葉真於)今天下午15時,隨著中國籍「天佑」輪緩緩靠泊上海南港碼頭,中國(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迎來了首艘北極航線國際航行船舶。「天佑」輪本航次從童話王國丹麥駛來,穿越北極直達盛夏中的上海臨港,洋山邊檢民警身著防護服在近60℃的甲板上為船舶辦理入境邊檢手續,助力該輪安全快速通關。這是自貿區新片區掛牌一周年收到的又一「賀禮」。重裝產業、市場需求和政策創新深度融合催生了這條新航線,全新的海運通道有望進一步提升臨港相關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 北極東北航道「冰上絲綢之路」
    在此次央視記者行走「一帶一路」的線路中,有一路記者走的是北極東北航道。這條航道又被稱為「冰上絲綢之路」。跟隨中遠海運集團建造的冰級輪「天恩輪」,8月4號從江蘇連雲港出發,取道北極東北航道,從西太平洋,經白令海峽,跨越北冰洋前往歐洲。全程18520公裡。這條航線比傳統航線節約航程12天。天恩輪是我國自主設計、中國船廠獨立建造的高冰級多用途商船,能在0.8米厚度的冰層航行。
  • 穿越「冰上絲綢之路」,山東省港口集團北極航線今年成功首航
    天禧輪8月19日從芬蘭赫爾辛基起航,26日進入北極東北航道挪威北角,途經巴倫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東西伯利亞海,9月5日走北極東北航道經白令海峽,航程超過1萬海裡,整個航次用時近30天,在北極航道段航行了約10天,順利抵達青島港。
  • 普京要求俄羅斯打造全球最強破冰船隊,俄媒:為北極航線保駕護航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11月4日報導,俄總統普京3日出席了俄羅斯建造的全球最大常規動力破冰船「維克多·切爾諾梅爾金」號的服役升旗儀式。並強調,俄羅斯擁有舉世無雙的破冰船隊,並且在北極開發和研究方面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應將這一優勢繼續保持下去。
  • 徵服北極黃金水道 探秘中企船隊開拓「冰上絲綢之路」的九九八十一難
    通常情況下,連接亞太和歐洲地區的主要航線需要通過馬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或繞道非洲好望角,但通過北極東北航道航行,能比傳統航線節省1/3的時間和航程,可大大節省燃油等各項成本,也可減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排放。同時,走此航線可節約走蘇伊士運河等航線時僱武裝保安的費用,以及避開夏季印度洋西南季風並減少海盜襲擾的風險。
  • 北極航道意味著什麼
    通常情況下,從歐洲前往亞太地區有3條主要航線,分別經由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和非洲好望角到達太平洋。整體而言,船隻取道北極比取道蘇伊士運河或巴拿馬運河可減少航程40%以上。比如,從日本橫濱港至鹿特丹港的航線取道非洲好望需要29天,取道馬六甲海峽和蘇伊士運河需要22天,而取道北冰洋僅需15天。
  • 美軍B1B轟炸機飛越北極點,赴歐遠程拉練
    美軍B1B轟炸機飛越北極赴歐「遠程拉練」。美軍方稱,在日後的衝突中,北極是從北美前往歐洲的最佳航線之一,因此要確保轟炸機飛行員熟悉航線和行動環境。此舉被認為是制衡俄羅斯的新策略。綜合美國合眾國際社(UPI)、美國空軍官網等報導,美軍周三(9月30日)發布消息稱,B1B上周五(9月25日)執行了一場長達16小時、飛行距離6100海裡(約合11297公裡)的轟炸機特遣隊任務。
  • 「雪龍2」號完成中國第11次北極科考任務返回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
    圖:「雪龍2」號準備靠泊國內基地碼頭,攝:魏福海北京時間2020年9月27日12:08分,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所屬科考船「雪龍2」號結束了75天的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任務這也是中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首次承擔北極科學考察任務。
  • 北極科考的航線與日程
    中國首次北極科學考察航線為:     上海--日本海--白令海--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北極永久海冰區(沿170°W 至82°N)--楚科奇海--白令海--日本海--上海。
  • 雪龍號船長:北極東北航道"通航"時代已到來
    新華網「雪龍」號9月17日電專訪:北極東北航道「部分通航」時代已到來——訪「雪龍」號船長王建忠  新華社記者 璩靜  7月至9月,「雪龍」號極地科考船兩度穿越北冰洋進行首次跨北冰洋調查,成為我國航海史上第一艘穿越北極東北航道的船舶,為我國未來參與北極東北航道開發利用積累了經驗和航行數據。
  • 中國首船亞馬爾液化天然氣經北極東北航道運達
    本次的液化天然氣是通過北極東北航道運抵中國石油旗下的江蘇如東LNG接收站,交付給中國石油。LNG船在如東接收站停靠(人民網 圖)這是亞馬爾項目首次通過北極東北航道穿過白令海峽向中國供應LNG。冬季北極冰蓋太厚,現有LNG運輸船無法航行。只有當冰面在夏季變薄時,LNG船才能使用北極航線。
  • 北極融冰開闢歐亞新航線,中國已經準備加入
    北極冰融化開闢了一條從歐洲到東亞的新航線,近來,一艘丹麥船隻成功地完成了穿越俄羅斯北極的試航。北極航道一旦開通將大大縮短航程,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如日本的貨櫃從橫濱到荷蘭的鹿特丹港,經非洲的好望角需要航行29天,若經新加坡的馬六甲海峽、經蘇伊士運河需要22天,但如果同樣的船舶採用北極航線,則僅需15天就可以到達。此外,北極航道一旦開通,還可減輕馬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日益嚴重的擁堵,避開日益猖獗的索馬利亞海盜的威脅。
  • ...同時還能避開日益猖獗的索馬利亞海盜,走北極航線能省多少錢?讓我...
    報導如下:  新華社荷蘭鹿特丹2013年9月10日電(記者 潘治)歷經27天的航行,中遠集團「永盛」號貨輪於當地時間10日下午3時許緩緩停靠荷蘭鹿特丹港,成為第一艘經過北極東北航道完成亞歐航線的中國商船。
  • 中國首艘國產極地科考船「雪龍2」,即將進入北極的科考船
    而隨著現在科學技術以及能力的發展都有了更好的一些突破出現,我們現在就有一艘即將進入北極的科考船,在更大也有一些很好的技術提升。雪龍二號的出現算是我國在這方面的首艘極地科考船,在它的科考方面是非常具有優勢的,由於北極的氣候寒冷,所以這裡就長年被冰雪覆蓋,要想進到這裡去科考的話就必須要將這些破冰,那雪龍二號到底有多牛呢?
  • 英國第一海務大臣說中國海軍會沿著北極航線抵達英國,英媒:戰略...
    【環球網報導記者 徐璐明 馬巖】隨著氣候變暖、北極新航線的開闢,中國有能力通過新興的北部海域航道抵達英國的北部區海域……英國第一海務大臣在10月8日發表了這樣的一番言論,被英國《衛報》解讀為中國海軍可以通過曾經被冰封的北極航線到達英國北部海域,對英國構成「戰略威脅」。
  • 原創|打通連接歐洲和亞洲新通道北極航線,中國打破美加等國封鎖
    >今年7月中旬,中國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34;號正式從上海出發,執行北極科學考察任務。一、北極航線能為中國帶來安全穩定的能源通道在出徵之前,&34;號在江南造船廠接受了離開為期45天、涉及474個項目的保養維護,為的就是確保萬無一失,以最佳的狀態探索北極。
  • 拯救東北經濟:開發北極航線,是一場漫長的豪賭
    拯救東北經濟:開發北極航線,是一場漫長的豪賭!一種觀點認為,東北未來機遇遠遠超過南方,北極航線是未來全世界的焦點,2018年貨運量增加了30%,從大連港到西歐等主要港口,比南方寧波之類的港口快了5天,而且不用經過馬六甲索馬利亞紅海,這些戰亂地區。時間可是站在東北一頭。
  • 北極航線開闢,俄羅斯會不會成為北極航線上的最大贏家?
    北極航線是來往於歐洲和亞洲或者北美洲之間的一條航線,它是經過北極的最近的一條航線,在海運上,它是指大部分航段位於俄羅斯北部的「東北航道」,和「西北航道」,由於靠近北極外圍,所以被稱為北極航線。北極航線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第一,是對來往於美洲和亞洲的飛機飛行;第二,則是對沿航線的各個國家的輪船運輸。
  • 北極航線的誕生
    北極航線是現代航空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雖然其名稱是北極航線,但是是所有極地航線的總稱。這一航線大大縮減了洲際飛行的時間。因為地球是圓的,而飛行到同樣的經度在緯度越高的地方飛所需的時間越短。這樣不但節省燃油而且節省了乘客的時間。
  • 首艘「中國造」極地破冰船「雪龍2」號下水
    新華社上海9月10日電(記者 劉詩平、張建松)命名為「雪龍2」號的我國首艘自主建造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  這是9月10日拍攝的我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