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冰融化開闢了一條從歐洲到東亞的新航線,近來,一艘丹麥船隻成功地完成了穿越俄羅斯北極的試航。北極航道一旦開通將大大縮短航程,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如日本的貨櫃從橫濱到荷蘭的鹿特丹港,經非洲的好望角需要航行29天,若經新加坡的馬六甲海峽、經蘇伊士運河需要22天,但如果同樣的船舶採用北極航線,則僅需15天就可以到達。
此外,北極航道一旦開通,還可減輕馬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日益嚴重的擁堵,避開日益猖獗的索馬利亞海盜的威脅。
一艘懸掛丹麥國旗的貨船成功地穿越了俄羅斯的北極地區,這是一次試航,表明融化的海冰可能會開闢一條從歐洲到東亞的新貿易路線。全球最大航運集團馬士基集團的首席技術官表示,這是馬士基號開展的一次性試驗。
這艘載有一艘冷凍魚的船於8月22日離開俄羅斯的太平洋港口城市海地,抵達聖彼得堡。這次試驗讓人們獲得了非凡的作戰經驗,這艘船在不熟悉的環境中表現良好。對於從東亞到歐洲的船隻來說,北海航線可能比加拿大西北航道更短,因為由於氣候變化,它很可能很快就會沒有冰。
專家表示,這將使從東亞到歐洲的旅行距離從蘇伊士運河的21000公裡降至12800公裡。這將使過境時間縮短10至15天。這並不是貨船第一次完成俄羅斯的北極航線,馬士基強調,這段旅程是「在一個新領域獲得運營經驗,並測試船舶系統」。
但他們也強調,目前不認為北海航線是現有的東西路線的可行的商業選擇,這條通道只適用於每年大約三個月的時間,這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此外,我們還必須考慮到,破冰級船是通告必須具備的條件,這意味著額外的投資。在為期37天的旅程中,馬士基與俄羅斯當局和破冰船公司進行了「密切而定期的對話」,作為預防措施。
該公司表示,這艘船是世界上最大的冰級船之一,專門設計用於在寒冷水域作業。
我國其實也早就在北極布局,做了許多科學考察,以及和沿岸國家研究合作等。今年1月26日上午,國新辦召開了《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發布會,宣布:中國即將投入精力建設冰上絲綢之路。以此為指導方針,中國的新型破冰船也將作為設備保障,預計明年投入運行。讓我們期待一個全新的足以改變地緣格局的新航線出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