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開發北極,打通連接歐洲和亞洲新通道北極航線,中國打破美加等國封鎖
今年7月中旬,中國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34;號正式從上海出發,執行北極科學考察任務。
&34;號將航行12000海裡,預計將在9月下旬回國。
開發北極是中國打破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封鎖,不斷地向海洋強國的目標邁進的壯舉。
一、
北極航線能為中國帶來安全穩定的能源通道
在出徵之前,&34;號在江南造船廠接受了離開為期45天、涉及474個項目的保養維護,為的就是確保萬無一失,以最佳的狀態探索北極。
&34;號探索的北極地區對中國以及未來的世界格局將產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這次&34;號走的是北極航線。
北極的北極航線被視為連接歐洲和亞洲的新通道,而歐亞正是全球經濟活動最活躍的兩大板塊,連接歐亞的北極航線具有難以估量的戰略價值。
另一方面,北極航線能為中國帶來安全穩定的能源通道。為什麼這麼說呢?中國快速發展自然對能源需求居高不下。但目前中東局勢不穩,美國又控制馬六甲海峽等關鍵能源通道,在此背景下,中國探索北極、藉助北極航線向資源豐富的北極要油氣對保障能源安全有重大意義。
第三方面,北極航線對中國的價值非常大,非常重要。首先是成本優勢。北極航線經濟成本低,特別是對中國北方的港口而言,傳統的馬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地中海航線超過了10000海裡,所需時間超過一個月,如果走北極航線,航程將縮短到7000至8000海裡,所需時間少於一個月。相較於傳統航線,北極航線能節省大量的時間和運費,航程縮短的優勢可能帶來巨大的商業、經濟及戰略利益。
第四方面,與遍布美軍基地的中東、印度洋不同,美國對北極的掌控力度較弱,中國從北極獲得的油氣資源能夠被較為安全地運回國內。
二、
這是中國大力推進極地科考的一大原因
北極儲藏著900億桶未開發原油、1669萬億立方英尺未開發天然氣和440億桶未開發液態天然氣,全球未開發天然氣的30%以及未開發石油的13%可能蘊藏在北極圈以北。
與此同時,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北極海冰的面積越來越小,海冰的存在時間也越來越短,這為開發北極創造了條件。
在北極開發難度降低的情況下,越了解北極,就能在北極利益爭奪中佔據越大的優勢,。
三、
中國應該儘快開發核動破冰船
一直以來,由於中國的緯度較低,美國、加拿大等國時常以此為藉口排斥中國,認為中國沒有資格參與北極事務。
北極十分廣袤,除了一部分國家的領土,依舊有大量區域屬於國際社會共有,按照國際慣例,只要中國有能力,就能開發這些區域。
中國參與北極事務已經是大勢所趨,在2013年,北極理事會批准中國成為該組織正式觀察員國。
中國的實力已經容不得任何一個國家忽視,俄羅斯有意在北極開發問題上團結中國。在此之前,中國和俄羅斯還合作成立了遠東發展基金,總規模超過10億美元(約合70億人民幣)的投資基金,這將為中俄未來開發北極地區提供充足的資金。該決定是在俄中政府間合作協議的基礎上作出的。
俄羅斯在無線通信研發和製造技術上已經研製出能夠滿足冰層深處低頻50到250赫茲下的技術樣品,這種綜合天線的「彈性波」的強渡能夠在冰下2公裡範圍內的可靠通信。中國方面負責研發了安裝在冰面上的地震檢波器系統,用於監測波對冰的傳播。
按照相關計劃,中國和俄羅斯將在未來該項技術領域的成果應用到開採北極地區的石油和天然氣上,中國和俄羅斯也成為北極開發的先驅者,對於一個未知的陌生領域,先進入的國家必然將具有更大的競爭力和未來全球化管理中的話語權。
美國總統川普已經下令打造新的北極破冰船隊,這其中就包括核動力破冰船。俄羅斯也有核動力破冰船。
誰能控制海洋,誰就能控制世界。中國目前中國在兩極地區都擁有前沿科考基地,北極已經擁有一座黃河站,應該儘快啟動核動力破冰船開發和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