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服北極黃金水道 探秘中企船隊開拓「冰上絲綢之路」的九九八十一難

2020-12-05 環球網

【環球時報記者 張逸倩】編者按:「我們覺得很自豪,在打造『冰上絲綢之路』上為國家做了貢獻。」看到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中遠海運集團旗下的中遠海運特種運輸股份有限公司(中遠海運特運)總經理韓國敏和同事們都非常興奮。2013年,中遠海運「永盛」輪首航北極東北航道,成為第一艘通過北冰洋抵達歐洲的中國商船。2月9日,中遠海運北極航線客戶推介會在日本舉辦,開啟了「冰上絲綢之路」新合作。春節前夕,韓國敏等「中遠海運人」在廣州遠洋大廈向《環球時報》記者講述了「永盛」輪首航北極的經歷,以及正在探索的中國商船北極東北航道的項目化、常態化運行。

這是一條「黃金水道」

1月26日公布的《中國的北極政策》是中國第一份關於北極政策的文件,其中提到:中國願依託北極航道的開發利用,與各方共建「冰上絲綢之路」。在這條「冰上絲路」上,中遠海運特運派出的商船「永盛」輪於2013年8月15日從江蘇太倉港啟航,27日3時通過白令海峽,9月2日穿過重冰區,5日抵達挪威北角附近,歷經27天7931海裡的航行,最後於北京時間9月10日21時順利靠泊荷蘭鹿特丹港,成為第一艘成功經由北極東北航道到達歐洲的中國商船。其中白令海峽至挪威北角一段為北極東北航道。截至目前,中遠海運特運在北極東北航道共派出船舶10艘,執行過14個航次任務。其中,2017年有5艘貨船航行北極,主要承運設備、鋼材、紙漿等貨物。

數百年來,北極航道就是航海者們夢想徵服的黃金水道。北極航道是由兩條航道構成:加拿大沿岸的「西北航道」和西伯利亞沿岸的「東北航道」。北冰洋理論上還有一條穿越北極點的航道:從白令海峽出發,直接穿過北冰洋中心區域到達格陵蘭海或挪威海。俄羅斯邀請與中國合作共建的東北航道西起西北歐北部海域,東到符拉迪沃斯託克,途經巴倫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新西伯利亞海和白令海峽,是連接東北亞與西歐最短的海上航線。1997年,芬蘭油輪UIKKU首次通過北極東北航道抵達亞洲。「永盛」輪啟航的2013年,全球共有71艘商船通過北極東北航道,主要是俄羅斯和西北歐國家運輸原油、天然氣和礦產的船舶。

中遠海運特種運輸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韓國敏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公司最初是出於商業角度關注北極航線的。在俄羅斯北極圈裡,中俄兩國投資的亞馬爾LNG液化天然氣項目非常重要。韓國敏說:「一聽到有這個項目我們就思考,在北極圈要拿到項目,有實力之外,必須有北極圈的嘗試和經驗,這是一個考量。」另外,就是從航運的角度看,北極航道有更大的優勢。通常情況下,連接亞太和歐洲地區的主要航線需要通過馬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或繞道非洲好望角,但通過北極東北航道航行,能比傳統航線節省1/3的時間和航程,可大大節省燃油等各項成本,也可減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排放。同時,走此航線可節約走蘇伊士運河等航線時僱武裝保安的費用,以及避開夏季印度洋西南季風並減少海盜襲擾的風險。一位中遠海運的同事這樣向記者描述貨船在印度洋通過大風浪區的經歷說:「那幾天搖晃得船員連吃飯的力氣都沒有。有時船搖晃起來,有實習的新船員剛盛好一碗麵放在桌子上,再去拿筷子時麵條就已從碗裡『飛』走了。」

很多客戶也願意走北極航線。目前,在北極東北航道上,國外商船運輸的主要是原油、天然氣和礦產,我國商船西行運輸的貨物以機械設備為主,如出口歐洲的風電設備、出口俄羅斯的地鐵盾構機等相對精密的工程機械,普遍對運輸的要求很高,不能有一點損壞。東行的貨物多是農產品和紙漿等。北歐的紙漿生產商不太願意走印度洋航線,因為船舶搖晃可能影響紙漿的貨運質量,他們更希望走相對平靜的北極航線。

船員操作手冊厚300頁

儘管是「黃金水道」,中遠海運的商船行走北極東北航道也要面對一系列特殊挑戰,比如浮冰。走東北航道時,商船付費給俄羅斯的原子能公司,購買破冰船開道和導航服務。東北航道對商船的要求很高,如鋼板需要能承受50釐米厚的浮冰撞擊,船的密封材料要能承受極寒考驗,潤滑油、燃油在低溫下能使用,確保商船動力要強,能從浮冰中擠出去。對貨物的保存和走一般航線的商船也有區別,貨艙不僅要水密,還要氣密和主動通風,要不然出了寒帶再遇上熱氣,貨物就會結露水。

為了「永盛」輪首航,中遠海運特運成立4個小組,收集通航條件、航道資料、水域法規、引航護航等信息,篩選和落實開闢北極航路的船舶,根據要求進行相關的技術改造或增加相應設備。作為項目的具體執行船舶,要穿越環境惡劣、高寒冰封的北極航道,其硬體狀況十分關鍵。首航的「永盛」輪總載重量19461噸,船長155.95米,船寬23.70米,設計船速14節,是國內為數不多的符合俄羅斯冰級ARC4標準的船舶。為應對高寒地區的極端天氣,「永盛」輪還加裝了一個小型電鍋爐。

在選擇和培訓船員時,各工作組還協助中國船級社編著300多頁的《北極水域航行培訓手冊》和《北極水域船舶操縱手冊》。在船員訓練方面,有很多和走其他航道不一樣的地方。由於高緯度的局限,船舶在北冰洋航行時不能使用常規手段聯絡通信,只能靠銥星電話。在北極航行,往往周圍寂靜一片,沒有其他船隻,因此還需要對船員進行培訓,克服心理的寂寞感。進入北極圈後,極晝現象還會打亂船員的生物鐘。

走北極航線,環保問題尤為重要。中遠海運特運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基於保護北冰洋的生態,我們要本著高度負責的態度去開發航道。」「永盛」輪首航前,公司做了預案和演習,如在船上增加廢水回收裝置,一點廢棄物也不讓進入北極。「永盛」輪還增加專門的儲存倉,將整個航行期間的上百噸生活汙水全部貯存。另外,針對萬一撞上冰山導致的原油洩漏情況,公司也做了各種演習和準備。

極地美景和冰丘濃霧

在北極航行,能看到很多其他航道見不到的美景。《環球時報》記者從船員拍攝的視頻和照片中看到,在航行的過程中經常能見到極光、太陽雪和綿延百裡的冰山。但在這些奇遇背後,更多的是船員們克服的一個又一個困難。

2013年首航期間,「永盛」輪在維利基茨基海峽遭遇大面積浮冰,冰區綿延上百海裡,冰密集度達90%以上,很多深灰色冰丘露出水面四五米高。破冰船過後,開出的航道很快被密集的大小冰塊覆蓋,「永盛」輪只能推壓著冰塊前行,船艏和冰塊相撞擊的聲音、舷牆和冰塊擠壓的聲音與船體震動聲交匯在一起,驚心動魄。「永盛」輪船長張玉田在駕駛臺前面用望遠鏡觀察,並指揮船舶避讓巨大的堅冰。他連續13個小時通宵坐鎮駕駛臺,最終指揮「永盛」輪順利駛出危險區域。在2015年的一次航行中,「永盛」輪還遇上濃霧,船員們按霧航操作規定採取一系列措施,在大霧中持續航行了近30個小時。在航行的過程中,中遠海運機關工作組也全天候密切關注著「永盛」輪在海圖上的每一步推進,針對船的具體情況,適時給予相應的指導。有關人員抓住各航段的特點和關鍵節點,每天更新航行計劃和航跡跟蹤,發出氣象、冰況預報等。

韓國敏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首航中他有點緊張,因為畢竟沒有走過,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情況,等船到了才放下心。韓國敏說:「我覺得『永盛』輪首航北極東北航道的成功是我們公司的成功,更是整個中國航運界的成果。如果我們不成功,人家也就不會試了,航運界對東北航道的利用也會打折扣,特別是中國航運公司對這條航道的利用可能會大大推遲。」

中遠海運有關負責人還告訴記者:「北極航線仍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首先,極地水文與氣象多變,給船舶提供及時、準確的氣象信息的渠道依然比較缺乏,需要岸基的及時指導以及船舶保持不間斷的跟蹤。我們經過這幾年的資料收集和船舶航行中的實地觀察,建立起北極東北航道航行的基本資料,但相對傳統航線來說,極地水域水文資料仍比較匱乏。另外,以往船舶在北極航行均未出現緊急情況,對極地水域應急響應和救援能力還缺乏驗證。」按照這位負責人的說法,目前白令海峽西伯利亞附近兩三千海裡沒有什麼救援措施。他還希望隨著加大對北極東北航道的利用,沿岸的小港口也能開發起來。

到多國推介「冰上絲路」

2015年,「永盛」輪採用「北極往返」的形式航行,到達歐洲後,裝滿貨物再次沿北極航道返回中國。2016年中遠海運有包括半潛船、多用途重吊船在內的5艘船舶利用冰區航行窗口期航行北極東北航道,進一步擴大該航道商業化運營的規模。2017年,中遠海運特運再次派出5艘船舶往返北極,探索並擴大中國商船項目化、常態化航行北極的規模。

通過北極東北航道通常需要12天至16天,具體時間視冰情而定。據初步測算,2017年中遠海運特運5艘船舶取道北極較經馬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的傳統航線共計節省裡程約25313海裡,節省時間約80.6天,並節省大量燃油。談到「冰上絲綢之路」的開拓前景,韓國敏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北極航線納入國家整體『一帶一路』倡議,讓我們關注、參與開拓北極東北航道的人都特別興奮。有了國家關注和政策,今後航道的利用會更規範、更便利、支持更大,條件更好。國家同北極周邊國家合作,共同提升東北航道的利用價值,對我們企業來說肯定是非常期待的。」中遠海運特運希望繼續開拓航路沿線的商機。韓國敏說,首先是國家與哪個國家談合作,公司肯定會積極參與;其次是跟客戶合作,公司也會持續關注大的項目,特別是油氣的項目。

中遠海運日前參加日本北極航線研討會,並於2月9日在東京舉辦北極航線服務推介會。中遠海運和北海道大學正聯合做一個項目——夏天將日本的蔬菜、海產品利用北極航道運到西北歐。中遠海運今年還將在俄羅斯的莫斯科和挪威的奧斯陸做北極航線服務推介,向海外客戶做更廣泛的宣傳,收集客戶的需求,有針對性安排夏季北極航行計劃。

相關焦點

  • 穿越「傳說中的航道」北極東北航道 為中國開闢冰上絲綢之路
    中遠海特船長吳廣鋒: 穿越「傳說中的航道」北極東北航道 為中國開闢冰上絲綢之路   2013年8月15日,中遠海運集團永盛輪首航北極東北航道,首航從江蘇太倉港出發,過白令海峽,入北極冰區,橫穿俄羅斯北方四海和巴倫支海,終點是荷蘭鹿特丹港。開闢北極東北航道,比走馬六甲海峽、印度洋、蘇伊士運河的傳統航道要節省約9天航程(四分之一航程)、300噸燃油,具備較大的經濟價值。
  • 「冰上絲綢之路」「熱」了北極圈
    中國發起共建『一帶一路』重要合作倡議,與各方共建『冰上絲綢之路』,為促進北極地區互聯互通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帶來合作機遇。」2018年1月,中國政府發表的首份北極政策文件——《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中,有關中國是「近北極國家」、共建「冰上絲綢之路」的表述引起世界的高度關注。
  • 北極東北航道「冰上絲綢之路」
    在此次央視記者行走「一帶一路」的線路中,有一路記者走的是北極東北航道。這條航道又被稱為「冰上絲綢之路」。跟隨中遠海運集團建造的冰級輪「天恩輪」,8月4號從江蘇連雲港出發,取道北極東北航道,從西太平洋,經白令海峽,跨越北冰洋前往歐洲。全程18520公裡。這條航線比傳統航線節約航程12天。天恩輪是我國自主設計、中國船廠獨立建造的高冰級多用途商船,能在0.8米厚度的冰層航行。
  • 穿越「冰上絲綢之路」,山東省港口集團北極航線今年成功首航
    穿越北極,歷時近1月,天禧輪抵達青島港西聯公司南港區碼頭開始接卸作業。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趙波攝繞過馬六甲海峽、避開印度洋,穿越冰層覆蓋的北極,9月17日,滿載近3萬噸紙漿的天禧輪從芬蘭歷時近一個月順利抵達青島港。這是山東港口集團今年迎來的首個穿越有「冰上絲綢之路」之稱的北極航線航次,至此山東港口徹底打通了東亞經北冰洋連接歐盟的藍色經濟通道。
  • 中國願與各方共建「冰上絲綢之路」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月26日發表《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這是中國首次就北極政策發表白皮書。白皮書說,中國願依託北極航道的開發利用,與各方共建「冰上絲綢之路」。26日發表的白皮書表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將為有關各方帶來機遇,共建「冰上絲綢之路」,有利於北極地區的互聯互通以及可持續經濟社會發展。
  • 阿蒙森:第一個同時徵服南極和北極的偉大探險家,永遠消失在北極
    結果探險隊被浮冰阻擋,在寒冷和飢餓中度過了一整個冬季後,被迫折返。雖然探險活動很不順利,但阿蒙森從船醫那裡學到了補充維生素C的方法——吃生肉!阿蒙森最關注的還是北極。自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來,人們在不斷探索從歐洲到東方的航線。而通過北冰洋的東北航線和西北航線,是理論上的最近航線,各國探險家都在努力嘗試。
  • 港媒:中國目光投向北極航線 「冰上絲路」正成形
    據香港亞洲時報網站10月25日報導,相比「一帶一路」倡議的其他方面,這方面的宣傳要少得多,現在正是報導北極地區及其艱難的海上航線最新情況的好時機,這一海上航線在一年的大部分時間裡都處於冰雪的覆蓋下。被稱為「冰上絲綢之路」的這一部分,通常被認為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延伸」,「一帶一路」倡議中將該部分發展計劃稱為「海上合作願景」。
  • 記者手記:航行在世界最北航道上——穿越「冰上絲綢之路」見聞
    新華社「天健」輪9月22日電 記者手記:航行在世界最北航道上——穿越「冰上絲綢之路」見聞新華社記者劉詩平當地時間21日清晨,中國貨輪「天健」輪沿著挪威西海岸駛出北極圈,繼續向丹麥埃斯比約港進發
  • 中企已完成22航次北極東北航道航行任務
    中新社北京10月31日電 (記者 龐無忌 周銳)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俞曾港30日在此間透露,2013年至2018年,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共派出15艘船舶,完成了22個航次的北極東北航道航行任務。2013年,中遠海運特運開始探索北極航線。
  • 除了「一帶一路」與海上絲綢之路外有望開通第三條絲綢之路?
    中俄共建「冰上絲綢之路」 當前,北極自然環境正經歷快速變化。過去30多年間,北極地區溫度上升,使北極夏季海冰持續減少。 據科學家預測,北極海域可能在本世紀中葉甚至更早出現季節性無冰現象。
  • 《徵服北極》:科幻電影史中的那座「神廟」
    最近熱播的國產古裝科幻網劇《慶餘年》中,慶帝和陳萍萍等人都想從北齊肖恩嘴裡得知「神廟」裡隱藏的秘密。劇中,肖恩道出神廟所在之地,那就是北齊之北的北極之地。從劇中我們得知,原來神廟是在未來世界的北極。「神廟」也是勾起我們對這部電視劇好奇心的一個重要的科幻梗。
  • 通訊:探路「冰上絲綢之路」——記中國科考隊穿越北冰洋中央航道
    新華社「雪龍」號8月22日電 通訊:探路「冰上絲綢之路」——記中國科考隊穿越北冰洋中央航道  新華社記者 鬱瓊源  2017年8月2日至8月16日,中國第八次北極科學考察隊乘「雪龍」號科考船歷史性地從公海區穿越北冰洋,成功試航北冰洋中央航道。
  • 北極「新開發時代」
    自2017年以來,中俄共同建設「冰上絲綢之路」的倡議逐漸從理念落實到行動。2018年1月發布的《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再次明確指出,中國願依託北極航道的開發利用,與各方共建「冰上絲綢之路」。  另外,北冰洋沿岸國的丹麥、挪威等國也相繼提出了自己的北極開發計劃。
  • 500年前,歐洲人徵服北極的理由竟是要尋找一條通往中國的捷徑?
    北極,地球的最北點,這裡除了巨大的冰山,就是皚皚的白雪世界,這裡有著世界上最低點的溫度,也保存著世界上最遠古的冰山和積雪。500年來,人類為了徵服這片神秘的未知世界,付出過慘痛的的生命代價,而當時人類徵服北極的唯一理由只是要開闢一條從歐洲通往中國的新航道。
  • 英探險家將徒步徵服北極「最遙遠地點」(圖)
    挑戰「難以抵達之極」  新快報綜合報導 現年46歲的英國伯克夏郡探險家傑姆·麥克尼爾目前正在北極南部600英裡處的挪威斯瓦爾巴德營地進行訓練,他計劃在明年2月徒步探險北極「最遙遠地點」——「難以抵達之極」。這是一項從未有人成功實現過的破紀錄挑戰。
  • 英媒:氣候變暖群雄逐鹿北極 中國亮牌「入局」
    參考消息網1月30日報導 英媒稱,北極控制博弈正酣之際,中國發布北極政策白皮書,闡明「極地絲綢之路」(「冰上絲綢之路」)的目標和計劃,呼籲加強相關國際合作。冰上絲綢之路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月28日報導,中國國務院1月26日公布的《中國的北極政策》說,中國願依託北極航道的開發利用,與各方共建「冰上絲綢之路」,參與包括北極航道基礎設施建設、商業化利用和常態化運營。
  • 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今迎來首艘北極航線班輪
    央廣網上海8月23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葉真於)今天下午15時,隨著中國籍「天佑」輪緩緩靠泊上海南港碼頭,中國(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迎來了首艘北極航線國際航行船舶。「天佑」輪本航次從童話王國丹麥駛來,穿越北極直達盛夏中的上海臨港,洋山邊檢民警身著防護服在近60℃的甲板上為船舶辦理入境邊檢手續,助力該輪安全快速通關。這是自貿區新片區掛牌一周年收到的又一「賀禮」。重裝產業、市場需求和政策創新深度融合催生了這條新航線,全新的海運通道有望進一步提升臨港相關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 美軍航母進駐北極巡邏演習,海狼級核潛艇被牢牢地凍在冰裡
    美國的船隻並不是到北極的常客。在過去的30年中,美國航空母艦兩次訪問了北極。 1991年,``美國''號航空母艦-USS America CV-66(於1996年退役)到達這裡。 2018年10月,哈裡·杜魯門號航空母艦CVN-75航母從杜魯門號出發,從諾福克的海軍基地徵服了北方,參加了北約「聯合三叉戟」演習。
  • 九九八十一難中,這一難全靠豬八戒!他出了大力才得以通過
    其中唐僧取經的故事,更是老少皆知,一路上共有九九八十一難,其中大部分是孫悟空降的妖,或者是孫悟空請人來降的妖,豬八戒偶爾做幫手,沙和尚出場的機會就更少了!但是在這一難中,卻主要依靠豬八戒才得以通過!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