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深圳研究生院首艘試驗母船「清研海試1」號建造完成並離港海試

2021-01-14 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深圳研究生院首艘試驗母船「清研海試1」號建造完成並離港海試

清華新聞網10月31日電(通訊員 宋方敏)10月29日11時18分,深圳市和清華大學擁有的第一艘為科研和技術開發服務的試驗母船——「清研海試1」在江西省九江市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碼頭順利起航。預計將於11月2日抵達上海橫沙島碼頭,屆時參加海上試航的人員將在此碼頭統一登船。

「清研海試1」號正面圖

「清研海試1」號總長49.8米,型寬13米,型深4.4米,設計吃水2.9米,設計排水量1020噸。定員23人,其中船員11人,研究人員12人。該船已入級中國船級社,航行於國內遠海航區。

在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部主任陳道毅教授主持的國家海洋局海洋裝備海上試驗場建設項目的資助下,「清研海試1」號試驗母船於2016年8月20日開始設計,設計方是中船701所下屬武漢船舶設計研究院,2016年11月8日開始建造,建造方是江西省九江市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監理方是中國船級社實業公司。目前「清研海試1」號已經在長江流域九江段按照《系泊航行試驗大綱》完成了部分航行試驗項目。該船試驗航速、設備性能、振動噪聲等指標均滿足設計要求。

「清研海試1」號的船身設備齊全

「清研海試1」號將主要承擔各種海洋工程裝備與結構在複雜海洋環境(風、浪、流)下動力試驗、海洋化學與生物試驗、運動載體模擬等試驗場所。同時,它將作為「船舶與海洋平臺噪音與振動分析及控制,多體與多物理場耦合模擬,各類海工深水裝備的腐蝕與防腐模擬,深水風電樣機與海流發電裝置的試驗條件與水動力驗證以及結構安全測試,各類船舶與海洋裝備的布置與回收(包括水下機器人ROV與水下運載器AUV的布防與回收)」的試驗載體。

「清研海試1」號全景圖

11月3日至11月6日,該船還將在上海花鳥山海域開展海試。海試結束後,試航人員在浙江嵊泗漁政碼頭統一下船。11月7日,「清研海試1」將全速進行,經臺灣海峽,向深圳進發,預計11月12日抵達深圳,在深圳舉行交接船儀式。

該船將是深圳市和清華大學擁有的第一艘為科研和技術開發服務的試驗母船,必將為我國海洋裝備的國產化降低門檻,為國家海洋戰略、清華大學海洋學科建設和深圳市海洋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清研海試1」號靠岸停泊進行裝卸操作

供稿:深圳研究生院 編輯:華山 審核:襄楠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清研海試1」試驗母船啟用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清研海試1」試驗母船啟用  清華新聞網5月20日電 (通訊員 陳超群 馮雲麗 楊盛牧 攝影 丁超)5月19日,深圳灣畔,碧海藍天,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清研海試1」試驗母船啟用儀式在深圳海監廣場碼頭舉行
  •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相關負責人詳解深圳首艘科學試驗船
    原標題:本報記者專訪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相關負責人 詳解深圳首艘科學試驗船深圳商報2019年5月23日訊 近日,深圳第一艘為海洋工程科研提供支撐的大型實驗設施——「清研海試1」號試驗母船正式啟用,這是深圳市海洋工程領域科研發展的一個新的裡程碑。
  • 「奮鬥者」號海試保障母船「探索二號」返回三亞 馬裡亞納海溝萬米...
    12月21日,「奮鬥者」號海試保障母船「探索二號」靠泊三亞。當日,在完成所有航次任務後,「奮鬥者」號海試保障母船「探索二號」返回三亞,歷時57天的馬裡亞納海溝萬米海試順利收官。10月26日11時,「探索二號」從三亞起航,前往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執行「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萬米海試保障與「深海勇士」號深潛航次任務。新華社記者 趙穎全 攝12月21日,「奮鬥者」號海試保障母船「探索二號」靠泊三亞,歡迎人員給科考隊員獻花。
  • 中科院在「奮鬥者」號研製和海試中發揮核心關鍵作用
    11月28日,「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圓滿完成萬米深潛海試任務,返回三亞。  「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是「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的核心研製任務。2020年10月10日,「奮鬥者」號從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南山港碼頭啟航,前往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海域實施萬米深潛試驗任務。
  • 「奮鬥者」萬米深潛海試:中科院發揮核心關鍵作用
    2020年10月10日,「奮鬥者」號第二階段海試啟航儀式。中科院 供圖中新網北京11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圓滿完成萬米深潛海試任務的「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28日返回三亞。記者當天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所屬10餘家單位全面參與「奮鬥者」號研製和海試工作,是研製任務的核心單位,海試任務的牽頭組織單位,「奮鬥者」號的業主單位,為「奮鬥者」號研製和海試發揮核心關鍵作用。——中科院是「奮鬥者」號研製任務的攻堅隊。作為人類歷史上第4艘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為實現萬米海底作業目標,「奮鬥者」號在研製建造及海試電視直播過程中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
  • 中國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籤約開建
    設計效果圖 (南方海洋實驗室供圖)具有「中國首創」「智能化」「國產率高」等亮點,2022年交付使用羊城晚報訊 記者陳亮報導:12月18日,記者從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下簡稱南方海洋實驗室)了解到,南方海洋實驗室與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中船黃埔文衝船舶有限公司共同籤署了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的設計建造合同
  • 中國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籤約開建
    12月19日,記者從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下簡稱南方海洋實驗室)了解到,南方海洋實驗室與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中船黃埔文衝船舶有限公司共同籤署了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的設計建造合同,將建造中國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項目預估設計及建造周期為18~20個月,預計2022年交付使用。
  • 「科學」號完成綜合海試任務順利返青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8日訊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屬「科學」號考察船在青島周邊海域完成船舶與科考設備綜合海試後,於近日返回青島西海岸碼頭。專家組代表隨「科學」輪出海進行工藝測試此次綜合海試為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維修改造項目
  • 漏水、起火、冒煙、掉鏈子:英法航母海試趣事
    (文/孤影)第一艘國產航母的煙囪已冒出黑煙,海試指日可待。一艘軍艦的建造和服役,大體要經過艦體建造、舾裝和海試才能夠交付部隊。那麼,一艘航母的海試具體包括哪些過程呢?可以用英國航母「伊莉莎白女王」號簡單做個比較。2014年樸茨茅斯船廠裡的兩艘英國航母。右邊是正在建造中的「伊莉莎白女王」號。左邊是退役航母「卓越」號。
  • 首艘國產航母啥時候能交付?按照試驗大綱規定或還需1~2年
    在船體完成和設備安裝後,要進行單機恢復調試,然後系統對接調試,最後全艦綜合聯調,完成後提交報驗,期間要經歷系泊試驗和航行試驗,航行試驗即試航。大型戰艦首艦還有專項試驗,交付後還要進行國家試驗,及全艦消磁。
  • 「沈括」號今天從上海蘆潮港出發 將挑戰全球最深的海溝!
    「沈括」號今天從上海蘆潮港出發,將挑戰全球最深的海溝!  據上海發布,今天中午,由上海海洋大學和西湖大學聯合組成的「彩虹魚」2018馬裡亞納海溝海試與科考團隊,乘坐「沈括」號小水面線雙體型科學調查船,從上海蘆潮港起航,前往馬裡亞納群島海域,將在全球大洋最深處——「挑戰者深淵」區域附近海溝開展一系列深海裝備試驗和科考取樣。詳見↓  出發!
  • 海南日報數字報-「彩虹魚」號:世界首個作業型全海深載人潛水器
    我國自主研製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為7062米,對深淵科學來說,這個深度還只是起步。如何讓我國深海科考更進一步,達到全海深載人作業水平?  今年9月26日,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作業型萬米級載人深淵器「彩虹魚」號在南海海域完成海試,最大潛深為4328米,邁出了我國探索萬米深淵的關鍵一步。
  •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為完成萬米海試的潛水器建造載人艙球殼...
    記者王笑梅報導 11月28日,「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並勝利返航。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鈦合金團隊採用自主發明的Ti62A鈦合金新材料,為「奮鬥者」號建造了世界最大、搭載人數最多的潛水器載人艙球殼。
  • 「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順利完成萬米深潛試驗
    由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二研究所牽頭負責「奮鬥者」號的總體設計和集成建造,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作為業主單位牽頭開展海試。浮力材料研製與加工、聲學通信定位、智能控制技術、鋰離子電池、海水泵、作業機械手等方面實現多項重大技術突破,順利完成了潛水器的設計、總裝建造、陸上聯調、水池試驗和海試驗收,核心部件國產化率超過96.5%,具備了全海深進入、探測和作業能力,正式轉入試驗性應用階段。
  • 海底1萬米,中國來了!
    除了要承受巨大水壓,潛水器還要搭載相關人員、一系列科學設施等,在水中完成科考作業,進一步加大了萬米載人潛水器的製造難度。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七〇二所副所長、萬米載人潛水器總設計師葉聰告訴記者,萬米載人潛水器具備覆蓋全球海洋100%海域的作業能力,這來源於9大關鍵技術的支撐,如載人潛水器球殼、浮力材料等。
  • 新聞 | 海洋學院助力央視新聞「奮鬥者」號萬米級海試直播
    我國自主研發的「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萬米級海試首次抵達人類已知的海洋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期間,央視新聞新媒體中心推出「挺進萬米深海」特別節目,對海試活動進行了全程直播報導。海洋學院師生受邀參與節目直播活動,利用學院高水平的實驗設施和條件,與央視記者一道,精心設計實驗方案,開展同步模擬實驗和科普講解等,助力直播節目順利完成。
  • 「奮鬥者」號上的最強中國智慧
    11月28日,成功完成萬米海試的「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勝利返航。自2020年10月10日起,「奮鬥者」號赴馬裡亞納海溝開展萬米海試,成功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11月10日8時12分,「奮鬥者」號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標誌著我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 清華深圳研究生院與日本京都大學籤署合作備忘錄
    清華深圳研究生院與日本京都大學籤署合作備忘錄共同培養環境專業雙碩士學位清華新聞網12月15日電(通訊員 靳軍濤) 12月11日上午,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與日本京都大學舉行環境專業雙碩士學位討論會並籤訂備忘錄,就共同開展環境專業碩士生培養方案及課程設置等方面達成共識
  • 無錫迎接「奮鬥者」號研製和海試團隊凱旋
    中新網無錫11月30日電 (記者 孫權)11月30日,無錫舉行了「奮鬥者」號研製和海試團隊返錫迎接活動。當天,「奮鬥者」號研製和海試團隊成員搭乘東航MU9778次航班從三亞返回無錫。早早在機場等候的無錫市委市政府領導獻上鮮花,同事和家屬也在一旁拉起了「熱烈歡迎『奮鬥者』號研製和海試團隊凱旋」的橫幅。
  • 國產高精度溫鹽深測量儀完成海試
    本報訊 據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官方網站消息,由該中心自主研發的「OST15M型船載高精度自容式溫鹽深測量儀」在2020西太平洋海域夏季調查航次中,圓滿完成3次海上試驗任務,最大布放深度為5915米,突破國產高精度溫鹽深測量儀最大試驗水深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