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為完成萬米海試的潛水器建造載人艙球殼...

2021-01-08 瀟湘晨報

記者王笑梅報導 11月28日,「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並勝利返航。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鈦合金團隊採用自主發明的Ti62A鈦合金新材料,為「奮鬥者」號建造了世界最大、搭載人數最多的潛水器載人艙球殼。

載人艙是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的核心關鍵部件,是人類進入萬米深海的硬體保障和安全屏障,標誌著一個國家載人潛水器的技術水平。此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全海深潛水器載人艙可搭載2人。

2016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立項後,中科院金屬所牽頭,聯合寶鈦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船舶集團公司洛陽船舶材料研究所、中航工業製造技術研究院和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組建全海深鈦合金載人艙研製「國家隊」,成功建造世界最大、可搭載3人的全海深載人艙。

在這個過程中,研製團隊解決了若干鈦合金基礎科學問題,攻克了載人艙材料、成形、焊接等一系列關鍵技術瓶頸。

據了解,以往深潛器主要使用Ti64材料,在萬米海深的極端壓力條件下,這種材料在強度、韌性等指標上已不可能達到應用要求。中科院金屬所首次提出了一種新型的合金設計方案,並據此設計出全新的鈦合金顯微結構,發明了具有良好熱加工成形和焊接成形性能的鈦合金Ti62A,大幅度提升了強度,成功解決了載人艙球殼的材料難題。

(責任編輯:馮慶洋)

來源: 遼寧日報

【來源:東北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為完成萬米海試的潛水器建造載人艙球殼
    人民網瀋陽11月29日電 (王斯文)11月28日,「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勝利返航。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鈦合金團隊採用自主發明的Ti62A鈦合金新材料,為「奮鬥者」號建造了世界最大、搭載人數最多的潛水器載人艙球殼。
  • 「奮鬥者」號載人艙球殼「鈦」強大
    「奮鬥者」號載人艙完成電子束焊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供圖新華社瀋陽11月29日電(記者王瑩 高爽)28日,「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勝利返航。值得一提的是,其可搭載3人的載人艙球殼,是目前世界最大、搭載人數最多的潛水器載人艙球殼。載人艙作為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的核心關鍵部件,是人類進入萬米深海的硬體保障和安全屏障。此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全海深潛水器是美國2019年5月完成萬米下潛的「極限因子」,其載人艙可搭載2人。「奮鬥者」號載人艙球殼採用了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鈦合金團隊自主發明的Ti62A鈦合金新材料。
  • ...我國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球殼通過驗收 為目前世界最大萬米級載人艙
    10月25日,由我國自主研發的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球殼建造完成並通過驗收。31日,記者從無錫惠山區前洲街道西塘鍛壓得知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載人潛水器球殼由該企業負責衝壓成型。據悉,該型號載人潛水器已實現95%構件國產化,這是繼4500米級「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試驗成功後,我國自主研發的深海載人潛水器取得的又一項重大突破。
  • 從千米到萬米 載人潛水器不斷「深入」
    2009年   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   在7000米級載人潛水器「蛟龍」號研製完成後,科技部就啟動了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關鍵技術攻關工作,目標是在「蛟龍」號研製與海試的基礎上,推動我國大深度潛水器關鍵技術和核心部件的國產化、功能化、譜系化,並帶動深海技術相關產業的發展。圍繞這一任務,科技部先後部署了8個項目、課題,共投入中央財政經費約3億元。
  • ...殼「鈦」強大|載人艙|奮鬥者|焊接|鈦合金|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奮鬥者」號載人艙完成電子束焊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供圖新華社瀋陽11月29日電(記者王瑩 高爽)28日,「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勝利返航。值得一提的是,其可搭載3人的載人艙球殼,是目前世界最大、搭載人數最多的潛水器載人艙球殼。
  •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萬米的海底,妙...
    &nbsp&nbsp&nbsp&nbsp萬米深淵可謂是科研的「無人區」,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是「人無我無」的科考裝備。以深淵進入技術、深淵探測技術為代表的深海技術,代表了當前國際深海工程技術領域的頂級水平。放眼全球,到訪過萬米深淵的全海深潛水器屈指可數。
  • 「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順利完成萬米深潛試驗
    由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二研究所牽頭負責「奮鬥者」號的總體設計和集成建造,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作為業主單位牽頭開展海試。浮力材料研製與加工、聲學通信定位、智能控制技術、鋰離子電池、海水泵、作業機械手等方面實現多項重大技術突破,順利完成了潛水器的設計、總裝建造、陸上聯調、水池試驗和海試驗收,核心部件國產化率超過96.5%,具備了全海深進入、探測和作業能力,正式轉入試驗性應用階段。
  • 「奮鬥者」萬米深潛海試:中科院發揮核心關鍵作用
    中科院 供圖中新網北京11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圓滿完成萬米深潛海試任務的「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28日返回三亞。記者當天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所屬10餘家單位全面參與「奮鬥者」號研製和海試工作,是研製任務的核心單位,海試任務的牽頭組織單位,「奮鬥者」號的業主單位,為「奮鬥者」號研製和海試發揮核心關鍵作用。——中科院是「奮鬥者」號研製任務的攻堅隊。
  • 深潛1萬米!我國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將探訪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挑戰者深淵」
    之後,萬米載人潛水器將走出實驗室,進入海試階段。下面,我們以時間為軸,來了解下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的誕生過程。-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在7000米級載人潛水器「蛟龍」號研製完成後,科技部啟動了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關鍵技術攻關工作,目標是在「蛟龍」號研製與海試的基礎上,推動我國大深度潛水器關鍵技術和核心部件的國產化、功能化、譜系化,並帶動深海技術相關產業的發展。
  • 一起看萬米潛水器的載人艙是如何煉成的?
    正在建造的中國載人潛水器計劃2020年挑戰下潛海底萬米深度。近日,萬米潛水器的核心構件——載人球艙衝壓成功,為潛水器的建造奠定了基礎。核心構件載人球艙衝壓成功所謂衝壓,就是將一塊巨大的鈦合金板材用垂直的圓柱體打壓變形,使它變成一個「碗」,兩個「碗」扣在一起,就成了載人潛水器的球艙。
  • 我國成功研製世界最大萬米級載人艙,將挑戰馬裡亞納海溝
    IT之家10月29日消息 根據央視的報導,我國自主研發的全海深載人潛水器萬米級載人艙成功建造完成,這是世界上空間最大、搭載人數最多的萬米級載人艙,可搭乘三人,目前已經通過了驗收。
  • 萬米海底,妙不可言
    18天後,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並勝利返航,並表示,「奮鬥者」號研製及海試的成功,標誌著我國具有了進入世界海洋最深處開展科學探索和研究的能力,體現了我國在海洋高技術領域的綜合實力。這一路,幾代中國載人深潛科研工作者,奮鬥了幾十年。
  • 拼搏,只為創造新的「中國深度」——記中科院金屬研究所鈦合金研究...
    談及自己正在主持的「全海深載人潛器用鈦合金載人艙研製」關鍵技術研究工作,中科院金屬研究所鈦合金研究部副主任雷家峰最大的感受,是趕上了國家科技迅速發展的好時候。&nbsp&nbsp&nbsp&nbsp雷家峰1987年考入東北工學院(現東北大學)物理系應用物理專業學習,1994年考入中科院金屬所讀博,後留在鈦合金研究部工作。
  • 中科院在「奮鬥者」號研製和海試中發揮核心關鍵作用
    11月28日,「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圓滿完成萬米深潛海試任務,返回三亞。  「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是「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的核心研製任務。2020年10月10日,「奮鬥者」號從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南山港碼頭啟航,前往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海域實施萬米深潛試驗任務。
  • 中國載人深潛: 向海底一萬米進發
    「蛟龍」將重返馬裡亞納海溝2012年,「蛟龍」號在馬裡亞納海溝完成最大設計深度海試,最大下潛深度7062米,刷新了作業型載人潛水器的世界紀錄。由於當時潛水器常態化業務運行的條件仍不完備,自然資源部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計劃用5年時間開展「蛟龍」號試驗性應用,完成其從海試向常態化業務運行的過渡。
  • 海底1萬米,中國來了!
    7000米級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在7000米處受到的壓力是700個大氣壓,對萬米載人潛水器來說,再往下4000餘米,還要再增加400餘個大氣壓,相當於在一平方米的面積上要頂著一萬多噸的重物。這麼大的壓力加在潛水器上,對潛水器的材料、結構設計等,都提出了巨大挑戰。
  • 中國「小鯊魚」將挑戰萬米深淵 全球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有了新挑戰者
    這對潛水器的材料、結構設計等,都提出了巨大挑戰。除了要承受巨大水壓,潛水器還要搭載相關人員、一系列科學設施等,在水中完成科考作業,進一步加大了萬米載人潛水器的製造難度。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七二所副所長、萬米載人潛水器總設計師葉聰告訴記者,萬米載人潛水器具備覆蓋全球海洋100%海域的作業能力,這來源於9大關鍵技術的支撐,如載人潛水器球殼、浮力材料等。
  • 海南日報數字報-「彩虹魚」號:世界首個作業型全海深載人潛水器
    我國自主研製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為7062米,對深淵科學來說,這個深度還只是起步。如何讓我國深海科考更進一步,達到全海深載人作業水平?  今年9月26日,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作業型萬米級載人深淵器「彩虹魚」號在南海海域完成海試,最大潛深為4328米,邁出了我國探索萬米深淵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