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高精度溫鹽深測量儀完成海試

2020-10-03 i自然i海洋

圖為OST15M型船載高精度自容式溫鹽深測量儀。國家海洋技術中心 供圖

  本報訊 據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官方網站消息,由該中心自主研發的「OST15M型船載高精度自容式溫鹽深測量儀」在2020西太平洋海域夏季調查航次中,圓滿完成3次海上試驗任務,最大布放深度為5915米,突破國產高精度溫鹽深測量儀最大試驗水深記錄。

  據悉,在本航次中,「OST15M型船載高精度自容式溫鹽深測量儀」完成了與國際同類型設備的多剖面同步比測試驗,並進行了同步定深採水試驗,採水成功率100%。試驗最大下放深度5915米,最大採水深度4800米,獲取了大量西北太平洋深海溫鹽剖面數據以及超過500升的深海水樣。經過與國際同類型設備的數據對比,該國產儀器在總有效數據量佔比、剖面數據動態跟蹤、數據一致性、相關性等方面均達到國外同類產品的水平。

  「OST15M型船載高精度自容式溫鹽深測量儀」已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核心部件國產化率100%。本次海試充分證實了該型裝備在深海大壓力環境下運行的可靠性與穩定性,也驗證了國產高精度溫鹽深儀產品化建設的階段成果,可助力國產海洋裝備的建設和進口裝備的全面替代。(彭洪兵)

相關焦點

  • 國產溫鹽深儀(道萬)順利通過9000米水深耐壓測試!
    殼體採用了加工難度極高的TC4高強度鈦合金材料,極大地提高了產品的耐壓性能,為道萬溫鹽深儀系列產品走向深海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道萬發展初期主要以提高溫鹽深儀傳感器精度為主要任務,產品最大工作壓力只有10Mpa(約1000米水深)。近年來,越來越多對國內用戶對我們提出了深海觀測的需求,從2020年開始,道萬著重對溫鹽深產品的耐壓性能進行提升。
  • 「海鬥一號」完成萬米海試 刷新我國潛水器下潛深度紀錄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海鬥一號」完成萬米海試10907米!刷新我國潛水器下潛深度紀錄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獲悉:由該所主持研製的「海鬥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日前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完成其首次萬米海試與試驗性應用任務,取得多項重大突破,填補了我國萬米級作業型無人潛水器的空白。「海鬥一號」在馬裡亞納海溝實現4次萬米下潛,最大下潛深度10907米,刷新了我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 清華深圳研究生院首艘試驗母船「清研海試1」號建造完成並離港海試
    清華深圳研究生院首艘試驗母船「清研海試1」號建造完成並離港海試清華新聞網10月31日電(通訊員 宋方敏)10月29日11時18分,深圳市和清華大學擁有的第一艘為科研和技術開發服務的試驗母船——「清研海試1」在江西省九江市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碼頭順利起航。
  • 高精度數字失真度測量儀的設計
    針對以上失真度測量方法的不足,本文以數字諧波分析法為基礎,提出了基於DFT(離散傅立葉變換)和過零檢測法的失真度分析算法,不僅可滿足高精度和任意頻率的測試需求,還可降低硬體設計複雜度。  1失真度算法研究  1.1算法分析  失真度定義為:
  • 土壤溫溼度測量儀是什麼,它的作用及功能是什麼
    打開APP 土壤溫溼度測量儀是什麼,它的作用及功能是什麼 tpyn2020 發表於 2020-11-12 14:25:58 同樣地,如果土壤溼度不達標,農作物的長勢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對於土壤溫溼度的監測非常重要。目前,農業工作者都是採用託普雲農研發供應的土壤溫溼度測量儀監測非常重要。
  • 一鍵式測量儀與二次元如何選擇?
    VX3000一鍵式測量儀採用雙遠心高解析度光學鏡頭,結合高精度圖像分析算法,並融入一鍵閃測原理。CNC模式下,只需按下啟動鍵,儀器即可根據工件的形狀自動定位測量對象、匹配模板、測量評價、報表生成,真正實現一鍵式快速精準測量。
  • 溫鹽環流
    對於氣候變暖,導致歐洲出現寒冬現象出現的原因其實要歸結於溫鹽環流的變化。一、溫鹽環流定義溫鹽環流,又稱「深海環流」,是一個依靠海水的溫度和含鹽密度驅動的全球洋流循環系統。目前,主流的觀點是:溫鹽環流主要是由於北大西洋及南冰洋之間的鹽分及溫差對流而觸發的。
  • 海洋六號,讓深海科考更有深度
    「相對於2015年,將在海底開展富鈷結殼厚度探測以及取樣驗證和高分辨高精度路線調查,獲得海底高清影像資料。」此外,首席科學家團隊和船長團隊年輕化,本航次有3位80後的新任首席科學家和一位新任船長。  作為國內第一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4500米作業級深海遙控潛水器,「海馬」號是迄今為止我國投入實際應用的系統規模和作業水深最大、國產化率最高的深海遙控潛水器。
  • 「奮鬥者」深潛超萬米 「全海深」中國今夢圓
    這連續取得的成就標誌著中國萬米級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海試取得成功,意味著中國人駕駛自己的潛水器可以自由到達大洋任何深度並開展科學考察,取得了中國深海裝備和深海技術的重大突破,實現了夢寐以求的中國科學家大洋科考「全海深」進入。
  • 「科學」號完成綜合海試任務順利返青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8日訊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屬「科學」號考察船在青島周邊海域完成船舶與科考設備綜合海試後,於近日返回青島西海岸碼頭。專家組代表隨「科學」輪出海進行工藝測試此次綜合海試為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維修改造項目
  • 中國科考「重器」亮相南大洋太空人海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首航南極的中國「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15日繼續在南大洋太空人海開展綜合科考。連日來,一些大洋科考「重器」亮相,助力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獲取理想的科考樣品。「雪龍2」號此次考察是中國在南大洋海域的科考首次拓展至太空人海。它較強的破冰能力使南大洋科考較往年更早開展,一批新設備也得到使用。
  • 高精度固體密度計的原理與測量儀
    什麼是高精度固體密度計每種儀器都是會精度,精度決定測試固體密度值的精準性,精度越高,代表測試越準。固體密度測量儀操作步驟準備好這些附件:①主機、②水槽、③測量臺、④鑷子、⑤溫度計、⑥砝碼、⑦防風防塵罩、⑧測顆粒配件一套、⑨測浮體配件一套、⑩電源變壓器一個一步:測試操作前先做溫度補償校正。二步:開始操作對固體進行密度測試①將產品放入測量臺,顯示產品重量,按ENTER鍵記憶。②將產品放入水中即顯示密度值。
  • 科學號完成西太平洋科考任務回青 帶回颱風玉兔一手資料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11月5日中午,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薛家島碼頭上秋雨濛濛,「科學」號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2018年西太平洋開放共享航次」科考任務,緩緩駛入青島母港。
  • 全球三坐標測量儀市場發展趨勢分析 國產品牌仍存在不小差距
    隨著三坐標測量儀產品的不斷推陳出新,市場競爭也在不斷的加劇,要求工藝裝備企業能夠提供更加大型、精密、複雜的模具與工裝產品,同時要求更加的經濟快速、模具和工裝的製造周期不斷縮短。在這種情況下,要求模具製造技術需要不斷的提升,滿足信息化、數位化、精細化、高速化和自動化的要求,憑藉快速原型再造技術和逆向工程技術,完成柔性化、敏捷化的製造,並以數字流形成企業製造信息的閉環。
  • 漏水、起火、冒煙、掉鏈子:英法航母海試趣事
    (文/孤影)第一艘國產航母的煙囪已冒出黑煙,海試指日可待。一艘軍艦的建造和服役,大體要經過艦體建造、舾裝和海試才能夠交付部隊。那麼,一艘航母的海試具體包括哪些過程呢?可以用英國航母「伊莉莎白女王」號簡單做個比較。2014年樸茨茅斯船廠裡的兩艘英國航母。右邊是正在建造中的「伊莉莎白女王」號。左邊是退役航母「卓越」號。
  • 手持gps定位測量儀配件測繪儀器領域高新企業
    手持gps定位測量儀配件測繪儀器領域高新企業,公司現開展儀器出租業務,出租儀器包括:天寶GPSRTK(R8-4GNSS),進口、國產全站儀,國產GPSRTK。手持gps定位測量儀配件測繪儀器領域高新企業, ACCURA Z影像測量儀主機工作檯採用經特殊工藝處理的航空鋁合金材料,運動機構重量輕、慣性小、速度快、運行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