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艘中國建造的船助力我國首次海上發射!一箭九星

2020-09-16 國際船舶網

9月15日上午9點23分,長徵十一號海射遙二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升空,這是我國首次實現衛星海上商業發射,也標誌著我國火箭發射進入一個新的紀元。

此次任務是長十一火箭執行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也是山東東方航天港工程啟動以來第一次海上應用發射。此次發射和上次有較大的差別,上次採用的是沒有動力的船,行駛速度慢,這次採取有自航能力的「德渤三號」從海陽港運輸至預定海域實施發射,縮短了火箭生產與發射鏈條,能夠快速適應海上發射任務,節約發射時間,對海上的機動十分有利。同時這艘船在國內是通用的,對於發射計劃、檔期都比較便利。

此次發射還首次實現了航天產業和發射的一體化。據介紹,火箭發射一般都在基地,而火箭和衛星的生產都在其他地方,火箭生產完後要經過運輸到基地進行發射,這樣一種分離模式,讓整個發射計劃的安排較為困難,發射效率也較低。而此次發射,火箭在東方航天港完成組裝測試和星箭對接後,採用德渤三號從海陽港運輸至預定海域實施發射,縮短了火箭生產與發射鏈條,大幅提升了發射效率。

據國際船舶網了解,承擔本次發射任務的發射平臺為「德渤3」號由大連中遠海運重工建造。2017年1月,大連中遠海運重工(原大連中遠船務)為煙臺打撈局建造的12000噸打撈工程船「德渤3」命名交付。

「德渤3」號由上海佳豪設計,入級中國船級社(CCS),該型船是當時我國單邊抬浮力最大的打撈工程船。該船總長159.6米,最大載重2.05萬噸,單邊最大抬浮力1.2萬噸,全電力推進,具有快速調載功能。該船主要用於大型遇險破損船舶艦艇的應急搶險打撈、破損船舶的裝載與運輸,同時兼顧海上大型設備及鋼結構件、海上石油開採平臺、廠房、船舶分段等超大件的運輸任務。具備大型車輛、甩掛車輛等的滾裝能力和危險貨物適裝能力。12000噸抬浮力打撈工程船是交通運輸部救撈系統「十二五」規劃確定的重大裝備建設項目之一,共建造兩艘。其姊妹船「德渤2」號輪已於2016年3月9日順利交付,兩條成對協調作業最大浮力可以達到2.4萬噸,將打造雙船配合工作的全新理念。

此次海上衛星商業發射是我國商業航天史上的裡程碑,為我國「一帶一路衛星網際網路」工程和「中國東方航天港」建設提供了技術保障和實施條件,為了讓更多的人觀賞到這一歷史性時刻,渤海輪渡旗下的亞洲最大郵輪型豪華客滾船「中華復興號」作為此次觀禮船近距離觀看海上衛星發射活動。

9月15日早晨7時,山東海陽港東南方向的黃海海域,海面上還霧氣縈繞,「中華復興」號客滾船運載1000多名嘉賓親臨發射現場觀禮。與之相隔三公裡的是搭載著長徵十一號火箭的「德渤三號」動力船。

「中華復興」號由中船集團旗下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設計,黃海船廠建造,「中華復興」號總噸44200噸,總長212米,型寬28.6米,載客定額1689人,裝載車道長度3000米,可裝載大小車輛350餘輛,航速19.2節,應用了上船院自行研發的扭曲舵,是目前亞洲噸位最大、載客和載貨能力最強的客滾船。中華復興號是渤海輪渡運能升級的中華系列的第一艘船,作為我國自主設計、自行建造的新型客滾船,創造了多個「亞洲之最」。

另外,中國衛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屬鑫諾衛星通信有限公司使用中星16號高通量Ka頻段衛星為此次發射活動提供全程寬帶通信服務保障。

鑫諾衛星通信有限公司快速響應實施,旗下「海星通」海上衛星通信服務品牌在「中華復興號」船舶上為此次任務提供高達接收100Mbps,發射20Mbps的寬帶通信保障。

中央電視臺音視頻直播信號、中國移動基站網絡信號等均通過「海星通」Ka高通量通信服務進行傳輸,高速、穩定的傳輸服務得到了用戶的一致好評。同時,「海星通」利用近百兆通信帶寬支撐船舶上1000餘名乘客的寬帶網際網路接入。

鑫諾衛星通信有限公司將持續優化衛星網絡平臺能力,利用衛星通信不受空間、地域限制的優勢,為海洋用戶提供高速、穩定、可靠的寬帶衛星通信服務。

東方航天港

東方航天港從整個產業規劃來說較為齊全,包括火箭的研發製造,衛星的研發製造,是真正的全產業鏈產業園。他希望把航天產業融入到整個地方基地當中,三級政府共同推動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整個東方航天港的核心是海上發射的,所有東方航天港以它為牽引,進行一個總體布局。還有一個重要部分是目前正在建設整個固體火箭的技術中心,以後整個火箭的總裝測試,包括衛星測試等工作都在技術中心完成,技術中心不僅要完成發射前的技術準備,還滿足日常火箭的生產製造。這個功能結合在一起,後面對整個的發射體系帶來一個比較大的變化。」

據悉,為確保東方航天港建設高點起步,從規劃之初就聘請航天科技十二院和兵器五院開展航天港產業園區的規劃編制工作,打造「一港三區」的產業布局。一港是海上發射技術服務港,按「一港兩用」的思路謀劃建設,滿足發射保障的同時,兼顧通商通航能力。三區是航天產業製造園區、航天產業配套園區、航天應用文旅園區。此外,為打造全產業鏈的產業聚集區域,結合產業規劃、現已落地項目和準備落地項目,東方航天港規劃形成了包括「一箭、兩星、一雲、一館」的「1211」產業體系。「箭」即火箭研發製造,「星」即商業衛星研發製造,「雲」即青島高分衛星雲,「館」即航天文旅科普館。力爭用5至10年時間,謀劃打造全國首個集海上發射、星箭產研、衛星應用、配套集成、航天文旅為一體,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為代表的低成本、高附加值、全產業鏈的商業航天產業化基地,與總部在武漢的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商業航天產業化基地形成並駕齊驅的布局。

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是一項重大系統工程,煙臺將以商業化發射、市場化運營為導向,高起點謀劃,高質量建設,加大全產業鏈招商力度,加快關鍵基礎設施配套建設,聚各方資源和力量著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航天產業發展新高地。


相關焦點

  • 海上飛天!一箭九星!我國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成功
    這是我國第一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至此,長徵十一號火箭連續10次高精度入軌、連續10次箭上質量零問題、連續10次零窗口準時發射。火箭院長徵十一號火箭總設計師彭昆雅介紹,執行此次任務的火箭是直接在東方航天港完成火箭總裝測試和星箭對接後,採用「德渤三號」動力船從海陽港運輸至黃海預定海域實施發射,徹底打破了以往火箭生產與發射場分離的格局,減少了分解和總裝次數,以及長距離鐵路運輸環節,首次實現火箭總裝測試發射一體化,大幅縮短了發射鏈條,提高發射效率和效益。彭昆雅說,這是長十一火箭首次在海上實施太陽同步軌道的海上發射。
  • 一箭九星,海上飛天!「德渤3」號為海上發射平臺
    我國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成功!9月15日,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承擔本次發射任務的發射平臺為「德渤3」號,由大連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建造。
  • 哈工程 助力「一箭九星」海上發射
    9月15日9時23分,中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將9顆衛星同時發射升空,圓滿完成海上發射任務,並首次開展發射平臺的測量工作。哈爾濱工程大學助力此次「一箭九星」海上發射,該校船舶工程學院龐福振教授團隊參與完成此次開展的海上發射平臺振動、衝擊噪聲、應力等基礎數據測量任務,獲得發射平臺海上發射全過程動力響應數據,有力地保障了海上發射安全。
  • 我國首次實現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一箭九星」成功升空
    ,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記者從長十一火箭研製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了解到,此次任務是長十一火箭連續10次高精度入軌、零窗口準時發射,是長十一火箭執行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也是第一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
  • 視頻|一箭九星!我國首次海上商業應用發射圓滿成功
    視頻|一箭九星!我國首次海上商業應用發射圓滿成功 大眾日報記者 董卿 從春龍2020-09-15 19:07:54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9月15日9時23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採用「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
  • 一箭九星!我國在海上成功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
    記者從長十一火箭研製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火箭院了解到,此次任務是長十一火箭連續10次高精度入軌、零窗口準時發射,是長十一火箭執行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中國首次利用德渤3號船發射一箭九星長徵11號火箭
    2020年9月15日,我國首次利用船舶平臺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承擔本次發射任務的發射平臺為「德渤3」號,由大連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建造。
  • 一箭九星海上發射真划算
    ,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標誌著中國航天已經具備穩定高效的海上發射能力。20世紀60年代時,義大利就在印度洋中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海上發射平臺——聖馬科,不過是固定的。而在中國進行移動海上發射以前,美國、俄羅斯、烏克蘭和挪威聯合利用「奧德賽」這個海上移動發射平臺進行了發射活動。相比固定式海上發射平臺,移動式海上發射平臺更加具有優勢,它的移動能力使發射方能夠選擇最有利的發射地點。
  • 我國以海上一箭九星方式成功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
    2020年9月15日9時23分,我國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完成第二次海上發射(首次商業海上發射),「一箭九星」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中國航天又有一個領域與美國航天的差距縮小到25年以內。海上衛星發射平臺的優勢有三個。一:發射地廣闊,對周邊安全不構成危險。
  • 一箭九星!「長十一」實現我國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
    9月15日9時23分,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金鑫介紹,這是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繼2019年成功完成首次海上發射技術試驗後,實施的第一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
  • 海上發射!一箭九星!
    9月15日9時23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採用「一箭九星」方式,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主任李宗利表示,此次海上發射是利用我國充足的大型船舶、海上平臺、港口資源和固體火箭成熟技術,構建海上發射系統的有效嘗試,是我國繼陸上發射場之後進入空間手段的重要補充,實現了靈活選擇發射點和航落區,顯著提高了運載能力,有效解決低傾角發射的能力問題,對打造高效、靈活、經濟發射能力、促進小衛星規模化發展有極其重要意義。
  • 一箭九星!海上發射!
    9月15日9時23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採用「一箭九星」方式,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主任李宗利表示,此次海上發射是利用我國充足的大型船舶、海上平臺、港口資源和固體火箭成熟技術,構建海上發射系統的有效嘗試,是我國繼陸上發射場之後進入空間手段的重要補充,實現了靈活選擇發射點和航落區,顯著提高了運載能力,有效解決低傾角發射的能力問題,對打造高效、靈活、經濟發射能力、促進小衛星規模化發展有極其重要意義。
  • 一箭九星,海上發射成功!
    9月15日9時23分,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一箭九星!海上發射成功!長十一火箭邁入「10+」時代
    今天(15日)9時23分,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十一火箭第十次發射,也是首次海上應用性發射,進一步驗證了海上發射的可靠性
  • 【聚焦】海上發射!一箭九星!
    ,在黃海海域採用「一箭九星」方式,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主任李宗利表示,此次海上發射是利用我國充足的大型船舶、海上平臺、港口資源和固體火箭成熟技術,構建海上發射系統的有效嘗試,是我國繼陸上發射場之後進入空間手段的重要補充,實現了靈活選擇發射點和航落區,顯著提高了運載能力,有效解決低傾角發射的能力問題,對打造高效、靈活、經濟發射能力、促進小衛星規模化發展有極其重要意義。
  • 揭秘「一箭九星」:為啥要到海上發射?
    9月15日9時23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採用「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地將吉林長光衛星有限公司研製的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
  • 中國再次海上發射一箭九星,同時標誌我國航天領域最新科技
    據媒體報導,9月15號,也就是今天我國在某海域從海上發射平臺實現了一箭九星,方式同時發射升空。並成功送入預定的軌道。運載火箭在海上發射平臺成功取得圓滿成功,同時也標誌著中國航天掌握火箭發射最新技能。長徵11號運載火箭實現中國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實際上作為海上發射已經是第二次。這種發射實際上作為整個運載火箭發射來講的話,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
  • 一箭九星!中國再創奇蹟,吉林一號衛星成功上天
    吉林一號衛星,一箭九星發射成功,這與後來美國的一箭七星發射失敗形成了鮮明對比。但是一箭九星發射成功的意義遠遠沒有首次海上發射這一特點意義重大。長徵11號運載火箭首次實現了在海上發射,並且還是與太陽同軌道發射,這絕對是史無前例的,這才是這次衛星發射真正震驚世界各國的原因,對於中國來說意義非凡。
  • 首次海上發射,一箭九星完美成功,全球僅兩國能實現
    海上發射技術能彌補國家與省份缺少發射中心、或地理及環境影響所帶來的不足,其具有靈活性強、任務適應性好、發射經濟性優等特點,可通過靈活選擇發射點和航落區,滿足各種軌道有效載荷發射需求,因此如今世界大部分國家都在抓緊時間對其進行研發。
  • 「一箭九星」!中國航天已具備穩定高效海上發射能力
    9月15日9時23分,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新華社青島9月15日電(李國利、路俊)我國15日上午在黃海海域成功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這是我國第二次成功實施海上發射任務,標誌著中國航天已經具備穩定高效的海上發射能力。當日的黃海海域,天高雲淡、碧波千裡,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立於海天之間,直指蒼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