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文明是城市進步的標誌,校園則是文明生長的沃土,豐富的校園文化影響著孩子的一生,如何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為熱點話題。人民網海南頻道推出策劃「展美麗校園,顯文明之風」系列報導,採訪全省特色文明校園,展現海南省在推進文明校園建設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背靠大海的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學建校已50多年,前身是海軍部隊的子弟學校,學校將部隊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精神,融入到辦學體系中,發揮在紅色教育方面的優勢,打造「孩童有夢、師長有志、學校有韻」的啟航新校園。
清晨,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學傳來響亮的音樂聲,操場上,孩子們身著海軍特色校服,隨著音樂揮舞手中的旗幟,昂首闊步走到操場上。「這是我們學校特有『手旗操』,根據海軍的旗語編排,動作大方帥氣還能鍛鍊身體。」一旁的指導老師告訴記者。
手旗操(樊歡迪 攝)
手旗操是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學小螺號課程體系中的一部分。1992年,學校率先成為海南省第一所少年軍校,將國防知識和軍事知識融於孩子們的學習教育中,圍繞海軍和海洋內容建構了獨特小螺號課程,共開設了39門特色課程,包括竹竿舞、書畫、武術、圍棋、民族樂器等等,既豐富了孩子們的課堂學習活動,也營造了愛學習、肯學習的良好風氣。
武術課程(樊歡迪 攝)
竹竿舞課程(樊歡迪 攝)
民樂課程(樊歡迪 攝)
美術課(樊歡迪 攝)
西洋棋課(樊歡迪 攝)
在文化知識的學習上,學校更是規劃了本校的課程指南和課程綱要,印製了十幾本課程教材,便於更好教授孩子們海洋相關知識。「學校的文化課程與德育課程依照本校的課程指南建構,也形成了完善有效的課程評價體系。」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吳欣介紹道。
科普海洋館(樊歡迪 攝)
除去課本知識,海洋的相關元素在校園處處有體現。學校一樓展示著一張大大的「笑臉牆」,由孩子們的燦爛笑臉拼出「船舵」的形狀;學校整體牆麵粉刷成海洋的顏色,樹蔭下的座椅被設計成泳圈形狀;藍色海軍校服展示不一樣的學生風採。
笑臉牆(樊歡迪 攝)
同時,學校開展各種能夠助力孩子們培養良好習慣的實踐活動,組織開展「一日小海軍」活動、「小科普先生」活動、「環保小衛士」活動、公益志願者活動等,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滲透到校園文化活動中,使學生在活動參與中思想感情得到薰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加強學校和部隊聯繫,帶領學生參觀部隊營區,讓學生參觀部隊的「清、靜、齊、好」,親身體驗部隊優良的作風,提高踐行「三清三齊三靜三好」的自覺性。
學生們歡迎海口艦回家(圖片來源: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學)
學生們在科普書吧(樊歡迪 攝)
作為海南省首批「家長學校」試點單位,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學充分與家長進行溝通,並聯合家長開展特色課程。「教竹竿舞的老師就是學生的家長,得知家長是舞蹈團的成員,就聘請過來教學,家長也非常信任學校,教得很用心。」吳欣說。
不僅僅是課程教學,學校每學期進行文明班級、最美班級的評選,家委會成員會組織每位家參與打造班級文化和班級的內部衛生整理,家長們的參與熱情高漲,極為有效地提高學校與家長和諧關係。
「學校就像一艘有精神支柱的航船,會帶著我們的老師和學生駛向一個更加文明的地方。」吳欣說,著眼於未來,著眼於學生的發展,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學所有的老師們都在盡力將學校向更文明、現代化、國際化的方向推進。
(責編:盧少雄、蔣成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