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海洋教育怎樣引入社會資源

2020-12-04 大眾日報

□ 本報記者 肖芳

「測海水折射率,我們最初想用雷射,可操作困難,後來我們討論出了這個『插針法』,只需要大頭針、水缸、紙板、尺子……」近日,在青島第三十九中學(海大附中)的一堂高二海洋物理課上,圍繞如何測量海水折射率,學生們分組討論,很快拿出了不同的方案。

這是全省中小學海洋教育觀摩交流活動現場,全省各市教育局有關負責同志、中小學校長和教師代表共320餘人參加。活動現場觀摩了青島第三十九中學的海洋物理、化學、生物、地理課程,並就如何做好中小學生海洋教育進行探討。

在建設海洋強國、海洋強省的背景下,全面開展中小學海洋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具體如何開展,才能既普及海洋科學知識,又激發學生研學熱情?

多地在實踐中發現,做好做實頂層謀篇布局,是全面普及海洋教育的制度性保障。例如,青島自2011年便提出開展「藍色海洋教育實驗」,此後先後出臺多個文件,調整全市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地方與學校課程周課時由3課時調整為4課時,規定1-8年級海洋教育課程利用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時間開設,每學期不少於9課時。

謀篇布局後,中小學海洋教育便要解決三個問題:教什麼,誰來教,怎麼教。

圍繞「教什麼」,我省各地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在海洋課程體系開發上作出了不少特色探索。

青島組建了一支由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涉海機構專家組成的課程研發團隊,出版了國內首套義務教育學段海洋教育教材《藍色的家園·海洋教育篇》,同時利用虛擬實境技術開發了「海洋VR教育課程體系」。日照市教育局組織編寫了一套海洋教育讀物《藍色的家園》,每年100萬元列入市財政預算,購置讀物免費發給小學3-6年級以及初中一二年級學生閱讀。煙臺鼓勵全市各小學自主開發海洋校本課程,目前已有100餘種,評選出市級海洋優秀校本教材30餘種。

如何有效挖掘和利用海洋教育資源,是提升海洋教育水平的關鍵。對於「誰來教」,各校基本持有共識:一方面要打造海洋教育校級教師隊伍,另一方面要整合社會優質資源引入「外腦」。

以青島為例,青島西海岸新區每年招聘一定數量海洋教育相關專業畢業生加入教師隊伍,同時聘請海洋教育專家、學者為海洋特色學校常駐指導。青島第三十九中學在從海洋科技館等駐青機構聘請100多位兼職專家的基礎上,又從中國海洋大學招聘兩名海洋類博士生,專門為他們設立「博士生工作站」,全方位、多角度為學生提供海洋類研究課題。青島市市南區教體局整合轄區內35家涉海單位,成立「市南區青少年海洋教育聯盟」,邀請30餘位海洋科學家成為中小學首席指導專家,形成「一學區一院士、一校一專家」的海洋育人引領機制。

課程的實施方式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關鍵,海洋教育「怎麼教」?青島第三十九中學校長白剛勳認為,海洋特色課程應力求避免傳統課堂的弊端,突出實踐性和參與性,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知識的生成過程,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知識的價值。威海市文登區南海實驗學校黨支部書記丁光輝持有相同觀點,該校從學生興趣和發展出發,精細打磨了海洋生物、海洋風情、海洋科技三個系列課程,讓學生在玩中做、做中學、學中悟。

專家強調,海洋教育應走出課堂,加強研學實踐,增強學生的海洋知識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為此,青島建成海底世界、海藻科技館等全國海洋科普教育基地15個、聯盟基地71個、海洋教育研學基地16個;煙臺確定了古船博物館、海昌鯨鯊館等200餘處海洋實踐教育基地;日照市投入1.2億元建海洋科普館,今年4月正式開館,免除100元門票向學生開放;地處全國最大原鹽生產基地的濰坊藍海學校,投入40萬元建設海洋文化館,再現鹽田曬鹽、撒網捕魚、趕海捕蟹等經典民俗文化場景。

此外,還有地方和學校探索將海洋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德育建設等方面,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傳播海洋科普和文化。例如,煙臺海陽市亞沙城小學的校園內,每一處景觀均以大海為背景元素,每一棟樓均以「海」字命名,教學樓分別以大海藍、沙灘黃、陽光七彩為主色調,構建了「會說話」的海洋教育環境;青島市市南區則創作兒歌《以海明德十品行》,寓教於樂地融入學生生活、浸潤學生心靈。

相關焦點

  • 青島在中小學開設海洋教育地方課程
    新學期伊始,青島提出要創建具有特色的藍色海洋教育模式,打造教育新品牌。記者日前從青島市教育局獲悉,自今年秋季新學期開始,青島將在義務教育學校全面開設海洋教育地方課程。據悉,開設年級為義務教育學校1年級到8年級,即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二年級。海洋教育地方課程,每學年為18課時。
  • 青島中小學要開設藍色海洋教育課程 打造教育特色學校
    25日,市教育局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見》,提出要開齊開足開好科學課程,普通高中全面開設科技教育選修課。到2020年,全市力爭開發1-2門地方科技教育教材,95%以上的中小學校開設藍色海洋教育課程,建成50所高水平海洋教育特色學校,打造200個精品科技教育社團。
  • 山東省中小學海洋教育觀摩團點讚西海岸新區特色海洋教育
    原標題:省中小學海洋教育觀摩團點讚西海岸新區特色海洋教育半島記者 丁霞 通訊員 張業明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建設海洋強國和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指示,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廳要求,進一步推進中小學海洋教育全面深入實施,6月21日,山東省中小學海洋教育現場觀摩活動在青島舉行。
  • 構建海洋意識教育綜合平臺,提升青少年海洋意識教育實效
    提升青少年海洋意識教育實效》的提案收悉,現答覆如下: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為加強全民海洋意識教育,宣傳我省海洋資源優勢及建設海洋強省的目標,向社會傳播海洋科普知識和先進科技,形成認識海洋、愛護海洋、開發海洋的理念,近年來,我省中小學及相關高校已逐步開展海洋意識教育,通過開好地方課程、開展形式多樣的特色活動、開展與海洋有關的研學旅行等,在海洋意識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青島市將在義務教育學校開設海洋教育地方課程
    記者日前從青島市教育局獲悉,創建藍色海洋教育特色,打造教育新品牌,從今年秋季新學期開始,青島將在全市義務教育學校全面開設海洋教育地方課程。開設年級為義務教育學校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二年級。海洋教育地方課程,每學年為18課時。課時從地方與學校課程或綜合實踐活動中安排,可集中使用,也可分散安排。
  • 百度文庫免費向全國中小學開放教育資源
    中關村在線消息:隨著新型肺炎的蔓延,近日教育部發文要求2020年春季學期延遲開學,全國各地高校、中小學均紛紛延長假期。今日,百度文庫官方宣布,2月5日起免費開放中小學教育資源,供廣大師生進行在線備課、學習。
  • 2020年青島建成將20所高水平海洋教育特色中小學,計劃新建、改擴建...
    青島聯創世華電話:0532-80902822微信及24小時電話:158111105322020年青島建成將20所高水平海洋教育特色中小學創新是第一動力,教師是第一資源。2019年,我們將「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作為局長突破項目,推出了一批具有青島特點、務實管用的創新舉措。實施教師薪酬制度改革,建立教師工資與公務員工資長效聯動機制,設置政府獎勵性績效工資,惠及教師近10萬人。
  • 以海洋教育託起祖國的未來
    他們以「草根兒」之純樸、海洋之大氣,憑藉「海洋教育」走出了一條特色辦學之路,使往昔的校園一下子「熱鬧」起來,平凡的教育被賦予了嶄新的時代意義。  學校結合當地海濱物產資源和海洋資源,開發與實施以「海洋的學習」為主題的系列校本課程。海洋貝藝畫、海洋布藝裝飾畫、海底世界創作畫、海洋拼貼畫、海洋文學、海洋影視等深受學生喜愛。
  • 補齊教育資源短板,北京今年支持建26所中小學、補充學位25390個
    這所學校的建設是專門為彌補房山區良鄉大學城地區基礎教育資源不足的。今天上午,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針對一些教育資源薄弱地區,本市今年已經支持26所中小學建設,建成後將補充小學學位8340個,補充中學學位17050個。良鄉大學城雖然聚集了多所高校,但基礎教育資源一直是短板。
  • 智庫建議|將抗擊疫情作為「活教材」融入中小學生命教育與價值觀教育
    將與疫情相關的生命教育、情感教育和價值觀教育直接納入《自然》、《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等科學課程和德育課程中,直接作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指導學生進行學習。二是巧妙融入隱性課程。語文、體育、音樂、美術、勞動等學科蘊育著豐富的生命教育、情感教育和價值觀教育內容,教師可結合教學實際,充分運用與學生密切相關的疫情事例作為教學資源,利用多種手段和方法開展教育活動。
  • 關於在中小學教材中增加「海洋」板塊 提升青少年海洋意識的建議
    這種常識上的誤區,實則是觀念上的誤區,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大陸觀」的深刻反映,它已遠遠不能適應已經到來的「海洋世紀」。   二、海洋權益意識模糊。很多人知道我國有遼闊的海洋資源,卻很少有人清楚沿海主權國家除了12海裡領海主權,還依法享有幾倍領海寬度的國家管轄海域及廣袤公海中的正當海洋權益。
  • 打造小學裡的「高端」海洋教育 助力青島「海洋攻勢」
    ;與海洋所、海大海洋與大氣學院等合作共建,為孩子們引入「高端海洋資源」;結合疫情防控開展主題學習,從小樹立孩子的海洋保護意識……十九年來,青島同安路小學始終在海洋特色教育的道路上不懈探索,精心打造了獨具特色的海洋教育名片。
  • 信息化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全國中小學聯網率達99.7%
    1日,記者從教育部獲悉:目前,全國中小學(含教學點)聯網率已由2015年的69.3%上升至99.7%。教育部科學技術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教育信息化由起步應用階段進入融合創新階段,對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支撐推進教育現代化的作用日益明顯,中國特色教育信息化發展路徑贏得世界各國普遍認可,為「十四五」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努力實現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教育信息化發展,離不開網絡基礎環境的支撐。
  • 厚植海洋教育 人工智慧教育的「青島優勢」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孫軍)2020年,青島市教育局將堅持特色引領的發展思路,彰顯特色、突出亮點、塑造品牌,努力在海洋教育、人工智慧教育等方面培育青島教育優勢。
  • 中國電子學會發布《2017中小學機器人教育調研報告》
    新華網北京8月31日電(劉丫) 日前,中國電子學會發布《2017中小學機器人教育調研報告》,該報告從國外機器人發展戰略及中小學機器人教育情況、我國中小學機器人教育情況等方面對比剖析我國中小學機器人教育的現狀及需要改進的方面,並提出了對中小學機器人教育的建議。
  • 青島市第七屆中小學海洋知識競賽決賽舉行 16萬人次同網PK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濱16萬人次青島中小學生線上比拼,「國字號」科研院所專家當評委……近日,青島市第七屆中小學海洋知識競賽決賽在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舉行。經過半年多的激烈角逐,全市12支代表隊成功晉級決賽,現場展開「巔峰對決」,並依次決出各個獎項。
  • 風從海中來 嵊泗孵化中小學海洋美術特色教育品牌
    近日,嵊泗縣舉辦了海洋美術學校課程項目化學習階段成果展示活動。在日常課堂中融入海洋元素,不僅是對課堂內容的創新,更是教育的一次轉型。課堂從一陣悠揚的漁歌聲開始,這是音樂課?其實這是上周五在菜園三小展示的縣海洋美術學校課程裡的一堂美術課。海洋美術課程除了課堂形式生動有趣,最亮眼的是課堂內容跟海島傳統、海洋文化相結合,趣味化和本土化的美術知識讓學生們耳目一新。「跟以前的美術課很不一樣,現在除了動手,還要動腦。漁船我們一直能看見,但卻沒有真正去了解過,通過美術課我們不僅做了漁船,也學了漁船知識。」一個小學生說。
  • 青島同安路小學:打造小學裡的「高端」海洋教育 助力青島「海洋...
    半島記者 孫雅琴承辦市級海洋教育發展論壇,作為典型交流經驗,助力青島「海洋攻勢」;與海洋所、海大海洋與大氣學院等合作共建,為孩子們引入「高端海洋資源」;結合疫情防控開展主題學習,從小樹立孩子的海洋保護意識……十九年來,青島同安路小學始終在海洋特色教育的道路上不懈探索,精心打造了獨具特色的海洋教育名片。
  • 海洋教育,山東先行
    依託地域資源 加強研學實踐  山東省依託地域資源,將海洋教育與研學旅行相結合,開展海洋考察、海洋遊學,著力打造體驗式德育,讓「博大、包容、開放、自信」的海洋精神成為師生的文化自信和行動自覺。  濰坊藍海學校挖掘海洋文化內涵,結合漁鹽文化,讓學生「暢所漁鹽」。
  • 中小學STEM教育的概念及內涵
    一輛自行車帶來的豐富創意伴隨著工程教育改革的開展以及STEM教育理念的提出,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中小學工程教育的重要性,紛紛採取相關措施加以落實。2009年,美國國家工程學會發布的K-12工程教育報告( Engineering in K-12 Education)指出,中小學工程教育標準的三大原則——強調工程設計、發展STM(科學、技術和數學)知識與技能、培養工程思維習慣(Katehi et al.,2009)。